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的步槍——日本三八式步槍

2021-02-23 國防雲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我檫好了三八槍,我子彈上了膛;我背上了子彈帶呀,心眼裡直發癢。我挎上了手榴彈,給敵人的好乾糧;我刺刀拔出了鞘呀,刀刃閃閃亮!別看他武器好,生鐵碰上了鋼!我撩倒一個俘虜一個,撩倒一個俘虜一個,繳獲它幾支美國槍。這首創作於1946年的歌曲——《戰鬥進行曲》,唱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藐視敵人,對勝利充滿信心的豪情。而歌中所提到的「三八槍」,就是中國人所熟悉的,稱之為「三八大蓋」的日本「三八式步槍」。


   1904年,日本為從沙俄手中奪取中國東北的控制權,發動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期間,日軍的制式武器,是日本有坂成章大佐在德國毛瑟步槍基礎上,仿製的三十年式有坂步槍。該槍在日俄戰爭中暴露出容易進入沙塵,導致操作不良,特備是其撞針容易折斷等缺點。於是日俄戰爭後,小石川炮兵工廠研究所所長南部麒次郎對有坂步槍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將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在準星兩側增加護翼,瞄準具採用V型缺口照門,後改用覘孔式照門。南部的新槍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設計定型,命名為三八式歩槍。三八式步槍從此取代了三十年式步槍,成為日軍長達四十年的標準配備。


   三八式步槍重3.73千克,加上30年式刺刀為4.1千克。三八式步槍的機匣製作公差小,表面經過防腐處理,槍機在機匣內運行順暢,機匣上面有兩個排氣小孔,保證射擊時的安全。槍機上方是截面為隨著槍機前後滑動的「n」型的防塵蓋,防塵蓋上有開口供直式拉機柄伸出,槍機尾部有圓帽型的轉動保險裝置。槍機閉鎖時極為牢固,發生膛炸時幾乎都是槍管爆裂,少有槍栓突耳斷裂的情形。八式步槍的機組件結構是當年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中最簡單的,其部件數量比毛瑟槍還少3個零件,僅有5個零件。其提高了該槍的可靠性,減低了維護保障難度。不過由於零件外形複雜,也增加了加工難度。

   三八式步槍的彈倉鑲嵌在槍身內,容量5發子彈。彈倉有空倉提示功能,當彈倉內最後一發槍彈射出後,槍機後拉到位時託彈板就會頂住槍機頭無法向前運動,提醒射手裝彈。

   三八式步槍的槍託加工方式與的一般式步槍槍託加工方式不同,一般式步槍的槍託是用一整塊木料切削而成,三八式步槍的槍託是用兩塊木料拼接而成的,此種方式雖然日久容易開裂,但可節省大量木材。三八式步槍相對當時各國裝備的步槍,具有以下較為突出的特點:其一:射程遠,精度高。三八式步槍的表尺射程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為460米,有的甚至達到600米。這個射程是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步槍難以達到的,已經和今天大多數狙擊步槍的射程相當。三八式步槍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尖彈,其在400米內有著較為平直的彈道,可以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 實戰中,受過嚴格訓練的日軍士兵往往能4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800米內射殺集群目標。 這個精度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步槍和德軍毛瑟K98等步槍。日軍大量殺傷美軍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就是從三八式步槍中挑選精度比較高的,加厚一點槍管,再加裝一個尼康公司生產的2.5倍光學瞄準鏡。三八式步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其長度。三八式槍長1.275米,再配上三零式刺刀,全長約為1.7米。這個長度在當時各國步槍中是最長的,其非常有利於近戰搏殺。日軍歷來重視刺殺訓練,各部隊都有刺殺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殺技術也是當時各國軍隊中最好的。加上三八式這個拼刺的利器,使得日軍在肉搏戰中佔盡優勢。抗戰初期,在拼刺刀時,中國士兵往往三,四人,才能對付一名日本士兵。其三,三八式結構簡單,成本低,適於大批量製造。另外,由於其後坐力相對小,也容易訓練新兵。

