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是中日《天津條約》籤訂的日子。
條約看似公平,卻埋下了十年之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的禍根。
十年發生了什麼?比較籤訂條約的兩位主角——伊藤博文和李鴻章——或許能說明問題。
本期的今天角色大扮演中,丁主播將出演李鴻章挑戰歐美考察闖關遊戲。
今天的節目時長大概25分鐘,適合上學路上或臨睡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收聽。
籤訂《天津條約》的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4月18日是中日《天津條約》籤訂的日子。
1885年的今天,清政府與日本籤訂《天津條約》。這個條約在歷史上不太起眼,確實,在一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它也排不上號。它都算不上什麼不平等條約,甚至看起來,它是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公平結果。可也就是這個條約,埋下了十年之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的禍根。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慘敗
它籤訂於朝鮮甲申政變之後。當時中日兩個大哥為爭奪對小弟朝鮮的保護權,同時出兵。只不過日方尚無必贏信心,中方又受中法戰爭牽制,於是和談。雙方的代表分別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與清政府總理大臣李鴻章。談判桌上,李鴻章放狠話:若因此決裂,餘唯有準備打仗耳!清政府當時的強勢可見一斑。
中日《天津條約》籤訂現場
然而,十年之後,中國卻在同一塊戰場上慘敗。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再次見到伊藤博文,只不過,這回是低聲下氣地來籤《馬關條約》。中國喪權辱國,日本由此確立東亞霸主、世界強國的地位。
《馬關條約》籤訂現場
雖然說《天津條約》中方讓步同意雙方均可出兵朝鮮,給甲午日本出兵留下了口實,但戰場上的慘敗,更多卻是取決於國力的此消彼長。
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艦艇
這十年發生了什麼?我們用條約籤訂的兩位主角——伊藤博文和李鴻章——做一番比較。兩位都曾是熱血青年,滿腔忠君報國。伊藤博文是狂熱的攘夷派,往英國領事館扔燃燒彈的主;後來帶著軍隊,把幕府打得夠嗆。李鴻章也不用說,訓練淮軍,用太平天國、捻軍的血染紅頂子。
年輕時的伊藤博文(右二)
兩位也都是抬眼看西方、師夷長技的先驅。日本的第一批工業、第一批國企、鐵路、貨幣制度,都是伊藤博文的手筆。而中國的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鋼廠、鐵路、軍校、艦隊,都是李鴻章的首創。
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局
兩位對維新改革更是不遺餘力。中國的百日維新,伊藤博文還來給光緒支過招,失敗之後,康有為梁啓超跑路也有他幫忙。李鴻章雖然沒有未戊戌變法直接出力,但卻是以維新同志自居的。
伊藤博文是明治維新的功臣之一
這樣看來,兩位治國的首輔,差別到底在哪兒?
丁主播一針見血,伊藤博文是正經的英國留學生,李鴻章只是巡迴歐美考察一趟,真學西方還是假學西方,這就是區別。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
當然了,用後來伊藤博文與李鴻章兩位當事人的對話來講,伊藤博文自認為換到中國,未必比李鴻章好,把李鴻章放到日本,幹的一定比自己強;李鴻章則感嘆,中國太大,人心不齊。這人心,恐怕就是學習西方的決心。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本期的今天角色大扮演中,丁主播將出演李鴻章,挑戰歐美考察歷險記闖關遊戲,連遇打網球、吻手禮、吃狗肉、抽水馬桶這些西洋景關卡,如何選擇,才能體現出中堂大人的本色?
聊個百科是丁丁和丁爸父子倆的百科類音頻聊天節目。
丁丁,10後小男生,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最愛看各種百科全書。
丁爸,70後理工男,兼有一顆文青的心,解得了方程、寫得了文章。
好奇的丁丁和同樣好奇的丁爸,喜歡用好玩的語言,各自的視角,聊我們這個世界的過去、當下和未來。有一天,父子倆開始把聊天錄成音頻。
每一次聊天就是一次知識探險,也是一場重新學習。丁丁開始談論黑洞裡的高維空間、感嘆莫扎特與薩列裡的相愛相殺……丁爸也開始啃原著的《相對論》、惡補基本的樂理知識……
如今,父子倆已經聊了一年365期專聊歷史的《聊個今天》,還有專聊名畫名作的《聊個藝術》、古詩典故的《背個古詩》,以及丁丁週遊世界的遊記,等等等等……
這個世界值得我們好好關心,值得我們好好聊聊,也值得你好好聽聽。
如何收聽1年365天的聊個今天?
關注「聊個百科」公眾號,進入菜單,選擇「聊個今天」,分月份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