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小日本」這一蔑稱是如何來的

2021-03-02 萍生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榮幸,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轉發呦

在中國軍民抗擊日軍侵略的戰爭中,對日軍的稱呼可謂是五花八門,有漢奸對其恭畏的稱謂皇軍,也有對其蔑視的稱謂小日本、日本鬼子、小東洋、日本仔、小鬼子等,通常都將其稱呼為日軍或者日本侵略軍。

在這些有蔑視情形的稱謂中,小日本一詞流傳範圍最廣、影響最大。它是中國、朝鮮、韓國等遭受日軍侵略的國家民眾對日本的一種蔑視稱呼。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小日本一詞由於抗戰作品的大力宣傳而廣泛被人所接受,甚至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從蔣介石到東北軍閥二張父子,再到臺灣作家柏楊、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水均益、笑星趙本山、中長跑教練馬俊仁、乃至5歲的幼童,至於街頭巷尾的各色人等,更是不絕於耳、百說不厭的稱其為小日本。

中國軍民對日軍蔑稱為小日本由來已久,甲午戰爭失敗後,中國人對日本有所敬畏,但嘴上功夫依然強硬,稱「小小日本不足道」,小日本的稱呼從這一刻開始起,影響至今。其後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佔領了我國的東三省,隨著日本侵略的深入和殘暴,中國人一口一個小日本的怒罵,以此發洩心中的憤懣。對小日本這一蔑稱,究起原因一方面除了表達對日本軍國主義和侵略軍的憤怒和憎恨,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地理面積和人口都比中國小、日本侵略軍的身材普遍比中國人矮小。

對於日軍的身高普遍比較矮小這一點,稱其為小日本倒也比較貼切。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主要與日本陸軍進行作戰,日本的空軍和海軍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上。在戰爭初期日本陸軍士兵的平均身高約為160公分左右,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兵員嚴重不足,大量青少年被日本政府投入到了戰場上,到1945年的抗戰末期日本陸軍的平均身高只有145公分。這樣的一個身高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當時日軍普遍配備三八式步槍,即常說的三八大蓋,裝有刺刀的三八大蓋其身長達到1.675米,日軍的平均身高比自己所使用的武器尚且矮了十公分到二十公分。在1942年,美國參戰後,美軍頒發的一本名為《如何辨認日本人》的小冊子中寫到中國人的個頭兒接近美國人,日本人要矮一些,好似沒有腰,兩條腿直接長在胸部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佐證。身高偏矮貌似也是日本的一個傳統,在日本的戰國時代,也就是公元十六世紀,日本名人豐臣秀吉身高140公分、織田信長身高166公分、德川家康身高156公分、德川綱吉身高124公分。

不過時過境遷,到目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經超越了中國人,現在日本人的男姓平均身高為172公分、女姓平均身高為162公分。中國人的男姓平均身高為170公分、女姓平均身高為160公分。

