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至暗時刻》,講述的是邱吉爾上任不久的一個月內,面對納粹德國的威脅時,在堅持與德國抵抗還是找德國和談淪為傀儡間的抉擇的故事。奧德曼扮演的邱吉爾,正是我心裡邱吉爾該有的樣子。
如果你也曾經有過當律師的夢想,邱吉爾一定是你的偶像人選。10多年前第一次讀完《邱吉爾傳》,就被他傳奇的一生吸引,特別是他驚人的語言能力,演講時展現出的才華。你敢相信嗎?一個軍人出身的首相,1953年竟然拿過諾貝爾文學獎。
如果你看過電影《敦刻爾克》,會發現《至暗時刻》講述的也是那個時間的故事,不過是故事的另一面,邱吉爾正是那個想出派民用船隊撤離軍隊的人。不過,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至暗時刻》裡的英國國王,正是電影《國王的演講》的男主喬治六世。他與邱吉爾一樣,勇敢而堅定,他沒有選擇去加拿大避難,留在倫敦與他的首相和子民一起戰鬥。
和平時代,成長讓我們學會理性的看問題,社會教會我們在利益前妥協,可國家危難之時,沒有人願意淪為傀儡之國,寧可在反抗中犧牲,這種時候,所謂的算計與評估便不再有任何意義。
邱吉爾父親是一個沒落的英國貴族,母親是一個美國的富家女。她的母親也是一個傳奇,在邱吉爾21歲時,父親去世,他美麗的母親幾年後就嫁給了一個小她20歲的年輕人,然後在13年後,與小鮮肉分手,又選擇了年輕23歲的小小鮮肉。你看,長的美,一切皆有可能。
而邱吉爾,也長成為一個暴脾氣,電影裡講的,是他一生最輝煌的時刻。電影沒有講的,是他帶領英國人民贏得二戰勝利後,卻輸掉了戰後1945年的國內選舉,在和平年代,人們選擇了一個承諾麵包牛奶的領袖。邱吉爾離開首相位置後, 1953年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晚年被抑鬱症折磨,死後享受了國葬的禮遇。
對了,我最喜歡的,是邱吉爾嘴裡叼著雪茄,兩個手指做象徵勝利的「V」字,高高舉起,一臉不畏強暴的表情,神氣裡帶著一點天真和可愛。
推薦給大家,相信你看後,內心也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悟。
今天小茄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首《five hundred miles》,一首我很喜歡的歌,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