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閩東之光」浸潤一座城

2020-11-20 廈門網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記者單志強範陳春)11月14日晚,寧德「弱鳥先飛、滴水穿石」30年暨撤地設市20周年「日出三都澳」文藝晚會點亮市體育中心綜合館。

  從大合唱《日出三都澳》到情景歌舞《從此不再漂泊》,再到新編北路音樂劇《我們一起走過》,這臺傳播「閩東之光」的文藝晚會,接地氣、聚人氣、提士氣。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講『貧窮』的同時,不要忘記講閩東的光彩;在講壓力的同時,不要忘了講動力。」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倡導大家充分認識閩東的光彩,並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

  什麼是閩東的光彩?在《擺脫貧困》一書「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篇目中,習近平同志講道:「閩東的錦繡河山就是一種光彩。閩東的燦爛文化傳統就是一種光彩。閩東人民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善良質樸的精神就是一種光彩。認識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奮進的動力。」

  提振精氣神,搞活一座城。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說:「寧德滴水穿石3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貧困鬥爭、與困難搏擊、與挑戰較量的奮鬥史。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歷經艱辛、尤為不易。」

  30多年來,寧德大力傳承踐行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弘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閩東精神,堅持守正創新,切實把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落細落實,結出碩果。

  「文化+」提振精氣神

  位於屏南縣雙溪鎮的安泰藝術城,是一個集藝術創作、教育、交流、體驗、銷售為一體的文創產業基地。幾年前,林正碌看中了這個千年古鎮的文化底蘊,帶領團隊前來踐行公益藝術教育,力求用藝術改變鄉村。

  在林正碌的指導下,村民閒暇時間不再打牌閒聊,從孩童到老人紛紛拿起畫筆,畫古街老巷、小橋流水,充分展現創造力,「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教學活動如火如荼。

  「拿起畫筆,讓我收穫了自信和尊重,我會一直畫下去。」28歲的沈明輝自小患有侏儒症,2015年起開始接觸畫畫,慢慢地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如今,他在藝術城內擁有個人工作室,畫作最好的一幅能賣上千元。

  「藝術創作是提振村民精氣神的有效方式,讓他們從思想上樹立信心。」屏南縣文創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崢嶸說。

  當前,寧德正以實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三大工程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各地因地制宜,敢闖敢試,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我們積極落實『十百千萬』創建目標,通過整合資源、串點連線,明確全市10條重點文化帶範圍、創建內容和時間節點;梳理出129個村列入鄉村文化振興示範村建設點;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鎮千隊萬人』計劃,要求在鄉村每100人至少培育1名文化骨幹,目前全市已確定451支鄉村文化隊伍、2656名鄉村文化骨幹。」寧德市文旅局二級調研員陳才明說。

  隨著鄉村文化建設加快推進,村民精氣神為之振奮,紛紛投身到鄉村振興實踐中。屏南縣以「文創+」引領鄉村振興,福鼎以「白茶+文化」激活鄉村發展潛力,福安依託短視頻產業打造「數字+文創」,霞浦依託灘涂資源打造「攝影+民宿」體驗遊……

  「閩東詩群」添動力

  11月14日晚,寧德「弱鳥先飛、滴水穿石」30年突出貢獻人物頒獎活動舉行,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霞浦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湯養宗上臺領獎。

  湯養宗是「閩東詩群」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我省第一個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詩人。40多年來,他筆耕不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及詩學論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東工作期間,親自指導、推動創作的風光音樂電視片《山海的交響——閩東抒懷》,曾榮獲全國電視文藝最高獎「星光獎」,片中的12首曲目廣為流傳。其中,一首抒發閩東人民通過改革開放改變命運心聲的《鄉訴》,作詞人正是湯養宗。

  「閩東有它的詩歌精神,山海之間充滿了詩意,哺育了美好的詩歌,詩人寫作如潮起潮落、生生不息。」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說。

  上世紀90年代,「閩東詩群」逐漸形成並發展壯大,成為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特色文學方陣。這個群體中,除了湯養宗,還有8人參加過《詩刊》青春詩會,大批詩作多次榮獲全國、全省各類文學獎項,出版詩歌專著上百部,成為宣傳展示閩東文化的一支強大文化力量。

