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午餐肉罐頭,日本牛肉罐頭,八路軍呢?

2020-12-19 迷彩前沿

導語: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有午餐肉罐頭,日本有牛肉罐頭,那八路軍呢?

軍人一直以來都是讓人敬佩的存在,他們以自己的身軀保衛著國家,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衝刺在前,再苦再累的事情他們都幹過。現在是和平時代,軍人雖然依舊刻苦訓練,但是和從前的軍人比起來好了太多。現在的軍人吃得飽穿得暖,還不會輕易就失去生命,戰爭時期的光是餓死在戰場上的軍人就不知多少。

那麼在戰爭規模巨大的二戰時期,軍人們都是過著怎樣的日子呢?從當時各國士兵的吃軍用罐頭就看得出來。在當時發達國家和落後的國家待遇是不一樣的。像是美國、蘇聯等國家,軍隊的夥食是非常好的,就從美國來說,都知道如果讓軍人餓著肚子上戰場,那麼他們原本十分的作用就會削減到三四分,所有為了能讓士兵吃飽肚子,美國可謂盡心盡力。

二戰期間,美國發明了軍用快餐,這種快餐就像現在自熱小火鍋,能讓士兵在戰場上隨時吃到熱乎的飯菜,到了戰況緊急的時候,美國也準備了罐頭以供軍需,這種罐頭叫斯帕姆午餐肉罐頭,滿滿的肉質,能提供士兵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美國在自身參戰之前就已經靠著戰爭發了一大筆財,所以士兵的待遇都非常好。

