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8月20日周末SSF展覽,
大家都為一位從日本遠道而來的的女插畫師日排起了長隊小夏
這次她帶來了幾十隻限定手繪版本的貓妖怪獸Negora,每一隻都不太相同。
就算是脖子上的小鈴鐺也有不一樣的顏色。
啊旭哥是第一次見到小夏,面容清秀,氣質古典。
在這次的SSF上,阿旭哥繼續亂買。一隻夜光版本的普通化貓怪獸。身高20cm左右,就造型看它是一隻實實在在的貓妖。身後拖出兩條尾巴,供人玩味。
在展會中最扎眼的大貓要數下面這隻了,帶有傳統繪畫感的大貓:
小夏的作品怪奇,細膩,常帶有日本傳統繪畫風格,畫面表現力強,常常包含眾多不合理的地方。小夏本身很喜歡浮世繪那個時代的畫風,貓怪也是日本傳說中的產物,覺得很適合這個畫風,於是就將兩者結合在了一起。
浮世繪主要描繪人日常生活、風景們和演劇,它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丰姿,歷經三百餘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化貓怪獸 喵吉拉是小夏創作出有著兩條尾巴貓咪形象的巨大怪獸。而關於化貓怪獸的插畫小夏也受到了江戶川時代浮世繪畫派的大師歌川國芳的影響。
小夏從小喜愛怪獸喜愛貓,而歌川國芳以愛貓畫貓著稱,不僅畫室作坊裡到處養貓,連作畫時懷裡也抱著貓。據其弟子稱,歌川國芳有一本「貓書」,詳細描述自己養過的貓。在他的家裡,甚至還為死去的貓設立了祭壇。
日本人對於妖怪的情結就非常重,自古民間有著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這大概與身處島國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種神秘主義傾向有關。喜歡較真兒的日本人把妖怪分門別類,著成《日本妖怪物語》、《日本妖怪大全》等圖書,還配有精美插圖,在圖書館中舉目可見。各地「鄉土會」的老人說起古往今來的妖精,更是津津樂道。
妖怪的產生起初於遠古人們對自然、動物的敬畏之心,人們把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控制的力量統統稱為妖怪。日本是個對水非常崇敬的國家,所以很多傳說和水有關,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篩子在水中撈人來吃的妖精;橋女則是為情投水自盡的女鬼;而活躍於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種兇猛的淡水鱷魚。
歌川國芳常常「不經意」在畫面裡帶上貓:盤踞在角落裡,或者仿佛試圖穿過畫面的樣子,甚至出現在背景中,以神的視角俯視畫面人物。配角也會客串主角——創作過諸多以貓為主題的畫作。
他筆下的貓咪不純情、不賣萌,而是三兩筆勾勒,一二種入色,以精煉的筆觸描出貓界最平常的百態:賴床鬥毆、嗝氣打屁、偷魚耍賴,統統入畫來。他對貓的姿態觀察細緻、筆觸敏銳,雖然畫貓,但實則以貓為載體來表現當時江戶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日本江戶時代末期著名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的徒弟月岡芳年也愛上畫鬼怪,用畫筆來表現神秘令人恐懼的事情。後來又學習西洋素描、解剖、透視,並將之溶入浮世繪創作。
圖:月岡芳年作品。出自《新形三十六怪撰》
葛葉相傳是陰陽師安倍晴明的母親,化作美人與安倍晴明的父親相遇,在生下晴明六年後不辭而別。於是畫中的孩子就是晴明,而著紅衣的婦人就是葛葉。狐狸的影子映在紙門上,也像是葛葉掩蓋的身份(傳說被五歲的晴明發現真身而不得不離開,這裡所描繪應該就是這個場景)。
和傳統的浮世繪相比,芳年對西洋繪畫的透視法有過研究,也曾經研習過中國畫的用筆。所以,在這幅畫裡,人物比例相對而言是很準確的,場景布局也很講究。
同樣畫妖怪還有一人鳥山石燕,他所創作的妖怪畫的特點在於,並不是集中地表現恐怖感,而是在畫中描繪出一些能夠使人微笑或是感到奇妙的因素。
鳥山石燕傾其一生完成了《畫圖百鬼夜行》、
日本人今天所熟知的許多傳統妖怪的造型,都是鳥山石燕所畫。
因為日本人畫妖怪的動力,除了「以恐治懼」外,還有額外的功能性因素,比如審美和納涼。百多年前的潮人在夏天的月夜穿上浴衣出門看花火,參觀百鬼夜行的COSPLAY,再回到屋裡,備上鏡子和燈籠,點上九十九支蠟燭講怪談「百物語」;簷下吊一串風鈴,隔間裱一幅歌川國芳的幽靈畫。
如今小夏的Sofubi和插畫的出現,
無疑是浮世繪一種生命力的延續。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狼人殺卡牌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