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要籤名的張懸,終於過上了神奇安溥的退休生活(上集)

2021-02-08 豁達茶几



    這將是一篇只有真愛粉才能讀完的長文。


今天豁達茶几的推文,是本人32歲生日公主號特供版,我想寫一寫我與偶像張懸的這些年。題圖的這張合影,是29歲的我,與32歲的張懸,在香港「潮水箴言」個唱專訪後所拍攝的。當時張懸剛與國際大廠牌SONY MUSIC約滿,改以獨立運作的方式發單曲、做巡演,雖然很累,但她的臉上卻展現了許久未見的神採飛揚,這就是「自由身」的可貴。

三年後,當我也吃上了32歲的第一口飯,回想起採訪中似懂非懂的一些話語,突然也就全部就都懂了。這是時間的力量,同時也是偶像的力量,好的偶像,能帶著你一起前進、一起成長。她的人生故事,甚至能映照你的當下。

於是,根據自我糾結完美主義處女座性格,這將是一篇只有茶几或張懸的真·愛粉,才能從頭到尾讀完的萬字長文實踐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如果愛,深愛如果讀不完,分期閱讀;如果一口氣讀完,請瘋狂留言(如果想給我送生日禮物,也請在文末盡情打賞)。



2013年9月26號夜晚,我在廣東惠州

現場是《南方都市報》主辦的第十三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頒獎典禮,後臺跟前臺一樣星光熠熠,每個化妝間門前都擠滿了群訪記者、圍觀群眾,以及各種企圖渾水摸魚闖關籤名合影的粉絲。

我在其中一個化妝間裡,正在與這一屆的「評審團推薦獎」得主張懸進行著分秒必爭獨家專訪。負責流程的同事正在急著把藝人移送到群訪區經紀人則臉色凝重地盯著門外一大堆舉著相機與專輯的疑似歌迷。

與張懸聊得很是愉快,十五分鐘的專訪差不多是時候要結束了,張懸也已站起來準備動身離開,粉絲甚至開始騷動了起來。

就在最混亂的當兒,我突然想起來,差點就忘了把上一次在香港採訪張懸時的報紙Copy送給她。張懸當時還特意囑咐我,她很想要看看這篇報導到底會怎麼寫

於是,我把報紙從書包裡取出來遞給張懸,請她多多指教。張懸眼前一亮爽朗地笑了起來:「那你給我籤個名吧!」

我突然整個人就愣住了。


▲ 這就是張懸讓我給她籤上名字的那一期報紙專訪。正好,那一年,她也是32歲。

在我的採訪生涯中,每一次完成訪問後,基本上都會給對方寄送樣報,有條件的話,更是會親手奉上。對我而言,這甚或是一種職場禮儀。至於被採訪者是認真讀完,還是隨便看看,抑或只是隨手把報紙扔到一旁,這也與我沒有多大關係了。

但是,我從來沒有都遇到過像張懸這般神奇的採訪對象。

通常,索要籤名的,一般是我。有時候是報社的周年慶、黨團活動需要名人題字,有時候則是私心作祟想要明星籤名留念。

當張懸反過來要我給她籤名,我反而有一點不知所措了。

我當然聽得出來,她說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客套說話。喜歡了張懸這麼些年,她有多麼真誠,我全部都知道。但正因如此,作為張懸粉絲的我,此刻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壓力:我何德何能,可以給偶像籤名?

張懸見我遲疑未作回應,又看了幾眼報紙,再次誠懇看進我的雙眼「這篇文章是你寫的,沒錯吧?你給我籤個名吧,我想要留作紀念。」

我接過報紙,戰戰兢兢地在空白處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王擊凡」三個字,再遞迴給張懸。這可能是前半生我籤過的所有名字當中,最特別的一次了。

張懸鄭重地將我送給她的報紙收好,並跟我約定,未來有機會一定要去臺灣看她的Live演出一定要找她玩,最後還與在場的每個人都道了「再見」

當時的我們,還沉浸在張懸帶來的如沐春風溫暖當中,我們並不知道,這一次的「再見」,原來就真的很難再見了。


▲ 實習生Lynn在一旁拍得的採訪畫面,左邊穿Nike的那隻腳,是我的。坐在我對面的張懸,笑得那麼誠懇,任何問題都坦誠以對。真的很少會碰到這樣子基本不把自己當藝人的歌手,所以,對她的愛,跟其他人會有一點不一樣。

