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一枚地球級別的「人血饅頭」

2021-02-13 北青藝評

不知道為什麼《至愛梵谷》這部片子在各個平臺得到的評價這麼高,很多朋友早在一年前就給我發來《至愛梵谷》的介紹,我一開始就是質疑甚至反感的。這是要做什麼?一股投機味兒撲面而來。直到鋪天蓋地的宣傳出現,聲稱上百位畫家、藝術家(電影裡的畫面不能算藝術家畫的,而且人越多說明水平越不可靠,藝術圈從來都是金字塔結構),花了多少年,某某獲獎,啥啥製作團隊……言外之意就是苦勞和好評都齊啦,您快來看吧!請大家明鑑,凡是在電影播出前的標籤,大多是「推銷」行為,每一個噱頭都直戳你的錢包,當然,不能排除戳得令人心甘情願的。因為這個時代的吸金之風俗,這也算能體諒的。

原諒我毫不留情地說,這部片子沒有功勞只有苦勞,唯一的價值就是那初閃的一道關於梵谷的靈感。我親眼看過朋友做油畫動畫,那真是苦啊!一秒鐘十二幅,雖然大部分是在原來基礎上修改調整,但那種量的堆積令人望而生畏,所要求的耐心的確是非常的。

梵谷的好,在於他那獨一無二的生命,憨厚、執著、奮不顧身、樸實又天真,任何想要複製他風格、筆觸、樣式,甚至造型理論的,都將適得其反或過猶不及。而導演的心思,恰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電影堅定預設好的形式語言嚴重阻礙了內容順暢的表達和發展,是一次作繭自縛式的高成本示範,在影視語言的要求下,表達得捉襟見肘,真不如網上流傳的動圖來得「適可而止」。

梵谷的畫是靜態的,那些筆觸只有在靜的時候才是「會動的」,一旦開動,像電影中那樣旋轉變化起來,這對我個人的審美來說是一場災難。雜亂不堪,花裡胡哨,天花亂墜,完全失去了敬意,忽略了梵谷畫中的平整與安靜的制衡,估計提奧看了會尷尬,文森特看了會流淚。

從專業語言分析,一看就知道電影的主導團隊是油畫門外漢集團,當然,歐洲油畫不可逆的式微的大背景已經呈現在本片之中。整部片子的主要語言節選了梵谷後期,也就是巴黎受浮世繪影響之後,弱化、壓縮了對空間縱深、立體感的追求,轉而追求平面化的形色語言,簡而言之就是2D化、平面化。想像那些電影引用的經典畫面,你甚至找不到光源和陰影,只剩下輪廓和顏色,只是顏色不追求均勻的平塗,而使用了一些當時流行巴黎的光色理論,特點是非固有色化,且運用補色使色彩和諧,用奔放絢爛的筆觸填補平面化帶來的細節缺失感。

而電影中凡是借鑑原畫作的畫面,都採用了梵谷的原本語言,但只要是電影原創的鏡頭,尤其是拍攝轉化成拙劣的油畫風格的那些黑白鏡頭,非常尷尬地把「油畫電影」這個噱頭弄得低級不堪。這種平面不平面,縱深不縱深,靜不靜,動不動的反覆糾纏,限制了故事情節,成為視覺的負擔,讓人在看的時候特別想靜一靜。平面還是縱深?這是繪畫上一個很難調和的矛盾,導演或者美術指導竟然對此無感嗎?

作為梵谷的粉絲,我是不同意這麼「消費」梵谷的。當然,其實消費的不是梵谷,只是被偶像的功能放大和曲解而成的梵谷的投影罷了。這是一場20世紀以來消費梵谷的延續,對佔領「藝術」認知高地的「文森特·梵谷」這個大IP的消費。

梵谷是怎麼死的?自殺?他殺?幾年前,有傳記作家發現新證據認為梵谷為他殺的新聞報導,我激動地跑到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淋雨排隊,看看梵谷的死是否「翻案」了?結果等待我的卻是發鏽鐵槍上一行言之鑿鑿的的備註:這是梵谷用來自殺的槍……

