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剛剛播完。這部從片名到題材都稀鬆平常的電視劇滿滿都是戲。它憑藉細膩跌宕的劇情、飽滿真實的表演,從扎堆的影視作品中脫穎而出,賺足了眼淚與讚嘆。
有人說這部戲好就好在特真實。這話當然沒錯。但《情滿四合院》的真實是藝術的真實,而非實有其人的真實;是提煉雜糅後的本質真實,而非比著尺子描紅生活的刻板真實。
細看之下,《情滿四合院》是很極致的。何雨柱的「傻」或者說好是極致的,他全篇沒幹過一件壞事,就連動用武力也是那麼有理有據,有裡有面。許大茂的奸和壞也是極致的,他全篇沒幹過一件好事,種種告密、挖坑、搞陰謀,全是他。生活中有這樣的純好人和純壞人嗎?也許有,但何其罕見。
何雨柱和許大茂之間還有很多中間人物,也可以說灰色人物,他們都有私心和算計,幹起壞事來也很極致,閻家和劉家幾個孩子坑起爹媽來毫不含糊。他們的特徵養成於他們的父親:二大爺官迷而短視,三大爺算計而吝嗇。但灰色人物總還良知未泯,接受感召和勸化,終究是回到善良互助的街坊文化中。
《情滿四合院》用極陰和極陽的手法描繪人性的色譜。傻柱和秦淮茹是極陽,從他們身上你能看到老北京傳統美德,能看到人類決定向善的時候能好到什麼程度。許大茂以及劉家和閻家孩子犯壞的時候是極陰,從他們身上你能看到胡同串子的全部惡習,以及人類猥瑣和陰損起來能壞到什麼程度。
極陰和極陽按說是很難取信於人的。但《情滿四合院》偏偏把極陰和極陽做出了真實感。編劇王之理熟悉胡同和大院裡的遊戲規則、話語體系,了解年代中人的細密心思和苦樂哀傷,他寫下了一個由逼真生活細節、地道北京方言和生動人物關係組成的故事。導演劉家成也是京味電視劇的行家裡手,他用準確的鏡頭語言把劇本裡一臺鮮活轉化成影像。以何冰、郝蕾為首的演員們吃透劇本,奉獻出行雲流水又彼此激蕩的表演。當然,服化道攝錄美的貢獻也不可輕忽。
《情滿四合院》寫人狀物不粉飾。人際關係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崢嶸之世裡該怎麼活就怎麼活。秦淮茹為了養孩子,在傻柱身上「佔便宜」,並且攪和人家戀愛、成家;賈張氏擔心自己老無所依,使出「擺靈堂」的毒計,阻止媳婦秦淮茹再嫁;閻家父子在投資飯館的股份問題上幾番拉鋸,親情和輩分成了談判的籌碼……在物資短缺年代,沒有精打細算甚至死皮賴臉的本事,有些困難戶就是活不下去,在「填飽肚子」面前,親情這張紙有時候就是經不起蠅頭小利的一戳。對於這些不無刺痛感的並不遙遠的事實書寫,正是創作者良知和功力所在。然而這不是全部。總有人能超越俗世計算和不堪,在寒冷時節釋放光和熱。如果說許大茂是宵小之輩發揮到極致,那傻柱就是老北京傳統中嫉惡如仇和急公好義發揮到極致。當然,他也不缺鬥爭策略和做人方圓。
有了這些,極陽、極陰和灰色人物的心理動機就有了,舉止做派就活了,呼吸和溫度就附體了。就算他們做出聖賢和禽獸才能做出的事,也不過是在順暢人物邏輯上的小小發揮,不至於生硬到無法下咽。戲劇就是這樣,當你的日常書寫和鋪墊異常紮實的時候,觀眾就可以相信你神性的一揚或者獸性的一跌。他們甚至盼望這樣的極端人物出現,展開壯麗的交鋒和對撞。
審美體驗是私密的,優劣評判是主觀的。但審美和評判仍然有一些基本標準。《情滿四合院》有地道的民間風情、入微的人性體察、精彩的戲劇衝突、溫暖的情感輸出,它毫無疑問是一部難得的現實主義佳作。
《情滿四合院》製作過程至為艱辛。這是可以想見的,在前幾年重賣相不重內涵的風氣之下,這個沒有流量明星和炫目包裝的項目很容易被輕視;《情滿四合院》的好口碑也是可以想見的。主創人員堅持樸實無華的路線,較為酣暢而「自我」地完成了表達。如今電視劇市場不缺大投資、大明星、大營銷,缺的是內功深厚、言之有物。《情滿四合院》就是後一類。收視站穩1個點,豆瓣評分8.4,熱度持續上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正是因為創作者們有了傻柱般擇善固執的「傻勁兒」,才成就了這部戲在觀眾心裡的靜水深流。《情滿四合院》以其有口皆碑的社會反響,回應著劇中二大爺意味深長的問話:「為什麼傻柱的路越走越寬?」
如果說有缺點,就是太長。現在電視劇都長,被畸形的市場供需關係綁架,不長就無以回本。長了就會有生硬橋段進入,就會造成情節疏漏和節奏拖沓。相對來說,《情滿四合院》在這方面問題並不突出,只是未能完全免俗。長度牽涉到電視劇生產要素定價等深層問題,需要全行業踏下心來慢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