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鬱症患者自述:自殺過,現在健康地活著

2021-02-13 魅力大同

又一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了我們,喬任梁,一個選秀出道的年輕男演員,永遠終止在了他的28歲...。與90後女演員徐婷的過勞死不一樣,他選擇了自己結束了生命,而他的死,讓抑鬱症又重回公眾視野。

而就在我們身邊,更是有很多很多的(人數遠遠超出你的想像)人曾經或者正在受著抑鬱症的苦擾,這些全是網路上對抑鬱症的真實描述:

「我經歷過抑鬱,理解那種煎熬,理解想哭都哭不出來的絕望,但很多時候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硬撐著咬著牙,連死都不怕了,更不應該怕痛苦的煎熬」

「自己痛苦的活著,就是為了不讓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

「真的有自殺的衝動,吃了兩個月的藥了,不知何時能解脫。」

「同校一個學妹暑假時燒炭自殺了,是抑鬱症。也是從這件事,意識到抑鬱症是多麼痛苦的存在,很多在我們看來的小小煩惱,卻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不是作啊,他們只是生病了。」

「曾患中度抑鬱症一月,每天都在想著怎麼自殺,各種死法,只要獨處就會想像手腕上有把刀子,經常忍不住哭起來,如果不是有父母,估計我早就不在了。「

今天這篇來自知乎的匿名用戶,曾經是一名抑鬱症患者,抑鬱到過嘗試自殺,現在健康地活著。以下是全文:

本來不是很想答這方面的問題,但由於最近在知乎上對自己病情的曝光,受到一些現實裡的關注,才意識到,即使在國外相對開放的環境裡,很多人仍然對於抑鬱症存在著諸多誤解。

寫這篇答案,希望能夠起到一些科普作用,哪怕有一個人看到後,能意識到、並開始關注身邊的抑鬱症患者,也算是有意義了。


——>「抑鬱症就是心情不好,每個人人生中都會經歷情緒的低谷,過段時間就好了。」

是的,每個人在生命的某個階段,都會經歷心情悲傷、絕望的階段,也確實能夠隨著時間緩解。但是,當這些症狀超出控制,並且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有概率產生生理性病變的時候,難道不該尋求醫學上的幫助麼?

就自己而言,我能夠區分「心情不好」和「有抑鬱傾向」——心情不好時,我會暴飲暴食,情緒低落,整夜失眠,或者瘋狂痛哭;而有抑鬱傾向時,除了前面說的症狀,還會視物模糊。

看任何一個東西時,目光都無法對焦,眼前模糊一片,花費力氣調整焦點之後馬上又會渙散(這直接導致了閱讀和書寫障礙);以及幻聽與幻視——身體裡住著另外一個人,會不停在我耳邊說話,有時候是尖叫,有時候用尖銳的聲音對我大喊:「你就是個loser」「你在這個世界上完全沒有意義」……

然後,我需要動用全身的力氣去控制被這個聲音控制的念頭,可能只是呆呆的站在窗前半小時,卻累的渾身流汗、精疲力盡。有時候,它讓我在午夜突然醒來,歇斯底裡、絕望地大哭,然後不停用刀割自己。以及反應遲鈍——起床需要一個小時,穿衣服要半個小時,有時候點了一支煙,自己沒抽,一眨眼,煙就燒完了……

沒有經歷過的人非常難理解這種感受,因為在我沒病的時候,也曾經覺得抑鬱症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可是當這些事實真正擺到自己面前時,我才深深體會了這種絕望與荒誕的感覺。

我不信鬼神,卻能在午夜,清晰地聽到身體裡另一個人對我喋喋不休,卻能在白天,看到本該空無一人的房間裡有面孔模糊不清的人踱來踱去;我不信心理活動會牽連生理活動,卻在那個聲音惡毒地詛咒我應該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默默地拿起刀,直到血順著胳膊一條條淌下來,痛覺戰勝了幻覺,才能如釋重負地哭出來……

