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為了侵吞整個中國,進而完成它的「超級大國」夢,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以一個日本士兵失蹤為由,向中國在北平周邊的駐軍發起猛攻。
進而順勢拿下了天津城,將中國華北收入囊中,甚至在8月13日大舉進攻上海,南北夾擊中國首都南京,中國全面抗戰由此正式打響。
在此之前由於日本的侵略僅僅停留在東北地區,中國內地的百姓雖然賣命的抗戰,但是真正見過日本士兵的人很少,而全面抗戰之後,日本士兵以惡魔的形象,暴露在了全體中國人眼中。
這個叫日本的惡魔,從外形上看跟我們中國人長得有點像,不過它手持著一個典型的大殺器「三八步槍」,這個步槍不但能夠射擊子彈,還有著長長的刀鋒——寒氣逼人。
三八式步槍原型最遠可以追蹤到甲午戰爭後,當時日本除了海軍開始拿著賠款進行艦艇的更新換代,日本陸軍也開始著手準備替換掉手中的村田槍,主設計師是有坂成章大佐,參考的對象是德國毛瑟步槍,正式開始研發的時間為1905年。
而由於1905年是明治三十八年,當有坂成章在1907年量產他的仿德槍械後,出於紀念考慮,將其正式命令為了我們所熟悉的「三八步槍」。
三八步槍在設計上,以1280毫米槍身全長,為其保持了460米有效設計距離。一戰之後,世界各國意識到當坦克、裝甲車參戰,傳統的陣地戰可能陷入淘汰。
步槍片面追求射程,而帶來的槍枝過長,不便攜帶成為了大問題,於是紛紛降低射程,把槍枝長度向1米逼近,毛瑟公司將毛瑟98式步槍從1.24米調整為1.1米,蘇聯將莫辛納幹步槍從1.3米改為1.2米。
但是日本對此並不感冒,日本是個實用主義國家,在亞洲跟他直接對抗的國家,均是沒有大規模工業化的國家,根本造不出裝甲洪流,它跟它們的戰鬥方式,極有可能依舊停留在一戰。
所以步槍做長點,保持他的最大有效射程,對於日本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甚至日本在侵略中國之時,將已經逐步被歐美國家淘汰的刺刀也給重新大規模運用。
在日本人看來,它在中國時常遇到冷兵器襲擊,在槍枝上掛個刺刀,即可將武器變成長槍對戰,是划算的買賣。至於軍迷們疑惑的日本步槍上面為什麼會有一個長鉤子。
從用處來說它跟刺刀有雙生關係,長鉤子的學名叫做「護手鉤」,是防止士兵在安裝刺刀和使用刺刀之時,用力過猛將自己手給割傷。
而在對戰中的作用,則是利用這個鉤子,將對手的刺刀死死的卡住,然後用力一推,讓對手的武器直接被挑飛,但是由於中國人這邊不怎麼使用刺刀。這個鉤子漸漸的變成了懸掛日本軍旗的地方,對於這一用處,我想很多影視劇已經演的很不錯。
作者推薦:史達林從小就異於常人!兒時同學:班上最貧窮、最有天賦的人
俄羅斯做了什麼,讓史達林放棄體面的工作,寧可殺頭也「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