   1916年9月15日,一種奇形怪狀,名為坦克的的鋼鐵怪物,突然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索姆河戰場的德軍陣地前。驚恐的德國士兵發現,任何槍彈都對其不起作用。坦克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戰爭形式,宣告了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到來。為了適應這一新的戰爭形式,各主要軍事強國都對傳統的戰術及武器裝備進行調整與改進。在槍械方面,各國軍方注意到,配合坦克進攻的步兵的最佳射擊距離在400米之內,而非傳統的六百至八百米。 由此開啟了新的步槍設計理念。各國將制式步槍長度縮短,使其射程縮短,成為短步槍。如毛瑟公司將毛瑟98式步槍的長度從1.24米調整為1.1米,蘇聯將莫辛納幹步槍從1.3米改為1.2米,當時受德國影響較大的中華民國政府也將漢陽造從原來的1.25米改為1米。唯獨日本例外。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將法國作為陸軍軍事學習的對象,加以模仿。儘管法國也將步槍改短以適應配合坦克進行作戰,但法國軍界主流仍認為坦克等機械化車輛只是輔助步兵作戰的武器,真正決定戰場進攻勝負的,是類似馬奇諾要塞的塹壕火力支撐體系。抗戰時期,日軍在中國大量建造炮樓碉堡便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在要塞作戰體系下,長步槍的長射程具備的優勢不言而喻。


   1945,日本無條件投降。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武裝從投降的日偽軍手中獲取了許多三八式步槍。日本戰略預備隊關東軍留在東北的大量三八式步槍及其它裝備,也通過蘇聯紅軍轉交到中國共產黨軍隊手中。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又用「三八槍」繳獲蔣介石軍隊配備的美國槍。從這個角度說,三八式步槍也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建立,建立了一定的功勳。三八式步槍自1905年問世,至今已經一個多世紀了。但直到今天仍為許多中國人所熟悉。因為只要是有關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就有其熟悉的身影。

更因為日本所發動的那場奪去數千萬中國人生命的罪惡戰爭,以及中國人民為贏得那場戰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與貢獻,已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歷史記憶。

 