  「近年來,我們積極搭建創作交流平臺,加強宣傳推介,不斷壯大『閩東詩群』方陣,建設詩意寧德,推動文藝大繁榮大發展。」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寧德市文聯主席葉玉琳說,「閩東詩群」的詩人深耕閩東大地,汲取創作養分,推出了一批批記錄寧德山海人文和社會發展的優秀作品。同時,通過搭建平臺、高位嫁接,多次召開全國性「閩東詩群作品研討會」,舉辦「詩歌海岸·青春霞浦」「青春回眸·寧德詩會」「詩意寧德·月圓兩岸」金秋詩會等活動,編輯出版「閩東詩群」作品選,持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擴大對外影響力,弘揚「閩東之光」。

  「我們形成以地域為特徵、以相同文化背景為基礎的創作場和詩歌場,並在相互交流、學習、碰撞中凸顯群體的力量。」「閩東詩群」青年詩人代表韋廷信說。

  「閩東之光」永傳揚

  《擺脫貧困》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有一個明確目標:通過文化建設,弘揚民族文化傳統,不僅增強我們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對閩東的信心」。

  8月2日至1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活動走進寧德,為閩東人民帶來一場場文化大餐,進一步鼓舞人心、凝聚共識、提振士氣;

  10月20日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安市溪潭鎮廉村燈光璀璨、樂曲悠揚,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隆重開幕;

  ……

  今年以來,一場場重量級文藝活動接連在寧德上演,也讓外界見證了閩東巨變。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我們以實施傳播『閩東之光』工程為抓手,著力破解發展區域文化中存在的『單打獨鬥、撒胡椒麵、刮一陣風』等問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打響特色文化品牌,更好地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寧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鄭健說,新時代,「閩東之光」的文化內涵在不斷豐富中。

  寧德把實施傳播「閩東之光」工程列為全市宣傳思想文化重點工作來抓,整合市縣和部門工作力量,下好「一盤棋」;對分散在閩東各地的特色資源進行梳理提升,策劃推出系列品牌活動,形成一縣一品、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的良好態勢;對閩東詩群、柘榮剪紙、壽寧夢龍文化、屏南鄉村文創等特色品牌進行鞏固提升。

  「我們組織百支文藝小分隊開展文藝志願服務,將優質豐富的精神食糧送往閩東各個角落,讓文藝『飛入尋常百姓家』,講好閩東故事,推動『閩東之光』走進基層、深入人心。」葉玉琳說。

