你常吃的這個,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1-13 騰訊網

非遺是一座城市的文脈

是一座城市獨有的符號

它們穿越時空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今天

跟小金一起來遇見非遺

2018年至今,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魚林村的魚林古法蠔油文化得到了復興與傳承,近幾年來,魚林村村莊裡圍繞古法蠔油主題現煮蠔油、舉辦文化節,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推動村民們參與,打造地方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蠔油已成功獲批金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想念兒時的味道

自從2018年魚林古法蠔油製作技藝重現

本地村民重拾兒時的味道

每年喜愛古法蠔油的村民

都會邀請村裡的老手藝人製作古法蠔油

今年也不落下

將這古法味道與蠔油美意

和親朋好友一起分享

蠔油文化展廳

2020年11月

三灶蠔油文化技藝入圍

金灣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12月,

位於魚林村綜合服務中心的

古法蠔油文化展廳

在魚林村正式落成~

展廳完整介紹了

魚林古法蠔油文化

與三屆魚林蠔油文化節的過程

展示古法蠔油製作工藝步驟

蠔油守藝人風採

以及農業漁業相關的老物件等

同時

魚林村還創作蠔油文化創意產品

讓市民能夠直觀地

看見與認識村莊的傳統文化

▲蠔油文化的創意產品

傳承弘揚古法蠔油技藝

承載的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價值

更是在凝聚鄉民記憶

振興鄉村傳統文化

很多人都會覺得

非遺是神秘的、嚴肅的、傳統的藝術

但其實並非如此

它美在跨越時空、空間穿越千百年歷史輪迴

和傳承來到你我的身邊

述說著歷史的故事

……

傳承弘揚古法蠔油技藝

承載的不再是單純的經濟價值

更是在凝聚鄉民記憶

振興鄉村傳統文化

用非遺點亮生活之美

才能涵養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整理|區融媒體中心

素材來源|三灶鎮魚林村文化活動中心

編輯 | 佘心謙

相關焦點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佛教...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正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它曾是正定地區繁盛的戲曲文化中的一員,是正定古老戲曲文化的延續。2005年入選石家莊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成熟後,皮面亮晶晶,柔軟筋道;吃時餡香有汁,潤滑可口,醇香味好,深受當地群眾和遊客的好評。2011年入選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白舉綱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
    Reborn組合開啟「逛吃模式」由江蘇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第四期將於本周五晚21:10播出。本期歸鄉人白舉綱化身段子手、爆「梗」不斷,他將帶領Reborn組合、彭宇走進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瀘州油紙傘的製作,探秘同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先市醬油的傳統釀造工藝,尋找堯壩鄧黃粑的傳承人,邂逅地道的瀘州風味。
  •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花兒
    花兒是廣泛流行於我國青海、甘肅、寧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區的民歌,被譽為大西北之魂,是國家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起源於甘肅南部的臨夏,岷縣等山區,居住在這裡的漢、回、藏、東鄉、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眾只要有閒暇的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2006年5月20日,花兒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
  • 【壹讀百科】泡菜憑什麼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新華網)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文 | 壹讀百科值班君沐風       最近,韓國聯合通訊社刊發消息,稱韓國泡菜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此同時,日本「和食」和中國珠算技藝也一併被建議列入。消息一出,一時引來了眾人圍觀和驚呼:日本料理製作考究,聞名於世,珠算技術是計算機出現之前最有效率的計算工具,而這入選非遺實至名歸……但泡菜這種天天吃的普通貨色,居然就世界遺產了?!不少人還聯想到前兩年韓國人還「搶註」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更是義憤填膺。
  •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
  • 〓印跡安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家酥燒餅
    印跡安陽·非物質文化遺產(11)王家酥燒餅一爐燒餅三百年 兩手酥香八方客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作品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主要形式有表演藝術、民俗文化、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朝鮮民謠阿里郎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據韓聯社11月27日報導,據韓國文化財廳27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當天在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通過決議,正式將朝鮮傳統民謠《阿里郎》(Arirang Folk song in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吳語之殤——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殤
    可是現在,據最新一份中國6到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數比例的調查,吳語佔比最低,而吳語正是蘇州評彈的靈魂,這就讓蘇州評彈面臨著沒有繼承人的危險,吳語之殤,只是一個縮影,這也就是蘇州評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殤。希望我們都能儘自己一份力量,保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們的蘇州評彈和那個溫婉的江南。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 | 訴說風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
    青獅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望江北路南門南滘橋,是揭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發源地。揭陽青獅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集青獅文化、夢裡水鄉、名師故居、文化長廊、老城故事、民謠吧、以及潮汕古建築群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 吃著紅參長大丨紅參正式列入韓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提起「非遺」,大家不外乎想到的更多是傳統文化技藝類,如:活字印刷、崑曲、京劇、皮影戲等……而最近,韓國卻為「非遺」大家庭帶來了一位特殊新成員。韓國文物廳(廳長鄭在淑)將「人參栽培和藥用文化」指定為新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逐夢終有果 一朝亮翅震寰宇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為什麼行?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
  • 汕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您知多少?
    在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消費習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等幾大類中有31個項目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13個項目入選省級;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等5個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汕尾漁歌等四個項目,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些民間藝術有的是全省唯一的,有的甚至是全國唯一的民間藝術。這裡我們介紹我市部分文化項目,以饗讀者。
  •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太極拳
    · 非物質文化 · 12月17日,發源於中國的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黃山高新區將舉辦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
    會議研究討論了首屆非遺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和正式會議議程、擬邀請參會人員、宣傳報導等各項籌備工作,要求相關部門相互配合,提前謀劃,高質量的辦好首屆非遺論壇,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創新。近年來,黃山高新區在突出抓好產業新城、城市新區建設同時,充分利用高新區交通四通發達、園區茶葉及非遺文化產業資源等多種優勢,全力建設黃山徽藝小鎮項目,通過國家級、省級優秀非遺傳承項目與傳承人的入駐與文化傳承,打造非遺文旅小鎮,目前,已有40位傳承人入駐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