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阿箬:頻頻失格引發的人生悲劇,看看你佔了幾條?

2020-12-23 妖話電影

阿箬自小就是烏拉那拉氏府邸的奴婢,她侍奉如懿多年,深得如懿信任,後又隨主入宮。

一入宮門深似海。

後宮,既有嬪妃們爭寵奪權彼此傾軋的暗流湧動,又深藏一朝得勢雞犬升天的諸多誘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的改變,對阿箬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為她日後悲慘的人生結局埋下了濃重的伏筆。

後宮內充斥著以皇后為首的嬪妃之間殘酷的爭鬥,明爭暗鬥毫無人性成了宮內生活的常態。

奴才們的拜高踩低、趨炎附勢、勾心鬥角、心狠手辣也無不在重塑著阿箬的三觀,她逐漸變得爭勝好強,以強凌弱,貪慕虛榮,她的心也變得不安分起來。

如懿在後宮地位的幾次沉浮,也讓身為待女的阿箬深深體味到了人情的涼薄滋味。她漸漸明白,要脫離奴婢階層就必須向上攀爬,榮華富貴只有靠自己爭取。

皇后富察氏為了拉攏皇上身邊的大太監王欽,把貼身侍女蓮心賜婚給他。飽受變態王欽折磨的蓮心又被阿箬冷嘲熱諷。

慧貴妃因阿箬的不知天高地厚而狠狠地懲罰了她。

如懿本意是借貴妃之手讓阿箬長點教訓,結果卻招致了她的怨恨。

她被皇后及幾個妃嬪收買,之後參與設計害死玖應答和儀妃尚未出生的孩子並嫁禍如懿,完美的證人證據令如懿百口莫辯,她做夢也沒料到與自己相伴多年的阿箬會變得如此陰毒。

乾隆皇帝雖不願意相信這一切真是如懿所為,但奈何證據確鑿,為給眾人一個交待,無奈之下他將如懿打入冷宮。

之後的阿箬雖然表面上深受皇上喜愛,暗地卻從未被皇帝臨幸過。

幾年的臥薪嘗膽令如懿霸氣漸生,不再甘於他人擺布的她終於通過主動出擊和海蘭的幫助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並重返後宮。

出宮後,如懿為了查明令自己蒙冤幾年的幕後真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最後終於找到阿箬說謊的證據。阿箬被皇上賜藥毒啞,並被如懿打入冷宮後自縊而亡。

縱觀阿箬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造成她人生悲劇的種種緣由,無不與她的爭強鬥狠及圖慕虛榮有關,她人生的起落沉伏於後世的我們仍有現實的警示意義。

一、欲望可大可小,控制欲望而不被欲望控制才能成就一生

造成阿箬人生悲劇的原罪終究還是她無法看淡的欲望。

皇宮是滋生欲望的地方,故有那麼多人想要得到皇上的恩寵。

很多迷失在權貴欲望中的人總以為攀上了皇上就能在深宮中立足,殊不知通過殘忍與陰暗手段得來的短暫光芒和掌聲並不能成為最終的倚靠。

有人用盡手段達成目的之後,卻惶惶不可終日。正如劇中的阿箬,她賣主求榮,如此失格的舉動為所有人所唾棄,就連那些壞事做盡的奴婢都瞧不上她。

人前她是皇上寵信一時的愛妾,前呼後擁,風光無限。而暗地裡皇上卻從不屑於令她侍寢,而是每晚讓她長跪不起,並以此折磨她。

欲望是把雙刃劍。表面風光的阿箬終於嘗到了喪失人格帶來的錐心反噬。此時的她並沒有好好反思自己,而是把恨意都轉移到了如懿身上。

她儼然忘記了如懿多年來對她的所有情義,她被欲望蒙蔽的雙眼再也看不清真相,至死她都沒悟透眼前這盤迷局,她才是迷失得最深的人。

背信棄義,賣主求榮,這最徹底的人間失格令她最終落得個除了欲望,一無所有的悲慘下場。

古人有首名為《題畫》的詩:秋林不厭靜,高士能自閒。盡日茅亭下,開窗對遠山。初讀此詩,我很喜歡,但沒悟得出喜歡的緣由。

思考過阿箬短暫一生的悲戚之源,我突然悟到,詩人那灑脫不羈的生活態度,安於茅亭的清淡欲望,自我圓滿的精神境界才是最令人著迷之處。

王安石的那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一直為世人所傳唱。

但生而為人,沒有欲望是不現實的,可是過度的欲望,誰能保證它不是成為遮住眼睛的浮雲呢?