「我經歷的挫折比你大的多,還不是挺過來了,你完全是抗壓能力太弱了。」

不管事實是否如此,抑鬱症的觸發,很多時候與具體事件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當一個人處在「抑鬱傾向」的情境下,任何事件都可能成為它的觸發點,也就是心理醫生說的「Trigger」》

它可以是朋友的一句責難、今天早餐沒有吃到想吃的三明治、實驗做砸了、走路被人撞了一下……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你看起來很正常,一點都不像生病了。」

並不是所有病,都會讓人面黃肌瘦、行動無能。我在最嚴重的時候去學校,大家除了說我眼神變呆、行動變得有點慢,與正常時絲毫沒有差別。

有時候我甚至會假裝開心地說笑,當然,這需要動用大量的精力。

對一個抑鬱症患者說「你看起來很正常,試著多和別人說說話,心情就好了」無疑是非常愚蠢的舉動:你會對一個心臟病人說「你只是臉色蒼白了點,多運動就好了」嗎?

「你要是自殺了,對得起你的父母嗎?」

與其他行為無異,自殺,也是權衡利弊之後的決定。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於我而言,是覺得每天活著都是一種罪惡。我可以看見別人的閃光點,發現每個人善良的一面,可身邊又每天發生這麼多罪惡的事情,所以一定是我的問題。

想法雖然荒誕,當它時時刻刻纏繞著我,當我將今天天氣不好都能歸結到自身的罪惡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滿身骯髒,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錯的。虧欠父母,相較於虧欠整個世界,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隨手舉個例子:我思維最凌亂的時候,有天把自己胳膊劃的鮮血直流,突然想到,很多動物在被人宰割的時候,一定比這還痛苦無數倍。進而自問:「可以因此成為一位素食者麼?」想了半天,答案是否,頓時無比厭惡自己,覺得自己是世間最無能的人。

「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死是一件非常輕鬆,甚至些許愉快的事情。

另外,自殺行為一般發生在抑鬱症的痊癒階段,而非最惡化的時候——因為那時,連呼吸都是一種負擔,都需要調動全身的力氣,更別說爬到高處跳下來,或者吞藥了。

有自殺念頭的抑鬱症患者,是絕對不會向別人訴說的(見過間諜潛入別國的時候,到處和別人說我是間諜沒?),只會自己默默地準備與計劃。

所以個人而言,我很鄙視那些自殺還要發微博,或者專門挑人多的地方跳樓的。

「我最近心情不好,要吃點抗抑鬱藥。」

說這話的,八成還健康地活蹦亂跳,並缺乏對於抗抑鬱藥的基本了解。當他們被告知藥物至少需要兩周才能起效時,一定會說:那我不吃了,自己調整調整。

抑鬱症是心情不好,而心情不好則不一定是抑鬱症。抑鬱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而言,抗抑鬱藥至少要不間斷地吃6個月,有些則需要2、3年。

抗抑鬱藥既不是煙也不是大麻,無法在短時間內讓人「快樂」起來。

我這幾天聽過最荒誕的話,莫過於和別人一起吃飯,對方嬉皮笑臉地問我:「我最近壓力有點大,你那藥還有嗎,給我吃兩片」。聽到的時候很想把手裡的碗摔到對方臉上……

「抑鬱症患者會哭嗎?」

症狀比較輕的時候會,重的時候,成天處於一種「想哭但是哭不出來」的絕望感。回想一下你最傷心的一次失戀,是不是哭的昏天暗地、茶飯不思?比這種感覺再絕望幾倍,就是抑鬱的感覺。

「我覺得我得了抑鬱症。」

不要瞎想了,覺得自己控制不了就趕緊看醫生去。我最近收到很多這方面諮詢的私信,給的都是同樣建議。知乎上的用戶再熱心,也不如醫生專業。

以下是對身邊有抑鬱症朋友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我的朋友或者家人有抑鬱症,我可以關心他們的病情嗎?」

一般而言,抑鬱症患者不喜歡主動談及病情,所以,首先請把他們當做和你一樣的普通人看待:)