張懸最愛把「緣份」這兩個字掛在嘴邊,緣來緣去,緣起緣滅,都是人生的聚散總有時

這就是我與張懸之間的其中一段美好緣份。這一場相遇提醒了我許多一度被忽略的事情,同時也讓我學會了,要像張懸一樣,更加忠於自己的選擇

那一年,張懸32歲。現在輪到了我,也大踏步走進了自己的32歲

32歲,是一個不再恐慌的年紀,知道了自己是誰,學習與生命和解,同時也活得越來越像自己

跟張懸走過大致類似的生命關口,我不禁回顧起這些年來,因為喜歡上張懸這個人,我又更勇敢地面對了自己多少


▲ 2009年,張懸 & Algae的「城市·唱遊」。我把這一張有張懸與所有樂手籤名的巡演海報,珍而重之地掛在了《Rice米飯》雜誌社的辦公室。張懸的這張專輯剛好也叫《城市》,與《城市畫報》本應是天作之合,沒想到過程中竟然出現了那麼多的波折與磨難。由於某些原因,張懸原定於8月10日藍寶石展藝館廣州站演出被臨時取消講義氣的張懸,特意重新騰出11月的檔期,為廣州觀眾重演了一次「最終回」。這也讓張懸的廣州站,成為所有荒島音樂會巡演中,最特別的一場。

「城市裡,愛的來臨當如是」——這是張懸第三張專輯《城市》Slogan

為豁達茶几這個公主號構思Slogan的時候,我沒有多想,就在電腦上打出了這一行字:「城市動物の大人味生活方式」

那一刻,我心裡浮現出的,一定是張懸《城市》裡的某句,「所有浮生裡萬千的臉孔,讓我因為你們隆重,你多難得。城市繼續轉動,而我愛你,你可要記得……我們今曾與共交織於城市你的流行歌。」

第一次知道張懸這個名字,是在香港阿麥書房的唱片架上發現了她的首張專輯《My Life Will…》

阿麥當時是文化地標,有一大個冰櫃放著角頭音樂全套的大開本唱片,連陳綺貞訪港時也會偷偷跑去阿麥朝聖。阿麥對於我這一輩的粵港文藝青年而言,仿佛就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的一根鑰匙

張懸當然不是當時豆瓣上鼓吹的「另一個陳綺貞」,她的音樂是自成一格的,但很多人對張懸的印象,至今仍然停留在《寶貝》的年代。

在採訪中談及這一點,張懸沒有介意,反而認為《寶貝》拓寬了她的受眾層面:「也許《寶貝》的創作動機很單純,但如果它能讓社會公眾關心到親情的某種聯繫、跟父母交換情感的方式,這首歌也就對社會有了貢獻。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專長或本分上,多花一些心思,多去思考我們跟世界的關係,那麼我們做的所有事,都可以回饋給這個世界。」

張懸眼中的世界,很,很,也很豁達。這一份豁達,也延續到了她的第二張專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中。

張懸甚至把做專輯當成是一場實驗,她在創作過程中直接無視一切Deadline的存在,為了打磨每一個細節,即使錯過了預購期也不管,她只是希望,能為每一首歌找到更有趣的詮釋方式

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張懸在錄音室最常說的三句話就是:「對不起」、「再來一次」、「我還不知道」。最後,這張唱片索性就被命名為《親愛的…我還不知道》。這份「不知道」、「不確定」,卻讓張懸百般錘鍊所打造出來的音樂,顯得更為純粹

《模樣》是我在整張專輯裡最喜歡的歌。九年以後再聽這一首歌的我,說話依舊笨拙,但終於也學會了順其自然,不再遺憾

你懂不懂?你怕不怕?只要記住那一句:「我一直明白要和你走一段」,一切心結瞬間也就豁然開朗

我的模樣有你的孤單 我的眼光有你的方向

順其自然以後 再也不會遺憾

我的模樣有你手的冰涼 我的眼光流轉著風光

順其自然以後 再也不會遺憾

我的模樣有你的張望 我的感想是你的帆

我一直明白要和你走一段

——張懸 《模樣》


▲ 2009年11月27日,廣州站巡演結束後,張懸與城畫工作人員的大合照,照片裡都是曾經跟我並肩作戰戰友。而我與張懸之間,則隔著了最遙遠的距離。那時候的我,也沒有奢想過,有朝一日可以與她離得那麼近。說到緣份,從《城市畫報》到《南方都市報》,我始終有機會以工作人員的身份,每一次都有幸與張懸相遇,這真的讓我非常感激