就目前各種文章和資料來看,梵谷他殺的可能性挺大的,正如影片中的幾個論證那樣。不過,即便是他殺,兇手和罪證也都消失在歷史中了,後人再去追蹤這一段故事時,首先遇到的是一團後世推測和解讀的迷霧,所有有關梵谷的講述,只會使得真相漸行漸遠。人心是一個加工廠,喜愛添油加醋,不喜愛原汁原味。很多時候,在人們希望得到的答案和真相二者之間,人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畢竟在沒有死亡和痛苦的威脅下,人們只需要他們想要的,否則,蘇格拉底、耶穌都不會被冤死。所謂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而現在的新聞推送、商品推介,都遵循這條暗昧的人性鐵律。很多時候,我們真不知道缺什麼,或者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敗在什麼原因上。真相是害羞的,她永遠躲在將及不及之處。目前,唯一的真相就是「他死了」。電影裡說反正他死了,怎麼死的不重要了。

言外之意,容我不懷善意的說,重要的是人們怎麼消費他,怎麼有條理地誤解他,怎麼藉助梵谷為自己的命運留下第二滴眼淚。

悲慘的命運加上自殺,是「梵谷」這座巨型偶像的基座,是施捨憐憫的心靈開關,對於「梵谷」這位大神,不容許「祛魅」,只允許「封神」。這是對梵谷的不尊重,說嚴重了,是被一種「顧客就是上帝」的心態滋擾,這位「梵谷」只是為你進行精神按摩的技師罷了。按摩你不得志的愁悶,按摩你對死亡的曖昧態度,按摩貧窮與財富之間帶來的那股張力,按摩某種暴發戶般的幻想和舉世聞名的期待。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非得是梵谷?

歷史上那麼多畫風獨特,經歷奇絕的畫家,為什麼偏偏只有梵谷「受寵」?為什麼不是一部倫勃朗風格的油畫電影?為什麼不是一部畢卡索風格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梵谷在藝術普及中幾乎就是五指山一樣的存在,佔據著社群認知,可以帶來財富,流行的詞叫「變現」。梵谷,某種意義上講,是一款特殊的「理財產品」。他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名且最貴的畫家,即便他藝術上的成就不被大眾真正理解,甚至網上搜索梵谷的作品,會出來很多似是而非的贗品,輕而易舉地混淆視聽,包括深圳大芬村最賣座的贗品,也是梵谷,以悲慘的命運神奇般地象徵了某種好運。除了畢卡索,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有好幾個自己的博物館,除了達·文西,沒有像梵谷這樣馳名天下的。所有出版商以拿到與梵谷相關的內容而欣喜,如見暢銷書一般;所有頂級博物館都以收藏他的作品為榮,凡是有關他的周邊產品都會成為暢銷產品。我不知道如何統計「梵谷」這個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的傢伙,在他死後百年裡創造和帶動的「生產總值」,想必應該比世界五百強中的一些企業還要驚人,而且經久不衰。

梵谷幻化作一座偶像,像阿波羅主管太陽,雅典娜主管智慧與戰爭,維納斯主管愛與欲望,仍然活在人們心中的「梵谷」主管「失意的人生」和「委屈的苦難」,「早亡的憐惜」和些微的「死後留名」。而今生的不得意和命運的悲劇感,不正是大多數人的共鳴嗎?這種共鳴塑造了梵谷的形象。而梵谷怎麼看?答案在風中飄動。不管怎樣,我的本意並非詆毀這部片子,只是想提供自己的並不全面的感受和視角,給一個參考的角度。總之,我寧願去九十次梵谷博物館,在梵谷的畫前看九十次,閱讀他書信中流淌的誠摯九十次,也不願意再花九十分鐘看這部膚淺致敬梵谷的電影作品。

梵谷的命運,會是你的命運嗎?梵谷,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地球級的「人血饅頭」吧,專治懷才不遇,命運多舛。不幸的是,你我可能都是一隻藉此狂歡的蜱蟲。

