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母親趙姬,是一個苦命的女人。我們常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但是這三個男人卻將這臺戲演繹成了千古絕唱,而趙姬不過是其中的悲劇人物罷了。
兒不嫌母醜,這是古訓,儘管司馬遷、司馬光都說趙姬姿色出眾,為何還是被兒子秦始皇百般嫌棄呢?斷絕母子關係不說,還硬是將親生母親趕出皇城,難道偌大的皇城之中,就沒有趙姬的一方容身之地?其實這件事,怪不了秦始皇,更怪不了趙姬。
趙姬其實也並非平民家的女子,實際上她的父親在當時的趙國,也算是有點實力的富豪,身為富豪的女兒,按理說,也能嫁一個好人家,為什麼被賣給了呂不韋當姬妾呢?
這裡就存在一個很微妙的利益關係,並不是說趙姬不好,而是當時的呂不韋太厲害了,趙姬給呂不韋當姬妾,也可以說是被呂不韋身上特有的魅力所折服了。
刨根問底,呂不韋祖上究竟是幹嘛的?為什麼會傳承給他如此優秀的基因?
實際上呂不韋實際上姓姜,說起來還是姜子牙的23世孫,因為當年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勞,所以就得到封賞,封地名為呂地,生長在這片土地上,那麼叫呂不韋自然也沒錯,說他是姜不韋也沒錯,只不過到呂不韋這一代,家族實力也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呂不韋的爺爺儘管也在官場混,但是最終還是被衛國宰相給逼到了絕路,所以望子成龍的呂不韋爺爺本想讓呂不韋老爸給自己爭口氣,可是沒想到呂不韋老爸壓根不想從政,也不想自己老爹的悲劇重演,所以棄政從商,經過半輩子的積累,也算是給呂不韋奠定了不錯的商業基礎。
呂不韋的爺爺終究認為呂不韋的老爸是不務正業,認為從商帶來的金錢,哪裡有從政帶來的名氣和權力更加實在,所以呂不韋的爺爺在臨終前,特別囑咐呂不韋:不要像自己的老爸一樣鑽到錢眼裡,還是要強大自身實力,在整個權力界大放異彩。
呂不韋確實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學習很刻苦,看起來確實聽了爺爺的話,而且對自己的父親嗤之以鼻,實際上令呂不韋嗤之以鼻的,並不是老爸經商這件事兒,而是飽讀詩書的呂不韋,看不上老爸的經商格局,認為他是一個不太成功的商人,太過於保守了,反而賺不到錢。
畢竟當時呂不韋的老爸做的都是麻布販賣生意,每年的利潤也不過才千金而已,很顯然呂不韋的野心要更大。所以就憑著這些過人的見解,呂不韋的老爸,認為呂不韋將來的商業成就很可能會超過自己,所以也做了一個在當時看起來相當愚蠢的決定。
小時候的呂不韋相當聰明,所以學習上也沒壓力,就如同現在我們老師眼中的三好學生,而且呂不韋的老師對於呂不韋的評價很高,不出意外的話,將來呂不韋仕途肯定會很順利,但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的老爸堅決讓呂不韋在15歲的時候開始下海經商。
也正是這個決定,成為今後影響呂不韋人生軌跡的重要因素,如果呂不韋真的聽了老師和爺爺的話,通過正常的途徑走上仕途,或許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成就。
甚至於為了讓呂不韋退學經商,呂不韋的老爸和他的老師還好好辯論了一番,只可惜老爸終究是老爸,掌握了最終話語權。當然這也是目前我們很多父母所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至於怎麼選擇,確實要因人而異,畢竟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關鍵是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屬於哪種材料,這個問題就比較尷尬了。
呂不韋的老爸還是有一點大局觀的,之所以不讓呂不韋繼續從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當時他們整個國家的大環境不允許,首先就拿他們所處的衛國來說,簡直是江山代有昏君出,整個衛國前途未卜,所以走上仕途確實很冒險。
以呂不韋老爸一貫穩妥的做法,經商確實挺保險的,畢竟沒有統一之前的六國,環境還是相當複雜的,不得不承認當時呂不韋老爸的深謀遠慮。
事後證明,不論是經商還是從政,關鍵是都要腦子好使,而且還要會懂得借力,其實早年呂不韋所在的衛國,國力還算強盛,但就因為缺乏憂患意識,戰國中後期已經成了一個任人宰割的小國家,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當了皇帝,也避免不了被人宰割的份,明白這一點的呂不韋,自然也明白了父親讓自己經商的緣故,而且,呂不韋本就看不上父親的經商方式,所以恰好也藉此機會證明自己。
從古至今,做生意都靠的是資源和信息差,呂不韋自然明白,當時趙國有人想要購買一批玉器,名為圭壁之器,簡而言之,就是當時用來象徵爵位的特殊玉器,只不過因為其屬性,在衛國是被禁止倒賣的,也正因為如此,存在很大的利潤差,此時的呂不韋蠢蠢欲動了,為什麼他會有如此信心拿下這單生意?其實也是源自他的這個想法。
隨著衛國的沒落,呂不韋實際上早就想到外面闖闖去了,何不找一個大點的國家,比如趙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呢,實際上當時呂不韋選擇的是韓國,而且目標相當明確,直指韓國首都陽翟,為什麼這樣做?