相關焦點

  • 這把二戰日軍標配的三八式步槍,原來是仿製德式步槍的
    在影視劇裡面一個日本兵頭戴鋼盔,背著背包,手持一把拉栓式步槍,這個成了一個日本兵的標配了,但是,關於這把三八式步槍的歷史,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這款步槍的來歷與故事吧!其實三八式步槍是仿造了德國的88式步槍改進而來的,在早些時候,德國就與日本進行武器貿易的交易,在德國試射了88式步槍後,發現這把步槍非常符合當時日軍步兵的需求,因此,就由研究開始對該槍進行了仿造,研製出了三八式步槍的前身30式步槍。
  • 日本的三八式步槍,整整用了40年,它真的很優秀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只要提到日本,中國人就會想起那段非常令人悲痛的歷史。這段歷史雖然已經過去好幾十年,但是它留下的痕跡卻依舊非常鮮明。日本在抗日戰爭時期給中國帶來了太多的傷害,以至於至今中國人依然不待見日本。
  • 「三八大蓋」的大蓋是咋來的,詳解三八式步槍
    抗日劇中,最有名聲的武器就是「三八大蓋」了,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長」。他實在是太長了,長度達到了1275㎜,同時期的M1加蘭德步槍也只有1.1m,這和日軍矮小的體型形成鮮明對比,也被戲稱為「能發射子彈的長矛」。
  • 扣扣索索慣了,連子彈都比別人小,三八式步槍威力真的很弱?
    日本的鋼鐵產量有限,而海軍製造軍艦則消耗了其中的大部分,這導致日本陸軍獲得的鋼鐵份額更加有限,不得不在方方面面節省資源。比如,在步槍子彈上。在研製新式步槍的時候,日本為三零式步槍選擇了6.5毫米這個口徑,發射6.5X50毫米步槍子彈,相比之下,當時歐洲和美國陸軍裝備的步槍口徑更大,法國陸軍的步槍口徑是7.5毫米,而德國陸軍的步槍口徑則是7.92毫米。
  • 漢陽造是我國傳奇步槍,威力超越三八式步槍,為何有學者提出質疑
    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的中國軍隊早已裝備了中正式步槍,甚至還有美式M1自動步槍、湯姆遜衝鋒鎗等先進的武器,那麼為什麼還要讓一支早在1895年就開始生產,堪稱古董的漢陽造步槍大量裝備軍隊呢?在近代中國,漢陽造步槍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曾用八個字來概括它:「無軍不用,無役不與」。從1935年開始,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出性能更好的中正式步槍,但到1945年止也只不過生產了40多萬支,與之相比,大量生產並裝備中國軍隊的漢陽造,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威懾敵軍的首選。漢陽造到1944年停產,據統計大約生產了110萬支。
  • 三八大蓋——一支長期被神話的落後步槍
    在影視上,鬼子兵手持比自己還長的三八大蓋,槍尖上挑著一面膏藥旗,喊著「花姑娘滴有?」進村搶糧搶雞搶花姑娘,已經是標準形象。關於三八式步槍,有人說它很神,打得忒準,又忒遠。有人說它殺傷力不行,一槍兩個眼,休養幾個月就活蹦亂跳。還有人說它槍長拼刺忒好使。那麼三八大蓋究竟如何?本文將為您剖析。
  • 日軍三八式步槍刺刀上有個鉤子,它有什麼作用?不要小看這個設計
    那之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們經常也會在電視劇裡看到日本使用最多的一個武器,就是三八式步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在三八式步槍刺刀上面有個鉤子,那它的用途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三八式步槍首先在長度上就非常長,加上刺刀有1.68米,雖然很長,但日本人本身比較矮,因此加上刺刀後非常有利於拼刺,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因此在白刃戰中,日軍往往一開始就有優勢,而且從我們平常看的影視劇中就不難發現,在刺刀上面還有一個鉤子,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個鉤子,既然這樣設計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
  • 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為什麼在步槍前面,裝個長鉤子?
    三八式步槍原型最遠可以追蹤到甲午戰爭後,當時日本除了海軍開始拿著賠款進行艦艇的更新換代,日本陸軍也開始著手準備替換掉手中的村田槍,主設計師是有坂成章大佐,參考的對象是德國毛瑟步槍,正式開始研發的時間為1905年。而由於1905年是明治三十八年,當有坂成章在1907年量產他的仿德槍械後,出於紀念考慮,將其正式命令為了我們所熟悉的「三八步槍」。
  • 二戰時,日本三八式步槍帶的刺刀有個鉤子,是做什麼用的?
