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如果能了這件大事,那可就不枉此生了

2020-12-22 世有仙

(一)

問:我的伴侶做了手術之後脾氣變差了,經常跟我爭吵,我受不了了怎麼辦?

回覆:夫妻之間相處啊,我也沒有經驗。但是呢,我們不要什麼都訴諸於命運,所有的答案與解決的方案都在現實裡在每一個當下。

每個人跟每個人相遇在一起,都有過往的緣分。恩愛中帶著怨恨,甚至直接是怨憎相會,這必然是過往生裡結下的緣分不是純粹的和諧的利他的。

我們觀察自己今生和某個人的緣分,自然就知道了。解決雙方矛盾的方式往往是放下自我的利益與固執的成見,開誠布公的體諒對方,基本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當對方真的不能改變的時候,我們只能跟自己和解,從自己著手去改變包容,不然呢,今生與對方相處的這個功課就過不了關,來生再見還是怨恨憎惡卻又牽絆脫離不了。

畢竟曾經相愛過,畢竟相遇了也在一起了,作為男人作為一個修行人,包容放下坦然,這是我們自己需要反思的一面。希望你新的一年不要有那麼多煩惱,一步一步的來,事情總有能解決的時候。而不能像有些人帶著怨恨的情緒在感情中生活,只有在離開或死亡的時候才能夠結束,那是不必要的。

(二)

問: 老師,首先祝您2020年新年快樂。這次的小結,已經是2019年的總結,也是2020年的開端,很是奇妙。

本來一直很糾結怎麼寫體會,從什麼角度選什麼題材來寫,非常躊躇。但是看到蘇樹華老師天天寫文章,引入不同角度不同,但要表達的意思卻從未改變。覺得給老師匯報心得體會,也不必拘泥於什麼題材,主要是寫出自己當下的體會就行。

平時在吃飯、上課、走路、思考、喝茶時,經常問自己:誰在做?遇到有人喊我名字,我每次應聲回答時,心裡還要加一句:誰在答?打坐時,或者清清靜靜,或者雜念紛飛,或者腿疼難忍時,我會突然問自己:誰知道?這三個問題,我每天都要問自己幾十遍,去體會當下的一切。

看了老師的文章,還有買的元音老人的書籍,知道開悟離不開踏實的用功。我不用已知的知識去解釋現象,談論道理,而是時常反問自己,體會當下,積聚心力,以期打開蒙昧。不知道這樣用功方向是否正確,請老師指點。

感謝老師教誨,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回覆:新年好呀,你說的路子,一直都很正,這樣用功沒有問題的。很多時候呢,我們差的是臨門一腳,這一腳呢,需要我們有孜孜求道的心,有正確的思想見地,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有忽然靈機迸發的那一刻。

所以嘛,看元音老人的書是深入確立自己的見地,不忘開悟就是有道心,常常反觀自心自問參禪就是方法,這時機並不需要等待,但是在某一刻他必然來臨,所以呢不用著急,他總會來的。

希望今年我們都能夠有所收穫,今生修行都能夠得到成就。

(三)

問:先生可知道克裡希那穆提?他也是一位得道者,可是他的某些觀點跟佛教的某些觀點是相反的。他主張真理是無路之國,你不可能通過什麼法門去得到它。或者方法,或者次第,他說空寂不是一個可以培養的狀態。那就意味著任何的方法法門都是無用的。

回覆:一片草原當中有一個帳篷。地那麼平哪裡都可以是路。

但有些地方呢走的人多了就有路就有風景有同伴,不會迷路也不會走錯。

克裡這麼說站在他的角度沒有問題。但同樣的,到達一個目的地肯定是可以有一定的路徑可走的。

否定了所有的路,否定了所有的組織,這個只能是站在形而上的道的角度才能這麼說。

但沒有組織沒有路徑沒有人指導,那麼關於個人領悟的道就沒辦法傳承傳播下去。這也是克裡一直是孤家寡人的原因。

這也是佛教作為一個宗教組織,禪宗有五家七宗的意義所在。雖然有一定的條條框框,有規矩束縛,甚至有愚昧成分,但不可否認這樣有利於傳承也有利於傳播於後來者。這也是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有老師指導的受益之處。