想必屏幕前聰明的你已經猜到了,那就是趙國使者所需要的圭壁,恰好是當時的韓國首都所不缺的,但是即使知道這個信息差,很多人也沒有那個魄力,因為在衛國,倒賣圭壁是犯法的,被抓住就是滿門抄斬,要想做這個生意必須出國,所以當時的呂不韋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畢竟利潤高到嚇人。
韓國的首都陽翟,有著當時六國之中最大的玉石製品交易市場,所以呂不韋選擇到這裡也並沒有什麼不妥,本來打算在韓國長期發展的呂不韋,賺到了第1桶金之後,認為當時的韓國也不適合長期居住,畢竟當時韓國實力並不行,而且附近還有秦國虎視眈眈,呂不韋簡單的分析了六國局勢,認為僅次於秦國的趙國,才是最佳的居留之地:
一來不會因為過於強大而被群起而攻之
二來也是因為相對強大,不會被列為首要攻擊目標。
呂不韋在韓國完成了自己的原始資本積累,就動身前往了趙國,呂不韋做生意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低買高賣,只不過他能輕鬆的看透兩個商品之間的差值,時間長了,賺錢對於呂不韋來說太簡單了,當然我們這裡要說呂不韋是白手起家的嗎?其實也不完全是,從當時呂不韋娶妻來看,就足以說明。
呂不韋在19歲的時候就結婚了,當時也算是比較正常的年紀,呂不韋的妻子是誰呢?那可是當時在趙國邯鄲成大名鼎鼎的首富之女,只不過呂不韋老丈人是邯鄲城第二首富,不管第幾,總之錢非常多。
當時呂不韋的老婆,帶過去的嫁妝足足有10萬刀幣,這也成為當時呂不韋為發家的重要經濟支撐,從這一點來看,能夠娶到第二首富之女,呂不韋真的不簡單,後來呂不韋還納了一個妾,但是這個卻並不是趙姬,而是找了一個軍官的妹妹,這樣的身份才只能當個妾,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趙姬會被呂不韋輕易送人了。
按照呂不韋當時的經濟條件,妥妥的一個高富帥,而我們今天的主角趙姬呢,儘管家裡面確實有點資本,但是這位富家千金也並不走尋常路,因為能歌善舞,姿色逆天,最終也成功獲得呂不韋的青睞,呂不韋對於趙姬的寵愛是真的,但是究竟是不是真愛?
