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美好夢想從智人時代開始就從未停止過。
在矗立於地球的東方中國,美麗的「嫦娥奔月」歷經無數代人口口相傳,從此,這片土地便生長著崇高的情愫;而古希臘神話中的美麗「月神」,同樣賦予了那片沃土以無盡真情。
因此,不管是在地球的東方還是西方,當人類仰望星空那輪遼遠的皎潔之月時,地球這個藍色星球就從未停止過探索與追問。
於是,登月,就成了人類數千年來的共同夢想。
為紀念為人類登月,帶著人類夢想突破蒼穹而作出卓絕貢獻的英雄們,特根據解密資料,推出系列深度文《突破蒼穹》,敬請關注!
■01■→藍色蒼穹,「月神」代表人類的心
或許,面對深藍蒼穹,以及那輪皎潔的月,智人崛起於地球之初,就懷著一臉懵懂、神秘與深沉之色。
一點、兩點、三點、星星點點。
浩瀚蒼穹中,每當夜幕降臨,除了漫天星光,便充滿了無限神秘。
尤其是那輪皎潔的,時而渾圓、時而半彎、時而一弦,且又無比碩大的懸空之物——月球,更讓智人充滿了茫然與遐想。
經年之後,「月神」便在人類的口口相傳中誕生了。
在地球的東方中國,從甲骨卜辭中的西母開始,「月神」便不斷變得逐漸豐滿、清晰而又令人迷醉和膜拜——西王母、羲和、常羲(後演化成嫦娥)、女蝸,她們,都曾是月神的不同化身。
據《山海經大荒南經》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西經》也說:「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
在次,「中國月神」最初是由太陽神羲分化出了月神常羲。
到了東漢,在高誘的《淮南子覽冥訓》中再次記載:「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自此,中國月神嫦娥定型,並世代相傳。
同樣,在西方土地上,面對深空蒼穹,也產生了他們的月神。
而其產生過程,同樣經歷了無數流變並最終定型的歷程。
如第一代月神,在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初名叫提坦月神。她是天穹烏拉諾斯與大地該亞之女菲碧,也叫新月之神。
這是希臘神話中的第一代月神。
隨後,賽綸成為第二代月神,她是光芒神許配裡翁與視力女神提亞孕育而出;暗月之神赫卡乃第三代女神,她是冥府月神,是破壞神珀耳塞斯與星夜阿斯忒瑞亞之女。
此後,希臘神話中以宙斯為中心的新輩神譜崛起,便產生了西方的第四代月神——阿爾忒彌斯。
也就是現今西方普遍認同的奧林匹斯月神——彎月之神,她是宙斯與暗夜女神勒託之女,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
月神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對美麗深空充滿了無窮夢想,並在月神的光芒中,不斷實現人類的期許。
■02■→月神之美,代表人類純美的宇宙觀
因為夢想,所以美好。
這是人類內心最純美的初衷。
在中國月神流變中,《歸藏》最早記錄了「嫦娥奔月」神話:「奔入月中為月精」。不過,嫦娥除了是「月精」之外,其形象被刻畫得甚為粗糙,根本就未曾有具體的肖像描寫。
不過,在東漢之後,在《淮南子》等著述及民間傳說中,嫦娥不但有了具體形象,更一改史上模糊狀態,嫦娥在人們心目中,已變得冰清玉潔、明眸皓齒、婀娜多姿,且目光溫柔貞靜,仙袂飄飄,美麗至極的仙女形象。
她成了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女神」。
同樣,在古希臘神話中,「月神」都美麗至極。
如滿月之神塞勒涅每到夜晚,都會乘著兩匹白馬拉的銀色馬車,從海中升起,直上天庭。她頭戴半月形的金冠,長長的輕紗飄在身後,緲如雲煙。塞勒涅頭頂的月形金冠照亮著夜空,正是因為有她,夜間才會有明亮的月光。
彎月之神阿爾忒彌斯的容貌高貴美麗,是奧林匹斯山上眾多女神中的佼佼者。她的身材曼妙,兩腿修長,腰肢纖細,她的眉心嵌有一個耀眼的月亮,可謂美到極致,代表了月亮所有的美麗與高貴。
而對「月神」美麗元素的注入,更反映了人類對深空月球最樸素情感,以及充滿深沉而純粹的美好願景。
■03■→中國「月神」的民間願景
而對於徵服蒼穹,中國民間有著更純粹的願望。
在古代和現代民間文藝中,月神「嫦娥奔月」更被注入了告別戰爭、陰謀和煩惱等元素,反應了民間對美好生活的期求。
如流傳最廣的嫦娥與后羿的傳說,因后羿暴虐無道國無寧日,嫦娥藥服後獲得長生並奔往月宮,她永遠告別了人間的煩惱、喧囂、戰爭陰謀和罪孽,在月宮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這一傳說中,嫦娥不但是善良與愛的化身,更是和平的象徵。
她居住的月宮恬靜、安詳地普照大地,給人間黑夜帶來無限光明,顯得更加神聖,以及對罪惡、陰謀的鞭撻和救贖。