  「當前的寧德,雖然羽翼逐漸豐滿,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然是一隻『弱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凝聚再出發的信心和勇氣,乘勝開啟又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發展黃金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寧德篇章。」郭錫文說。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寧德:逐夢山海 閩東巨變
    時間撥回到30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初到寧德工作時,貧困的閩東還是一隻「弱鳥」,養在深閨人不識。  出路何在?深入寧德九縣調查後,習近平提出要樹立「弱鳥先飛」意識,發揚「滴水穿石」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提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理論,吹響了幹部思想解放的號角,給閩東發展指明了方向。」
  • 導演田七創作歌曲《山海川島是寧德》點睛絕版閩東
    導演田七寧德選景採風  山海川島是寧德,一品清新醉閩東。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南平市人民政府顧問、武夷影業集團總製片人總導演田七先生重返祖居地福建寧德選景,即興創作歌曲《山海川島是寧德》,陶醉於寧德的山海川島之間,靜靜的享受、回味,點睛絕版閩東。歌曲誕生於中國原創音樂產業孵化基地,由武夷影業集團和東方國韻集團聯合出品,將收錄在田七《東方國樂原創音樂作品專輯》。
  • 山海閩東志丨說了這麼多年寧德話,你真的說對了嗎?
    —閩東方言閩東語是閩語的一個子方言。主要分南北兩大片,北片包括:福安、寧德、霞浦、周寧、壽寧、柘榮、福鼎7個縣市,北片方言的代表是福安話;南片包括屏南、古田、南片方言的代表是福州話。(本文末尾有寧德話小故事,你敢挑戰嗎?)
  • 寧德:基礎設施「邁大步」 築起民生「新高度」
    30年前,「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路不平,電常停,電話不靈」是當時「老寧德」基礎設施薄弱的真實寫照;30年來,我市秉承「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依靠閩東人民勤勞的雙手,改變了昔日「老、少、邊、島、貧」的困境。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原標題: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1989年7月4日晚9時許,中國人民大學的郭海鷹與北京大學的林忠兩位寧德籍大學生,懷著對家鄉發展的強烈關注,以校園刊物《閩東大學生》記者的身份敲開了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的宿舍,受到習近平同志的熱情接待。
  • 雲展覽 | 弘揚閩東之光 傳承紅色基因—古田縣紅色遺存展
    1936年1月陳挺率閩東獨立師第二縱隊和沈關國率閩東獨立師第三縱隊進駐古田,在大甲、杉洋、鶴塘、卓洋等鄉建立地方黨組織,發動群眾成立貧農團,鎮壓惡霸,擴大武裝,建立遊擊隊;閩北獨立師師長黃立貴、團長饒守坤率二團、三團由建甌縣迪口進入古田境內,在鳳都鄉後溪、半山、長坑、六空及鳳埔,平湖等鄉活動,發動群眾,建立貧農團,擴大黨組織,開闢遊擊區。
  • 仿佛走進異域的夢幻境界,閩東三都澳小島天主教堂的民國故事
    清末拍攝的三都澳老照片從此這個荒涼的海島,剎那間成為閩東商業和航運中心,建起了新式碼頭、郵局、銀行、學校、教堂、倉庫和工廠,舟船雲集,英、美、德、日、法、荷等國商人紛紛在這裡設置商行。三都島更吸引人的是它的文化氛圍,這裡有一座古老的教堂,聽修女介紹說這座教堂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三都澳天主教堂是位於中國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三都鎮的一座天主教堂,由西班牙多明我會的神父建成,這棟教堂經過1944年日寇的大轟炸和1966年的文革,竟然能奇蹟般有幸保存至今。
  • 「沙家浜」中的閩東子弟兵
    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1300多名閩東健兒北上皖南抗日繼而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的名義從蘇南茅山根據地出發東進又於1939年秋北進蘇北六團北上抗日行軍路線圖葉誠忠寧德周寧人1935年參加革命193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沙家浜》中葉排長的綜合原型之一
  • 寧德音樂人加盟恆大「北京新傲音樂」,推廣閩東語歌曲非你莫屬!
    林義翔--譁啦啦啦 ( KTV版 )10月26日,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音樂唱作人林義翔的兩首原創單曲《期待你回來》《我如何選擇》發行,其中,《我如何選擇》是一首用寧德話來演唱的歌曲,這已是他唱作的第四首寧德話歌曲
  • 福建寧德鵬程老街,為抗倭寇修建的明代城牆,1939年為何被拆?