當他們對你不隱瞞自己的病情時,相信你們之間已經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這時候,可以不用避諱在他面前談及抑鬱症。但是,抑鬱症患者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對於以下問題,請儘量避免:

1.你看起來很歡樂呀,怎麼突然就得病了呢?/ 我不信你得了抑鬱症。/ 你看,你都笑了,肯定沒病。
2. 你這病什麼時候能好?會復發嗎?
這些問題,往往患者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不僅得不到結果,還會讓患者覺得你不理解他們。建議:將關心落實到細節上,比如以上兩個問題,可以換做:
1. 你今天看起來比平常開心,是不是感覺好些了?
2. 昨晚睡得怎麼樣?有沒有做什麼好玩的夢?(睡眠障礙是抑鬱症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果睡眠正常,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抑鬱症的緩解)/ 最近藥物的反應有沒有好一點?

「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還是同樣的話,請把他們當做正常人看待。

平常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多拉他們出去活動活動。抑鬱症患者往往很怕見人、與人交流,這時候請一定保持耐心,多勸幾次。

提醒:很多人可能會拒絕,因為覺得太累了,硬拉的話也會藉口早走。看你能硬到什麼程度了,這麼做不會有壞處,前提是你們不是一圈人用關懷的眼光看著ta,或者圍在一起討論ta的病。(哪怕是善意的討論如何幫助他)

活動儘量不要涉及激烈運動(很多抗抑鬱藥物具有鎮靜作用,極大削減人的體力),或者具有競技性質的內容(容易讓敗者感覺沮喪)。共同吃飯、聊天、曬太陽(身在英國的我很羨慕大家每年都有足夠的陽光可以曬到)、散步(這是我個人最喜歡做的)、讀書、逛街、逛博物館……都會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對方不願意講話,不需要逼著ta,靜靜地陪著就行。不要表現出不耐煩或者不理解就行了。

如果當地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參加一些心理機構的課程或者講座,其中會很詳細地講到抑鬱症的心理、行為與恢復相關內容。

後記:

這個世界每過幾分鐘可能就有一個人自殺,因為抑鬱症。可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可能在別的國家,也可能在你家樓上,養著鸚鵡的老人,馬上要高考的孩子...。

而今天的作者曾經飽受抑鬱症的痛苦,現在回到了陽光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光亮。

另外,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對喬任梁死因的段子和猜測,逝者已逝,請停止這些猜疑和八卦,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善待。用韓寒今天發的微博作為結語吧:

「在某些事情上,我其實並不喜歡「吃瓜群眾」這個詞,也不喜歡看到各種段子和猜測。縱然人都有好奇心,但很多人也都有另一面。你也許並不明白抑鬱的人對世界的絕望,人前歡笑的人未必關起門也快樂。珍惜你愛的和愛你的,理解你不理解的和不理解你的。希望這位最終沒能見面的朋友能夠尋到真正的寧靜。」

珍惜你愛的和愛你的,理解你不理解的和不理解你的。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相關焦點