此外,在傳統的中秋習俗中,嫦娥還被寄託了更大的倫理渴求,成了渴望家庭團圓的象徵。
於此,人們從而對嫦娥深深懷念,膜拜,並心存美好。
且深感月宮的冷清與孤獨,對月神嫦娥賦予深深的同情。就連李白、李商隱都有曾先後賦詩,對嫦娥發出了由衷悲憫。
李白說:「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李商隱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其拳拳之心,使人感同身受。
而到了大明王朝時代,明代小說《有夏志傳》更將嫦娥塑造成一個:「性巧而貞靜好潔」、爭取自由、勇敢反抗的形象。
清朝時,蒲松齡在其《嫦娥》(卷8)中,將嫦娥被描寫成一個忠貞仁義、莊重飄逸的純美形象。
這些,都反應了中國民間對代表深空的月球,充滿了深深期許及無限夢想。
■04■→西方月神的人間情結
西方月神與中國月神形象上有著較大的區別。
中國月神是從人間向月球奔去,象徵人們對美麗蒼穹的無限嚮往,以及對人生、生命和世界願景的美好期待。
而西方月神,其誕生之初就是從天界奔赴人間,象徵西方人期望上天賜予人間幸福、美滿和祥和。
在西方月神傳說中,滿月塞勒涅溫柔、體貼,象徵追求幸福愛情和溫暖家庭的美好願望;
神話傳說中,塞勒涅發現熟睡中的牧羊人恩底彌翁,被他英俊相貌驚呆而深深愛慕著他。
為了能與恩底彌翁長相伴隨,塞勒涅親自找到了宙斯,懇求他允許自己住在凡間並賜予恩底彌翁永恆的青春與生命。
為了能夠晚上更多地陪伴自己的丈夫與孩子,塞勒涅與彎月阿爾忒彌斯及新月菲碧輪流守夜。
塞勒涅對愛情的執著,對家庭的責任,對愛人與孩子的體貼與關愛讓人感動。因而滿月女神塞勒涅在西方則象徵著得婚姻的幸福美滿與家庭生活的和諧穩定。
彎月之神阿爾忒彌斯猶如月亮般的冷豔,但阿爾忒彌斯卻很專情。她與海神波賽冬的兒子奧利溫談戀愛時,哥哥阿波羅很生氣,於是設下一個毒計讓阿爾忒彌斯親自射死了自己最心愛的人。
阿爾忒彌斯與阿波羅永不見面,從此月亮和太陽再無交集。
在西方月神中,她們都無比美麗,且都被人們注入了對人間和世界的美好願望,尤其是關於愛與幸福的內涵,在她們的想像中體現得淋漓極致。
■05■→中國級西月神的人間象徵
在中國,上古神話相較於眾多男神,女神少之又少。
除了上古的女婚、西王母,中古的觀世音菩薩之外,月神嫦娥首當其衝。
此後,女蝸作為人類始祖及母系社會的象徵出現,掌握刑殺之職的西王母在周代宗法制的父系皇權制度確立之後,就慢慢消淡於人們的生活中。
東漢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逐漸被中國婦女視為救星而崇拜。之後,月神嫦娥的地位則隨著她形象的轉變而漸漸的深入人心。
尤其是其純潔、善良與愛的形象,由此逐漸成為人們對家庭團圓的美好象徵。
此後,她不但象徵美好情愛,更成了家庭幸福和無憂無慮無煩惱生活的象徵。
兩情相悅時,人們會在月下盟誓定情,也會拜求月神賜予團圓,以及美滿姻緣。
中國月神,也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神聖象徵。
而在西方月神中,老輩神譜內的新月之神菲碧、滿月之神塞勒涅、冥月之神赫卡相比,成為婦女兒童保護神,狩獵女神和堅貞愛情象徵的彎月女神阿爾忒彌斯的地位較為神聖。
阿爾忒彌斯某種程度上,同樣成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徵。
而在新輩神譜的十二主神的五位女神中,彎月女神阿爾忒彌斯同樣具有極高地位。
在希臘神話中,天后赫拉,農業女神得墨特耳,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弗洛狄特,月神阿爾忒彌斯。五位女神各司其職,互不幹擾。
彎月女神阿爾忒彌斯作為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堅貞愛情、狩獵女神,其勇敢追求和敢於擔當精神,更成為西方人堅定的精神圖騰。
■06■→小結
綜上,無論是中國月神還是西方月神,都被人們賦予了對美好生活、人類未來的無限美好元素。
在她們身上,其美麗的形象,善良內心,堅定言行,以及敢於追求的性格,正是人們在現實中無比嚮往的內涵。
因此,當人類科技高速發展和文明進步到20世紀,為了人類數千年來的美好嚮往和夢想,懷著不同目的,人類興起了一場場規模空前的「突破蒼穹」運動,而其第一步,便是登月。
因為,唯有登上月球,方知地久天長。
並觸摸那些美好傳說的真實。
(敬請關注下期《突破蒼穹》,一同探究地球與月球、神聖與神秘、神話與現實的人類力量)
參考文獻:
《中國神話》《古希臘神話故事》《西方文學史綱》《
月亮神話與中秋拜月的原始意涵》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