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劉家成導演,46集連續劇。
一口氣看完電視劇《情滿四合院》。最初是衝著「四合院」這個題材去的,希望能觀察老北京的文化及市井胡同味兒,當然郝蕾與何冰這兩個演員對我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郝蕾的確是為演戲而生的,如果不是編劇讓她哭得有點多和虛化拔高,即便是讓她表現成某種程度善良和心機婊的結合體,也會更豐富更有人情味。何冰的演技也是揮灑自如,但總體上是言行一個調調,稍有點虛火上升大而化之,如果稍許收著些兒慢著些兒,不那麼風風火炎的,能夠更恰當地表現一個老胡同串子的機敏狡猾甚至沉著勁兒,這個人物也就更加豐富立體了。當然,魯園和方子哥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電視劇前半部富有真情實感,至婁曉娥全家出逃,展現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和人生況味,後半部自婁曉娥攜子認親回到四合院,靈光乍現之後,劇情急轉直下百般折騰,充斥著邪氣和虛偽。隨著電視劇過半,起初的一點點欣喜漸漸被後半部過多的扯淡消彌,幾乎是耐著性子看完的。後半部太多經不起推敲的情節,太多虛情假義及顛顛倒倒的思想觀念,讓人質疑,可謂虎頭蛇尾。
總的說來,一眾那麼優秀的演員,卻碰上這麼個類似「夾生飯」的劇本。
如果以豆瓣電影的評分標準作參照,從演員表演上看,四星不算高,而從劇情上看,三星都嫌多。
聾老太太:聾老太太是全劇最正常的一個人,也是最接近現代文明的人。經歷豐富,分得清大是大非,看得透人,看似有些聾,卻是心如明鏡。正如她認為秦淮茹是這院子裡最聰明的人,卻又認為婁曉娥很傻一樣,婁曉娥不傻也不會在婚姻上選擇了父母一直排斥的許大茂,秦淮茹的精明全劇也有所體現。也正如她最能明白傻柱,傻柱看似不靠譜卻最具責任心,很多人搞不定的事情傻柱能擺平。她堅定地認為傻柱與婁曉娥才是適合的一對,因為兩個人都很善良,心裏面都能裝著別人。她一心一意撮合兩個人,卻又時時提醒著並防範著秦淮茹。聾老太太的思想觀念才是現代人情感和認知的真正擔當。她也是電視最有趣的一個角色。當然,出鏡不多的冉老師,也是一個含蓄文雅的正常人。
何雨柱:劉海中的倆兒子與許大茂怒懟,被棒梗三拳兩腳打得稀裡譁啦的,而棒梗在傻柱面前又全無招架之功。傻柱的武力值絕對稱得上北京的「老炮兒」,加之是標準的胡同串子,頂天立地的工人階級,為人仗義有原則,骨子裡頭機靈狡詐,究其實必然是有不少兄弟追隨他的,也必然不缺女人的,換句話說定是有勢力的主兒,怎麼又會被一個拖家帶口的寡婦給吃定了呢。換句話說,如果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厚道人,遇到這種局面倒是可以理解的。更有甚者,在電視劇裡,小四合院就是傻柱的天,傻柱終生的牽掛或羈絆。秦淮茹及一家老老少少都一直照顧和遷就棒梗小心思,卻全然不能體諒這一對患難情人早日成為眷屬的心境,讓他們一等八年,傻柱竟然也能委屈求全地等,不急於與秦淮茹造孩子,真有些本末倒置不合情理了。甚至到了最後,傻柱仍然甘心遠離骨肉親情,甘心放棄更好的生活,也不願意離開一貫自私自利的街裡街坊,真是脫離實際一廂情願地塑造傻柱了。
秦淮茹:秦淮茹嫁到北京城,城市生活必然是她的嚮往,無可厚非。男人去世,她一個人拖拉著婆婆及三個娃兒,其辛酸、堅強、久經磨礪和生存的欲望可想而知,可以理解。起初她感到自己沒有資格要求傻柱跟她在一起,當意識到傻柱隨時有可能被人奪愛時,偷偷躲進傻柱家的地窖裡哭泣,的確是無奈的、讓人動容的。但漸漸的,她變得越來越強勢,當仁不讓,心機深重,一次次攪黃了傻柱的戀情。口口聲聲錢不重要人重要,卻自始至終把傻柱當驢使。傻柱在工廠食堂上班時,捎帶的飯菜接濟了她一家五口,傻柱不在食堂上班,她就非常失落。與傻柱的關係一旦有盼頭,一口氣佔了人家三套房子。傻柱在外打工,一旦沒工可做,她就感嘆,一家人的用度從哪裡來呢!?兩個女兒也一直叫囂著傻爸為她們賺取嫁妝,毫無進取奮鬥之心。傻柱是愛,是無私的愛,而秦淮茹是嗎?心心念念像個緊箍咒,牢牢地把傻柱轄制在小院子裡,從裡到外的捆綁,結結實實的。她生活的重心其實是在三個娃兒身上,對傻柱則是予取予奪,當作一個靠山。她對傻柱不是愛,不是情慾,是不折不扣的佔有欲、控制欲。最後,大把花著婁曉娥和傻柱的錢,佔據著仁義道德的制高點,贏得了名譽,成全了自己的「美德」。