問:應該是克裡站在勝義諦上的言論。可是他的表達又十分的白話,他是孤獨的吧。他曾經表示過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五個人能聽的懂他的話就足夠了。他對人性不抱希望可是他也不絕望。他就是沒辦法被定位的存在。他就是說他該說的。他指出、懷疑、推翻一切,把我們逼的無處遁形。他說我們只能在每個當下活出它。

回覆:怎樣都可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當下就是了。

語言沒有辦法表述,語言就是它。

觀點沒有辦法描述,觀點也是它。

古往今來一切世間一切時空,都會消逝。但從來沒有生滅變動過,因為也是它。

這個它在哪裡?它是誰?

禪宗的話就是父母未生的那個自己。

有人說是當下的心。

有人說是覺知之性。

找到它那麼一切疑惑都能夠得到解決了,希望你對自己有信心,便定能夠找到。

問:他是誰他在哪 。感謝先生,有生之年如果能了這件大事,那可就不枉此生了。

(四)

前兩篇文章,主要是講述探討了一下南傳佛教跟漢傳佛教修行觀上面的差異,這裡面涉及到南北傳佛教修行的目的和修行覺悟境界的不同之處。

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目標不一樣,那麼就算做同一件事情結果都只能導向不同的方向。覺悟如果不徹底,還有認識,以為有解脫涅槃可得,那麼另一面就肯定了生死是實在的。

在究竟覺悟的角度來講,生死輪迴是虛幻的幻相,不是真實存在,那麼就算通過修行得到了所謂的解脫也不是真正的解脫。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呢?體悟到生滅的世界是幻象,呈現這一切的主人即是我們當下這顆心,自然就超越了二元的對立,生死解脫一味。輪迴生死本來就是大解脫,這不是通過修行修得的,而是通過修行發現本來是這樣的。

我個人也不反對參加南傳的禪修,比如說十日內觀,動中禪都非常好,因為這些都是訓練如實覺知的能力。

漢傳佛教為什麼不推崇?原因不是宗教流派的紛爭,而是修學理念的不同,會導致參加禪修的人走向不同的道路——是成為不再有下一世生命的阿羅漢,還是成就福慧圓滿究竟覺悟的佛陀。這是修行理念造成的不一樣的結果,是沒有辦法調和的。

修行路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因緣,不能強求,但是呢,我們是行菩薩道的佛子,從我們漢傳佛教的角度出發肯定是引導有緣的人走向菩提道。這是我們的本分事。

