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抗日戰爭,現代電視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八路軍和小鬼子大刀長矛對拼的場景。雖然這些抗日神劇中有意過度美化咱們英勇的八路軍先輩,有些都按不住牛頓的棺材板了。但是從側面也反映出,那個年代的戰爭,中國軍隊和日本拼刺刀絕對是再平常不過了。
那是因為中國軍隊缺乏武器彈藥,中國軍人儘量跟敵人打近戰,發揮自己的優勢,使用大刀和刺刀重創日軍;但是事實上卻發現,日軍的肉搏戰水平也非常厲害,讓中國軍人打得非常艱苦。
根據抗戰老兵回憶,在白刃戰中,我軍與日軍傷亡比數是3:1,也就是說三個中國軍人的犧牲,才能殺一個鬼子。
日本長期推崇武士道的精神,所以日本男子都以勇武為榮,成年男子大都精通搏擊技巧。特別是日俄戰爭中,戰鬥處於膠著狀態,肉搏技巧大顯神威,日軍就更加重視白刃戰訓練,每個日軍士兵都要接受半年的拼刺訓練。
所以中國軍人和日軍士兵拼起刺刀來,確實不輕鬆。
說到日軍拼刺刀水平,有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一是根據一個名叫劉汝林的八路軍老戰士回憶,他雖然出身少林,武功還不錯,但是跟日軍拼刺刀還顯得非常吃力。
二是身經百戰的國軍79軍軍長,跟日軍拼刺刀失手,壯烈犧牲。
三是1938年日蘇在張鼓峰爆發衝突,蘇軍在跟日軍進行白刃戰的時候吃夠苦頭。
雙方傷亡的情況是這樣的:蘇軍戰傷2752人,日軍戰傷914人;雙方在拼刺刀戰鬥中,身高馬大的蘇軍傷亡112人傷亡,日軍則為14人,戰損比8:1。
由此可見,日軍的拼刺水平確實比較高,一直是日軍引以為榮的。
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日軍這一招派不上用場了,這是什麼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軍「不配合」,不和日本鬼子拼刺刀!
第一、美軍火力覆蓋強大,不讓你貼身
美國在二戰時就是工業大國,製造能力驚人。
1943年美國鋼產量是8000萬噸,日本只有760萬噸。
美國4年時間內生產了10.84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萬輛各類車輛、25.7萬門身管火炮。航空兵方面,美國生產了足足32.4萬架飛機,包括9.9萬架戰鬥機、19.7萬架各型轟炸機、4.9萬輛坦克。
作為美國步兵的殺手鐧,湯普森衝鋒鎗生產量達140多萬支,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00萬支。日軍除了班級武器和連級武器(11式和96/99式輕機槍92式重機槍),步兵的栓動三八步槍確實拿不出手。
一旦兩軍相遇,美軍首先對日軍進行空中和地面的不計成本的立體火力打擊,炸彈和炮彈劈頭蓋臉地向日軍傾瀉,打得日軍哭爹叫娘。
別看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那麼不可一世,到了太平洋戰場也嘗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滋味。
這樣一來,日軍佔不到便宜,只能希望貼近美軍,然後展開肉搏戰。但是在美軍的猛烈炮火之後,美軍的自動、半自動武器,一起怒吼,將日軍一頓暴揍,打得他們丟盔卸甲,人仰馬翻,還沒等衝到日軍跟前,已經屍橫遍野,日軍直到死也沒有跟美軍拼刺刀的機會。
第二、即便日軍貼身,不給你出刺刀的機會
即使日軍士兵九死一生,獲得了接近美軍的機會,美軍士兵也不按照套路出牌,懶得和日軍士兵拼刺刀,他們會抽出自己的柯爾特M1911手槍 ,將日軍送回老家。
二戰期間,美國陸軍裝備了270萬支M1911和M1911A1。
雖然不是人手一把手槍,但下士以上都配發了手槍,陸軍裝備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傳奇戰鬥英雄約翰·巴斯隆 回憶,在瓜島戰役中,就是憑藉著手中的機槍和手槍,交替向敵人射擊,頂住了日軍進攻,給其造成重大傷亡。
第三、實在繞不過拼刺刀,美軍也不怕
就算情況再壞再壞,壞到美軍迫不得已要與日軍拼刺刀的時候,講真,美軍也不太怕,畢竟身高體格擺在那裡,此一時彼一時,叢林中餓著肚子的日軍也很難再現亞洲大陸時的勇猛時光,美軍的夥食保障完備,差距在那裡明擺著。
雖然日軍刺刀技術花樣繁多,但是美軍的力氣也不小,基本採用一力降十會的方法。所以說啊,日軍太難了,想要和美軍拼個刺刀還得層層篩選,相對於攀上金字塔尖。
總結:日軍的刺刀戰術在美軍面前不好使,歸根到底還是雙方軍事裝備的差距,像我們的「大刀片子」在與日軍拼刺刀的過程中,實際佔不到多少便宜。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對抗日先烈肅然起敬,他們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