確實需要考慮,只不過,趙姬卻把這段感情當真了,真把呂不韋當成了自己的白馬王子,可哪裡想到,趙姬終究不過是呂不韋的一顆棋子。
呂不韋由於長期經商,對於六國之間的局勢也分析的相當到位,只不過,前期他是為了賺錢,錢賺夠了的呂不韋,終究還是沒有放棄當年爺爺的恥辱,所以還是打算玩弄權貴,儘管自己身居趙國,也算是安了家,但是他明白,這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畢竟當時最強大的要數秦國,所以他還是想到秦國發展的,最終敏銳的嗅覺讓他找到了機會。
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的長子死在了魏國,所以在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的第2個兒子,安國君被確立為太子,這件事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內心蠢蠢欲動的呂不韋看到了商機,本來安國君當太子沒有什麼,但是安國君卻足足有20多個兒子,如此高產,皇位之爭肯定很精彩,呂不韋準備渾水摸魚,如何才能讓自己也分一杯羹?呂不韋最終盯上了秦異人與華陽夫人。
秦異人就是安國君20多個兒子之一,只不過他在這次的皇位爭奪中並不佔什麼優勢,由於排名處於中間位置,而且母親夏姬,由於來自於當時比較弱小的韓國,後來隨著秦國與韓國的關係惡化,夏姬就被安國君逐漸遺忘了,更慘的是,母親不受寵也就罷了,連兒子秦異人也被當成人質給送到了趙國,在秦國不受待見的異人,到了趙國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所以整天渾渾噩噩度日,但是沒想到,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呂不韋。
呂不韋剛見到異人的第一眼,就從他身上看出了常人根本無法理解的價值,很顯然此時落魄的異人的價值被低估了,畢竟流淌著秦國皇家血脈,呂不韋自然認為將來的秦異人前途不可限量,只不過被拋棄慣了的秦異人,並不相信呂不韋的那番話,兩人的第1次碰面,就這樣不歡而散了,但是呂不韋卻堅定的認為自己遇到了奇貨,並且堅定不移的相信,奇貨可居,日後必定發大財,為此他還專門回家向父親討教。
#秦始皇#呂不韋:種地的話能夠獲得幾倍的利潤呢?
父親:十倍,不能再多了。
呂不韋:販賣珠寶玉石器,能夠獲得幾倍的利潤呢?
父親:百倍,不能再多了。
呂不韋:要是我能讓一個人當上國家的君主,能夠獲得多少倍的利潤呢?
父親:不可估量!
事實證明,呂不韋的格局確實要比爺爺和父親都要高。
不久後,呂不韋帶著必勝的信心,準備去說服異人,儘管剛開始秦異人對於呂不韋絲毫不相信,就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狀態,但是隨著交談的深入,秦異人就感覺呂不韋並不簡單。
首先呂不韋告訴秦異人自己此行的目的,其次分析了秦異人處境,畢竟秦趙關係緊張,而且秦異人本來在秦國九不受待見,在趙國也生不如死,與其這樣還不如聽他的,他有辦法讓秦異人回到秦國,當上君主,這樣的誘惑怎能秦異人不心動呢?所以兩人促膝長談,最終呂不韋也成功說服秦異人,讓他聽從自己的安排。
說服了秦異人的呂不韋,盯上了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深受寵愛,但是也與安國君並無子嗣,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呂不韋先是買通說服了華陽公主的弟弟陽泉君,讓他幫助自己接近華陽夫人,見到華陽夫人之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深刻分析了華陽夫人沒有子嗣的後果,為了以防萬一,就讓她認秦異人當兒子,好讓將來有個保障,而且還專門強調秦異人能力出眾,結交眾多權貴,對於華陽夫人,看成親生母親一樣,就在呂不韋堅持不懈的遊說之下,華陽夫人答應了呂不韋。
好戲開場了:呂不韋作為幕後操盤者,找準了主角,然後又給他創造了諸多便利條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呂不韋還是有點心思的,畢竟自己要是真的讓秦異人當上君王,那麼秦異人要是翻臉不認人,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畢竟兩人沒有血緣關係,所以為了給這段交易加上保險,呂不韋下了血本,也不知道他是有意還是無意,居然在宴請秦異人的宴席上,叫來最寵愛的姬妾,趙姬前來助興。
哪裡想到,趙姬的美色,確實驚訝到了秦異人,而秦異人這時候居然提出了要讓呂不韋把這個姬妾給他的要求,儘管當時的呂不韋面露難色,但還是以大局為重,半推半就之間,居然成全了趙姬和秦異人,可是他這樣做,卻絲毫沒有顧及趙姬的感受,畢竟趙姬在當時是喜歡呂不韋的。
比較有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趙姬在跟了秦異人十個月,就生下了秦始皇嬴政,當然也有資料說,秦始皇是被趙姬懷了12個月才生下來的,但是無論如何,這樣的時間,都不禁讓人疑惑,究竟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是呂不韋還是秦異人?
