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被蚊蟲叮咬似乎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兒,幾乎每個人都不能避免。但是寶寶被蚊蟲叮咬一定要重視,寶寶的皮膚很嬌嫩,很容易成為蚊蟲叮咬攻擊的對象,無論家長們做好怎樣的預防措施,總是免不了被蚊蟲「親一口」。而寶寶又很容易抓破皮膚而引起細菌感染。
在這裡,要提醒各位粑粑麻麻: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蚊蟲,寶寶的手腳被蚊蟲叮咬後,很容易形成色素沉積,而反覆抓破結疤可能會留下像小紅豆一樣的疤痕,也就是所謂的「紅豆冰」現象。它不僅僅有礙肌膚的美觀,嚴重的還會轉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
蜂窩性組織炎,很多人對於這個名詞可能還比較陌生。蜂窩組織炎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常見的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嗜肉菌等),當細菌感染已經侵犯到皮膚皮下脂肪層,因為皮下脂肪本身的排列方式就有點像蜂窩,所以這類炎症又稱為蜂窩組織炎。
它可能直接發生在傷口的部位,也有可能會出現在傷口的鄰近皮膚上,較常好發在臉部與腿部。 細菌除了由傷口進入外有時 身體其它部位有細菌的感染,也可能造成蜂窩組織炎。
症狀:
蜂窩性組織炎好發在臉部及腿部,初期症狀包括紅、腫、熱、痛,在手部、小腿及足踝處,更可能產生水皰。隨後範圍逐步擴大,並出現發燒、寒顫、全身倦怠、局部淋巴腺腫大、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真實案例】
2013年,臺灣臺中市一名10個月大的盧姓女嬰,出現高燒、哭鬧不停,不肯喝奶的情形,左眼腫大張不開,家長原以為是過敏,送醫檢查後,小兒科醫師發現她的眼角似乎有蚊蟲叮咬的傷痕,仔細檢查後原來是膈膜前蜂窩組織炎。
2009年,嘉義地區1名小學教師被蚊蟲叮咬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進而轉成化膿性關節炎及敗血症,差點送命。
臺灣綜藝節目主持人胡瓜曾經在出外景的時候被小黑蚊叮咬,又泡到髒水造成感染,結果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
如何有效預防蚊蟲叮咬?
1、家裡一定要注意清潔乾淨衛生,尤其是對於家裡比較暗的角落,一定要保持清潔,然後噴灑無毒害的殺蟲劑;
2、床單、被罩、涼蓆、坐墊、地毯等,一定要經常清洗,蚊蟲以及跳蚤最喜歡往有味道的地方撲。
3、家裡有寵物的,一定要經常給寵物洗澡,這些貓貓狗狗很可能的蟲蝨來源。
4、蚊子對人體的汗液很敏感,汗液中的乳酸對蚊子最具吸引力,所以要給寶寶勤洗澡、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就可減少蚊子叮咬。
5、媽媽們應在每天睡覺之前的半個小時,房間內噴灑無毒害的殺蟲劑,要給寶寶使用蚊帳。
6、出行的時候可以帶上萬金油、綠油精等藥膏。但要記住這些藥膏只能使寶寶的患處暫時獲得清涼,並沒有實質的治療效果。
7、如果去有草地或者樹林的地方,最好能讓寶寶穿淺色長袖衣褲,噴灑驅蚊水。
一旦被叮咬後,應該怎麼做?
1、不要讓寶寶抓撓,要保持傷口乾燥清潔,寶寶的皮膚比成年人皮膚嬌嫩,被叮咬後皮膚表面會留下色素沉積;
2、幫寶寶止癢,可以嘗試一下這幾種方法:(1)使用肥皂或者香皂水,因為肥皂是鹼性的和蚊子體內蟻酸可以中和,迅速消除癢。(2)鹽水,可以使得腫塊軟化並且消癢。(3)蘆薈汁,被文字叮咬後可以切一小片蘆薈葉,洗乾淨後掰開,用內肉在紅腫處塗抹,這些汁液可以止癢。
3、要幫寶寶止癢,這3種藥給小寶寶使用一定要謹慎:清涼油、風油精等刺激性較大的藥物;皮炎平、艾洛松等激素類藥物;「小蜜蜂紫草膏」相當於風油精,不適合2歲以下寶寶使用。
4、如果寶寶皮膚上被叮咬的數目過多,或有感染跡象,甚至有發燒現象,表示已經有感染發生,一定要趕快就醫;
總之,各位粑粑麻麻一定不要忽視寶寶被蚊蟲叮咬的問題,希望以上所列舉的措施能夠對各位家長們有所幫助。
————
註:本文為【孩子的禮物】原創,作者爾曼,轉載須註明來源,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