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周作人:沉默是金,智者寡言

2020-12-21 騰訊網

作者┃周作人 主播┃藍調

林語堂先生說,法國一位演說家勸人緘默,成書三十卷,為世所笑,所以我現在做講沉默的文章,想竭力節省,以原稿紙三張為度。

提倡沉默從其他方面講來,大約很有材料,神秘主義裡很看重沉默,美忒林克便有一篇極妙的文章。但是我並不想這樣做,不僅因為怕有擁護神秘的嫌疑,實在是沒有這種知識與才力。現在只就人情世故上著眼說一說罷。

沉默的好處第一是省力。

中國人說,多說話傷氣,多寫字傷神。不說話不寫字大約是長生之基,不過平常人總不易做到。那麼一時的沉默也就很好,於我們大有裨益。

三十小時草成一篇宏文,連睡覺的時光都沒有,第三天必要頭痛;演說家在講臺上呼號兩點鐘,難免口乾喉痛,不值得。

若沉默,則可無此種勞苦——雖然也得不到名聲。

沉默的第二個好處是省事。

自己想說服別人,或是有所辯解,照例是沒有什麼影響,而且愈說愈是渺茫,不如及早沉默,雖然不能因此而說服或辯明,但至少是不會增添誤會。又或別人有所陳說,在這面也照例不很能理解,極不容易答覆,這時候沉默是適當的辦法之一。

古人說不言是最大的理解,這句話有深奧的道理,在我至少可以藏過不理解,而在他也就可以有猜想被理解了之自由。沉默的好處,此其二。

老實說,我覺得人之互相理解是至難——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事,而表現自己之真實的思想感情也同樣難。

我們說話作文,聽別人的話,讀別人的文,以為互相理解了,這是一個聊以自娛的如意的好夢,好到連自己覺得的時候還不肯立即承認,知道是夢了卻還想在夢境中多流連一刻。

其實我們這樣說話作文無非只是想這樣做,想這樣聊以自娛,如其覺得沒有什麼可娛,那麼盡可簡單地停止。我們在門外草地上翻幾個筋鬥,想像那對面高樓上的美人看看,很是高興,是一種辦法;反正她不會看見,不翻筋鬥了,且臥在草地上看雲罷,這也是一種辦法。

兩種都是對的,我這回是在做第二個題目罷了。

我是喜翻筋頭的人,雖然知道翻得不好,但這也只是不巧妙罷了,未必有什麼害處,足為世道人心之憂。

不過自己的評語總是不大靠得住的,所以在許多知識階級的道學家看來,我的筋鬥都翻得有點不道德,不是這種姿勢足以壞亂風俗,便是這個主意近於妨害治安。

這種情形在中國可以說是意表之內的事,我們也並不想因此而變更態度,但如民間這種傾向到了某一程度,翻筋鬥的人至少也應有想到省力的時候了。

我費了三張紙來提倡沉默,因為這是對於現在的適當辦法。

然而這原來只是兩種辦法之一,有時也可以擇取另一辦法:高興的時候弄點小把戲,「藉資排遣」。

將來別處看有什麼機緣,再來噪聒,也未可知。

周作人

周作人,浙江紹興人,近代著名散文家。曾任北京大學等校教授,參與籌組文學研究會,倡導為人生而藝術的現實主義文學。著有散文集《苦茶隨筆》、《苦竹雜記》和《風雨談》等。