欲望是一匹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白馬,是信馬由疆一路狂奔還是懸崖勒馬適可而止,就看你怎麼選擇。

二、無論環境如何風雲變幻,不亂方寸守好初心才能看清方向

或許阿箬的原生家庭、品性學識是造成她悲劇人生的客觀因素,一個人的三觀或許受父母血緣的影響居多,但後天環境的改變對人產生的影響也不可謂不大。

阿箬不甚高的品性局限了她對世事的處理走向。她的膚淺虛榮與如懿脫俗淡雅畢竟是兩條不相交的道路。礙於主僕高低之分,她在黑化之前對如懿還算盡心,她也曾付出過十二分的真心侍奉主子。

隨著年久日深,極端功利主義的生存環境漸漸扭曲了她的心靈。

被迷了心智的她非但沒有因貴妃的責罰而悔過,反而被嘉貴妃收賣,幹起了賣主求榮的勾當。到此,她徹底拋棄了與前主如懿的情義,可謂方寸大亂,本心頓失。

反觀如懿,雖身在冷宮中,她沒有放棄自己,沒有丟掉對於美與善的堅守。她堅信終有一天,她能夠沉冤昭雪,重返後宮。

冷宮清苦的環境沒讓她喪失對美的追求。她讀書,做女紅,栽花種草,與身邊每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真心交往,也用這樣的真心換來了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幫助。

在黑暗的後宮,如懿與海蘭等人依然不改本心,她們並沒有變得像皇后貴妃等人一般陰險毒辣,而是不斷地用樸實的情感真心相待一眾地位卑微的小人物,正是這些小人物的幫襯,才有了後來如懿的冤情大白天下。

初心是聖潔的東西。我們今天一直在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究竟是什麼?

或許初心是一顆崇尚美好與愛的心,它純潔無暇,積極向善。無論環境如何變幻,它順應變化守正創新卻不偏不倚。它是人心中的星辰大海,是永遠不應泯滅的人性之光。

乾陵皇帝對富察皇后說的話,或許可以更好地詮釋初心的可貴:貴為六宮之首的皇后,幻化成形該是什麼樣子?或許便如蓮花臺上的觀音,心懷天下,意存慈悲,不妄聽,不妄語,不行惡事,不打誑語,萬事瞭然心中,憑一顆慧心巧妙處置。雖為凡人,達不到的境界,也可以心嚮往之。

復旦網紅教師陳果說,保持內心的沉靜,要學學池裡的水,只有靜才會塵埃落定,光才會照射進來,靜則有光,靜則通達。

在波雲詭譎的人世間,守得住一顆嫻靜淡雅的初心,辯得清堅定要走的人生方向,不出賣本心,不受制於外物,踏實而真誠地度過這似水流年,又何償不是一種睿智和幸福?