    日本三八式步槍,在抗戰中出鏡率特別高。因為自從1907年日俄戰爭後,日軍就開始普遍裝備得的制式武器。貫穿二戰結束,一共用了40多年,是日本海軍和陸軍唯一在這上面平等無爭議的裝備。由於我軍的武器大部分要靠繳獲,我軍稱呼它為「三八大蓋」。
  • 【武備】「漢陽造」88式步槍——叱吒風雲半世紀的「中華第一槍」!
    而侵華日軍主要裝備的是三八式步槍。該槍,是在仿造德國毛瑟步槍的三十年式步槍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日本陸軍於1907年,正式將「三八式步槍」定為制式武器。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武器。 ▼
  • 日本投降75周年特別評測:有坂九九式步槍 十四式手槍性能如何?
    日軍使用了許多種類的槍械,其中一半已經過時,最流行的是兩種——7.7mm的九九式步槍和8mm的南部十四式手槍。當然,九九式步槍是很好的武器,而南部手槍雖然故障較多,但仍然算是一支手槍。作為日軍在戰場上主要使用的典型武器,今天將介紹這兩種武器。
  • 清末新軍團龍步槍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10月在東京炮兵工廠展開了三十年式步槍的量產工作,次年8月開始了三十年式騎槍的生產。三十年式步槍參加了隨後的日俄戰爭,後來被三八式步槍取代,從日軍退役後出口到各個國家,尤其是一戰期間,軍閥混戰時期中國國內也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三十年式步槍,因其獨特的鉤裝保險得到了「金鉤步槍」的名字。
  • 小鬼子個子矮,為何非要扛杆二戰最長的步槍?
    「三八大蓋」是二戰中日本陸軍的制式步槍,日本正式名稱是「明治三八式銃」,因其槍機上有一個獨特的防塵蓋,所以被中國軍民稱為「三八大蓋」。▲槍身的菊花紋章和三八式字樣「三八大蓋」的外形非常好認:長。槍身全長127.6釐米,再加上三零式刺刀可達166釐米,這個長度是二戰其他國家步槍望塵莫及的。
  • 衡山會議後,王耀武和宋希濂,對中國「步槍」進行了怎樣的討論?
    王耀武和宋希濂之間,就對中國軍隊使用的「步槍」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宋希濂說道:用的「二四式」的步槍,理論射程是2000米,但是有效射程只有600米,很多軍隊只要判斷日軍進入600米範圍內,就沉不住氣,直接開槍。尤其是山地戰,本應該隱蔽得更好,最後一刻顯露了目標,這樣才能最大量的殺傷敵人。
  • 八路軍老照片,每人一把二戰中最長步槍,射程2400米!
    最令筆者感興趣的是,畫面中出現的八路軍士兵裝備的這些單兵武器,一把二戰中長度最長的步槍。,這不是漢陽造、中正式、老套筒,而是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是二戰中最長的步槍,全槍長約1.27米,再加裝40釐米的刺刀,長度可達1.67米,放眼整個二戰中各國裝備的步槍,只有它是最長的,這也成為了它的顯著標誌!
  • 被詬病的步槍,也要看誰在用!志願軍手中「三八大蓋」打出巔峰
    被詬病不斷三八式步槍,已經落後於時代同樣,被國人俗稱為「三八大蓋」的日軍三八式步槍,和其他日式輕武器一樣,也被認為存在著許多缺陷:某影視劇裡一位老兵在給新兵講三八式步槍的知識,說這款步槍威力並不大,人如果被中彈後也就鑽個小孔,休養一下很快就好了,而中正式如果打入人體會鑽個血洞。
  • 電視劇中被三八大蓋步槍擊中腿部真的能站起來嗎?
    在性能方面,三八大蓋主要一個提特點就是長,加上刺刀達到驚人的1.6米,比大多數日本軍人還高。然後是其性能上的優勢,主要表現為精度高,射程遠,後坐力小,而且非常合適近身肉搏,難怪日軍喜歡拼刺刀。近年來,各類抗日題材作品流行,難免會出現對三八式步槍的刻意貶低。
  • 三八步槍為啥叫「三八大蓋」?原因竟和我國東北有關
    說起抗戰期間日軍的武器,最出名的應該就是「三八式步槍」,這款步槍為手動步槍,是日軍在1907年後採用的主要制式武器,也是日軍在抗戰期間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一直以來,我國一直將「三八式步槍」稱為「三八大蓋」,大家知道這是為何嗎?
  • 那些曾經出現的二戰經典武器排名-步槍篇,總有一款你聽過的!
    第三名:莫辛-納甘步槍;這是一把俄國或者說蘇聯的制步槍,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藥軍用步槍之一,槍聲清脆, 有如水珠濺落, 因此我們中國人為莫辛-納甘起了一個頗具詩意的綽號"水連珠"。莫辛-納甘步槍裴勇的槍彈為7.62×54mmR軍用彈藥,槍長1.02米,重3.5公斤,5發容彈量,有效射程550米。
  • 【趣味物理】從物理角度看步槍手槍子彈的殺傷力
    「三八大蓋」的殺傷力事實上,在抗戰初期,日軍「三八大蓋」步槍殺傷力不強的問題早就眾所周知了。三八式步槍與子彈平心而論,三八式步槍是一型性能優異的後拉槍機式(栓動)步槍,採用6.5×50mmSR Arisaka子彈時,它的最大射程達2.37km,可以在366~457m(400~500碼)內對目標造成有效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