在當下,普通的日本百姓和侵華戰爭當中的日軍已經是不大相關的兩碼事,對於「小日本」這一容易激起民族矛盾的蔑稱,還是不要盲目激進、謹慎使用。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歷史揭秘:「支那」是蔑稱嗎?
    玄奘法師:「往東北方向走幾萬裡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指的大唐。」他所說的是一個事實,古印度將大唐國稱呼為「至那」「支那」「脂那」。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僧人和玄奘所讀的是同一批梵文佛經——古印度人將中國稱為「支那」。玄奘也跟著學,於是,日本僧人也跟著學。
  • 支那,真的是對中國的蔑稱嗎?
    香港「青年新政」議員遊蕙禎和梁頌恆在立法會宣誓時,將中國讀成當年日軍侵華時所用的辱華字眼「支那」,引起全港社會以至全球華人憤怒。第二個來源是臺灣。一度指揮示威者的「港獨」組織「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臺仰,在臺灣為遊梁二人辯護,狂言「我在臺灣日日講『支那』,那又怎麼樣?」第三個來源是日本。
  • 「索狗」「任豚」和「軟飯」:聊聊國外那些不禮貌的陣營蔑稱
    事實上,國外不同「陣營」的玩家在彼此創造蔑稱時,腦洞很大,遠不止「索狗」「任豚」這麼簡單。  先來說說索尼。在PS2世代,對索尼過分推崇的玩家會被稱作「PSTool」(PS工具)。Tool和Two發音相似。意思是「不管索尼做什麼事,都會像工具一樣去機械維護」。 在本世代這類粉絲又有了新的稱號:「Sony Pony」。
  • 【抗戰專輯】看日本人如何拍攝抗戰片?日本女護士參加了解放軍
    因為TBS電視臺是將它作為臺慶60周年的特別作品推出,更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又巧遇戰後70周年這一重要時期,因此,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旁,連看了2夜——上集2小時,下集2小時。除了故事情節,我更關心的是,日本人如何拍攝這一部「抗戰片」?
  • 看日本人如何拍攝「抗戰片」
    因為TBS電視臺是將它作為臺慶60周年的特別作品推出,更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又巧遇戰後70周年這一重要時期,因此,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旁,連看了2夜——上集2小時,下集2小時。除了故事情節,我更關心的是,日本人如何拍攝這一部「抗戰片」?
  • 【紀念抗戰】抗戰勝利75周年 | 永遠的八月:在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之時,漫談抗戰
    8月,對每位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朋友而言,都是非常容易想起75年前的淚水歡歌的抗戰勝利月。抗戰越來越遠,現在的人們大多在電視劇上通過《亮劍》及其他的影視劇去了解那段往事。反而,國共合作抵禦外敵的艱苦卓越的抗戰八年,很多時候已經成為碎片,撒落在不經意的淡忘裡。我們忘記了抗戰那段歷史,其實,我們也就忘掉了我們走到今天的來路。
  • 在抗戰中,中國戰士撿到日本小女孩後送還日軍,附帶一封信震動日本
    戰鬥告一段落後,我軍戰士在敵軍屍體中發現了2個日本小女孩,1個不到1歲,一個四五歲,她們的親人大概在戰爭中死去,2人成了無人看管的孤兒。 這名戰士發現後,和戰友商量了一下,3個人一起把她們帶回了晉察冀軍區總部。
  • 抗戰中的日本陸軍軍服到底什麼樣子?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閒來無事看了幾部關於抗戰的老電影,發現老電影中日軍軍裝的考究竟然比現今絕大多數的抗戰題材影視劇裡都要好的多,有感而發寫一篇關於抗戰中日軍軍裝的文章,給票友做一個簡單的小教程,以後就知道哪些是神劇,哪些是花了心思的好作品了。
  • 抗戰時國軍打雜多打仗少?
    抗戰時的國民黨軍隊彩色照片。將領 | 一些陸大出身的國軍將領,基層歷練不足,少年得志,驕縱自滿騰訊文化:你在書中提到,國軍的陸軍大學最重戰術教育,他們與日本軍官相比,戰術素養如何?張瑞德:國民革命軍自成立以後,由於連年作戰,升遷容易,常是一戰一升官,減少了歷練的機會。
  • 二戰後,唯一敢稱呼中國「支那」的國家,2014年才正式廢除蔑稱
    「支那」一詞是對中國的蔑稱,一般我們在抗日影視劇中會看到日本人稱呼中國為「支那」,而稱呼中國人為「支那人」,但是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官方就命令媒體禁止使用「支那」一詞。但是在二戰之後,還有一個國家仍然使用「支那」這個蔑稱稱呼中國,到了2014年才正式廢除了這個稱呼,這個國家是誰呢?答案就是:印度尼西亞。最早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殖民地,荷蘭人使用過cina,也就是「支那」稱呼我國,不過因當地華人激烈反對而廢止。
