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日本鬼子拼刺刀時真的退子彈嗎?

2021-02-26 國家人文歷史

本文由築壘地域提供,文匯客戶端首發,經文匯客戶端授權轉載。

不少抗戰主題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劇,在描寫侵華日軍進行白刃格鬥的時候都會有類似的敘述或者畫面:

訓練有素的關東軍士兵在突如其來的打擊前迅速做出反映,他們嗷嗷地嚎叫著從車上紛紛跳下去,譁譁地拉槍栓聲響成一片,黃澄澄的子彈從槍膛裡跳出來迸在地上。訓練有素而又墨守成規的日本士兵百忙中也沒有忘了在白刃戰前按《步兵操典》退出子彈。(摘自《亮劍》)

電影《太行山上》有關日軍白刃戰前退子彈的場景

對於日軍士兵拼刺刀前退子彈的原因,一些相關書籍和網上文章給出了幾點解釋:1.日軍步兵操典上硬性的規定;2.日軍深受「武士道」精神薰陶,為了展現其精神故而如此;3.為了避免誤傷己方士兵。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近距離穿透力強,白刃戰時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如果開槍或者走火,極易貫通後殺傷自己人,由於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被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仍然能夠反擊。

上述論點看上去都十分確切足以讓人信服,然而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日軍條令、戰術要求以及其所使用的武器構造特點,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三個不同版本的《步兵操典》

如果翻閱侵華日軍所使用的大正十二年(1923年)《步兵操典草案》,昭和十二年(1937年)《步兵操典草案》,昭和十五年(1940年)《步兵操典》,以及與白刃刺殺相關的教材,其實就會發現其中並沒有關於白刃戰之前退子彈的條文,反倒是明確規定了在衝鋒或追擊時,要保持步兵班組的火力。日軍在二戰中並未大批量使用衝鋒鎗這類自動火器,在衝鋒時為了發揚火力,甚至要求輕機槍手突前對敵進行壓制。很難想像這種情況下,對敵衝鋒的步槍手會退出子彈放棄開火機會。如果等敵我雙方進入到近距離準備白刃戰時,再去退出槍膛內的子彈,怕是沒等子彈退完,對方的刺刀或者大刀已經到面前了。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即使是滿腦子武士道思想的日軍怕是也不會去做。

三八式步槍的保險機構

在1923年和1937年兩版《步兵操典草案》中的「突擊」部分提到,準備對敵衝擊時準備動作為:右手緊握槍身,槍口向上,左手握刺刀座,當發出「突擊」令時,要求勇猛、果敢、以壓倒敵人的氣勢,吶喊著「衝鋒」向敵衝擊肉搏。而且提到當聽到準備的號令,槍要處於「安全狀態」。這個「安全狀態」,從槍械本身來說應該是關保險。

三八式步槍彈倉底蓋卡筍和彈倉底蓋開啟後的狀態

以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主力制式步槍三八式為例,三八式步槍的槍栓尾部有一個刻有放射形花紋,帶凸起或者凹槽的圓形蓋,這就是三八式步槍的手動保險,順時針旋轉並向前推動圓蓋,槍械就會處於保險狀態,即使扣動扳機也無法擊發。很多老兵回憶錄裡說親眼看見鬼子在白刃戰之前做退子彈的動作,極有可能是距離較遠視野不良,誤把日軍士兵關保險的動作當成了退子彈。

我軍的一些史料中也確有日軍拼刺刀關保險的記述。在《吳效閔少將》一書中曾經提到,八路軍386旅陳賡部,抗日戰爭中豫北金山寺一仗,刺刀殺出威風。勇將楚大明的20團七連被旅裡授予「刺刀見紅」錦旗一面。時任20團政治處主任的吳效閔在戰後對白刃血戰帶來巨大心理衝擊的新戰士說:「日本兵在戰鬥技能上確有一套,他們實彈打得多,用咱們中國人當活靶,練殺人不眨眼!想想慘死在鬼子刺刀下的父老兄妹,你們回家後心裡能好受嗎?咱抗日人的命就是國家的魂,我死國生,雖死猶榮。你們細琢磨這句話。日本兵在戰場上也嚴守刺殺操典,要關上保險,顯示帝國的武士道。下次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槍撂倒幾個,再給小鬼子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別和野獸講規矩。」

況且像三八式這種手動栓式步槍,擊發之後需要後拉槍栓退出空彈殼,再前推槍栓把下一發子彈送入槍膛才能完成擊發前的準備,如果說在白刃戰時不打算開槍,除了關保險之外,大可以在刺刀拼殺之前直接擊發一槍然後不退殼,這樣槍膛內的空彈殼能百分之百保證槍械不會出現走火情況。

最後說一點不為人注意的細節,很多影視作品在刻畫日軍拼刺前退子彈的動作時,都是拉動槍栓一發一發的從槍膛內退出。其實三八式步槍的扳機護圈前方有一個卡筍,只要向前一推,彈倉底蓋就會彈開,這樣可以方便的將彈倉內彈藥一次性退完,不用重複相同的退殼動作。

