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知識是需要刷新的嗎?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在胡說八道,這是不是邪魔歪道,知識就是知識,知識是硬的,它是核心的存在,你只要學習了之後懂了,這就在你的腦海中了。
當時看到出版物裡寫了這樣的一句話的時候,小編覺得真有道理,為什麼我們要學哪些東西?舉兩個例子,在我們小的時候都說,我們說的1、2、3、4、5、6、7、8、9、10,小寫的數字,我們叫它什麼叫阿拉伯數字,為什麼呢?這是阿拉伯人發明出來的。
但是今天學術界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這個其實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出來的,而是由印度人發明出來的。印度人的這種數學書寫,通過阿拉伯傳到了西方世界,然後西方人給它定義成為「阿拉伯數字」,再傳回到我們亞洲,我們就這樣以訛傳訛的就用了。
但是今天有一個更嚴謹的說法,叫它印度阿拉伯數字,這是往大了說,還有往小了說,在小編的心裡是這麼認知的,就是我們國家的計算機軟體的設計趕不上外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今天我們所用到的所有的作業系統,無論是linux還是windows、蘋果的os系統或是我們手機上的安卓、塞班,包括我們現在還有ios蘋果手機的系統,這些都是西方人研究的,我們用到的很多軟體,現在倒是有很多國產的。
可是回歸多年以前,殺毒軟體我們都沒有國產的,小編最開始研究上網的時候,我們用到的所有的頂級的專業軟體全都是外國人產的。
印度的軟體也很厲害,他們曾經在開發軟體有一段時間是非常有優勢的,不光是他們的英語是官方語言的原因,因為世界上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遠不止印度一個,那些國家,也沒見得他們的開發軟體就多麼厲害。
那麼在這背後還有一些原因是什麼?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開篇講到的數字的問題,印度的數學水平從古至今都非常的厲害,應該說是印度人的數學觀念奠定了今天人類社會的許多數學的理念,他們的數學很牛,他們的英文又運用得非常的嫻熟。
這兩樣加一起,也許是他們軟體開發變得非常厲害的重要的因素,所以這是小編個人在學習歷史過程當中的一種體會。
許多事情它確實有聯繫,但卻未必成因果關係。那麼印度的數學到底有多厲害?舉幾個例子,今天我們用到的普遍的技術方式是十進位,關於十進位對於人類歷史的推動,其實有非常大的作用。
在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並確定十進位的使用方法,而在西方有的時候,他們還不一定用十進位,當然中國古代,除了10進位以外,還有16進位等等。但是今天為什麼大家普遍使用十進位,就因為它好用。
然後說人類之所以是十進位,是因為人有10個手指,這事聽起來其實挺好玩,但這種十進位是什麼時候確定的?我們能夠在印度的文獻當中看得到,在吠陀時代,今天留下了許多的數學的論著中,這些數學論著,在歷史上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們的總稱叫作《繩經》。
什麼是能夠被稱為「經」,就說明它有極度崇高的地位了。今天源於年代久遠,因為吠陀時代是什麼時候呢?是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900年,這個時期中國大概是處於夏的晚期和周的前期這樣的一個狀況,所以我們看到印度的古文明是非常古老、久遠的。在那個時候他們就已經在《繩經》裡邊主要研究了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菱形、直角三角形,邊長為整數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圓等基本的幾何性質,並且歸納出了一系列的幾何定理。
其中流傳下來的7本裡邊有一本叫做《寶陀耶那》,在這裡邊提出的勾股定理,明顯早於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過去的很多研究當中,被認為是源於古希臘的幾何證明方法,結果就在印度吠陀時期的《寶陀耶那》裡邊就提到了,然後一些專門研究數學史的專家,甚至認為印度的《繩經》是古巴比倫以及埃及中王國數學知識的來源。
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這代表著什麼呢?就代表著《繩經》中所包含的數學思想很可能在公元前第3000紀,也就是印度河文明時期就已經產生了,這個你看著好像也沒什麼呀!但是各位我們再往深了去想一想,印度在吠陀時代出現了什麼樣的一些概念?比方說十、百、千、萬這樣的整數已經被大家認知了。
還有更厲害的,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在文獻當中出現了「無限」和「0」的概念。注意!這是印度人所提出來的「0」的概念,它帶來了什麼?各位,我們可以回憶傳統的古老的印度文明當中,向外傳播的佛教裡邊,有一個至今人們還在學習和參謀的概念叫作「空」。
那麼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沒有「0」這種數學觀念,在印度古代被哲人、被學者被那些有知識的人所知曉,那麼這種「空」的概念,又為什麼會如此獨特的出現並發源於印度的佛教之中呢?