婁曉娥:婁曉娥何許人也?大資本家的女兒。家道離亂,身世坎坷,一朝不慎,嫁給心術不正的許大茂,又被許大茂逼迫著離婚,踢出了四合院,跟隨家人偷渡、飄泊境外。縱是這一番經歷,足以讓她看透世道艱辛、人間冷暖了,也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四合院中傻傻的婁曉娥了。與傻柱有情有義是真,與傻柱生了唯一的兒子是重要的維繫和紐帶也是真。但是,作為一個有身價,有知識,有豐富視野的女人,到頭來與秦淮茹爭搶一個已為人夫的胡同串子,還不惜以兒子為要挾為價碼,一段情感抵得過思想觀念的不相共鳴和巨大分野?不得不放下所有的架子,動不動砸錢收買,這錢是天上掉下來的!?竟然又與四合院又融為一體了,還拖帶著老媽,那些不共戴天之仇、那些屈辱,都那麼容易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何曉:傻柱突然多出了個兒子何曉,讓四合院陡生波瀾,讓傻柱和秦淮茹的婚姻關係而臨挑戰,讓傻柱和婁曉娥的複合有了可能,讓一生為他人著想的傻柱有了極好的償報,這充分迎合了觀眾心理,倒也說得通。但就這麼個兒子,溫良恭儉讓,基本以微笑示人,懂事得有些離譜,沒有私心,沒有狹隘心理,沒有對家世的理解,沒有對北京人情世故的適應,對自己含辛茹苦的母親卻像置身世外似的,全面倒向了秦淮茹一家及四合院的老老少少,對傻柱、秦淮茹及不那麼上進的子女一切言聽計從,這已不是有著七情六慾的人,而是沒心沒肺不著天際的「擺設」了,看客都不如,是本劇最失水準的一個人設。
四合院:說這個四合院透著一股邪性,充滿烏煙瘴氣是不為過的。「四合院」群居模式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至今想必還是有的。但是縱是喜歡扎堆愛熱鬧的中國人,防範別人深度滲入自己真正的私生活也是古來有之,而這個「四合院」毫無現代文明中的隱私觀,老老少少極盡窺視刺探摻和之能事,大大小小的事曝光於天底下,果真如此嗎?秦淮茹的婆婆像個寄生蟲一樣依賴著兒媳和傻柱活著,卻時刻算計和監視著自己的兒媳,對於兒媳與傻柱的結合,甚至祭出了兒子的遺像;易中海(一大爺)本是作風正派、富有正氣的一個人,電視劇的後半部也變得有些偏執的邪惡,四合院的人都把婁曉娥視作洪水猛獸,而他也強硬幹涉傻柱與婁曉娥的往來,甚至唯恐傻柱與親兒子聯繫,這就有些不近情理了;劉海中(二大爺)總體符合人設,方子哥的表演也相當不錯,人物性格比較連貫,只是帶人抄家、私藏金銀的不光彩經歷的確令人不齒;閻埠貴(三大爺)身為教書育人的知識分子,其吝嗇、扣門和算計比之葛朗臺、嚴監生有過之無不及,果真可以入流從前「社會」痛加鞭撻的「臭老九」了,編劇對知識分子何其不尊重;秦京茹好吃懶做,愛慕物質和虛榮,農村人的質樸一點影子也沒有了;人物的極端性、對立性在傻柱和許大茂身上集中表現了出來,一個無私的徹底,一個自私的徹底,總之,許大茂從不利人,專門利已,這已然是「jiejiduili」式的表現和「瓊瑤」式的表達了;最後,許大茂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四合院群體批鬥,看似是對一個走投無路的「壞人」的拯救和應得的懲罰,而其實是讓人心底裡透著一股寒意的倒退、惡劣、反智、扭曲的結局了。
另,電視劇很多時間線索也是銜接失當,雖然以時間為軸並交待年代更替,但有的人模樣一直不變,有的人超越長大了,非常突兀,尤其是1992年的劇情,背景電視裡卻播放著有王毅、陳雲林2010年關於海峽兩岸工作部署和展望的報導。又如,秦京茹的那一身衣服基本穿戴著挺過了近30年,胡同裡的那一串彩帶也是一拉數十年。再如丈夫亡故,槐花是遺腹子,秦淮茹又上個什麼節育環?如此等等bug,不得不讓人懷疑創作者的嚴謹和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