蔡康永《有一天啊,寶寶》裡面寫過,喜歡一個歌手,就一定要去看他/她的演唱會

重讀後才發現,康永的每一段話,竟然都如此適合用在我們和張懸之間

「他們都只有名那麼幾年,後來就沒什麼人知道了,有名大概也不是太吸引他們的事吧……」

「我參加過的演唱會,全場最多人的大概六萬人,最少的大概八十人。每次我都好感動,好高興。」

「我喜歡看幾萬人把手上噴火花的火花棒一個接一個地散布到全場都是。我喜歡在場裡擠滿快讓人窒息的熱情的時候,抽空抬頭看天上的星星。」

「我也喜歡在小酒館裡看有的人醉著有的人吻著的,聽著自己也醉了的滿頭白髮的歌手,在唱我怎麼聽還是會流眼淚的歌。」

「將來如果有你喜歡的歌手,你要想辦法去聽他們的演唱會,去跟其他和你一樣喜歡他的人在一起。你不知道那個歌手會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會願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還在的時候,讓他變成你回憶的一部分。」


▲ 在荒島上演唱的張懸,來自前城畫老闆黎文的圖。

2010年前後的那幾年,那是臺灣獨立音樂人大陸樂迷之間的蜜月期

無論是唱歌的人,還是聽歌的人,都對彼此的世界那麼的好奇,也願意放下所有成見與立場,試著去了解對方。這樣的美好景象,在2016年的當下,已再難復尋

在那樣的蜜月期裡,我們又怎會預料得到,在藝文圈紅透半邊天的張懸,有一天會選擇隱退到江湖之遠,不問世事潛心寫作

我慶幸,自己想盡了辦法去看每一場能看到的張懸演出,無論是在廣州、香港、臺北、高雄……趁著張懸還願意唱的時候,我試著讓她變成我回憶的一部分

常常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到底還是很幸福的,至少曾經見證過這樣子的蜜月期。即使這蜜月期來得有點太短暫,但它畢竟真真切切存在過,那些聽過的Live Show可以為我們作證

以後再有你喜歡的歌手開演唱會,答應我,不要猶豫,無論是在哪個城市,什麼檔期,只要力所能及,請一定要趕去現場看Live。看一千次藍光DVD,也比不上一次在現場的淚流滿面

世事無常,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或她,突然就會毫無預警消失了。


▲ 2011年的張懸,長發豔麗。來自廣州站網友拍攝的圖片。

張懸可能是最熱愛在臺上絮絮叨叨的歌手之一,她的Talking部分總是比唱歌來得更漫長,但歌迷們大都聽得如痴如醉。張懸也曾自嘲,她並不是故意要多說話、坑騙大家的門票錢,而是她實在不希望,別人依舊把她當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明星」。她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發聲

張懸說過,假如哪一天不再呆在流行音樂圈裡,她反而就不會再想要講那麼多話了:「我總覺得,我出來當公眾人物、當歌手,也不是說要完成什麼理想,而是我要講一些我們都可以一起開始珍惜的事情。」

她果然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半隱退的這幾年裡,張懸在社交網絡上的發聲寥寥可數,她開始過上了自己想要的平靜生活。而每次想念張懸絮叨的說法方式之際,我只能躲進陳年視頻裡解饞了。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年之久,但張懸在廣州站說過的一些話,應該不時還會浮現在大家的心裡吧?有些重要的話,不斷重複地說,總是能影響到一些人的。

「沒有什麼比當下去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更對得起你的過去跟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比得上誠實地去體會『自己跟別人共同生活的這個環境』更加重要……既然活在文明社會裡,就永遠不要忘記,每一分每一秒,你可以感受到的東西都很多,就看你自己選擇感受、或是不感受而已。」

