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難與自殺

2021-02-18 默魚蛋

古時自殺者多為忠義貞潔而死,今日自殺者多因受責難而死。

責難,在否定他人的同時,也在竭力地肯定自己,事後美化自己的動機,又一次加深了對自己的肯定。責難的動機,也有善意與惡意之分,無論善意惡意,我們從心裡上都很難接受別人的責難,因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保留著一份最後的尊嚴,它隨年齡成長,隨閱歷堅硬,即使再強大,也會有自己的底線,被傷害之後,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自殺,在一個人所有的希望被盡數剝奪,通過定格生命的方式清空自己的孤獨、無助、痛苦、絕望等消極情緒。人類的向生是常態,自殺是例外,而在動物界很少有自殺的動物,雖有耳聞,卻不常見,這可能是人類比其他動物擁有更複雜的情感而帶來的結果。我們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話老百姓們應該都聽過,這是在交談某人自殺時常說的一句話,一是對他人自殺的否定,二是對他人自殺的惋惜。想要自殺的人,比任何活著的人都更渴望活著,表面在求死,其實在求生。他們站在高樓上並不是為了嚇唬別人,而是等待救贖,當他們站在高樓簷那一刻,就已經算是死過了,所以當被救贖之後,他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壓抑,他們大哭,哭的像孩子,仿佛迎接新生。但是有的尋死者,並未得到救贖。

現在的自殺者多因受到責難而自殺,現在的人,總是把好好活著的人往死裡逼,再勸想死的人好好活著。實施責難的一方常常不在意受責難一方的感受,而是自顧自地責難,享受高人一等責難他人帶來的快感。其實大家都不容易,奔走在城市中,隨時可能會崩潰,即使是實施責難的人,也可能受到過別人的責難,也可能會崩潰。

現在的自殺者逐漸傾向於年輕化,主要是學生自殺。家人買不起智慧型手機導致無法上網課而自殺,在教室打牌被叫家長而自殺,作文被老師當班批評而自殺,未完成作業遭批評而自殺,陷入裸貸而自殺等皆有之。孩子還沒生下來的時候,父母就默默祝願孩子以後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任務就開始多了起來,各種補習班也陸陸續續安排上了,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卻可能倒在半路。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學習佔據了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而少有體驗生活的機會,所以當孩子禁不起挫折的時候,也不必去責怪孩子,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孩子是無罪的。

對於別人的評價,包括責難,無論評價對錯與否我們都很難做到不去在意,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別人的評價,也許會豁然一些。誰人背後不說人,談論別人是多數人的一大副業,別人的評價是針對自己的一件事或者幾件事給出的反饋,這個反饋必定是片面的,或者可能是錯誤的,不具有準確性,因為我們不可能對所有人的做法一樣。對於別人的評價,有責改之,無則加勉。

那些自殺的人有屈原,有老舍、王國維,有某歌手、某演員,有某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老師,也有普通的上班族,任何獨立的有感情的個體都可能自殺,而今自殺之人多直接或間接受到責難。責難是很難避免的,可以先做到不去責難別人,善待身邊的人,對於別人的責難,不妨就將其視為一種片面評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別人的責難真的觸及自己心靈,那就試試走入人群。

個人僅對別人的自殺表示理解,但不支持,自殺這種社會現象,值得每個人去深刻反思,人微言輕,理解甚淺,僅以此文希望少一些責難,多一些善待,希望每個絕望的人都能得到救贖。