END

相關焦點

  • 蕭漢篆刻┃一刻千金 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2018年10月29日一刻千金┃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六書傳四海,一刻值千金。藝術品市場興起,篆刻作品收藏價值得到體現,全國發展起一個龐大的印章收藏家群體。什麼樣的印章最值得收藏?我們希望用「一刻千金」展覽幫藏家尋找答案。
  • 能者慎言,智者寡言!
    能者慎言,智者寡言!說話是做人的修養更是做人的智慧。會說話,暖入心,順於耳;不會說話,煩於人,刺於心。會說話的人,事半功倍,往往順風順水!不會說話的人,易招人煩,極難成事,更容易加大困難!說話得當,是明智;沉默慎言,是理智。說的明不如看得清,看的破別點破。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話多事無益,話明傷和氣!理清心裡明,慎言瑣事輕,審時辨勢度,量才適人行!自以為聰明的人,只要一言得勢,就更欲表現自己,一味的去吹噓,豈不知,做人,要把握分寸,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言多必失。避其鋒芒,知其收斂才是為人的智慧。
  • 周作人:世間最是作人難
    在管輪班讀了6年,當時專業科目都用英文書,他因此有了相當的英文基礎。1906年,周作人考取了官費留學生,和哥哥魯迅、好友許壽裳等人留學日本。到達日本後先補習日語,後攻讀海軍技術,最後攻學外國語,課餘和魯迅翻譯出版了著名的《域外小說集》一、二部分,這兩部譯作以東歐弱小民族文學為主,也包括王爾德等名家名作,但初版只賣出20多本。
  • 影像|周作人的一生
    周作人與家人1912年在紹興。前排右起:羽太信子手抱周豐一、魯瑞、羽太芳子;後排右起:周作人、方□□、周建人出自鮑耀明編《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 前排左起:王玄、吳空超、周作人、張禪林、愛羅先珂、魯迅、Sofoklof、李世璋。後排左起:謝鳳舉、呂傳周、羅東傑、潘明誠、胡企明、陳昆三、陳聲樹、馮省三。 出自倪墨炎著《苦雨齋主人周作人》
  • 周作人:故鄉的野菜
    1901年進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海軍管理,改名為周作人,畢業後考取官費於1906年7月留學日本,攻讀海軍技術,後改學外國語,此間與羽太信子結婚。1911年自日本回國,於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同年,辛亥革命爆發,周作人任浙江省教育司視學、紹興教育會會長、浙江省第五中學教員。1917年春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兼國史編纂處纂輯員。"
  • 沉默就是金
    做人要知道:言多必失,不如沉默是金。有時候,即使你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也不一定要說出來,才不至於讓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保持沉默,才顯得你有風度,有修養。誰也不想沉默不語,都想傾吐宣洩。一個人不懂得沉默時,就會犯一連串的錯誤,造成自己受傷害,言多必失啊!人沒有經歷挫折的洗禮就不會成熟,而不成熟的人只會有什麼說什麼,一眼就讓人看的穿,不懂得保護自己成功時需要沉默,就不會讓人覺得驕傲而覺得沉穩;失敗時更需要沉默,在沉默中清醒,尋找經驗繼續前進。沉默就是金。
  • 許廣平為何大罵周作人?從魯迅原配朱安的一封信說起!
    ,就在於周作人把許廣平叫〝妾〞。因為不管怎樣,周作人不能從可憐的朱安那裡得到任何東西,但卻給許廣平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1947年入獄前,周作人是有巨大聲望的教授和文化巨匠,許廣平只能小心翼翼地壓低姿態,不敢對周作人表達任何不滿。他和周作人有多次通信,每次都自稱學生,尊周作人為〝先生〞。但建國後的周作人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公民權被剝奪,教授自然當不成了,家產藉沒,連棲身的八道灣房產也歸公了。
  • 張中行:在魯迅的狂狷與周作人的衝淡之間
    記得有一次他把周作人給他寫的扇面的照片給我看,隱含了許多歷史故事。我至今還保留著這些。周作人死後,弟子亦散,廢名逝於「文革」初,江紹原和俞平伯早已沉寂了。一些受苦雨齋影響的文人,也鮮及周氏的文章。其實,周作人的熱,是和張中行這 樣的老人出現有關。無數模仿周作人體的文字的作家出現後,人們才廣泛認可存在一個苦雨齋的傳統的。而張中行在這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魯迅與周作人 兄弟失和的內幕
    ……有時候朋友寫信來,雖然信是寫給兩個人的,但封面收信人姓名卻只寫一個人,魯迅,或者周作人,因為他們弟兄,本來住在一塊,隨便哪一個收信,兩人都會看到的。有一次,一個日本朋友寫信來,而且是快信,封面寫的是周作人,魯迅自然知道是誰寫來的。恰恰送信來時,已是晚上,周作人已經睡了。魯