聽張懸的歌長大的人,都慢慢被她培養出一種對不同議題的敏感度。他們都不會只是把音樂當成是普通的消費品,而是需要經常用音樂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張懸的歌迷跟她一樣,熱愛反思,也從不放過任何可以感動自己、打動他人的機會。這樣有趣的人,在人群中,往往都很容易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在整場演出的最後,張懸引用了張國榮的話來勉勵歌迷:「做人啊,除了愛別人,最重要的就是,欣賞自己。」張懸希望,每一位進場聽她的樂迷,除了聽表演以外,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保持這樣單純的心情。

張懸從來不希望,每個人都過上一模一樣的生活,幸福是沒有模板的。她祝福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也珍惜寬容之心。每一個「不一樣的聽眾」對張懸而言,都何其珍貴。正因為每個人身上這些不同的差異,我們在見到彼此的時候,才會變得更有意思

廣州站的演出結束後,我與衷聲躲在藍寶石的化妝間外,聽張懸很認真地在跟黎文、東曉講一些事,一些她的樂迷未必想要認真知道的事。

後來在東曉的記述裡,我看到張懸當時是這樣結束這段談話的:「以我這樣的性格,大概沒有辦法在流行音樂中待很久。可是在我還在這裡的時候,我希望可以感謝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這是我的一個心願。」

音樂沒那麼複雜,也沒那麼簡單,但我一直明白我要陪張懸走這一段。這樣的張懸,已經逐漸長成了我的人生榜樣


▲ 2013年的「潮水箴言」巡演,香港站的宣傳海報。其時,張懸已離開SONY MUSIC,自組「張懸工作室」

2009年一別之後,再次得見張懸,已經是2013年

這四年間,我從《城市畫報》的文化記者,轉型成為《南方都市報》的娛樂記者。追訪八卦的同時,慶幸還可以做一些深度的音樂人專訪。

四年後再見張懸,她已從獨立音樂風潮風口浪尖上退下來。不再受大唱片公司的束縛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寫自己的詩集小說。而她的這些改變,剛好也是未來我想要努力探索方向。所以,這個採訪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修煉

到了《神的遊戲》這一張,唱片封面終於如張懸所願,不再有張懸本人的大頭照,而她也不再打算向這個商業社會妥協半分。因為,張懸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越來越明確:「寫歌不一定要押韻,也不一定要讓人懂。我做的一切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非得馬上看到的結果。」

張懸最不喜歡的,就是刻意而為:「音樂最不需要的是刻意,做音樂的人要專注於當下。只有完成了那個當下,才會有未來可言,別人關於你的回憶,才會是的。」


傳唱度這種事,也從來不在張懸的計劃之內。她的創作不曾受到大眾口味的任何影響,但她也很願意去了解大眾的需要,甚至把這當作是創作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你永遠可以在『自己做音樂』的年代裡,試著去感受,群眾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心情託付在什麼類型的音樂裡。」

「既然我們都活在同一個世界裡,去了解其他人,總是好的。可是這不代表我們所做的事情,都要為了最後的結果而服務。我們要做的是,多去為了『可能性』而服務,你要為了『群眾還有可能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去服務。如果只是為了已有的結果服務的話,那麼,我們所服務的,都是已成歷史的東西了。」


▲ 2013年「潮水箴言」香港站現場,張懸與所有聽眾的大合照。

對張懸來說,單飛之後最自由的部分就是,可以選擇以「不專業」的方式,去完成自己認為很棒的事,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夥伴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經營周遭的人際關係在薪水上照顧自己的樂團成員,在舞臺的表現形式上不惜金錢……

順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去做,有問題就去解決,有挑戰就去面對,有該照顧的就去好好照顧。」這樣的自由度,這樣的「不專業」,讓張懸很是喜歡。

「不專業」在另一個層面上的意思,就是歌手需要事事親力親為。張懸除了親自繪製宣傳海報上的字體、人形公仔、油畫外,甚至還把香港站演出的時間定在32歲生日的前一天,「演出順利的話,生日就能喝酒慶祝了!」

張懸從不用粉絲、歌迷這樣的字眼來稱呼每一個聽她歌的人,她把來看現場表演的這群人,統一稱作「聽眾」。一個非常復古的詞,但同時又非常的張懸

張懸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分享,跟金錢並沒有多大關係。她總是想要多看一看,活在同一個年代其他年輕人,每個人所「不同」的樣子:「當我看到純真的年輕人結伴前來聽歌,我真的好感動。我的聽眾比較難得,他們沒有用門票的價格界定音樂的高低,也不會因為我唱免費的Show就把我看低。光是見大家一面,已經很可貴了。」