    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寧德是「八山一水半分田」,還有半分是丘陵,中國沿海唯一高山直逼海岸線的就是閩東。被險峻的高山和洶湧的大海環繞,歷史上,這裡一直交通不便,耕地稀少,方圓百裡沒有一個繁華的街市。「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自古以來,渴望走出大山的寧德人,把教育視為家族的頭等大事。
  • 茶香繞閩東 畲歌傳萬裡
    1000多年來,這個南方遊耕民族從廣東潮州鳳凰山一路到福建、浙江等地,傍山結茅,沿坡而居,耕耘於河谷間,卻始終找不到幸福生活安放之處。福建寧德,是我國最大的畲族聚居區,集中了全國1/4的畲民。這個古老的民族過得怎麼樣,他們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嗎?日前,記者走進寧德多個畲族村,一探畲民生活的華麗嬗變。
  • 詩人風採:著名詩人到閩東採風與閩東詩人的作品合輯
    劍男題閩東詩會(外二首)因為一群人而喜歡上一片土地,因其空泛這是和流俗一起虛情假意因為湯養宗、劉偉雄、謝宜興、葉玉琳而記住了閩東,出版有詩集《奔跑的柵欄》《極地之境》《美學診所》《萬物奔騰》及隨筆集《女性主義者筆記》等。現居北京。供職於作家網。
  • 閩東山海行記之——流淌著山川相繆的夢
    流淌著山川相繆的夢把視線與筆墨伸向純美自然,會讓萬千氣象透出一縷縷悲歡離合的光,內心情感流露其中而成心中之境
  • 【百花】一座城的光與影
    一座城的光與影  孫曉玉  知道一座城嗎?  住上幾十年,你以為知道。可是呀,看看天上星光月色,想想人間紛擾清歡,你就未必敢把「知道」兩個字說出口。我所在的,便是這樣一座小城——民勤,南來北往的人,聽了它的故事,有人叫它沙鄉,有人叫它綠洲。  一口井,一條河,一群人的村莊慢慢長大,一個地方就慢慢有了城的眉眼。這兒的人,唐宋時自稱白亭人,明清喚作鎮番人。1929年,鎮番改了名字叫「民勤」,便成了民勤人。  鎮番是個刀兵之地。
  • 《紅色閩東行》第三、四集:《父親最後的歌聲》《無名英雄的密碼》
    敬請收看《紅色閩東行》系列第三集《父親最後的歌聲》【版權所有,嚴禁抄襲】上海市靜安區昌平路一座普通的樓房裡,住著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在鄭啟如的印象中,父親是個上過北大、愛好文藝、能唱《國際歌》、為革命英勇獻身、卻又長期不為人知的閩東早期共產黨人。那麼,90多年前,鄭長璋究竟是什麼身份?他在閩東有哪些特殊的經歷?如今,他的女兒為什麼又輾轉定居在黃浦江畔呢? 故事還得從上世紀初說起。
  • 寧德新貌獲明星點讚、引網友關注
    雖然間隔只有兩年,但我明顯感覺到寧德的城市建設越來越現代化,綠化也做得非常好,寧德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都寫在臉上,他們笑得格外燦爛。」央視主持人李思思感慨地說,寧德是個值得一來再來的地方!此次參加「心連心」慰問演出,讓她對寧德、對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有了更多的了解。
  • 一見傾心山海川島 | 寧德城市歌曲《風雅寧德》MV新鮮出爐
    就在風雅寧德我繡鳳凰一對情絲繾綣作線用愛織錦唱罷北路平講紅袖霓裳流轉歲月光陰桃花掩映翠屏 十裏白水盈盈翠微之境 相約古道廊橋 夢猶未醒共君長情難捨 伴君琴瑟相合就在風雅寧德 就在風雅寧德>白鷺和你我一起聽潮踏浪走過這片土地圖源:視頻截圖你我依舊穿著畲族的衣裳婉轉的戲腔仍是熟悉的鄉音畲小仙 雷清燕/圖古田翠屏湖畔屏山空濛,綠水如藍屏南之境
  • 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中國黃金海岸中點,被譽為南方的小青島
    如果美國獲得三都澳,太平洋就會變成美國的湖泊」,一位美國人在福建寧德參觀三都澳後如是說。像我這樣的人有多少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港口?大連港、天津港、上海港、舟山港人人皆知,但對這個港口知之甚少。三都澳在中國一萬八千四百公裡的黃金海岸看起來很「普通」。但就是這樣一座不為人知的港口,卻多年來一直為大國所垂涎。
  • 福建寧德復工復產走訪見聞
    ——福建寧德復工復產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鄒聲文、康淼、董建國  曾被稱為「東部沿海黃金斷裂帶」的閩東寧德市,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狠抓「金娃娃」項目復工復產,發揮出以龍頭大企業帶動小企業的聯動效應推動產業鏈復甦,從而穩住實體經濟「基本盤」,工業經濟增速持續保持福建省首位。
  • 「心連心」寧德慰問演出在央視播出 收視率全國第一
    在中秋、國慶「雙節」同慶的喜悅時刻,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寧德慰問演出,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了!此次「心連心」寧德慰問演出,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為主題,用心、用情、用力捕捉脫貧攻堅中湧現出來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用豐富多彩的節目形式展現寧德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的跨越式發展成果,進一步鼓舞人心、凝聚共識、提振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