西遊伏妖:為何用三個妖來代表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

春節檔爭議最大的電影非《西遊·伏妖篇》莫屬,暗黑風西遊記令許多人表示難以接受。自《大話西遊》開始,周星馳就已經嘗試將西遊「暗黑化」,力圖拍出一個獨特的西遊世界。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查看所有往期雜誌

相關焦點

  • 日本鬼子拼刺刀時真的退子彈嗎?我研究後發現:有點扯淡!
    二戰中日本人以作戰兇狠為著稱,特別是擅長拼刺刀,但是據說他們拼刺刀之前會退掉剩餘子彈這是真的嗎?在日本1923年和1937年兩版《步兵操典草案》中的「突擊」部分提到,準備對敵衝擊時準備動作為:右手緊握槍身,槍口向上,左手握刺刀座,當發出「突擊」令時,要求勇猛、果敢、以壓倒敵人的氣勢,吶喊著「衝鋒」向敵衝擊肉搏。
  • 【獨家】中日士兵拼刺刀技術哪家強?
    「都說鬼子拼刺刀有兩下子,老子就不信這個邪。」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為了提高士兵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專門組織部隊用木製的步槍演練拼刺刀技術。由於條件有限,唯一的護具僅僅是在槍頭纏上一層布,因此難免在訓練中造成士兵受傷。這個細節反襯出抗戰初期日軍拼刺刀技術的領先,以及八路軍的學習趕超,是符合史實的。
  • 日軍的拼刺刀有多厲害?少林出身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手掌!
    抗戰司令員楊成武曾經說過,三個中國軍人,才能拼掉一個日本兵。 日軍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有這麼幾個優勢。 第一,裝備好。日軍的三八大蓋很長,裝上刺刀之後,可達1.8米!而我軍用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68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正面對刺的時候,往往是日軍的刀先到。
  • 一代兵王,一戰打死27個日本鬼子,真正的燕趙漢子
    你看過抗日神劇嗎?什麼手撕鬼子、包子地雷,10公裡外的狙擊手之類讓人很尷尬的劇情,最讓我受不了的一個片段是某臺灣明星騎著摩託穿著皮夾克,頭髮梳的鋥光瓦亮,單手拎著重機槍消滅了一小隊鬼子,這種劇看完非但不會覺得感動,反而會有點生氣,這不是借著抗戰救國的旗號招搖撞騙嗎。
  • 日本侵華時「鬼子進村」究竟是啥樣?差別很大,被騙了幾十年
    在長達14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中,當時的「鬼子進村」究竟是何情況?跟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差別很大,被騙了幾十年!說起,抗戰類影視劇,相信小夥伴們都看過那麼幾部,其中大部分不乏各種雷人的神劇,如劇中會兩把刷子的武林高手居然能靠雙手把日軍高高舉起並且手撕日軍,有的千米之外戰鬥性能差的駁殼槍能砰砰精確連續擊斃日軍,還有的戰士使用的機槍、衝鋒鎗從來不用填充子彈。
  • 四本抗日軍事小說,一顆子彈滅鬼子,叢林殺戮,活抓日軍指揮官!
    四本抗日軍事小說,一顆子彈滅鬼子,叢林殺戮,活抓日軍指揮官!非常感謝各位看官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小編每天都在精挑細選的挑出最熱血,最精彩的小說,希望大家都能動動發財的手指點個讚~也可以留言評論,聊聊你喜歡的小說,下次就會在小編的推薦裡看到喲!四本抗日軍事小說,一顆子彈滅鬼子,叢林殺戮,活抓日軍指揮官!
  • 用大刀打不過日軍的刺刀,但是這件冷兵器卻能殺得鬼子哭爹喊娘
    這還能爬得上去嗎?當然不能!鞠抗捷隨後趕到,將這鬼子的腦袋割了下來。日軍抗戰中被我擊斃將官上百,這第一人竟是被紅纓槍捅穿了菊花,古老的紅纓槍首開記錄,冥冥之中,祖宗有靈。 五千年前,炎黃戰於涿鹿,中華先民長槍在手,熊貓庇佑,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上刺刀近戰無敵,300米輕鬆斃敵!二戰日軍的三八大蓋真這麼猛?
    兇狠矮壯的日本兵,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這是中國軍民對抗戰最深的記憶之一。唯獨日本逆世界而行,槍身1.28米,上了刺刀1.66米,比士兵還高一截。▼三八大蓋和真人身高對比,是真的長因此,拼刺刀成為日軍日常訓練的重點,二戰中日本兵的單兵作戰素質可以說是最強的。▼白刃戰是日軍的傳統藝能
  • 國軍師長不幸被俘,奪刺刀連挑3個鬼子,犧牲後老農冒死藏其遺體
    有一位國軍的副師長不幸被日軍俘虜,他奪下刺刀連挑了3個鬼子,但還是慘遭敵人的殺害,壯烈犧牲,老農冒死藏起他的遺體。這位將軍的名字叫黃永淮。黃永淮,出生於1902年10月,四川省內江市安嶽縣龍臺鄉人,出生在一戶農民家庭,幼時讀過小學、中學,1926年在族人的資助下,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成為「天子門生」,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 用大刀根本打不過日軍的刺刀,但這件冷兵器卻能殺得鬼子哭爹喊娘