  • 每個自殺的人,都曾想努力地活著
    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那些慨然赴死的人,曾經經歷了多麼漫長而幽暗的隧道,他們努力地尋覓著一絲光明,向死而生,但最終,還是倒在了再也走不到盡頭的路上。039月4日,在風景如畫的峨眉山景區,一位21歲的女孩縱身跳崖,命殞萬丈深淵。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總想自殺?
    也就是說,她們在自殺之前其實是釋放過許多信號的,如果我們能敏銳地覺知到這些信號並進行及時有效幹預的話,很可能就能夠避免慘劇的發生。抑鬱症患者通常的心理變化就是極度的否認自己,經常想起之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覺得自己對不起所有人。否定現在的自己,自我評價非常的低,覺得自己是個無能的人,工作效率非常低,渾身是病,給家人帶來很大的負擔。抑鬱症患者還會認為將來一片灰暗,度日如年,對未來充滿了絕望,因此會選擇死亡來解脫。
  • 抑鬱症患者自述:「我並不會整天以淚洗面,而是在假裝輕鬆」
    關於抑鬱症相信很多人多少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去了解,導致對抑鬱症產生了很大的偏見,而且很多人認為患上抑鬱症是一件好事,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帶來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以及認識抑鬱症,並不是抑鬱症患者矯情而是病了,患上抑鬱症後那種痛苦很難想像,並不是好玩,下面進入正文
  • 窒息...一個性病患者的自述
    ,其間幾欲自殺。 我希望這裡的版主能夠幫助我,也許我是可恥而不值得別人同情,你們就當不是幫我,是在幫我那年邁的父母吧,因為我是父母的希望,他們需要我,為了他們我才努力的活著的,我希望能有機會孝順他們,讓他們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吃的好一點,穿的體面一點,晚年幸福一點。
  • 一位中度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感謝大家的幫助,我現在生活得很好
    抑鬱症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經常不自覺的就去想怎麼去死,怎麼自殺不疼,我死了之後爸媽會不會傷心之類的,但是我怕死與怕疼疼,也都是不知不覺的就想這些,等我反應過來的時候我都有點驚訝,儘量控制自己不想這些。
  • 抑鬱自殺的女大學生:我不怕死,只是沒有勇氣活著
    2013年3月,還是大四學生的她,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人世。 3年後,28歲男星喬任梁自殺身亡。生前,他同樣飽受抑鬱症困擾。 據統計,每隔40秒,世界上就有一個人因抑鬱症自殺。在「自殺大國」日本,60%的自殺起因是身體健康,和抑鬱。 抑鬱症,已經成為比癌症、愛滋病更恐怖的殺手。
  • 抑鬱症患者自述:「我治癒後徹底離開了這個圈子,不知道對不對」
    大部分抑鬱的人,像我都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想法是不對的,是不正常的,然而就是無法說服自己,抑鬱症雖然是精神疾病,但大多是生理缺陷,表現在腦下分泌多巴胺的垂體出現問題。這種問題有可能是物理導致的,體質導致的,也有可能是某個突發事情導致的,有些人能恢復,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做不回正常人,抑鬱症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非常迅速地摧毀一個人的精神,而致命性在於它會導致患者的自殺。
  • PGone自曝想過自殺!重提李小璐、承認有錯,信息量很大
    長長的一篇採訪自述文信息量很大,王昊回憶了自出道後的不少事情:從做說唱講到現在的經歷,還重提了和李小璐的那一段舊事。對此,他自曝確實有過自殺的想法不過「自殺」的念頭還是時不時折磨著他,覺得活著挺沒意思。
  • 謝剛博士:我為什麼還活著- 談青少年自殺
    初中的時候,我也曾經考慮過自殺,為什麼現在我還活著,而且幸福感指數是5.7 /6.0(《牛津幸福感問卷》29題的平均得分)。每次社區發生類似悲劇,對我衝擊都很大。2013年5月6日,我們Fremont校區一位擁有全A成績的11年級亞裔女生,從金門大橋跳下,結束了自己風華正茂的17歲。
  • 抑鬱症患者自殺前有徵兆?如何預防?
    據港媒,李連杰小女兒Jada自曝曾經有焦慮和嚴重抑鬱症的病歷,目前正經歷著非常嚴重的復發:"我以為過不了這一關,但很幸運能夠獲得專業人士幫助。"思維遲緩就是自覺腦子不好使,記不住事,思考問題困難,患者覺得腦子空空的,變笨了,漸漸地更加懷疑自己,更加自卑,更加緊張。運動抑制就是不愛活動,渾身發懶,走路緩慢,言語少等,嚴重的可能不吃不動,生活不能自理。據統計,抑鬱症患者中有65%的人想到過自殺,其中15%的人真的自殺了。抑鬱症患者自殺前有啥徵兆?