文| 尤勇

相關焦點

  • 譚松韻吃「人血饅頭」?明星受害者為什麼得不到同情?
    那些懷疑,質疑譚松韻的人,你們的道德制高點上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人血饅頭」?與其說譚松韻吃「人血饅頭」,不如說無腦噴子們在吃「人血饅頭」。
  • 《無人知曉》導演強行在人血饅頭上開出正能量之花
    電影以這種風格改編,實在是殘忍,人血饅頭上開出了正能量之花……才發現原來很早看過了,而且真實事件也哪裡看過。不喜歡這種,殘酷的血淋林的現實,何必拍得這麼溫馨舒適,對比之下,無理由的噁心。卡夫卡說,閱讀就是要閱讀讓自己痛苦的東西。魯迅解剖黑暗,以引起社會療救。
  • 反對派區議員區議會上相互攻擊,有人自曝:都是靠吃「人血饅頭...
    這一提議不僅引起陳彥霖母親的不滿,反對派區議員內部也產生分歧,雙方不但在區議會上互指吃「人血饅頭」,還有人在爭吵中承認,在座所有反對派區議員都是靠吃「人血饅頭」得到的議席。據報導,昨日(3日)在西貢區議會會議上,有反對派議員動議將將軍澳其中一個休憩設施,命名為「陳彥霖紀念公園」,另一個休憩設施命名為「周梓樂紀念公園」。
  • 新晉網紅食物:人血饅頭
    可說古早味的人血饅頭越來越流行了。於是 ,我們今天打算介紹幾種人血饅頭的吃法,供大家一起划拳猜碼,好在吃人血饅頭的時候,能多點兒口味的選擇。宋朝人講究殺人不見血,到了今朝,吃人也不見血了,君不見人血饅頭白白淨淨,因為那血已直接和進了面裡。然則不妨,我們今日就來探一探店,看一看現在網絡大街上的人血饅頭,到底有幾種「摩登」吃法。
  • 到底是在吃「人血饅頭」,還是真正的友誼
    到底是在吃「人血饅頭」,還是真正的友誼?娛樂圈最近總有一些不好的消息傳來,小鬼黃鴻升去世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他的好友們紛紛出來悼念,像初戀女友楊丞琳,好友羅志祥,李榮浩等多人發文表達自己的悲痛。這種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在吃「人血饅頭」,弄的逝者生前的種種話題又被人拿出來評頭論足。
  • 譚松韻被罵吃「人血饅頭」,在人性面前明星也只是普通人
    不過由於這件事情的影響實在太大,譚松韻在得到了同情的同時也引發了爭議,甚至還有人說她是在吃「人血饅頭」。此外,從某個角度來看,那些指責譚松韻在吃「人血饅頭」的人,何嘗不是在吃「人血饅頭」呢?
  • 張雨綺更改微博認證受稱讚,高人氣的她擺脫吃「人血饅頭」影響?
    真是忍不住感慨,張雨綺這是徹底翻身了,人氣爆棚的她恐怕已經擺脫吃「人血饅頭」的影響,再次崛起了,就是不知道如今還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她曾經做過的令人不敢苟同的事情廣大網友看到後徹底怒了,認為高以翔的去世只是衛視在錄製節目時操作不當,並不認為明星是辛苦的高危職業,因此張雨綺被打上吃「人血饅頭
  • 譚松韻被罵吃「人血饅頭」,網友從同情到質疑只用了1天時間
    不過由於這件事情的影響實在太大,譚松韻在得到了同情的同時也引發了爭議,甚至還有人說她是在吃「人血饅頭」。在事件發生幾個小時之後,網絡上開始出現質疑譚松韻的聲音,這些「質疑者們」的觀點也出奇地一致,他們認為譚松韻是在吃「人血饅頭」,以此達到炒作的目的。
  • 這樣的「人血饅頭」,越多越好!
    總結了一下,我發現質疑這個視頻的網友,主要持有三種觀點:① 利用未成年人的苦難作秀,吃人血饅頭,沒有底線;② 為了流量,隨意給窮人好處,給窮人傳播不勞而獲的價值觀;③ 傳播負能量,利用極端案例做營銷,影響當地形象。
  • 蒼天饒過誰,網暴被感染女孩的人,就覺得自己不會成為人血饅頭嗎
    一百年以前,魯迅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說《藥》中,用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尖銳的諷刺了當時百姓的麻木和愚昧,人血饅頭因此又被用來比喻和諷刺那些利用別人的不幸來獲取利益的行為。一百年過去了,魯迅先生的文章都要被退出課本了,但愛好「人血饅頭」的人卻依舊存在,並且還很多,只不過「人血饅頭」的形式變了,變成了別人的不幸。人們從中吃「饅頭」的方式也變了,變成了網絡暴力。從中所獲得的利益結果也不再是治病,而是一種內心深處的自我滿足,一種十分鄙夷的「幸災樂禍」。成都被感染病毒女孩的遭遇不正是如此嗎?
  • 人血饅頭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通過踩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的行為
