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第十九課:寧德方言
閩東語是閩語的一個子方言。主要分南北兩大片,北片包括:福安、寧德、霞浦、周寧、壽寧、柘榮、福鼎7個縣市,北片方言的代表是福安話;南片包括屏南、古田、南片方言的代表是福州話。(本文末尾有寧德話小故事,你敢挑戰嗎?)
方言的形成和社會的分化、人民的遷徙以及山林沼澤的天然阻隔等因素是分不開的。福州方言的形成同歷史上中原漢人遷徙入閩是很有關係的。
相傳,唐末,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時,中原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500餘官兵渡江南下入閩。後王審知被封為閩王,這就是福建歷史上的閩王朝。
二王治閩期間,輕徭役、興農商,使閩中五州成為深受兵禍之苦的中原百姓的避亂之所。大批"穎、淮、汝三水間流餘未徙的東晉移民"紛紛在閩中落籍安居, 尤其是在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東一帶。他們從故地帶來的中原(即今河南中州一帶)漢語也在這一帶傳播開來,形成了閩方言中的福州話,也給今天的閩東方言奠定了基礎。可以說,今天的 閩東方言就是在這個時期、這個環境中逐漸形成的。
閩東語——寧德話寧德話的基本腔調,專家認為,早於唐末,就基本形成。
操寧德方言的標準音———蕉城音的人,在五十年前,不過兩萬餘人。以蕉城為界往外到漳灣金涵一帶,語音就有變化了。近年城市急劇膨脹,移民使城區人口增加了數倍,操純正蕉城音的人,在城區內,已是「少數份子」了。
聲母:
下附各地聲母比較表,17、18、15為聲母數,閩東方言北片區(含南片區古田、屏南話)都以閩方言的「十五音」為基,周寧話和福安話聲母中,多出半元音J和W兩個聲母。
韻母由於各地比較表格篇幅太長故舉福安話為例:
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陰去。
綜上所述,下面是一段寧德話標音的小故事,你敢來挑戰嗎?!
部分資料摘自《寧德地區志》
【寧德12580】微信公眾號內容包括原創、編輯整理和轉載。我們尊重原創:1. 轉載內容將表明來源,如盡力查核未能發現出處則標「轉自網絡」,如有疏漏歡迎原作及時聯絡署名; 2. 如任何作品標明「謝絕轉載」,我們尊重並不予轉載; 3. 對於惡意及虛假舉報,我們保留申訴舉報、法律起訴以及媒體曝光權利! 4.竭誠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1370001010@qq.com 。
↓↓↓查看往期精彩,請猛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