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子怡編輯 | 傅林林
編者按:本周,商場們有不一樣的景象。
賣場老大紅星美凱龍還在追求「新零售」的路上,同騰訊合作時間不久後轉而投向阿里巴巴。半年時間過去,紅星美凱龍的線上生意並沒有起色。
在追求網際網路的路上,紅星美凱龍嘗試已有七年時間,從自建商場到尋求網際網路巨頭合作,彎路走不少,成果零星見。
SKP倒沒有追求線上的擔憂,它是不斷創造銷售額「王者」商場,無論是SKP店慶還是SKPS雙十二開業,都話題度十足,風光無限。
從SKP誕生以來,它一直與北京華聯集團旗下的商業分開運營,尤其是沒有裝入北京華聯旗下的上市公司華聯綜超和華聯股份。
2015年到2018年,華聯股份扣除不歸母的淨利潤已經連續四年虧損。如果能將「國內銷售冠」SKP裝入華聯股份,或許會挽救其持續低靡的股價。令人費解的是,吉小安並未這樣做。
本周的商業世界,依舊故事性十足。
1、【深度】紅星美凱龍線上何處去
立志要做網際網路的紅星美凱龍,在去年結束與騰訊的合作轉投了阿里,半年過去,這家企業的線上生意卻並未出現大的起色,傳統的線下商業模式也在受到衝擊。
美凱龍(601828.SH)近期發布的一份投資者調研報告顯示了其與阿里巴巴合作最新進展: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CEO助理靖捷、阿里巴巴副總裁兼CEO特別助理徐宏擔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這顯示出阿里巴巴對於合作的重視。
但當老對手居然之家藉助新零售快速開店,並借殼上市後,紅星美凱龍和網際網路巨頭的合作卻還停留在導引流量的初級階段。
面對家居消費低頻次、高客單價、交易環節多的特性,「新零售」的嘗試更像流量增長的偽命題,沒有給家居行業帶來實際改變。
2、誰的SKP?
SKP,吉小安在京城再開一朵,叫SKP-S。S,是「South」的首字母。
它離北京SKP購物中心只有一路之隔,位於佳兆業廣場的B1-4層。這是一個命運多舛的爛尾樓,有故事,多番股東進出、更名。
如果從過往的歷史來看,它的風水並不好。或者說,極差。
吉小安豪擲3億,為SKP-S裝扮,大弧線和玻璃幕牆,加上可調節的全彩變色燈光系統,讓它的風頭甚至超越了老牌的北京SKP。
在商業地產世界,一條路,或許隔開了兩個世界。《晏子春秋》裡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13年前,吉小安旗下的北京華聯與新光三越聯手打造了「新光天地」,成為北京乃至中國最牛的奢侈品商場,來者非富即貴。後來,北京華聯拿下控制權,硬生生地改了「SKP」這個洋名字。實際上,SKP(Shin Kong Place)就是新光天地英文名字的首字母縮寫。
3、10億豪賭,亞振家居盯上「自如」家具供應商
以打造「亞振」「利維亞」等系列品牌家具聞名的亞振家居(603389),上市後公司業績卻進入下行通道。在此背景下,亞振家居1月5日晚間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有意拓展新領域,斥資10億元豪賭「自如」家具供應商勁美智能。但作為與長租公寓市場息息相關的上遊行業,標的公司勁美智能未來的業績是否會受到長租公寓頻發「爆雷」的影響,多少會讓市場有些擔憂。
根據亞振家居1月5日晚間披露的重組預案顯示,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白向峰、劉優和合計持有的勁美智能100%股權,其中公司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支付不高於60%的交易對價,其餘部分以現金方式支付。對於標的公司的交易作價,亞振家居表示,勁美智能100%股權的預估值不超過10億元,參照上述預估值暫定勁美智能100%股權交易作價不超過10億元。
資料顯示,此次的擬購標的勁美智能主要從事公寓家具及軟體家具、全屋板式家具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是華東地區業務規模和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公寓家具供應商,主要客戶為「自如」平臺。
4、收入貢獻微薄,禹洲換掉了商業板塊負責人
臨近春節,房企人事變動頻繁。
1月8日,界面新聞從消息人士處確認,因個人原因,禹洲商業地產總經理馮小川已離職。另據財經報導,接任馮小川的人員為外聘人員,將於近期到崗。
馮小川真正的離職原因不得而知,不過追溯禹洲商業地產的發展狀況或能窺伺一番。
禹洲地產董事局主席林龍安2019年對商業地產板塊顯示了很多的期待。
2019年禹洲地產中期業績會上,林龍安表示:「近期我們的商業集團開始發力,目前有27個處於不同階段的商業地產項目落地。產品覆蓋購物中心、商業街、辦公樓、社區商業等業態。」
禹洲地產財務長邱於賡稱:「從投入使用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面積增長目標是超過30%,收益率和盈利未來年化的增長也是不低於30%。可以說,除了住宅銷售以外,商業是禹洲地產未來的增長。」
雖有期待,但禹洲商業地產的發展並不如人意。
5、外資掃貨深圳大宗物業
關於2019年深圳大宗物業交易,戴德梁行華南區資本市場部主管陳俊儒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過去來自深圳的機構或客戶,開著瑪莎拉蒂四處尋覓大宗物業,最近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願意坐著直升機飛到深圳考察標的。」
這一變化背後是深圳大宗物業交易賣家變化,陳俊儒透露,2019年深圳大宗物業交易市場上,外資佔比高達16%,在2018年之前,這一比例長年維持在2%-3%左右。
最新一個案例是,2019年12月底,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華潤前海大廈T2寫字樓,被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保誠」)整棟收入囊中。陳俊儒稱,這筆大宗交易所涉及的建面約10萬平方米,交易對價約70億元。
6、頻繁換倉,華僑城押注文旅
剖析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僑城」)的文旅棋局,需要了解其近年來在戰略轉型上的發展路徑。
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華僑城戰略由「旅遊+地產」發展為「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和「文化+旅遊+城鎮化」。具體而言,新的戰略轉型方向,除了「旅遊+地產」外,還融入了網際網路、股權投資和市場融資等元素。
30餘年來,華僑城已在國內近60個重點城市布局有文旅項目,構建出體量巨大的文旅業務版圖。
與住宅開發不同,地產開發商的「高周轉」模式在文旅產業遭遇挑戰,在「去地產化」的大背景下,文旅地產在運營模式、投資建設、盈利構成上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如何在變革中把握機遇成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