不過美國的士兵卻經常嫌棄午餐肉罐頭,覺得難吃,畢竟吃慣了好的,一時間怎麼習慣罐頭這種食物呢?而在二戰期間,日本作為挑起戰爭的一方,之前又有美國的多方面的幫助,早已發展成了經濟大國,所以士兵們基本也是每個人都能吃上牛肉罐頭,不過因為戰爭持續的時間太長了,日本的軍費不足以支撐消耗,於是後期的牛肉罐頭就越做越難吃,除了需要的營養,日本軍人都很嫌棄罐頭。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人無疑是最苦的,他們常常吃不飽穿不暖,武器匱乏,居無定所。對於他們來說連土豆紅薯都是奢侈品,更別提肉類了,紅軍長徵時吃樹皮,煮草根,就這樣一點一點地熬過去,韓戰時期也並沒有好多少,都和雪水和著面直接吃,五穀糧食更是不敢想,更別說有罐頭這種奢侈品了!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兵說自家牛肉罐頭連豬食都不如?靠「打秋風」改善夥食
    後來日本人連牛肉都儲備不足了,就把牛血和各種雜糧混在一起冒充牛肉罐頭,普通的日軍士兵只能就地取料,每次「掃蕩」除了打擊八路軍遊擊隊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打秋風」,搶老百姓的雞鴨牛羊改善夥食。日本牛肉罐頭可是到了二戰後期分給他們日本兵的罐頭越來越輕,吃起來越來越難。罐裡的肉很少,甚至聞不到肉的味道,裡面什麼也有,牛血,豬血,腐竹,薯條,就是沒有肉。
  • 二戰時日軍有牛肉罐頭吃,但為何日本士兵卻說夥食連豬食都不如?
    在日本軍隊,其實沒有什麼官兵同樂這種說法的,軍官和士兵的待遇差別很大。軍官可以單獨住,可以吃肉喝酒,有時候還有女人。但是日本士兵就稍微苦一點了,吃得一般,罐頭是戰時吃得比較多的食品。題中說到牛肉罐頭連豬食都不如,其實這個說法得分階段。
  • 午餐肉 = 澱粉罐頭?我們出來聊聊
    二戰中的午餐肉傳奇午餐肉(Luncheon Meat)原本指的是在午宴上吃的冷切肉(Cold Cut),包括各式火腿、香腸、燻肉等等。相傳在諾曼第戰役中,美國大兵在營地抱怨SPAM太難吃,被路過的兩名英國士兵聽到。他們從餐盤中拿起兩片午餐肉,扔到地上,撿起來若無其事地吃掉,再附送一個鄙視的小眼神:你們這些嬌生慣養的美國人有什麼好抱怨的?比起我們的口糧來說,這已經是無上美味了。所以說,腐國人民真是專業自黑一百年呢。的確,午餐肉在當時的英國也很受歡迎。
  • 雷霆戰將:國軍團長請八路軍團長吃美國午餐肉,這是真的嗎?
    男主先是不會用刀叉然後直接吃一大塊,之後覺得難吃然後給吐了。了解二戰的朋友都知道美國大兵一看到被稱為斯帕姆的午餐肉就想吐,為啥呢?太多了!因為經常天天吃甚至是頓頓吃。而且二戰時,據說只要有美國大兵出現的地方,就有斯帕姆午餐肉,可謂無孔不入,啥好吃的總吃都吃膩了而且據說斯帕姆口味還不是很好。因為味道不好就想吐了?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午餐肉的一些事。
  • 雷霆戰將:國軍團長請八路軍團長吃美國午餐肉,這是真的嗎?
    因為條件有限,外加為了表示誠意所以郭勳魁請男主吃火腿肉,按副官的話說還是進口的。在觀眾眼裡這不就是午餐肉,但是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午餐肉確實是進口貨。結果呢?男主先是不會用刀叉然後直接吃一大塊,之後覺得難吃然後給吐了。了解二戰的朋友都知道美國大兵一看到被稱為斯帕姆的午餐肉就想吐,為啥呢?太多了!因為經常天天吃甚至是頓頓吃。
  • 雷霆戰將:國軍師長請八路軍團長吃美國午餐肉,這是真的嗎?
    因為條件有限,外加為了表示誠意所以郭勳魁請男主吃火腿肉,按副官的話說還是進口的。在觀眾眼裡這不就是午餐肉,但是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午餐肉確實是進口貨。結果呢?男主先是不會用刀叉然後直接吃一大塊,之後覺得難吃然後給吐了。了解二戰的朋友都知道美國大兵一看到被稱為斯帕姆的午餐肉就想吐,為啥呢?太多了!因為經常天天吃甚至是頓頓吃。
  • 二戰各國軍隊夥食對比,美軍最豪華,中國軍隊最讓人心疼
    在戰鬥間隙,士兵如果能夠快速安全地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既能在生理上補充人體消耗,減少非戰鬥減員,同時也能夠提升士氣。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參戰,那麼這些國家軍隊夥食都在怎樣的水平呢?01 美國在主要參戰國中,美軍的戰時口糧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好到什麼程度?
  • 二戰午餐肉: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美食
    大紅大紫 真正讓斯帕姆午餐肉火爆的原因是二戰,1941年,美國正式參加二戰,一時間,幾百萬名美軍開赴世界各地,但在太平洋島嶼、北非沙漠等地的作戰讓美國後勤保障部門頭疼不已,肉食要麼變質,要麼無法運輸,要麼成本太高,但又不能沒有肉食,如果前線部隊沒有足夠的肉食蛋白質的輸入保障,會影響士兵的體能,影響作戰。
  • 二戰夥食哪家最強?美軍喝可樂吃膩罐頭,蘇軍吃不飽,該國厲害了
    ,它給世界各國的未來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正因如此美軍在戰場上作戰的時候幾乎不會面臨物資告罄的情況。而在當時士兵們的夥食無疑至關重要,那麼你知道二戰夥食哪家最強嗎?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幾國的夥食。  不過由於當時並沒有什麼好的保鮮方式,因此美軍的夥食通常都是各種各樣的罐頭,雖說頓頓都有肉罐頭,但是由於本身的味道不是很好,再加上每天吃的都差不多,這導致很多美軍逐漸膩煩了當時的那些肉罐頭。後來隨著戰爭的進行美軍夥食也進行著不斷的改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當時美軍已經能夠喝上可樂了,並且是隨取隨喝。