相關焦點

  • 別責難,也別畏懼責難
  • 洛克菲勒家書:拒絕責難,拒絕推委
    我告訴他,如果我們想要永續生存,那麼我們的領導方式就意味著斷然拒絕為了任何理由,去責難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件事。責難就如同一片沼澤,一旦失足跌落進去,你便失去了立足點和前進的方向,你會變得動彈不得,陷入憎恨和挫折的困境之中。結果只有一個:失去手下的尊重與支持。一旦落到這步田地,那你就好比是一個將王冠拱手讓給他人的國王,無法再主宰一切。
  • 洛克菲勒誡子書:切勿責難,永不推諉
    我以為這個話題到此就應該結束了,但我的回答顯然挑動了卡內基先生的好奇心,他很認真地追問我:「約翰,那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麼幹的嗎?」  看著卡內基先生謙遜的神態,我無法拒絕,我必須如實相告。我告訴他,如果我們想要永續生存,那麼我們的領導方式就意味著斷然拒絕為了任何理由,去責難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件事。
  • 電影《嘉年華》中的受害者責難
    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責難(Victim Blaming)。受害者責難(Victim Blaming),指的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根據基本歸因偏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我們會傾向將事情發生的原因歸因於受害者本身,認為那是他們自己的特質(沒有科學常識、不愛惜生命等等)造成。「讓你再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 責難到你為止,苦難到誰為止?
    就如蔡英文在公教年改「修法」後發表的演說,感謝公教人員扮演「中流砥柱」,聲稱任何代價她將一肩扛起,「所有責難到我為止」。這些,句句都是空話,看不出負責之意。之所以必須把「年改」和「前瞻」放在一起看,是因為唯有透過更多元的政策對照,才看得出主政者是否一貫而信實。
  • 進擊的巨人:調查兵團瑪利亞之牆大戰後受到責難,他們本該是英雄
    在《進擊的巨人》的故事中,調查兵團在瑪利亞之牆大戰的出色表現讓人類終於奪回了失去已久的瑪利亞之牆,這場大戰結束後調查兵團本來應該受到英雄一般的對待,但是他們遭遇了不少的責難和懲罰,我們來盤點一下。二、利威爾被譴責放走了鎧甲巨人和野獸巨人瑪利亞之牆大戰上利威爾兵長大展神威,他先是重創了鎧之巨人萊納,隨後又在和獸之巨人吉克的戰鬥中完爆對手,把吉克虐出了心理陰影,兵長回到牆壁內本來應該受到英雄一般的歡迎的,但是事實卻完全不是如此,韓吉居然把他稱作「放跑了鎧甲巨人和野獸巨人的廢物」……三、調查兵團眾人被弗洛克責難在調查兵團眾人受到女王的嘉獎得到勳章的現場
  • 錄音檔風波 黃國昌:所有責難到我為止 全部承擔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對於近日流出「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錄音檔事件,包括對於曾玟學之評論,以及是否參與「大選」一事,黃國昌25日晚間在臉書表示,所有責難,到他為止,他全部承擔,也不會對任何人做任何指控!
  • 臺軍快艇翻覆後,教官「壓力過大」自殺
    5日,99旅負責訓練的軍官,又疑似因壓力過大而自殺。陸戰隊99旅是臺軍兵源最好,最精銳的部隊,在「漢光預演」階段,他們負責演練模擬「紅軍」進攻方,進行兩棲聯合登陸,為後續的正式軍演的對抗環節進行準備。臺海軍「教準部」發言人張存義上校隨後在講話中透露了本次軍官自殺事件的一些細節。他表示,楊姓教官的同事在軍營內發現楊姓教官疑似在「自我傷害」,隨後楊姓教官經急救後轉送臺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宣告不治。臺灣海軍「教準部」也證實,楊姓軍官為本次「漢光預演」的聯合登陸作戰操演訓練教官之一。
  • 那就等於慢性自殺!
    「沉默是金」等於慢性自殺在諸多人才輩出的現代組織中,信守「沉默是金」者,無異於慢性自殺。有些新進員工遇到領導噤若寒蟬,不敢吭氣,這更是一個嚴重問題。他們見了領導就噤若寒蟬,一舉一動都不自然起來,就是職責上的述職,也可免則免,或是拜託同事代為轉述,或用書面形式報告,以免受領導當面責難的難堪。長此以往,與領導的隔膜肯定會越來越深。然而,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是要通過實際接觸和語言溝通才能建立起來的。
  • 臺軍快艇翻覆後,教官"壓力過大"自殺
    5日,99旅負責訓練的軍官,又疑似因壓力過大而自殺。陸戰隊99旅是臺軍兵源最好,最精銳的部隊,在「漢光預演」階段,他們負責演練模擬「紅軍」進攻方,進行兩棲聯合登陸,為後續的正式軍演的對抗環節進行準備。臺軍兵源最好的99旅蛙人分隊,在遊泳池內模擬兩棲特種登陸 圖源:臺軍據臺灣媒體7月5日報導,臺灣海軍99旅一名楊姓教官,7月5日在軍營內上吊輕生死亡。