張懸將2013年形容為「還願」的一年,她希望能把在大唱片公司裡「沒機會完成的事」都做一做:「想做的事情,放在心裡已經很久了。我求的不是物質方面的回報,只希望了卻這些心願。」

在張懸心中,有一些始終沒能到訪的城市,也有一些唱片公司所不知道的、偏遠地區的聽眾。等把這些心願了結了,她也就可以安安心心老去了:「我想去看一看,這些活在傳說中卻未曾相見的人與事。不管是通過商演、音樂節還是自己辦表演的方式。我想趁我還有機會辦表演的時候,能多見見他們。」

「大不了,就用手工的方式,一場一場演出地做下去。這也許是最笨的方法,但做完之後的收穫,還是一樣的可貴,因為這一切都是真正發生過。我希望用演出來感謝鼓勵過我的聽眾朋友,這好像也是我唯一可以致謝的方式。」

最讓張懸感到榮幸的是,很多聽眾是喜歡她的音樂,更勝過於喜歡「張懸」這個人。她最希望做到的是,大家並不是衝著「張懸」這個名字來看她的演出。

所以,張懸的演唱會既沒有下臺握手的搞氣氛環節,也沒有華衣美服跟舞蹈員,更沒有人在現場揮舞螢光棒……她更想要做到的演唱會形式,是一個類似於「活的展覽」般的Project。她可以通過這個演唱會,跟聽眾之間交換更多的message,同時也讓更多聽眾覺得:「原來想像力才是最神奇的魔法!

2013年的「潮水箴言」,已經基本實現了張懸對演唱會的大部分理想


▲ 「潮水箴言」香港站最棒的一個畫面,就是好朋友吳青峰突然現身為張懸慶生,把張懸的妝哭花了也不管。

在「潮水箴言」香港站的Encore環節,張懸正在演唱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這首歌正是吳青峰寫給張懸的歌)時,剛結束了青島演唱會表演的吳青峰,突然就毫無預警從天而降,把張懸嚇了一大跳,連眼線都哭糊了,可想而知,當時的張懸是有多麼激動

而在臺下的每一個我們,也都忍不住陪著青峰和張懸一起痛哭流涕,因為,在我們身邊,也都站著一個這樣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啊。

我記得那一夜,吳青峰是這樣說的:「張懸是我人生當中最好的朋友,我有很多次的人生低潮,都是被她拯救的。所以,在她生日這麼特別的日子,我一定要來這裡,特意給她送上一份生日禮物。」

如果你還記得,七年前張懸巡演的廣州站,她同樣也唱了《無與倫比的美麗》,希望大家可以給青峰一些力量,集氣讓他度過難關

他和她,就是如此相互扶持的兩個人,比天下間的一切戀情還要更無堅不摧

是的,好朋友能讓你如此肆無忌憚的做自己,好朋友也會為了你的Big Day義無反顧地奔赴世界各處。

而真正的友誼就是,當你需要一個夏天,我會拼了命努力;而當我想做逃兵的時候,你會奮不顧身地當我的掩護

張懸的這個32歲生日,讓我感動得像洗了一個溫水澡。當晚的張懸,一邊痛哭,一邊佯裝嗔怪青峰,害她把辛辛苦苦化好的妝都哭掉了,同時也讓這個高高在上的「概念演唱會」變成了一場鬧劇

你猜睿智的吳青峰怎麼回答?「鬧劇才是完成人生完美的一部分啊。」

在《康熙來了》,聽過張懸在大街上追著大哭的青峰,兩個人滿街亂跑,最後相擁而泣的小故事,亦是無與倫比的美麗。

而我想起的是,在自己的人生裡那些破敗不堪的時刻。某一個生日,窩在一個不知名小酒館裡,和幾個好朋友買醉喝到不省人事之前,問的最後一句話是:「我覺得我應該不會得到幸福了吧?」

