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問:我的伴侶做了手術之後脾氣變差了,經常跟我爭吵,我受不了了怎麼辦?
回覆:夫妻之間相處啊,我也沒有經驗。但是呢,我們不要什麼都訴諸於命運,所有的答案與解決的方案都在現實裡在每一個當下。
每個人跟每個人相遇在一起,都有過往的緣分。恩愛中帶著怨恨,甚至直接是怨憎相會,這必然是過往生裡結下的緣分不是純粹的和諧的利他的。
我們觀察自己今生和某個人的緣分,自然就知道了。解決雙方矛盾的方式往往是放下自我的利益與固執的成見,開誠布公的體諒對方,基本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當對方真的不能改變的時候,我們只能跟自己和解,從自己著手去改變包容,不然呢,今生與對方相處的這個功課就過不了關,來生再見還是怨恨憎惡卻又牽絆脫離不了。
畢竟曾經相愛過,畢竟相遇了也在一起了,作為男人作為一個修行人,包容放下坦然,這是我們自己需要反思的一面。希望你新的一年不要有那麼多煩惱,一步一步的來,事情總有能解決的時候。而不能像有些人帶著怨恨的情緒在感情中生活,只有在離開或死亡的時候才能夠結束,那是不必要的。
(二)
問: 老師,首先祝您2020年新年快樂。這次的小結,已經是2019年的總結,也是2020年的開端,很是奇妙。
本來一直很糾結怎麼寫體會,從什麼角度選什麼題材來寫,非常躊躇。但是看到蘇樹華老師天天寫文章,引入不同角度不同,但要表達的意思卻從未改變。覺得給老師匯報心得體會,也不必拘泥於什麼題材,主要是寫出自己當下的體會就行。
平時在吃飯、上課、走路、思考、喝茶時,經常問自己:誰在做?遇到有人喊我名字,我每次應聲回答時,心裡還要加一句:誰在答?打坐時,或者清清靜靜,或者雜念紛飛,或者腿疼難忍時,我會突然問自己:誰知道?這三個問題,我每天都要問自己幾十遍,去體會當下的一切。
看了老師的文章,還有買的元音老人的書籍,知道開悟離不開踏實的用功。我不用已知的知識去解釋現象,談論道理,而是時常反問自己,體會當下,積聚心力,以期打開蒙昧。不知道這樣用功方向是否正確,請老師指點。
感謝老師教誨,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回覆:新年好呀,你說的路子,一直都很正,這樣用功沒有問題的。很多時候呢,我們差的是臨門一腳,這一腳呢,需要我們有孜孜求道的心,有正確的思想見地,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有忽然靈機迸發的那一刻。
所以嘛,看元音老人的書是深入確立自己的見地,不忘開悟就是有道心,常常反觀自心自問參禪就是方法,這時機並不需要等待,但是在某一刻他必然來臨,所以呢不用著急,他總會來的。
希望今年我們都能夠有所收穫,今生修行都能夠得到成就。
(三)
問:先生可知道克裡希那穆提?他也是一位得道者,可是他的某些觀點跟佛教的某些觀點是相反的。他主張真理是無路之國,你不可能通過什麼法門去得到它。或者方法,或者次第,他說空寂不是一個可以培養的狀態。那就意味著任何的方法法門都是無用的。
回覆:一片草原當中有一個帳篷。地那麼平哪裡都可以是路。
但有些地方呢走的人多了就有路就有風景有同伴,不會迷路也不會走錯。
克裡這麼說站在他的角度沒有問題。但同樣的,到達一個目的地肯定是可以有一定的路徑可走的。
否定了所有的路,否定了所有的組織,這個只能是站在形而上的道的角度才能這麼說。
但沒有組織沒有路徑沒有人指導,那麼關於個人領悟的道就沒辦法傳承傳播下去。這也是克裡一直是孤家寡人的原因。
這也是佛教作為一個宗教組織,禪宗有五家七宗的意義所在。雖然有一定的條條框框,有規矩束縛,甚至有愚昧成分,但不可否認這樣有利於傳承也有利於傳播於後來者。這也是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有老師指導的受益之處。
問:應該是克裡站在勝義諦上的言論。可是他的表達又十分的白話,他是孤獨的吧。他曾經表示過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五個人能聽的懂他的話就足夠了。他對人性不抱希望可是他也不絕望。他就是沒辦法被定位的存在。他就是說他該說的。他指出、懷疑、推翻一切,把我們逼的無處遁形。他說我們只能在每個當下活出它。
回覆:怎樣都可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當下就是了。
語言沒有辦法表述,語言就是它。
觀點沒有辦法描述,觀點也是它。
古往今來一切世間一切時空,都會消逝。但從來沒有生滅變動過,因為也是它。
這個它在哪裡?它是誰?
禪宗的話就是父母未生的那個自己。
有人說是當下的心。
有人說是覺知之性。
找到它那麼一切疑惑都能夠得到解決了,希望你對自己有信心,便定能夠找到。
問:他是誰他在哪 。感謝先生,有生之年如果能了這件大事,那可就不枉此生了。
(四)
前兩篇文章,主要是講述探討了一下南傳佛教跟漢傳佛教修行觀上面的差異,這裡面涉及到南北傳佛教修行的目的和修行覺悟境界的不同之處。
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目標不一樣,那麼就算做同一件事情結果都只能導向不同的方向。覺悟如果不徹底,還有認識,以為有解脫涅槃可得,那麼另一面就肯定了生死是實在的。
在究竟覺悟的角度來講,生死輪迴是虛幻的幻相,不是真實存在,那麼就算通過修行得到了所謂的解脫也不是真正的解脫。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呢?體悟到生滅的世界是幻象,呈現這一切的主人即是我們當下這顆心,自然就超越了二元的對立,生死解脫一味。輪迴生死本來就是大解脫,這不是通過修行修得的,而是通過修行發現本來是這樣的。
我個人也不反對參加南傳的禪修,比如說十日內觀,動中禪都非常好,因為這些都是訓練如實覺知的能力。
漢傳佛教為什麼不推崇?原因不是宗教流派的紛爭,而是修學理念的不同,會導致參加禪修的人走向不同的道路——是成為不再有下一世生命的阿羅漢,還是成就福慧圓滿究竟覺悟的佛陀。這是修行理念造成的不一樣的結果,是沒有辦法調和的。
修行路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因緣,不能強求,但是呢,我們是行菩薩道的佛子,從我們漢傳佛教的角度出發肯定是引導有緣的人走向菩提道。這是我們的本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