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箬自小就是烏拉那拉氏府邸的奴婢,她侍奉如懿多年,深得如懿信任,後又隨主入宮。
一入宮門深似海。
後宮,既有嬪妃們爭寵奪權彼此傾軋的暗流湧動,又深藏一朝得勢雞犬升天的諸多誘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的改變,對阿箬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為她日後悲慘的人生結局埋下了濃重的伏筆。
後宮內充斥著以皇后為首的嬪妃之間殘酷的爭鬥,明爭暗鬥毫無人性成了宮內生活的常態。
奴才們的拜高踩低、趨炎附勢、勾心鬥角、心狠手辣也無不在重塑著阿箬的三觀,她逐漸變得爭勝好強,以強凌弱,貪慕虛榮,她的心也變得不安分起來。
如懿在後宮地位的幾次沉浮,也讓身為待女的阿箬深深體味到了人情的涼薄滋味。她漸漸明白,要脫離奴婢階層就必須向上攀爬,榮華富貴只有靠自己爭取。
皇后富察氏為了拉攏皇上身邊的大太監王欽,把貼身侍女蓮心賜婚給他。飽受變態王欽折磨的蓮心又被阿箬冷嘲熱諷。
慧貴妃因阿箬的不知天高地厚而狠狠地懲罰了她。
如懿本意是借貴妃之手讓阿箬長點教訓,結果卻招致了她的怨恨。
她被皇后及幾個妃嬪收買,之後參與設計害死玖應答和儀妃尚未出生的孩子並嫁禍如懿,完美的證人證據令如懿百口莫辯,她做夢也沒料到與自己相伴多年的阿箬會變得如此陰毒。
乾隆皇帝雖不願意相信這一切真是如懿所為,但奈何證據確鑿,為給眾人一個交待,無奈之下他將如懿打入冷宮。
之後的阿箬雖然表面上深受皇上喜愛,暗地卻從未被皇帝臨幸過。
幾年的臥薪嘗膽令如懿霸氣漸生,不再甘於他人擺布的她終於通過主動出擊和海蘭的幫助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並重返後宮。
出宮後,如懿為了查明令自己蒙冤幾年的幕後真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最後終於找到阿箬說謊的證據。阿箬被皇上賜藥毒啞,並被如懿打入冷宮後自縊而亡。
縱觀阿箬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造成她人生悲劇的種種緣由,無不與她的爭強鬥狠及圖慕虛榮有關,她人生的起落沉伏於後世的我們仍有現實的警示意義。
一、欲望可大可小,控制欲望而不被欲望控制才能成就一生
造成阿箬人生悲劇的原罪終究還是她無法看淡的欲望。
皇宮是滋生欲望的地方,故有那麼多人想要得到皇上的恩寵。
很多迷失在權貴欲望中的人總以為攀上了皇上就能在深宮中立足,殊不知通過殘忍與陰暗手段得來的短暫光芒和掌聲並不能成為最終的倚靠。
有人用盡手段達成目的之後,卻惶惶不可終日。正如劇中的阿箬,她賣主求榮,如此失格的舉動為所有人所唾棄,就連那些壞事做盡的奴婢都瞧不上她。
人前她是皇上寵信一時的愛妾,前呼後擁,風光無限。而暗地裡皇上卻從不屑於令她侍寢,而是每晚讓她長跪不起,並以此折磨她。
欲望是把雙刃劍。表面風光的阿箬終於嘗到了喪失人格帶來的錐心反噬。此時的她並沒有好好反思自己,而是把恨意都轉移到了如懿身上。
她儼然忘記了如懿多年來對她的所有情義,她被欲望蒙蔽的雙眼再也看不清真相,至死她都沒悟透眼前這盤迷局,她才是迷失得最深的人。
背信棄義,賣主求榮,這最徹底的人間失格令她最終落得個除了欲望,一無所有的悲慘下場。
古人有首名為《題畫》的詩:秋林不厭靜,高士能自閒。盡日茅亭下,開窗對遠山。初讀此詩,我很喜歡,但沒悟得出喜歡的緣由。
思考過阿箬短暫一生的悲戚之源,我突然悟到,詩人那灑脫不羈的生活態度,安於茅亭的清淡欲望,自我圓滿的精神境界才是最令人著迷之處。
王安石的那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一直為世人所傳唱。
但生而為人,沒有欲望是不現實的,可是過度的欲望,誰能保證它不是成為遮住眼睛的浮雲呢?
欲望是一匹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白馬,是信馬由疆一路狂奔還是懸崖勒馬適可而止,就看你怎麼選擇。
二、無論環境如何風雲變幻,不亂方寸守好初心才能看清方向
或許阿箬的原生家庭、品性學識是造成她悲劇人生的客觀因素,一個人的三觀或許受父母血緣的影響居多,但後天環境的改變對人產生的影響也不可謂不大。
阿箬不甚高的品性局限了她對世事的處理走向。她的膚淺虛榮與如懿脫俗淡雅畢竟是兩條不相交的道路。礙於主僕高低之分,她在黑化之前對如懿還算盡心,她也曾付出過十二分的真心侍奉主子。
隨著年久日深,極端功利主義的生存環境漸漸扭曲了她的心靈。
被迷了心智的她非但沒有因貴妃的責罰而悔過,反而被嘉貴妃收賣,幹起了賣主求榮的勾當。到此,她徹底拋棄了與前主如懿的情義,可謂方寸大亂,本心頓失。
反觀如懿,雖身在冷宮中,她沒有放棄自己,沒有丟掉對於美與善的堅守。她堅信終有一天,她能夠沉冤昭雪,重返後宮。
冷宮清苦的環境沒讓她喪失對美的追求。她讀書,做女紅,栽花種草,與身邊每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真心交往,也用這樣的真心換來了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幫助。
在黑暗的後宮,如懿與海蘭等人依然不改本心,她們並沒有變得像皇后貴妃等人一般陰險毒辣,而是不斷地用樸實的情感真心相待一眾地位卑微的小人物,正是這些小人物的幫襯,才有了後來如懿的冤情大白天下。
初心是聖潔的東西。我們今天一直在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究竟是什麼?
或許初心是一顆崇尚美好與愛的心,它純潔無暇,積極向善。無論環境如何變幻,它順應變化守正創新卻不偏不倚。它是人心中的星辰大海,是永遠不應泯滅的人性之光。
乾陵皇帝對富察皇后說的話,或許可以更好地詮釋初心的可貴:貴為六宮之首的皇后,幻化成形該是什麼樣子?或許便如蓮花臺上的觀音,心懷天下,意存慈悲,不妄聽,不妄語,不行惡事,不打誑語,萬事瞭然心中,憑一顆慧心巧妙處置。雖為凡人,達不到的境界,也可以心嚮往之。
復旦網紅教師陳果說,保持內心的沉靜,要學學池裡的水,只有靜才會塵埃落定,光才會照射進來,靜則有光,靜則通達。
在波雲詭譎的人世間,守得住一顆嫻靜淡雅的初心,辯得清堅定要走的人生方向,不出賣本心,不受制於外物,踏實而真誠地度過這似水流年,又何償不是一種睿智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