  • 日本人今年怎麼拍「抗戰劇」?
    這兩日,一部名為《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レッドクロス~女たちの赤紙~》)的日本「抗戰劇」走紅了朋友圈。無論是「日方拍攝」還是「抗戰劇」,這些字眼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都顯得分外扎眼。
  • 「支那」一詞的由來,「支那」這詞是如何從崇敬演變成侮辱
    我們在看抗戰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日本鬼子蔑稱我中國為「支那「,中國人為「支那人」,其軍隊則自稱為"支那派遣軍「,那麼日本為何稱中國為「支那」呢?「支那」一詞究竟由何而來?說到「支那」這個詞,現在我們大家都不太願意提起,因為這個詞曾經是日本鬼子用於侮辱中國的人的蔑稱,然而,「支那」這詞在近代以前不僅不是蔑稱,甚至還是帶有尊崇的含義。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和中國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古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
  • 淞滬抗戰時魯迅在幹什麼?
    魯迅逝世10周年紀念,1946年,上海萬國公墓我們不能強求魯迅拿起武器,跟日本人開戰,他畢竟不是士兵。1月30日,因為魯迅一家和周建人一家距離戰區較近,一家十口人,全部遷到日本人開的內山書店三樓,以避戰事。
  • 「趙姬」不是她的姓名,而是對秦始皇母親的蔑稱
    「趙姬」這一名稱的出現於小說,沒有交代歷史根據,只能屬於杜撰也許是大家都希望秦始皇的母親有個名字,「趙姬」這個名稱一出現,大家也就不去在乎它的真假,都跟著叫了起來,一直延續到《大秦賦》這部電視劇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秦始皇的母親絕不可能姓趙名姬叫「趙姬」為什麼不是叫趙姬,我們可以從各個方面找出許多理由,今天在這裡,我們只給大家談一條最重要的理由
  • 這一定是2015最有料的抗戰紀錄片:《大後方》
    《大後方》是國內首部全面聚焦抗戰時期中國後方的紀錄片,8月31日在重慶衛視和重慶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時,引起追捧和熱議,成為電視臺紀念抗戰紀錄片的最大黑馬,被譽為2015年美譽度最高的電視臺抗戰紀錄片。|抗戰紀錄片如此之多,為何這一部如此特別?
  • 日本人拍的抗戰片何以催人淚下
    有網友認為這是一部理智看待戰爭的作品,也有人認為劇情有美化戰爭的嫌疑。該劇以日本女子希代(松島菜菜子飾)的經歷為線索,講述了發生在1931年—1953年間的幾場戰爭,劇中對日本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志願軍、蘇聯紅軍的刻畫為網友津津樂道。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全文,原標題為《看日本人如何拍攝抗戰片》。
  • 抗戰老兵拿走一把日本軍刀,日本欲3千萬贖回,如今珍藏博物館
    提到我國的歷史,便不得不說起與日本抗戰的那段日子。相信中國人都會把那些黑暗的日子銘記在心,並一代代傳下去,教導後代勿忘國恥,珍惜今日的和平與安定。在抗日戰爭時期,除了被歷史書記載的勝利之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 2020年12月時政熱點分析:鑑往知來,抗戰精神永不過時
    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什麼才是最好的紀念,怎樣才是最好的告慰?總書記給出答案: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對索尼腦殘粉的蔑稱了解一下
    對索尼腦殘粉的蔑稱了解一下時間:2019-08-03 14:10   來源:流行語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索狗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對索尼腦殘粉的蔑稱了解一下 索狗的來源和意思 對索尼腦殘粉的蔑稱。索狗熱衷於無腦噴其他品牌,因此被其他品牌粉絲稱為會說人話的狗 與之相對應的是任豚,對任天堂粉絲的蔑稱。
  • 抗戰時日軍為何用軍旗開路?
    這是日本陸軍第一次擁有「軍旗」。紅色旭日:日本陸軍軍旗的樣式變遷日本陸軍的軍旗歷史先得從日軍的士兵補充和編制講起,因為日本陸軍的軍旗只授予步兵和騎兵聯隊,沒有給師團和大隊,這是因為日本實行的是徵兵制,適齡男性都得服兵役,一個市的男人編成一個聯隊,這個聯隊的補充兵都來自這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