    這還能爬得上去嗎?當然不能!鞠抗捷隨後趕到,將這鬼子的腦袋割了下來。日軍抗戰中被我擊斃將官上百,這第一人竟是被紅纓槍捅穿了菊花,古老的紅纓槍首開記錄,冥冥之中,祖宗有靈。 五千年前,炎黃戰於涿鹿,中華先民長槍在手,熊貓庇佑,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刺刀吹神教覆滅記——關於刺刀與冷兵器對抗的那些事兒
    還有人槓說日本人的三人小組戰術呢?沒模擬怎麼能公平?這麼愛護日軍也是服了,但就是想問,八路軍拼刺前還扔手榴彈呢,拼刺時還開槍呢,西北軍還夜襲呢,要不要也模擬進去?公槓精之見,少說兩句吧。2、還原歷史不等於吹捧大刀,大刀是軍事落後的沒有辦法的一種產物,先烈們用這樣的武器和敵人拼命,才更讓我們崇敬感恩。
  • 日軍上刺刀發起衝鋒,八路軍為什麼遲遲不開槍?老兵含淚道出實情
    老謝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日軍上刺刀發起衝鋒時,八路咋遲遲不開槍呢?對此老兵含淚道出了實情!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發展很落後,特別是軍事上,我國的武器裝備沒有敵人的先進,在戰場上甚至得憑藉肉體進行搏擊,可即便如此我國的戰士們也憑藉著頑強的意志,以及愛國的精神把敵人從我們國家趕了出去,而我國取得戰鬥勝利也是極為艱難的。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把沒有刺刀的槍管捅進敵人肚子。後來戰鬥總結,平時的訓練應該改進,這時候最正確的反應動作應該是側身摟扳機,他是幸運的。他解釋:70年代平時練殺敵就是刺殺,所以戰場才有錯誤動作。每個戰術動作的錯誤只有戰場才會糾正。白刃戰的時候 ,如果開槍的話很容易,一槍把對面的人打倒,但結果往往是子彈飛出把後面的人給打了,誤傷率太高 ,因此到拼刺刀的時候都不開槍。
  • 抗戰時能繳獲鬼子很多裝備嗎?實際上毛都沒有,神劇都是騙人的
    抗戰時能繳獲鬼子很多裝備嗎? 實際上毛都沒有,神劇都是騙人的近年來,隨著抗戰題材在大銀幕上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拍攝抗戰片。比如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八路軍擊退鬼子後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的情節。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真實的戰場上連毛都沒有!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中,我軍之所以打得如此艱苦,主要原因是雙方軍事裝備和武器的巨大差距。日本鬼子人均有一支三八大蓋,而我軍使用的還是落後的盒子炮。
  • 一人打死13個日本鬼子,怎麼做到的?抗日老兵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比如今天說的這位老兵,向德興,他一開始也是個怕死的弱兵,是怎樣成為一人單挑13個日本鬼子的無敵老兵的呢?「重機槍,每個子彈帶有250發子彈,只要扣著扳機不鬆手,『嗒嗒嗒嗒』,兩三分鐘之內所有子彈就全部打完了。」晚年的向德興說。
  • 百歲抗日老兵講述:電視劇都是騙人的,打鬼子哪有這麼容易?
    馬定新,一位百歲的抗日老兵,他在家看著抗日劇,一個勁的感慨「鬼子要是有那麼容易被幹掉,我們那還會犧牲那麼多兄弟,還要打仗那麼久嗎?」 這樣的感慨恐怕也只有這些親身經歷過,還健在的抗戰老兵才能體會!
  • 二戰時,日本在中國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成了笑話!
    一提到抗日戰爭,現代電視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八路軍和小鬼子大刀長矛對拼的場景。雖然這些抗日神劇中有意過度美化咱們英勇的八路軍先輩,有些都按不住牛頓的棺材板了。但是從側面也反映出,那個年代的戰爭,中國軍隊和日本拼刺刀絕對是再平常不過了。
  • 刺刀與轉輪手槍的結合?內藏六顆子彈,可以出其不意解決敵人
    照片中這支刺刀名為「MB16F」,為M16步槍配套的刺刀之一,而它也是美國人用現代技術製作的刀槍結合體。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刀槍都是單發裝填,也就是說發射子彈的機會只有一次,一旦沒打中一旦,重新裝填子彈會非常麻煩,而MB16F的優勢在於它的刀柄裡內置的是轉輪手槍,可讓士兵連續發射六枚子彈,從而更有效地殺傷敵人。
  • 「大刀隊」此役獲勝之後,日本鬼子怕被砍頭,竟自製防大刀護具
    「抗戰大刀」敵不過鬼子的刺刀。這些論調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說的好像跟真的一樣。然而,我對此並不贊同。下面我就根據「大刀隊」的著名戰例喜峰口戰鬥的史料,說說我的看法。1933年3月,遼、吉、黑抗日後援會派出代表,來到長城前線,慰問二十九軍的戰士與傷員,此時剛經歷過一場與日本鬼子的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