相關焦點

  • 不枉此生賈探春
    文/香林知名作家張小嫻說,打拼和上進,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為了不枉此生。懷抱著這份信念,得意的時候才不會驕傲自滿。
  • 人,怎樣才算不枉此生?答案在這三句話中,能全看透的人不多
    若是你能靜下心來,細細品讀稻盛和夫的良言忠告,你不僅能收穫為人處世的訣竅和經營方法,還能獲得一系列人生真諦的哲學觀點。我個人則在書中領悟出「人,只有讀懂了稻盛和夫這三句忠告,才能說不枉此生」。一、垂垂老矣時的靈魂比出生時高貴才不枉此生稻盛和夫忠告一:人生是一個為了提高身心修養而得到的期限,是為了修煉靈魂而得到的場所,人類活著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錘鍊自己的靈魂,使自己的靈魂比剛出生時更高貴,才不枉此生。
  • 學而為之,不枉此生
    那就必須去實踐,不要覺得自己懂了就把已經學的東西放下,不管不顧,這樣只會讓你之前的努力白費。我們要溫故而知新,多實踐,用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不會輕易忘記。做了之後,你能得到什麼?每一個人做一件事情之前總會有一個目的。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一定為了這個目的而去努力,去奮鬥,去堅持,做事前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學會,能夠做到,做到不達目的不放棄。
  • 『詞曲基地』:不枉此生 作詞:劉耕
    可省錢APP-Android.apk可省錢APP,就是省錢,不枉此生        作詞:劉耕 你到我的城市把愛啟動彼此還許下了海誓山盟清晨踏歌而行黃昏賞燈>成雙的身影出沒人海中 我到你的身邊柔情深種你我還承諾了共度今生牽手朝朝暮暮遊山賞景幸福的感覺如春天的風 雖然光陰有點匆匆也漸漸改變了我們的顏容能有你朝夕相伴呵護心疼我將會在夢中被笑聲叫醒 雖然日子有些平庸也慢慢褪去了往日的激情
  • 浮生若夢,初心如雪;得一人心,不枉此生
    活在世上,總該有所追求,追求愛,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如雪初心,一世一塵不染,也就不枉此生了。 活在世上,總該有所信仰,信仰愛,信仰光明,信仰真善美,不忘初心,一世乾淨如初,也就不負此生了。 愛,是光,是真,是善,是美;此生,若是能夠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恩愛兩不疑,此生也就了無遺憾了。
  • 9.6-9.16,運勢很好,會活得精彩,不枉此生的三大星座
    如果你連工作掙錢都要別人開導你,都要人盯著,看著,哄著,鼓勵著,勸你還是別幹了,那你就應該窮,這不是雞湯,這是現實,理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在這些殘酷的現實裡哪個最嚴重呢?或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老陳覺得活著卻沒錢,應該是最殘酷的,因為金錢代表著一切啊。
  • 不枉此生 生而為人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快到沒有時間去思考,每天像陀螺一樣周而復始的轉動著,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就像手裡的那隻小鞭子不停地抽打著陀螺,陀螺雖然遍體鱗傷但他咬緊牙關不停的轉不停的轉,轉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直到它轉不動了才會停下來,回首陀螺的一生他不明白自己轉了這一輩子是為什麼而轉,是因為慣性還是因為生活的鞭笞。
  • 如果小虎隊能再合體,那可真的是有生之年.
    估計要哭一會兒的不只有陳志朋,還有他們的一眾粉絲。 小虎隊是華語樂壇第一個大紅大紫的流行偶像組合。在他們之前的組合大多是搖滾樂隊,比如Beyond。青春和愛情的主題在當時還很新鮮,所以小虎隊掀起一陣風潮,出道即巔峰。第一首單曲《青蘋果樂園》表達出十幾歲的小孩對校外世界的憧憬。伴隨著輕快的旋律,三位翩翩少年一起搖擺,這是恣意的青春。
  • 我的生活美學——男人如柳永,不枉此生矣
    我一直以為,有宋一代,如果要推選一個最為純粹的詞人,那麼柳永應該是第一個。柳永似乎與生俱來與詞有一種神秘的關聯,或者說,他來到世間,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詞才來的。沒有了詞就沒有了柳永,也許沒有詞他壓根兒就不想來了。
  • 初解《易經》,六十四種感情狀態,如何愛才不枉此生
    淺解《易經》的六十四種感情狀態,如何愛才不枉此生。《易經》自古就是一大奇書,無數的人有無數種解讀。
  • 兩周後,命中注定,驚喜重逢,3星座牽手舊愛,白首相伴不枉此生