相關焦點

  • 如懿傳阿箬第幾集背叛了如懿?阿箬為什麼背叛如懿受誰指使
    《如懿傳》正在熱播,在劇中如懿的陪嫁侍女阿箬居然背叛了主子! 那麼阿箬為什麼背叛如懿?有沒有人指使她呢?阿箬為什麼背叛如懿阿箬原本是如懿的陪嫁侍女,父親是一名小小的知縣,當初她與如懿一起進入寶親王府,成為如懿的心腹,隨後不久便與主子一起進入皇宮。
  • 如懿傳阿箬上位 如懿傳阿箬爬龍床
    如懿傳阿箬上位如懿傳:阿箬背叛如懿上位,只不過是乾隆為保護如懿而設的局!《如懿傳》熱播,不知道大家追劇了沒有,劇中出現了一位和之前《延禧攻略》中的爾晴一樣討厭的角色,還記得爾晴曾經是富察皇后的侍女,但是搶了女主的男人,還害死了白月光皇后,當時播出的時候大家集體呼籲爾晴趕快下線。但是《如懿傳》中也出了一個堪比爾晴,不,甚至比爾晴更讓人討厭的角色,就是如懿的陪嫁侍女阿箬。實在是讓人反感。
  • 重溫《如懿傳》:才懂阿箬為何那麼恨如懿:換做是我,我也會!
    再看《如懿傳》這部劇時,其實很多細節都值得深思和推敲,就例如阿箬為何到死都是恨如懿。阿箬恨如懿,超過了所有人,她不恨皇帝的無情對待,也不恨每一個把她當棋子的人,反而是恨自己的舊主,這有點說不通,所以今天深度解析一下,阿箬到底為何那麼恨如懿?
  • 如懿傳阿箬黑化即將迎來人生中的巔峰 如懿被阿箬陷害打入冷宮是第...
    如懿傳阿箬黑化即將迎來人生中的巔峰 如懿被阿箬陷害打入冷宮是第幾集時間:2018-08-29 17: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懿傳阿箬黑化即將迎來人生中的巔峰 如懿被阿箬陷害打入冷宮是第幾集 隨著宮鬥的開始,《如懿傳》的收視才漸入佳境,就連豆瓣的評分也從剛開始的6.5分上升至7.0
  • 如懿傳:同是如懿侍女,惢心阿箬結局大不同!阿箬其實輸在這3點
    如懿傳:同是如懿侍女,惢心阿箬結局大不同!阿箬其實輸在這3點《如懿傳》雖說已經完結,但她的討論度依舊居高不下,因為電視劇本身就是在探討身處婚姻圍牆中的中年夫妻應該如何自處,即便是古裝劇,而且時間和現在相距很遠,依舊能夠引發大家的共鳴和探討。
  • 《如懿傳》:看懂了阿箬,你就看懂了人性
    因為在有些人的眼中,你必須要滿足她的所有欲望,如果沒有,那你就該死。當她遇到任何不如意時,對你的恨就會多一分。所以,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大恩既大仇,當你對一個人越好,她對你的期望和要求就越高,一旦不如意了,對你的恨也就越深。—— by 圈姐
  • 《如懿傳》阿箬:她曾是如懿最得力的侍女,為何最後卻被賜了貓刑
    要說《如懿傳》中宮鬥下線時最令人解氣的角色,阿箬一定能排上前三。本是皇上私下賞給如懿的美意,阿箬這樣一鬧惹得皇后和貴妃都紅了眼。讓本來就對如懿有所忌憚的她們更加厭惡如懿,之後便三番五次地加害於她。,可是如懿的姑母烏拉那拉氏剛巧被皇上廢后,如懿也被牽連,沒能當上嫡福晉。
  • 《如懿傳》:阿箬誣陷如懿,幾個動作卻讓她成為了最後贏家?!
    隨著《如懿傳》的熱播,阿箬陷害如懿的劇情如畫卷般緩緩展開,事情的盤根錯節也娓娓道來,阿箬成為眾矢之的,不知道細心的網友是否注意到她的幾個動作?阿箬的小眼神因為太監甲乙引起如懿一些人的注意,當然包括阿箬,如懿看後便沒在意,可是阿箬看後,眼神簡直不知道轉了多少圈,右邊瞟一眼,若有所思的樣子,再瞟一眼如懿,又是若有所思的樣子,心裡肯定想著那盆碳灰有問題,這下可以陷害如懿
  • 《如懿傳》宮女阿箬的作死之路
    開播至今,《如懿傳》各種陰謀逐步浮出水面,人物矛盾全面升級,網絡口碑也在逆襲當中。前期的如懿由於跟乾隆是青梅竹馬,一度也被點位嫡福晉,所以從潛邸開始就一直是大家的眼中釘,肉中刺。終於這樣一場針對如懿的風暴在最親近的侍女阿箬的背叛中席捲而來,讓如懿猝不及防,如錐心利劍讓如懿痛徹心扉。這次之後如懿也開始了冷宮的生活......
  • 《後宮如懿傳》:從惢心受寵,阿箬被罰,我看到兩種不同的人生!
    你有故事我有酒,關注我,為你解決情感問題!《後宮如懿傳》這本書中,如懿的身旁有這樣兩個值得爭議的丫鬟,那就是惢心和阿箬。為什麼我要說她們兩人有值得爭議的地方呢?因為從她們不同性格的表現,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 《如懿傳》中阿箬最可憐?認清這三點才算看懂電視劇
    《如懿傳》9月4日更新到30集,最招人恨的阿箬終於下線,一時間大快人心。不過,阿箬既不是全劇最大反派,也不是最終高潮,《如懿傳》節奏很快,看後面的預告得知,阿箬下線不久,比她更「婊」的衛嬿婉即將上線。逞完一時之快,冷靜審視劇中角色和人物關係,會發現阿箬非但不是最可恨的角色,甚至有些可憐,只有把這個人物琢磨透了才算是看懂《如懿傳》為什麼這麼說?