  • 「活著就是痛苦」非典倖存者自述,現在的他們過得怎麼樣了?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從歷史中,我們總能看到近期發生的事情,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上演過。「傳染病」是怎麼找上人的?「不死的癌症」有一位上過央視的被成功治癒的非典患者,出院後的幾個月卻再次進了醫院,他們的生活,徹底變了!紀錄片中展示出來的畫面讓人心酸,看病、接受採訪、病友團聚幾乎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
  • 謝剛博士:我為什麼還活著 — 談青少年自殺
    上周四10月15日,我驚聞鄰市MV高中10年級高中生自殺身亡的噩耗,心情非常沉痛。 他的同學在問,上課時他的話很多,很大聲,看上去很陽光,怎麼會這樣?誘因有很多可能,根源只有一個:看不到比死亡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初中的時候,我也曾考慮過自殺,為什麼現在還活著?
  • 抑鬱症患者自述:患上這種疾病的我,越是掙扎越是痛苦
    其實真正知道的只有患者自己,每個人的患病情況都是不同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位患者多自述吧!我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說句實話抑鬱症發病的樣子只有我們自己可以看出來,外人很難察覺,我確診的時候已經是重度了,我每天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無緣無故的自責,每天都是一個字喪,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身邊有人的時候我的狀態會好很多,也許是裝的吧!
  • 她是變性人,曾經自述變性全過程,如今竟然美過女人
    曾經和劉青雲、張家輝及古天樂在《掃毒》中合作,並飾演八面佛之女。她是變性人,曾經自述關鍵部位像被扯掉一樣,如今竟然美過女人!親口透露她正在和香港一位合作過電影的大牌明星談戀愛,而且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 《以家人之名》中「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的自省絕筆信
    我失去過自己的女兒,而一場車禍,又讓我失去了更多,我的媽媽、我的愛人、我的健康,我太害怕繼續失去,尤其害怕失去你。我真的很後悔,當初沒有把你一起帶走,即便我瀕臨崩潰,自顧不暇,我也應該握緊你的手,一起面對。
  • 「健康」「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我好累啊」「我不開心」「我好沒用」「沒有人理解我」「好想去死」……這些似曾相識的留言,每一條都代表著抑鬱症患者的心聲,一共有 100 多萬條。到現在,每天還有很多網友會來到她的微博下,訴說自己的心事。而這只是抑鬱症的冰山一角。我很難過,這不是「矯情」對抑鬱症不了解的人,總會覺得「誰還沒有不開心過呢?堅強一點。」
  • 又一個明星抑鬱自殺:我不怕死,只是沒有勇氣活著
    對抑鬱症患者而言,他們腦海裡的每一個瞬間或許都在進行著自己的葬禮。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他們敢直面死亡,卻沒有勇氣活著。 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就像張國榮臨別前的疑問:「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什麼這樣?」
  • 像霍金一樣全力以赴地活著
    蔣勳先生曾經講過,在農業倫理中有一種道德性,認為美是一種騷動,是一種不安分,所以他非常害怕美。某種程度上,「與眾不同」之所以有時候可以變成一種噱頭出現,也是因為它令人騷動。「你居然喜歡這個人啊!」「你怎麼會愛弄這些東西?」「沒想到還有人喜歡。」
  • 一位「陽光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可以抱抱我嗎?
    就像是你不喜歡的一位老朋友突然地登門到訪的感覺,感覺熟悉又強烈,無奈你只能暫時接納,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因為每位抑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明天會不會還在。有時候我就在想,可能「抑鬱症」是位孤獨者的靈魂,「他」看到你情緒低落的時候想來陪伴你,給你安慰,但是「他」沒想到自己也是滿身負能量,反而適得其反。
  • 本-戈登自述精神疾病折磨:連續6周每天都想自殺
    網易體育2月21日報導:本-戈登自2015年就離開了NBA,在那之後,戈登過得並不好最近,他在《球員論壇》上發表了一篇自述文,詳細揭露了自己受疾病折磨的過程。戈登寫道:「曾有一段時間,差不多在六周時間裡,我每天都在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