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12月21日,農曆的冬月初七,為傳統的冬至節。今年的冬至比較特殊,因為恰逢了雙春鼠年,再加上屆時會出現木星和土星的重合,特別值得期待。
人們對冬至的期待,不僅僅將其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農村已演化成傳統的節日,祭祖團聚,十月系冬,充溢著滿滿的人文關懷。
冬至時晝短夜長,達到全年的頂峰,但同時陰盛而轉衰,陽氣漸生,春天也一步步走來。數九作為預測寒冷與溫暖的方法,到底以冬至為準,還是逢壬日為準,大家比較關心。
在幹支曆法中,冬至後逢壬日,才作為數九的第一天。民間有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冬至逢壬才數九」,說的就是這個問題。當然,以壬日為基準,還是有原因的,因為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10天幹中,壬位於第九位,九在古代序列中地位特殊,為盛大之數,且壬有生發之意,符合老祖宗曆法中的陰陽理論。
今年冬至後,壬日出現在12月25日,以此為據,12月25應該為一九的第一天。當然,如今大多數人以冬至日開始數九,反映了民間曆法與太陽曆的接軌,除了追求簡單之外,也是向科學靠近。其實,無論哪種方法,今年的數九框定在四天之內,時間基本差不太多。
今年最冷的日子在什麼時候?
在數九歌中,一九二九,拿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五九六九,河邊看柳,說的是入九後的氣溫變化,最冷的時間在三九和四九。今年的三九在2021年的1月8~1月16日,由陰曆的冬月二十五開始,四九在2021年的1月17~1月25日,陰曆臘月初五始。由此來看,今年最冷的日子為元旦之後,直到臘月中旬期間,與二十四節氣的大寒節基本重合。
但是,今年的氣候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如下:
(1)在科學上,拉尼娜現象突出。而在節氣上,閏月加上盲春年,使得氣候變得複雜多樣。拉尼娜的影響會分區域,並不會對所有地方產生影響。在我國,主要影響福建、廣西、廣東等華南部分地區,以及新疆、寧夏、陝西、甘肅等西北地區。
(2)年前立春,使得節氣與往年不同。縱觀今年的節氣都在提前,結合夏季不熱等特徵,今年的春節未必與俗語「冬在頭,冷年根」所說的寒冷,春節期間沒準會進入暖春時節,值得期待和檢驗。
總之,農村俗語作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聰明智慧,在今天仍具有指導和借鑑作用。在農業上,預防三九四九時的霜凍害,確保作物越冬;在來年短暫的春光中抓緊時間耕作,不誤農時,而這才是我們借鑑與傳承的意義所在。
朋友們,您覺得農民口中的農村俗語還有存在的價值嗎?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熱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