  • 一曲沉默,永遠是金!
    改革開放初期,一曲《沉默是金》風糜海內外!當時港臺歌曲本身金貴,更何況由四大天王演唱的,故火爆是無疑的!只可惜,我既不懂音樂又不是迷粉!對歌曲一竅不通,當然也不會去理解其中的意義!時至今日方慚有些明白,但時近黃昏,為時已晚!唯一能記住:沉默是金!當然也還有一句:不在沉默中死去便在……!
  • 現代精緻利己主義的代表人物「精日分子」周作人
    周作人隨著大哥魯迅先是躲避親戚家,而後又孤身一人去杭州照顧祖父,小小年紀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年幼的周作人經常忍飢挨餓,生病是常有的事。傳統中國家庭,最重長房,長子,長孫,所謂長幼尊卑。失去父親的周作人感受到被人忽視與冷落,故鄉留給他的是不算愉快的回憶。雖家境困頓,周家對幾個孩子的學業絲毫沒有放鬆,國學與新學並舉,為周作人打下了堅實的學術根基。
  • 沉默是金是一種處世哲學
    人生在世,要學會在恰當的時候,保持沉默。「沉默是金」,很樸素的一句話,卻蘊含著極耐人尋味的真理。沉默是金。是的,有時候的沉默是一種最好的處事方式,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或是一個特定的時期,沉默是最好的處事為人。
  • 兩本周作人通信集/魯 人
    書中收集了一九六○年三月至一九六六年五月,六年多時間內二人的通信,其中周作人的四百零二札,鮑耀明的應該也在此數目。信以時間為序,中間還穿插以周作人的日記摘錄做書信的註解。  據說,此書出版後,遭周氏後裔強烈反對,出版社和書店無奈,只好撤架。反對的說辭不得而知,但看過書也可理解一二。一是坦露了太多的隱私,日記中周作人對妻子頗多抱怨。
  • 周作人、周樹人、周建人三兄弟
    周作人是大哥,後來當了漢奸,沒有做壞事就是當個偽政府官員。周樹人是魯迅。周建人是三弟,民進開創者之一。
  • 周作人去世五十年,沒有你的春夏秋冬
    周作人去世五十年沒有你的春夏秋冬        文 ▓宗 城(一)春天:冬最無情今歸去,明朝又得及春遊周作人寫四季,春夏秋冬,衝淡平和,字裡行間卻有好惡。周作人對春天,尤其是故鄉之春的留戀,與童年的記憶分不開。在故鄉紹興,過「四時八節」都有一套禮儀。錢理群在《周作人傳》中提及:「所謂「四時」,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謂「八節」,即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陽、立冬、年節.傳統節日在周作人的童年,存留下如許斑斕、炫目的色彩,直到晚年,周作人還為之心蕩神移,寫下了一首又一首「兒童雜事詩」。」
  • 50年前的今天,周作人寂寞地離開了人間
    學者錢理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寫作《周作人傳》,尚還「遭到圍攻,橫加『為漢奸辯護』的罪名」。  由鍾叔河主編的《周作人文類編》十卷是第一套較全收錄周作人作品的文集,1998年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這種寂寞不是因為忘記,而是出於為難和尷尬。在周作人於抗戰期間「落水」,擔任偽北大文學院院長,乃至於偽政權教育總署督辦等職之後,他就不可能再是曾經人們目中的「知堂先生」了。
  • 「半生寫文字,計數近千萬」,周作人散佚作品增補出版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思想解放和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新審視,周作人其人其文提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日程,周作人的著譯也逐步解禁。1984年4月,許志英編《周作人早期散文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改革開放以後公開出版的第一部周作人著作。
  • 死之默想:從石川啄木到周作人
    石川啄木之所以被國人熟知,還得得益於周作人的翻譯。周作人一生留下1100萬字的著譯,其中有一半是翻譯,包括《希臘神話》、《伊索寓言》、日本的《古事記》、《枕草子》,並參與校訂《源氏物語》。文景書影相比其兄魯迅的大筆如椽,周作人文筆清麗,頗有日本的「物哀」之風,閒適得微妙感悟,對寂趣的玩味悠遠有味道。
  • 沉默是金,吃虧是福!
    這一路走來,艱難險阻跨越過,坎坷曲折經歷過,打擊冷眼遭受過,悟透了人情冷暖,也漸漸懂得了,沉默是金。沉默是什麼?沉默不是啞口不言,不是什麼時候都閉嘴不說,而是懂得識大體,有分寸,懂得什麼時候話該說,什麼話在什麼場合不該說,不會口無遮攔惹人反感,不會胡言亂語,貪一時嘴快,揭人短。沉默是什麼?
  • 張國榮《沉默是金》的論述式解讀
    現已看得透不再自困 但覺有分數 不再像以往那般笨 抹淚痕輕快笑著行 冥冥中都早註定你富或貧 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 任你怎說安守我本分 始終相信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