但現在想來,能擁有你們,才是我這32年人生當中,最大的幸福。這樣就已經很完美了。


▲ 教你如何「面對自己」的張懸,與聽眾之間面對面的機會。聽一場,就少一場。

比起讓聽眾死心塌地愛她一輩子,張懸更希望,聽眾能從她的音樂中「醒覺過來」。創作,其實也有教化世人的功用。

「我一直覺得,歌可以慢慢唱,文章可以慢慢寫,事情可以慢慢做,人可以慢慢休息。但關於那些你從來不放棄的,你必須得讓人知道。這並不是為了挑戰什麼,而是為了面對自己。」

正如「潮水箴言」這個名字,也自然有它的寓意:當高潮低潮都逐漸過去,你的視線再也看不見岸邊了,這個時候,你才能看到「真正的海」。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變幻無常的,當你回過頭去看當時的那一刻,你也許會對自己說「一句話」——那句話,就像是我們在潮水的「永恆來去」之中,留給自己最銳利的「箴言」

然後,張懸又多教會了我一件事:無論身處不同的場合,依然要隨時清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不要被任何人、任何事輕易動搖,從而失去當下的平靜。「不管是當一個藝人,又或者是當任何一個人,你都可以找到一個新的功課,好好去做。」

是啊,就像我寫這個公主號,只是我給自己留的新功課。也不是為了挑戰什麼,而是為了面對自己啊。

密切期待

《找我要籤名的張懸,

終於過上了神奇安溥的退休生活

(下集 - 高雄篇)



你可能還會喜歡

這些溫柔的文字


連夜趕去臺北拜訪了陳綺貞的移動房間

要跟香港中環的這家獨立書店說再見了

陳奕迅也去吃桃園眷村的豆漿跟油條

高雄美麗島捷運站,好好吃一頓早餐

因為林憶蓮這首歌,林心如嫁了霍建華

真·打賞

掃碼給茶几買一杯星巴克

(看了這麼久你還不打賞嗎?)


真·粉絲

掃碼添加茶几君為好友

進群跟這些死文青聊一聊

(敲門暗號:豁達茶几)




真·置頂

不錯過任何一篇有毒的叉雞湯




真·金主

支持讓我們豁達下去的好廣告









豁達茶几是你杯茶嗎?

歡迎轉發,與朋友一同分享

讓我們一起找尋屬於自己的那杯茶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郵件聯繫:xiaowangzi1984@126.com