    它們需要呵護和愛護,它們完全不像想像的那麼無堅不摧。獅子是非常聰明的,誰對他們真心,誰對他們最好,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明白,相處的時間越久,就越分不開,根本不會輕易放下,瀟灑轉身。過了兩個星期,驚喜相遇,舊情重燃,獅子座與舊愛的幸福牽手,白頭偕老不枉此生。
  • 從2021年初開始,運勢旺盛,會福星高照,不枉此生的三大星座
    2021-01-17 11:46:58 來源: 星座的情緣 舉報   以前覺得能讓所有人開心
  • 善待自己,不枉此生的世間旅行
    不見風雨何來彩虹,不經磨難何來成功。成長容易,成熟卻是思想後的沉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每天都在祈禱,祈禱幸福,祈禱快樂,祈禱平安,祈禱健康,祈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時光。人的一生,忠孝仁義,誠信廉恥,懂與不懂,不是因為喝了一碗心靈雞湯就能明白的,而是在烹煮心靈雞湯的過程中潛心悟出的。其實,人的一生就是活在一個悟字上。
  • 有一段情溫暖於心,有一個人念念不忘,不枉此生!
    卑微的愛著這個人,卑微的活在這種因為深情而甘願匍匐在地的日常現實生活裡;或許愛上一個人,為了那個人,因為這份愛,我們都變成了心的囚徒——一個心魔總纏繞著我們,用愛做經,以情為緯,回首一生,是一份因為走不到一起的撕心裂肺的痛……或許我們有性別之分,你是女人,我是男人,然而,愛情卻從沒有拋棄任何人,更不分什麼男人和女人:男人在愛情裡也會柔情俠骨,女人更是在愛情裡媚態萬種——愛情裡,沒有性別
  • 即使生命短暫,也要好好地活才不枉此生
    「我知道了,不說這回事就好了。」兩人走進病房。小芳:「你們倆剛才在外面斟酌什麼?」黃宇:「沒什麼。」小芳:「說吧,我剛才都看見了,你倆神神秘秘的。」王信毅:「小芳,你好好養病,別的就不用操心了。」小芳:「說吧,我得了什麼病?」黃宇:「沒什麼病,你很快就會出院了。」
  • 不枉此生
    我覺得聽到這句話我還是有點感觸的,平時我們在對父母,孩子或朋友同事,我們很少有這麼深刻的去反思自己的溝通能力。一個恰到好處的溝通,導致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對,那為什麼我今天會在還沒開始分享書籍的時候,會先講這個溝通的這件事情,我也是希望說更多的小夥伴能分享不同的思想在這個群裡面,在這個這麼好的一個平臺裡面,我們一起分享各自的一個感受。
  • 《如懿傳》凌雲徹為愛犧牲 守護如懿不枉此生
    這原本是天下間最難得的情誼。當年的青櫻和弘曆天真爛漫,兩人在城牆之上眺望整個紫禁城。卻不知那是他們最美好的歲月。但在《如懿傳》裡,除了青櫻和弘曆,還有一場令人惋惜的年少情誼,就是衛嬿婉和凌雲徹。由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的清宮傳奇巨製《如懿傳》即將迎來大結局。如懿在和皇上的多次爭執之中逐漸心灰意冷,帝後的情感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皇上的多疑薄情讓如懿心寒的同時也認清現實。
  • 守護如懿不枉此生
    這原本是天下間最難得的情誼。當年的青櫻和弘曆天真爛漫,兩人在城牆之上眺望整個紫禁城。卻不知那是他們最美好的歲月。但在《如懿傳》裡,除了青櫻和弘曆,還有一場令人惋惜的年少情誼,就是衛嬿婉和凌雲徹。由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的清宮傳奇巨製《如懿傳》即將迎來大結局。如懿在和皇上的多次爭執之中逐漸心灰意冷,帝後的情感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皇上的多疑薄情讓如懿心寒的同時也認清現實。
  • SFA·薦影 |《最好的還未到來》:得友如此,不枉此生
    影片中的兩位男主角有著兩種不同的人生,一個是規規矩矩,連飛機都不敢坐的的研究員亞瑟,一個是浪蕩風流的享樂主義者凱撒,看上去毫不相關,可偏偏就是這兩個人成為了最好的朋友。電影的開頭凱撒又一次破產了,追債的人到了家裡要收走房產,可凱撒並不是一個聽話的人,在鬧的過程中,凱撒失足從二樓掉到了一樓花叢裡,背部受了傷,因為沒有了住處,只能灰溜溜地跑到亞瑟的家裡。看到凱撒這幅慘樣,亞瑟帶著他去了醫院檢查,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次的檢查,改變了現在的一切。
  • 男兒活著當如此,不能如此枉此生
    男人為戰鬥而生,為事業和夢想而活,能如此,方不枉此生。男人天生不愛聽到別人說自己是懦夫,這比殺他還難受。為什麼有的人聽到了還能忍受呢?因為他不認可自己是懦夫,他有理想和目標,不屑於口舌之辯。每個男人天生都是戰士,雄性的荷爾蒙在青年旺盛時,能捨身忘死,為事業和理想願意忍辱負重,卻活得神來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