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龍」共舞,薪火相傳!星之夢學子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1-08 騰訊網

這個假期

大家是如何度過的呢?

是窩在家裡思考人生?

還是出去浪?

然而在古鎮這裡

卻有著另一種特別的假期生活

10月6日-7日,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小記者》中山記者站聯合六坊村,組織古鎮青少年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坊雲龍舞」。活動共舉辦四場次,近300人參加。

活動中,孩子們分批來到六坊雲龍舞傳承基地,聽國家級傳承人鄧勝洪、市級傳承人陳錫洪以及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細數往事。大家近距離接觸雲龍,了解雲龍舞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製作工藝等,接受了一次難得的關於龍舞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本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而且讓孩子們在戶外實踐中長知識、增見識、促夢想,多多了解家鄉古鎮的特色文化。

最後為大家送上一首六坊雲龍舞歌謠:

舞過六坊龍,一世永無窮。

摸摸雲龍頭,健康又長壽。

摸摸雲龍鬚,衣食永無憂。

摸摸雲龍身,添子又添孫。

摸摸雲龍手,財運雙豐收。

摸摸雲龍腿,無憂又無慮。

穿過雲龍肚,買車又買樓。

摸摸雲龍尾,買田又買地。

燈都古鎮編輯部

編輯:王來

責編:米華

執行總編輯:袁新強

總編輯:劉劍亮

素材來源: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
  • 汕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您知多少?
    在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消費習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等幾大類中有31個項目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13個項目入選省級;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等5個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汕尾漁歌等四個項目,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些民間藝術有的是全省唯一的,有的甚至是全國唯一的民間藝術。這裡我們介紹我市部分文化項目,以饗讀者。
  • 開封女畫家王建民:傳承發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的踐行者
    「女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也是一個植根甚古、牽涉面頗廣、信息含量十分豐富的文化現象。女書文字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女書的特點是書寫呈長菱形,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也被稱為「蚊形字」。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耒陽壇下銅鑼入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4日訊(通訊員 羅燕 資一帆)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共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耒陽市申報的壇下鄉銅鑼傳統製作技藝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擴展項目入選。目前進入公示階段。
  • 寧夏: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舉辦
    中國網11月17日訊 11月17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在銀川舉辦。 本屆「薪火相傳」活動主題為「匠心扶貧 與愛同行——尋找匠心傳承 助力扶貧傑出貢獻者」,旨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文化遺產領域內,通過傳統手工藝振興鄉村經濟,或具匠人之心紮根某一領域而造福一方的傑出個人和團隊。
  • 【嶺南館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開館
    近日,記者走進該館,探秘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魚燈舞的故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上坂關公燈」的前世今生
    「上坂關公燈」這一民俗集合著音樂、舞蹈、工藝製作、燈具造型等門類的藝術特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昌「上坂關公燈」,顧名思義是為關公而設置的彩燈。通常表演人數繁多,它由造型如「豐」字燈頭、燈尾和一條條長1.5米、寬0.15米,上面插著三盞多稜角大燈籠的板凳組成。當地人稱一條板凳為一橋,橋數越多,龍身越長。它以莊重、熱烈、氣勢磅礴而聞名。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 | 訴說風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
    青獅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望江北路南門南滘橋,是揭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發源地。揭陽青獅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集青獅文化、夢裡水鄉、名師故居、文化長廊、老城故事、民謠吧、以及潮汕古建築群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走進紅房子啦!
    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起源於唐,形成在宋,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傳統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創作極富隨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時期的特色。其音樂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中國古代音樂體系比較豐富、完整的一個大樂種。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
    原標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叢書出版   近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木偶戲走進龍巖學院
    5月31日,客家木偶戲專場活動走進龍巖學院,上杭縣客家木偶藝術傳習中心精彩的木偶表演,受到師生們點讚。木偶藝術家們現場示範木偶戲孫悟空、豬八戒打白骨精片斷的操縱技巧。  上杭縣客家木偶藝術傳習中心主任邱保銘介紹,上杭客家木偶戲,俗稱傀儡戲,自明朝初年傳入上杭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劇種,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經過歷代藝人的傳承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徵,成為客家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但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這門傳統地方藝術漸漸衰落,為搶救這門獨特的地方藝術,上杭縣成立了客家木偶藝術傳習中心,為客家木偶藝術精心培育新人。
  • 狐說嶽飛(四十二)黑蠻龍抗金是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
    在小說《說嶽全傳》和更早的《大宋中興史話》中,黑蠻龍也作為正面角色出場,為南宋的抗金作戰流血出力。而且他與金國大軍作戰的事跡不但寫入了各種藝術形式的作品中,還在本民族留下的種種傳說。人們為了紀念他,還創作出了一套舞蹈,這套舞蹈最終演變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
  • |民俗文化|孫淑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標題報導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揭陽青獅,展示了潮汕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採,以下為報導原文:中國的舞獅民俗由來已久南獅北獅各領風騷300多年前獅發源於榕城南門是揭陽民間獨有的闢邪納福活動近日,揭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林生,在榕城區委副書記黃熹的陪同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榕城區青獅保護中心」調研,詳細了解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