    人血饅頭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通過踩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的行為時間:2019-10-09 15:1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血饅頭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通過踩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的行為 吃人血饅頭指做事卑鄙,通過踩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的行為。 一是諷刺炒作死去的人。
  • 吃著「人血饅頭」的曲婉婷,到底有什麼資格替自己母親喊冤呢?
    但是優秀的歌手,並不代表曲婉婷是一個好人,反而是一位一直在吃「人血饅頭」享受的「人渣」。為什麼會說曲婉婷是「人渣」呢?大家接著看下去,就會有著一定的了解。因此,回顧曲婉婷的表示,大家也會看到曲婉婷是多麼的「無恥」,簡直就是在吃著「人血饅頭」。可是曲婉婷一直都沒有一絲絲的羞愧之心,反而一直在網上給自己母親「伸張正義」。可是曲婉婷也僅僅只是「口嗨」罷了,根本沒有任何的實際作為,只是在網上「裝腔作勢」。
  • 從人血饅頭到三觀不正:使用新詞語之前,請先「較個真」
    但遺憾地是,這宗悲劇也和其他的熱點事件一樣,沒有逃脫中文網際網路世界經典的公共事件發酵路徑:先是全國人民哀悼,然後再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就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有人爭議李文亮醫生到底算不算英雄,有人建議不要放大李文亮醫生的個人光環,還有不少後續爭議集中在「是否消費逝者」的話題上,認為哀悼李醫生的人別有用心,夾帶私貨,是吃「人血饅頭」。
  • 譚松韻被罵吃「人血饅頭」,網友從同情到公開質疑只用了一天時間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有一些網友卻公開評論說,譚松韻是在吃「人血饅頭」。就算是人血饅頭,誰又會拿自己的母親來做文章呢?母親可是生育我們的人,即便是一個再鐵石心腸的人對待自己的母親都無法讓他受一點點傷害,更何況是用母親的死這件事情來為自己的作品做宣傳,根本就是胡說八道,信口開河。
  • 譚松韻被質疑吃「人血饅頭」,網友態度大轉變,只用了一天的時間
    本來大家都很同情譚松韻的遭遇,可是因為觀看的網友太多,所以後面有些網友質疑譚松韻在吃人血饅頭,態度由同情到質疑,整個過程只用了一天的時間。譚松韻是大明星,所以她行程很忙,庭審結束後就匆匆趕回劇組趕快拍戲了,這麼忙讓粉絲擔心她的身體,很多網友也自發的為譚松韻討回公道,所以微博上這個話題很高,譚松韻的粉絲數量也漸漸地增長,事情發生到這就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部分網友覺得譚松韻在吃人血饅頭
  • 譚松韻被罵吃「人血饅頭」,網友從同情到質疑,只用了1天時間
    不可否認,網友很同情譚松韻的遭遇,但是也存在一部分人不關注事實真相,胡亂造謠,還罵譚松韻吃「人血饅頭」,這對於譚松韻而言,實在是太殘忍了。
  • 王中軍3.7億元拍下梵谷名畫 收藏圈裡是"大哥級別"
    梵谷靜物油畫《雛菊與罌粟花》以61765000美元成交,是為中國買家競得,買家或為王中軍。王中軍在圈內早就是藝術收藏家,他自幼熱愛藝術,據報導他的收藏重點是名畫和雕塑作品。   王中軍在企業收藏家圈子裡是「大哥級別」   美國當地時間11月4日晚,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備受矚目的梵谷油畫《雛菊和罌粟花》以5500萬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拍價合計為6176.5萬美元(約人民幣3.77億元)。
  • 老賴子女愛裝傻,曲婉婷為地球發聲被網友怒罵:幹著喝人血的事
    近日曾經因為《我的歌聲裡》紅極一時的歌手曲婉婷曬出照片為地球發聲,號召大家少吃肉或者不吃肉,來減緩地球變暖的速度,簡單的一個熱愛地球的倡議,眾多網友卻不買帳,認為相比於地球人類的話題,還是應該好好聊一聊其母張明傑貪汙的3.5億去向更實際一些,為地球做的貢獻更大。
  • 空姐遇害,無良媒體們,沾著人血的饅頭好吃嗎?
    第一個是百萬級別大號:二更食堂。它產出的爆文標題是——「託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家數錢」。作為媒體追逐熱點無可厚非,但是無論何時何地,做人最基本的操守和底線永遠都不能丟棄,當別人的慘劇成為發布者喜大普奔的慶功函,當一條人命可以被如此冷漠地拿來消費,我真的很想問問那些冷酷、無良的自媒體,沾著人血的饅頭好吃嗎?
  • 血饅頭能治肺癆嗎?看看你對結核的誤會有多深
    那時候的人們用人血饅頭治療肺癆,即肺結核。魯迅文中寫道「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每當看到這個的時候,背後不禁生出一陣寒冷,古人真是殘忍又愚昧!人血饅頭治療肺癆?其實是封建迷信!人血饅頭就是指人血浸泡的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