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上映的《大秦賦》是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大秦賦》中,秦始皇的母親叫自始至終都是叫「趙姬」
按照這個的稱呼,大家都會認為秦始皇的母親「姓趙名姬」,其實並非如此
秦始皇的母親姓甚名誰,從司馬遷《史記》開始一直到明代,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就沒有明確的歷史記錄,「趙姬」這個名稱,出現於明代的《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由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原著、清代蔡元放改編,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趙姬」這一名稱的出現於小說,沒有交代歷史根據,只能屬於杜撰
也許是大家都希望秦始皇的母親有個名字,「趙姬」這個名稱一出現,大家也就不去在乎它的真假,都跟著叫了起來,一直延續到《大秦賦》這部電視劇裡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秦始皇的母親絕不可能姓趙名姬叫「趙姬」
為什麼不是叫趙姬,我們可以從各個方面找出許多理由,今天在這裡,我們只給大家談一條最重要的理由,有了這一條,大家一定會認同我們提出的「秦始皇母親絕絕不叫趙姬」的說法
中國女性的命名,長期以來經歷過一複雜變化,大致可分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名+姓
時間是夏商周三代時期
比如「婦好」,不是姓「婦」名「好」
再比如「褒姒」,是姓「褒」名「姒」
第二階段:姓+「氏」
「王氏」、「劉氏」、「王劉氏」
女子有姓無名,把女性稱為「某氏」,是中國男性社會婦女地位被貶的結果。男子的名字越搞越複雜姓、氏、字、號一大串,女性則草草以「某氏」、「某某氏」二三字冠之
這其中「某氏」是記錄其娘家的姓,「某某氏」是「娘家姓+夫家姓+氏」
當然,此時期,此時期也有女性跟男人一樣以「姓+名」的方式,被有名有姓地記錄了下來,這就是我們現在叫得上姓名的那些歷史裡的中國婦女,有點像男性社會對優秀女性的嘉獎
第三階段:「姓+名」
民國以後,新文化運動中婦女翻身得解放,男女平等,大家都以「姓+名」進行命名
說回秦始皇母親,她生活的戰國時期,屬於第一時期與第二時期的交匯處,她的姓名,應該是屬於那種「優秀女性」的「姓+名」格式。也就是說:如果秦始皇的母親叫「趙姬」,等於是在說她「姓趙名姬」
問題來了。秦國的國姓是「贏姓趙氏」,所有秦王都是趙氏,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應該叫趙異人或趙楚或趙子楚,如果秦始皇的母親叫趙姬,就形成了不合古禮的「同姓通婚」。這在一般小戶人家裡尚有可能,在王室皇家,這種事是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都是不可能發生的。更何況秦始皇的父親本是被疏遠之人,是依靠華陽夫人上的位,更沒有立一位「同姓通婚」的女子為王后的任何可能
僅僅這一點就足以斷定:秦始皇的母親姓什麼都不可能姓「趙」
明人馮夢龍寫《東周列國志》時把秦始皇的母親杜撰為「趙姬」,並不是在告訴我們她「姓趙名姬」,而是在把秦始皇的母親蔑稱為「一個來自趙國的姬妾」,是在對秦始皇進行人格羞辱
基於古人認知的局限,從秦滅六國開始,秦始皇一直就是被仇恨和攻擊的對象,馮夢龍也逃不出這種局限,杜撰「趙姬」這個名稱,是他錯誤歷史觀的表現
今天的我們,在明白「秦始皇的母親不可能姓趙名姬」的同時,其實真不應該用「趙姬」這種蔑稱來羞辱一位為中國歷史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大秦賦》本意為秦始皇打造高大歷史形象,卻用「趙姬」這一蔑稱來稱呼其母,也不知道是一個忽略還是一種無奈?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