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個現象?現在的明星不僅僅出現在影視劇與電影熒幕上,相反紛紛入駐各個社交平臺,甚至像網紅一樣,發布自己私下生活日常的小視頻。這其中的原因不是網紅地位有多高,也不是明星有多親民,而是商業利益鏈後面的暗流湧動。讓明星不得不「放下身段」,有的時候還不得不和網紅做好朋友。而這背後的一切,都是想在巨大的「流量」市場分一杯羹。
網紅作為時代的產物,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人性自主意識的覺醒,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輸出專業知識從而走紅的人。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絡作用下被放大。網紅的產生是網絡媒介環境下,網絡紅人、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普及與發展,現代人已經離不開智慧型手機,甚至整日掛在網上衝浪。導致各種社交平臺迅速發展,短視頻平臺甚至實現「爆火」的姿態。
這個時候催生了好多網絡紅人。Papi醬,李子柒,李佳奇,雪梨,張大奕,一條小團團等等好多網紅,而他們在單個平臺上的粉絲量都有千萬以上,所以他們的視頻播放量都是幾千萬級的,若爆火上億播放量也是存在的,這是什麼概念,比一個地方電視臺的一些節目的播放量還高。當然這背後獲得的收益也是相當可觀,據傳李佳奇2019年獲利2個億,李子柒毛收入1.6個億。
毫無疑問,網紅曾經帶來生機。網紅們擁有了巨大的收益,甚至有幾千萬個粉絲,還佔有不小比例的忠實粉,最重要的是他們活躍在第一線。想告訴粉絲們的話,隨時發個視頻開個直播就可以說,說白了,想要賣貨想要宣傳什麼完全信手拈來。
反觀明星市場,由於2017年,2018年的「天價片酬」醜聞,加之一些事件的發酵,讓橫店及很多影視劇工廠的生產進度完全慢了下來。以前明星們「壓戲」,比如楊冪同時「壓戲」5部,就是同一段時間同時拍5部戲。可以看出幾年前影視劇完全看重數量,而不是質量。
好在有人出來限制了「天價片酬」,也開始限制了一些過度娛樂化,無釐頭的影視作品,讓影視市場得到了重新規劃。
最重要的是,短視頻市場也多多少少瓜分了一點娛樂市場,觀眾也開始不再無腦的看劇,而是跳出來客觀的跳出來評價作品質量,演員演技,這樣讓很多不好好做功課的演員得到了應有的答案。
所以現在好多演員無戲可拍,不是說沒有知名度的演員面臨這種情況,甚至說一線流量也面臨這種情況。像楊穎,羅晉等一線也都是在採訪中說到自己面臨無戲可拍的窘境。導致像楊穎,鍾楚曦,倪妮這些女明星每天只能在網絡平臺上發布自己美美的寫真。「為什麼感覺她們每天都在走紅毯?」「因為她們沒有作品」
明星市場的不景氣,而網紅市場這頭風頭正盛,幾年前明星不想和網紅合影,網紅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玩。而現在形勢完全不一樣了,明星紛紛和網紅做朋友,甚至還在網紅的視頻裡做起了客串。
陳赫為了自己的火鍋店,邀請了一大幫網紅到店裡吃飯,還挨個陪著各個網紅拍照;徐崢為了宣傳自己的新電影《囧媽》,在高鐵上和一堆新晉網紅在高鐵上拍視頻,甚至還陪幾個網紅每人拍了3條搞笑視頻不止;本山傳媒的演員們全都下場做起了網絡直播,大張旗鼓用網絡賺錢;李湘,柳巖直接在網絡平臺上做起了賣貨,甚至老牌藝術家演員潘長江,郭冬臨,蔡明都開始專門拍網絡段子吸引粉絲。
而網紅這邊形勢一片大好,深夜徐老師可以近距離採訪明星,網紅費啟鳴,劉宇寧都憑藉幾千萬粉絲高調步入娛樂圈,郭聰明,兔子牙,邢小瑤更是能參與快樂大本營以及其他節目的錄製,這在以前,完全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是什麼催生了這種逆轉的局面,是流量,是市場。明星為了宣傳自己的影視劇不得不放下身段,而為了節目有更多的播放量,編導們開始讓有千萬粉絲甚至百萬粉絲的網紅去露個臉,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去看。而一些由於身材限制或者各方面限制不能參與影視劇拍攝的,乾脆走上了網紅的道路,專心做好短視頻的運營。
現在的市場狀況,讓大家覺得看到明星好容易,甚至明星自己放出來的生活視頻片段也讓大家沒有距離感。之前100萬的網紅讓人覺得很厲害,如今1000萬的網紅比比皆是。這粉絲量是比一些明星都要多的。
像一些娛樂公司籤的練習生,能出道的就出道,不能出道的都開始做網紅工作,也就是說,要麼去當明星,要麼去做網紅。而已經當上網紅的肯定會抓住自己的商務資源,能在影視劇中演個小角色就去客串,能在節目上露個臉就去錄個節目。明星如果宣傳自己的影視作品,肯定會和網紅合作,這樣才能宣傳到位,沒有戲可拍的時期,更會到社交平臺上直播互動。
所以我覺得未來明星網紅會成為一家,甚至娛樂公司也會開始籤網紅,網紅公司會有一部分媒體資源,明星網紅會是一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