  • 埃米爾·迪爾凱姆 || 自殺和心理變態——自殺的幾種類型與神經衰弱
    換言之,要研究自殺是否是精神錯亂的特定形式,必須對自殺進行分類,確保精神錯亂是自殺的一個原因,並且探究這是否是自殺的唯一原因。      總體上說,專家們並沒有花太多心思對精神錯亂的自殺進行分類。可以說以下四種類型,囊括了最重要的自殺類型。自殺的主要分類借鑑了儒塞和莫羅·德·圖爾德思想。
  • 臺軍這場對蔡英文的作秀出事,自殺教官曾吐露臺軍「被逼到死路」的...
    臺海軍方面已證實此事,還不忘澄清楊未受到長官責難。而此前「敦睦艦隊」暴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事件後,這位楊姓軍官曾在臉書轉發一則貼文,吐露了臺軍「被逼到死路」的心聲。臺海軍「教準部」還不忘說明,楊姓軍官為本次操演訓練教官之一,海軍「司令部」調查小組初步了解,該員並未受到任何長官責難情事,目前正配合檢調釐清自傷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多家臺媒報導,這名楊姓軍官早在4月「敦睦艦隊」新冠肺炎群聚感染風波期間,曾轉發一則貼文,吐露「身為一名軍人的切心感想」。
  • 那些,死於自殺的女明星們~
    」,內文寫道「如題似乎自殺了,警消剛破門,好像連屍斑都有了,RIP」。翁美玲1985年5月14日,翁美玲在自己居住的公寓裡開煤氣自殺身亡。湯鎮業接受採訪時表示,翁美玲自殺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感情原因」,而是「工作壓力」。在湯鎮業看來,翁美玲自殺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太大。
  • 唐國強長得太俊10年無戲可拍,前妻自殺氣嶽父,娶小12歲嬌妻
    在他的一生中,他因前妻自殺而聲名狼藉。迫於言論壓力,他脫下軍裝,驅車離開八一工廠。他被困在沼澤裡好幾次。他在絕地重生,在事業和愛情上都失敗了,這是人生的贏家。為了不讓負面言論繼續發酵,影響我的新生活、新事業,唐國強主動接受了一位知己的採訪,揭露了孫濤自殺的主要原因——身患疾病。41歲的唐國強是唐國強的知己。唐國強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把一個惡毒的人渣變成了被拖下水的受害者,並成功娶了一個美麗迷人的妻子。
  • 「我提分手,TA要自殺」|如何應對情感勒索
    如果對方因為我們分手,就用自殘或自殺等方式,讓我們恐懼,這是對方在對我們施暴。你可能會覺得,戀人只是揚言自殺,但TA並沒有打我。這怎麼是暴力?這也是暴力,是另一種更為隱蔽、更難被察覺、也因此更難反抗的暴力,叫做「精神暴力」。
  • 自殺身亡的史達林妻子
    史達林收到這封信後, 不僅沒有對她幹預這類事情進行責難, 相反他當即回信道:對科瓦廖夫「這件事我了解得很少, 但我想你是對的。如果科瓦廖夫有什麼錯誤的話, 那麼編委會, 也就是事件的當事方, 就更有錯誤了。看來他們是想讓科瓦廖夫當『替罪羊』。如果還不晚的話, 我將做能做的一切。」隨即史達林給莫洛託夫發去電報, 明確指出, 讓科瓦廖夫當「替罪羊」是不對的。
  • 自殺五次的無賴派作家 | 生而為人,道歉也沒有用!
    僅39年的人生,五次自殺,服藥、投河、跑去山上上吊,四次未遂;三次殉情,還在一次殉情的倖存中帶走了對方的生命。以芥川龍之介為偶像開始寫作,卻前後三次與芥川獎擦肩無緣~考上東京帝國大學並開始執筆寫作,隨後卻因為招妓與家裡決裂,被切斷經濟來源,隨之,彼時20歲的太宰治開啟了他的「自殺生涯」。
  • 曾經的鬱症患者自述:自殺過,現在健康地活著
    「同校一個學妹暑假時燒炭自殺了,是抑鬱症。也是從這件事,意識到抑鬱症是多麼痛苦的存在,很多在我們看來的小小煩惱,卻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不是作啊,他們只是生病了。」「曾患中度抑鬱症一月,每天都在想著怎麼自殺,各種死法,只要獨處就會想像手腕上有把刀子,經常忍不住哭起來,如果不是有父母,估計我早就不在了。
  • 《我們永不言棄》一場有血有肉的勵志動作片,責難劇情老套的人,你的人生夠出彩了嗎?
    那些責難劇情老套的人,你的人生夠出彩了嗎?顯然,在影片中,導演的關注點並不是劇情的創意,而是他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們永不言棄,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影片開始藉由成年後的女兒的一段旁白,引出父親的職業和他的人生信條:擂臺就如人生,如果你想繼續站著,就只能靠自己。
  • 韓國前總統自殺、市長自殺、藝人自殺,韓國的自殺率為何這麼高?
    歡迎收看照理說事之拍案驚奇韓國首爾市長樸元淳,前兩天自殺了,留下一封遺書,說對不起所有的人,雖然到現在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