我們再說回印度阿拉伯數字。根據考證,印度大概是在公元前三世紀中期的時候就開始使用數字符號了,而這些數字符號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數字的前身。
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的時候,這些知識就傳到了阿拉伯地區。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661年以正統哈裡發,在麥地建立都城,並且大舉擴張,統治了大部分的波斯、全部敘利亞和大部分的埃及。
這個時候我們把這段歷史和我們今天所提到的時間節點,你相互之間一聯繫,你會發現,這正是我們剛剛所描述的區域要崛起的時間。而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印度數學開始向西邊傳播,有的呢是通過經商的商人帶回了阿拉伯地區,有些是在公元8世紀初,由阿拉伯人傳往了穆斯林社會。
公元776年,阿拉伯帝國的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代哈裡發曼蘇爾,他命令把印度數學天文著作《婆羅門曆數書》,譯為阿拉伯文。由此,阿拉伯人才開始熟悉印度的數學體系,然後這些數字歷經千年的演變,逐漸變得完善。
比較有意思的是,今天我們在印度發現的那種文獻當中,包括他的遺蹟裡面看到的0,那個數字的寫法,跟今天我們寫到的0的寫法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而在阿拉伯語當中,「數學」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印度之術。所以從這些種種的跡象,我們可以看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數學知識源於印度,或者多多少少受印度影響,或者應該說是受益於印度。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這個數學方式傳入歐洲,那麼歐洲人也使用到了這種數學的思維,並且使用了這些數學的符號。
進而我們再來想一想,今天我們傳播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關於數學的這些知識,其實他們的根源都和印度離不開關係。
在公元700年左右的時候,這個印度阿拉伯數字它書寫的符號,有可能就從東南亞就傳到了我國的古代,大概在公元13~14世紀左右,阿拉伯數字符號的完整傳播就來到了中國。
公元1247年正是我國的南宋朝,那時候有一位數學家叫做秦九韶,他在撰寫自己的著作《數學九章》的時候,用來代表0這個概念的符號,就已經是一個封閉的圓圈了。於是研究數學史的專家就認為這秦九韶的書寫方式可能就是借鑑了,從東南亞傳入中國的印度阿拉伯數字當中0的寫法。
當然印度古代對於數學的貢獻遠不止如此,在公元1150年的時候,印度數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天文學家,這個人叫作巴斯伽羅阿舍裡,他就專門寫了論文,在這個論文當中就規定了複數的乘法規則。這規則其實挺多的,其中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負負得正,一個是正負得負,而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學到的,而且他已經能夠解一次與二次不定方程,並且可以設計和計算球面面積的求和方法。
這個方法,在今天被世界科學史認為相當於是微積分的雛形,他也是把印度哲學中,關於「無限」的觀念發展成為數學上的無窮大的概念的人。所以讀了這些知識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會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全新的理解。過去有很多人去解釋歷史是什麼?學歷史有什麼用?很多人說是以人為鏡、以史為鏡,也有說讀史使人明智,但這些東西都是概念性的語言。
但今天我們把這些放在這,你就清晰地明白自己在這個世界當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你的鄰居在這個世界當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而看到了歷史,你就大概能摸到或者說你大概能夠感覺到這個世界發展成今天這樣。它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所以小編非常感激您能耐心來看小編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讀歷史時候學習歷史時候的一些見聞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