新浪微博:@王擊凡

相關焦點

  • 時隔六年,安溥(張懸)終於來大陸演出了!
    收到這條消息,看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安溥」二字,我的第一反應有些恍惚。待腦子裡閃現出「張懸」的時候,我開始變得有些激動。(圖片來源:東海音樂節)朋友緊接著又發過來一場音樂節演出時間表,該音樂節為期三天,而最後一天的壓臺藝人正是安溥。這距離她上一次來大陸演出,已經過去了六年的時間。
  • 再見張懸,你好安溥
    她有著自己的道德標準,也有自己的人生信條,張懸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好人與壞人,好壞都在一念之間」,她從不妥協,喜歡為青年群體發聲,但她不希望被定義,她亦是重的,且沒有局限性。       2015年「潮水箴言」宣告陪伴我們十年的張懸真的要離開了,她說「認識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抱希望的去愛一個人,包括你自己」。
  • 從張懸到安溥,我依然深愛她
    張懸的創作裡有很多概括性的哲思,她談人性、談生死、談得失,每首歌傳達的理念都成熟而深刻,看起來像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才能把生命看得那麼透徹。然而,在張懸的歌裡,有靈性的哲思其實都是日常生活的一種提煉:路邊常常在發的氣球,晚餐時的TV Show, 酒館裡一首不算唱完的歌,戲劇散場後握著票根等著公車的她。
  • 從張懸到安溥:我擁有的都是僥倖,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當晚,她決定與她出道14年以來一直使用的名字告別,回歸她的本名安溥(焦安溥)。2015年至今,張懸幾乎沒有任何音樂作品問世,而在這段時間,她曾暫時放下音樂舉辦巡迴的公民對談、各種體驗生活、陪伴親友乃至花時間練習書法和打鼓來自我修煉。
  • 曾經張懸,現在安溥
    馬世芳深度專訪焦安溥:要以創作的心情面對她珍愛的歌
  • 張懸以「安溥」之名推出新官網,這段期間她做了什麼?
    日前,Facebook 上一個名為 「安溥 Anpu 2018: ahead & behind」 的活動引發不少歌迷的關注。活動上面說明 「2018 安溥新年新計劃即將展開」,同時公布了 「安溥」 推出的新官方網站。新網站寫著 「為了這個網站跟過往的聽眾,我們在此準備了一個禮物。」
  • 是的,張懸帶著全新的焦安溥回來了!
    吾愛,人心不需印證,如同世界上唯一的,我們,像是想家的根不需要泥土,它自己生長,活著,我愛你,這就是我的生命。——張懸 2015年高雄潮水箴言告別演唱會嗯,說好「2018 見」的她,回來了!休息三年的張懸,改用本名「焦安溥」,帶這全新的音樂想像回來了!
  • 張懸回來了,帶著她一如既往的疏離
    本篇採訪原文標題為《親愛的,請當我可敬的對手——專訪安溥》(撰文/張硯拓,攝影/張國耀,編輯/葉菀菱),經授權轉載自臺灣線上媒體SOSreader;部分內容和圖片為飛地編輯所加。時隔三年,在《潮水箴言》演唱會宣布「退休」的安溥(張懸)五月在臺北小巨蛋舉辦了《煉雲》演唱會。同時改用電子報的形式代替關閉的Facebook與她的讀者/歌迷交流。
  • 張懸,我一直在等你回來
    而主打曲《城市》一直是她所有歌曲裡我最喜愛的,這個時候的張懸,變得不太一樣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分界點,張懸如是,我自己也如是。聽著她的歌曲,我念完高中,上了大學。 張懸似乎真的已經消失了,真的只剩下焦安溥(張懸的本名)了。很想她的時候,翻翻青峰或者張鈞甯的微博,偶爾運氣好會看到她的近照。有一次就突然想說說話,去她的臉書上留了長長的言,她看到了嗎?也許吧。      2014年,我去了臺灣交流訪學,當初報名就是為了去找她。很遺憾,在高雄的日子裡我沒有見到她。
  • 要了解下安溥的煉雲演唱會實體專輯嗎?
    👇然後有小夥伴問會不會預購安溥的新專輯然後我問過之後有收到回復預購的連結也已經開啟了需要的小夥伴可以移步淘寶安溥(張懸)煉雲 原聲帶LIVE CD12月24日 臺灣實體發行發行後1-2周內運往內地、安排發出  專輯介紹【安溥:煉雲原聲帶 anpu:refine,
  • 再見張懸,你好焦安溥
    焦安溥我聽過千百首歌,真實的日子還是一個人過。——張懸 《留下來陪你生活》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 ,我最喜歡你。——張懸《關於我愛你》你是南國來的孩子 有著不能縛的性子 身上披覆了寓言而渾然不知 奔跑著 忘我的 快樂悲傷都放肆 陽光也不願阻止——張懸《南國的孩子》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 長長的路要揮霍地走 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 會痛的傷口要輕輕地揉