  • 張大彪憑啥天天吃牛肉罐頭,張大彪:因為我敢摔帽子啊
    張大彪說:每天小酒喝著,日本的牛肉罐頭侍候著!」這就是張大彪天天吃罐頭的由來,簡直過得比李雲龍滋潤多了,難道果真如此嗎?天天吃牛肉罐頭,張大彪純屬吹牛張大彪說自己天天吃牛肉罐頭,怎麼可能呢?首先,張大彪是李雲龍手下綜合能力最強的一個。他帶領部隊沿正太線打遊擊,邊打邊擴充部隊、招兵買馬、繳獲糧草武器,是部隊擴充得最大的一個。
  • 「午餐肉」讓美軍聞風喪膽的Spam斯帕姆午餐肉,歷史和趣聞
    午餐肉是一種罐裝的壓縮肉糜,原料通常是豬肉,當然也有雞肉或者牛肉的午餐肉,不過它們都沒豬肉的受歡迎。午餐肉切成片,煎一下,可以用來夾麵包吃,也可以拿來炒菜或者做部隊火鍋。各地方的傳統菜式,也比較喜歡午餐肉,四川這邊的火鍋和毛血旺就很喜歡加一些午餐肉。這種罐裝食品方便食用,也易於保存,通常也是必備的軍需物品。
  • 舌尖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士兵用什麼填飽自己的肚子?
    (但美軍士兵可不這麼想)不過,士兵們固然能夠在安全地帶品味部隊食堂提供的食物,可是在戰況激烈的地方,美軍士兵們顯然是找不到食堂的,這個時候美軍士兵要如何填飽自己的肚子呢?今天我們就看看,美國士兵們在戰場上都吃些什麼。一、斯帕姆午餐肉首先,美軍士兵在戰場上最常吃,同時也是在食堂裡吃的最多的就是斯帕姆午餐肉。
  • 友軍和敵軍眼裡的美食,美軍眼裡的下水肉——斯帕姆午餐肉
    在諸多二戰口糧配給裡,斯帕姆午餐肉則絕對是二戰士兵的共同回憶了——對於美軍士兵是噩夢,對於友軍和敵軍而言則絕對是難得的美味,那麼這種罐頭到底有怎樣的故事呢?一、國民糧食斯帕姆說起斯帕姆午餐肉的誕生可算是頗有傳奇了,因為斯帕姆午餐肉誕生的時候,美國全國都被大蕭條所籠罩,全美國的經濟都完了蛋。
  • 「午餐肉」是怎麼來的?這種「罐頭食品」,到底健不健康?
    二戰「專供」食品真正的轉折點,還是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這種保質期長,運輸成本低的「午餐肉罐頭」,順其自然的,「SPAM」就成了一線士兵們的戰地食品。近乎飽和的生產量,也是讓他們一度「吃到吐」,甚至會用來擦軍靴、墊桌腳、搭建工事防禦等,數量之多可見一斑。所以在之後的時間裡,但凡是美國士兵所到之地,皆有「午餐肉罐頭」的身影。
  • 二戰時期美軍夥食有多好?罐頭吃到飽,還有「魚雷果汁」可以喝
    然而二戰期間,美國海軍禁酒,可口可樂卻遍地都是。你可能不知道,可口可樂最早的配方中含有古柯鹼,古柯是海洛因的原始植物。無論可口可樂是為了支持正義,還是為了推廣自己的品牌,每個美國士兵都可以只花5美分就能享用一瓶可口可樂。但是為潛艇服務的水手壓力很大,潛艇活動空間小也很容易讓人感到壓抑。另外,爭這事,有今日不一定有明日,因此美國海軍非常嚮往酒精,於是「魚雷汁」誕生了。
  • 牛肉罐頭配紅茶 雖然比不上美國義大利 二戰時 英軍夥食也獨具特色
    在前兩篇的文章裡,我們大體了解了一下二戰之中德軍和美軍的軍用夥食標準,那麼作為老牌的帝國主義、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不列顛的軍隊夥食供給又是怎麼樣的呢?一度被諷刺為「戰爭可以輸,紅茶不能少」的英國紳士們在戰爭中又能擁有怎樣的飲食呢?
  •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夥食都不同,那美軍的野戰口糧是怎樣的呢?
    對日本軍人來說,飯糰可是一個最佳選擇,距離家鄉如此遙遠的土地,能夠吃到一口來自家鄉的美食,那可不僅僅是給肚腹帶來了滿足,更是給靈魂和精神上帶來了飽足。這些野戰口糧,連被俘虜的德國士兵在食用美軍野戰口糧時都對美軍夥食羨慕不已,那美軍野戰口糧到底有什麼名堂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是分類,美軍野戰口糧劃分為4類,分別是最受歡迎的新鮮食物,需要烹飪的罐裝食物,開罐即食的罐裝口,和濃縮巧克力。
  • 美國午餐肉:為什麼是戰爭時期惡名昭著的「靈肉」
    斯帕姆午餐肉其實最早起源於美國大蕭條時期,大蕭條時候美國人的年均收入從兩千三百美元斷崖式直接跳到了一千五百美元,消費水平就跟著降下來。牛肉,豬肉消費不起,有食品公司呢看到了商機,把這個豬的碎肉加上澱粉,還有各種佐料混在一起做成罐頭。這個味道呢,肯定沒有肉香,但是仔細品那能品出肉味。
  • 二戰日軍罐頭,現在居然還可以食用,為什麼可以保存這麼久還不變質?
    最近,有考古人員在一些二戰遺址中,發現了一些當年日軍留下的軍用罐頭。考古學家將其打開後大吃一驚,發現這批70年前的罐頭居然還可以食用。我們知道,一般超市裡賣的鐵皮罐頭,保質期一般在1-2年,為何日軍當年的罐頭放了70年還沒有變質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美軍最討厭吃的食物,韓國人視若珍寶,如今又成了中國網紅餐
    提起軍糧這種東西,軍迷小夥伴們最先能想到什麼呢?是熱騰騰的軍用速熱米飯?還是吃一塊就能扛一天不餓的軍用壓縮餅乾?恐怕是兩者都有。科技如此發達的21世紀當下各種軍用專供食品層出不窮,但在科技尚不如今天這麼發達的二戰時期,那時候在戰場上不宜生活做飯的軍人們吃的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