  • 重溫《如懿傳》:阿箬並不清白,第一次早已被皇帝「佔盡便宜」!
    阿箬的僭越之心,是被皇帝一點點誘惑出來的:早些年,惢心和阿箬同樣是如懿的婢女,二人感情尚且還可以,阿箬儘管有些跋扈,但是沒有事事託大,跟在如懿身邊,也總是替她打算考慮,如懿是一個柔軟的性子,所以阿箬必須事事出頭,才能保護好如懿,其實在紅樓中,迎春和司棋就是這種「搭檔」,主子孱弱丫頭就必須強悍些,不然人人可以欺辱到頭上了。
  • 如懿傳阿箬結局怎麼死的?阿箬變成貴人,卻被皇上這樣羞辱
    電視劇《如懿傳》目前有翻盤的勢頭,各演員演技爆發開始贏得好評,劇中如懿的貼身丫鬟阿箬因有背叛如懿,對於如懿傳阿箬最後是怎麼死的大家也是很好奇,如懿傳阿箬與何泓姍飾演的白蕊姬有點相像
  • 《如懿傳》「么么小丑」阿箬:一心向上「爬」,憑什麼讓人喜歡你
    在深宮院內,侍女和自己的主子是一體的,如懿不被尊重,與她最親近的阿箬自然也不敢造次,只能夾著尾巴做人。可弘曆對如懿的感情從沒變過,必然有得寵的時候。阿箬是一個盛氣凌人的姑娘,在如懿得寵的時候,她走路時,能把眼睛仰到頭頂,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 如懿傳中阿箬被處以貓刑,後被替換成鞭刑
    《如懿傳》所講的是1735年乾隆皇帝登基起,他在位期間後宮女人的一段悲歡離合,劇中主角如懿雖然貴為皇后,但最後也沒有獲得愛情,而是獲得了蘭因絮果的悲劇收場。因為《如懿傳》號稱是《甄嬛傳》的姊妹篇,因此很多人會覺得劇中的阿箬和《甄嬛傳》中的浣碧很像。1735年雍正死後,甄嬛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回想起她年輕時的歲月,剛進宮的日子身邊一直陪伴兩位陪嫁丫環,浣碧和流朱。
  • 《如懿傳》中阿箬本是貓刑,卻換成鞭刑
    《如懿傳》演的是1735年乾隆登基後,與後宮女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劇中的如懿雖然當上了皇后,但她並沒有得到幸福,她的結局也是以悲劇收場。《如懿傳》被稱為《甄嬛傳》的姐妹篇,很多人覺得劇中的阿箬和《甄嬛傳》中的浣碧經歷很像。1735年雍正駕崩後,甄嬛成了最大的贏家,回憶起她年輕時的樣子,初入宮中身邊還有兩個陪嫁丫環,一個是浣碧一個是流朱。
  • 如懿傳阿箬死因是什麼第幾集死 阿箬開始是好人嗎?
    大型古裝宮鬥劇《如懿傳》正在熱播,曾一萱扮演的阿箬引起大家的關注,她本是如懿身邊的一名宮女,結果背叛如懿勾搭上皇上,最後成為一名妃嬪。如懿傳阿箬第幾集死的,她為什麼最後死的那麼慘,她的下場就如同爾晴一樣,表面裝得很貼心乖巧,結果卻是一個攀龍附鳳的心機女。
  • 《如懿傳》30如懿親手拔掉了阿箬的指甲?恐怕還不止這些
    《如懿傳》第三十集李玉把阿箬押到了翊坤宮,阿箬啞了,也就是什麼都問不出來了,如懿明白這一定是皇上的意思,想想也對,在宮裡從來不是問問就能有真相的
  • 《如懿傳》皇上寵幸了阿箬,又讓她跪了三年,真相讓人拍手稱快
    《如懿傳》皇上寵幸了阿箬,又讓她跪了三年,真相讓人拍手稱快。大家知道,小編鮮娛一直在追劇《如懿傳》,在前期的介紹中,小編鮮娛介紹了劇情的精華部分,沒有看過的網友可以去看看小編前幾期文章。今天我們不追劇,我們來分析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在劇情中比較腹黑,她就是《如懿傳》中的丫鬟阿箬。為什麼我們要分析阿箬呢?因為在前幾期中給了很多阿箬的鏡頭和戲份,都快趕得上配角了,前幾集若不是因為阿箬,如懿能受到貴妃的刁難抄寫經書嗎?她好勝爭強,工於心計,尖酸刻薄的壞習慣於一身,囂張跋扈,給主子如懿添了多少麻煩事?得罪了多少人?
  • 阿箬:如懿傳中,她背主求榮,自以為魅力四射,卻命比紙薄
    冷靜審視《如懿傳》裡的人物關係,會發現阿箬非但不是最可恨的角色,甚至有些可憐。命比紙薄的阿箬是時代悲劇的典型縮影,她是如懿的陪嫁丫鬟,出場時牙尖嘴利,在內仰仗主子的保護,在外不想低人一等,頗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意味,所以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她的悲劇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