  • 張懸與落日飛車同臺演出?這是什麼神仙組合...
    張懸與落日飛車在金音獎上合作了? 看見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想問,這是什麼神仙組合? 畢竟當初因為張懸在Facebook上的認真推薦,我才知道了落日飛車這個樂隊。 有趣的人總是能互相吸引吧,他們這次在金音獎的合作,重新改編了張懸的《我想你要走了》。  聽到開頭的大段電子音樂,就知道這版《我想你要走了》有了落日飛車的迷幻風情。 但不只是編曲,唱歌的人也變了,曾經的挑染的頭髮已經染黑,原本青澀感性的嗓子,變得平靜而沉著。
  • 張懸宣布懷孕 歌迷紛紛送上祝福
    張懸宣布懷孕:唱《寶貝》的人,終於有寶貝了!臺灣女歌手張懸在社交平臺上髮長文宣布懷孕。張懸感謝親人好友的陪伴,並自曝好友張鈞甯已自動認領做孩子乾媽:「謝謝這段時間經紀人小鞭的爽朗、貼心與陪伴,男友阿維的支持和音樂夥伴們的照顧,鈞甯說她很懂小人所以她當乾媽。」張懸還坦承懷孕是意外之喜,「這兩年跟男友討論時,原本都以為這比較可能是明後年才靜得下心去思考是否真要嘗試的計劃。」張懸公布喜訊後,歌迷紛紛送上祝福。
  • 張懸把演唱會變成KTV,翻唱了草東沒有派對和落日飛車!
    三年前,張懸在高雄開了自己的最後一場演唱會。一首《關於我愛你》落幕,大熒幕上播放出她寫下的字:「生命前來無言,人生要去無言,為了這一切即使有終或其實無盡,獻給無言。」 「今天,我要翻唱張懸的《寶貝》。」 話音未落,臺下便響起尖叫。抱著吉他的焦安溥卻預料中地平靜,一字一句地說: 「其實我不太在商演或音樂節上面選這首曲目,因為我覺得它會一直擠壓到別的曲目。但今天特別要唱,不唱給小朋友,也不唱給愛人,而是唱給我們的爸爸媽媽聽。
  • 張懸,帶著怎樣的安溥歸來
    休學之後,她很豪氣地跟爸媽說,要走音樂這條路,未來不能安身立命也是自己的責任。那時,張懸18歲。籤約了一家唱片製作公司,在等待發片的日子,她搬出了家自己租房子住,為了掙錢生活在餐廳端過盤子,在酒吧駐唱忍受過演出境況的蒼涼。但這張唱片,一等就是5年。因為她的專輯早已做完卻一直被公司冷凍未能發表。
  • 安溥談婚姻、談兒子和創作新維度:「我回頭把人生再過一次!」
    這一次,安溥與我們分享了許多特別的事情,不管是愛情的、生活的,或是回歸一個創作人對於生命與世界的思考,讓我們看見了安溥不一樣的一面,卻也看見了她從未改變過的那一部分。「我這幾年不管是在音樂或創作的整理,或是繼續寫作品這件事情上面,我階段性很大的一個領悟是,我必須要把我人生的經驗一次又一次地再走過一次。」安溥陷入了一會深思,才再次開口,「很多人覺得創作者就是蒐集、獵奇的過程,在這個世界上到處找主題寫。
  • 張懸老公是誰?張懸懷孕太突然了吧?
    據網友爆料,張懸懷孕要當媽媽的事件爆料出來,引起不少網友的紛紛議論;#張懸懷孕#她要當媽媽了她要幸福地迎接她的美滿家庭了,想起張懸生日前夕演唱會上,青峰突然出現,她驚喜地哭了好久。青峰臨下臺之前對粉絲們說:「謝謝你們這麼照顧張懸 安溥是我人生中最燦爛最璀璨的部分 我全部的愛都屬於她 你是最無可取代的 我愛你#張懸老公##張懸懷孕#張懸退出歌壇後,如今才女懷孕了也是歌迷的一件喜事。
  • 張懸又復出了?張懸,安溥傻傻分不清楚!
    張懸終於又開演唱會了,準確地說是焦安溥開了一場演唱會叫做《煉雲》。張懸給我的感覺總是熟悉又疏離,可能很長時間裡不聽她的歌,可能很長時間沒有瀏覽到她的消息。但是一但那些組合奇怪又意外和諧的歌詞隨旋律又一次傳入耳朵裡,對她喜歡到不行的那感覺就又回來了。
  • 吳青峰 張懸 | 同個靈魂的兩個碎片
    張懸,安溥,不管你叫什麼名,你的存在對我來說,是寵辱不負的,愛。」因為發自內心地希望安溥傾注了真心的作品被更多人聽見,不喜歡上節目的他每天教育安溥說人不可以那麼內向,要出去見見世面,就陪著她上節目跑宣傳。他會對歌迷們說,你們的錢先拿去買張懸的專輯,有閒錢的話再來看蘇打綠的演唱會。
  • 張懸沉寂3年復出,從此只有焦安溥: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我只喜歡你.
    一場結束,吳青峰送來了一捧,還順帶一張手寫的賀卡:Dear安溥,不斷的歲月裡,讓我們依然做彼此最堅強和最脆弱的部分。沒錯,張懸終於復出了。準確的說,是她選擇做回了自己,告別了「張懸」,而是用本名「焦安溥」再次回歸舞臺。這是一場復出演唱會,距離2015年那場「潮水箴言 」告別演出已經過去整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