我覺得如果當時的呂不韋,是有意安排趙姬與秦異人,那麼有極大的可能,他就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畢竟呂不韋有那個能力安排秦異人當上君主,自然也可以安排一場簡單的鴻門宴,但是毫無疑問,就是因為趙姬,反而將秦異人與呂不韋牢牢拴在了一起。這就是兩個男人之間簡單而又純粹的秘密。
畢竟秦異人在趙國是當人質,小日子哪能一直甜蜜幸福下去,本來在呂不韋的遊說之下,趙王有點想要放秦異人回去的意思了,可哪裡想到突然爆發的秦趙戰爭,打亂了呂不韋的計劃,此時秦異人的處境就相當危險了,為了不讓前期付出的努力打水漂,呂不韋冒險帶著秦異人,用金子打通了守城官員,成功逃脫了,只不過趙姬和兒子還留在趙國。
呂不韋在護送秦異人回秦國的時候,專門想了一招,為了讓秦異人更親近華陽夫人,直接讓秦異人穿著楚服回到秦國,畢竟華陽夫人就是楚國人,這樣的打扮,確實讓華陽夫人很高興,更加堅定了要認異人當兒子的想法。甚至直接讓他更名為楚,後來,隨著安國君順利登上王位,秦異人也在華陽夫人的建議之下,被立為太子。
何況早年長期生活在趙國的秦異人,對於趙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所以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建議,更增加了安國君對秦異人的好感,秦異人當上太子,趙姬也終於有機會帶著兒子到秦國和秦異人團聚了。
很不幸,安國君守孝一年,上位三天就因病去世,幸運的是秦異人自然順理成章,當上了秦莊襄王,此時呂不韋終於圓夢了,華陽夫人從華陽王后,也當上了華陽太后,母憑子貴,秦異人親生母親夏姬,也成為了夏太后,可以說這幾個人都成了人生贏家。
當然呂不韋的故事還在繼續,畢竟他作為幕後主使,可是最該頒獎的人,知恩圖報的秦異人,直接讓呂不韋當上了丞相,此時的呂不韋也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不過沒多久,又發生了變故。
秦異人即位三年,也病逝了,咱們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現了,也就是秦異人與趙姬的兒子,嬴政登基稱王,比起秦異人,秦始皇可做了許多事兒,當然隨著《大秦賦》的熱播,秦始皇的故事,咱還是不要劇透的好。繼續呂不韋與趙姬太后的故事。
秦莊襄王去世了,曾經親密無間的趙姬遇上了摯愛的呂不韋,兩人又摩擦出愛的火花,當然之所以可以如此,也就是因為當年的秦始皇還小,基本也不懂母親與呂不韋的那些事兒,就任由他倆玩耍了,可以見得,實際上,趙姬之所以能夠不計較呂不韋將她送給秦異人的事兒,自然也是因為兩人的感情基礎,有人說是趙姬水性楊花,倒不如說被呂不韋的絕情與秦異人的欲望給逼的。
秦始皇嬴政逐漸懂事了,自然也明白母親趙姬與仲父呂不韋的那些醜事,何況還有人經常向嬴政舉報,確實自己也感覺不好意思的呂不韋,終究還是決定斷絕這段不倫之戀,可是趙姬可不答應,為了安撫趙姬太后,呂不韋居然找了嫪毐,假扮太監區服侍趙姬,趙太后閒來無事,自然也與嫪毐樂在其中。
但是呂不韋不一樣,他身為當朝宰相,還是要注意自己形象的。即使趙姬再過分,也不會被秦始皇殺了,而了呂不韋要是惹怒了秦始皇,項上人頭就不好說了,可見當時的呂不韋還是相當明白,與太后私通的後果是啥。
只不過嫪毐就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反而認為自己撿了桃花運,得寸進尺,不僅利用趙姬太后謀求眾多權利,還直接與趙太后生下了兩個兒子,當然這都問題不大,秦始皇明知這些事兒,也不與他計較,隨著欲望的膨脹,嫪毐越來越不像話了,居然誘騙趙姬太后打起了秦始皇皇位繼承的主意,關鍵是嫪毐此人,也相當狂妄,甚至於在酒後告訴別人,我算起來還是秦始皇假父呢。
公元238年,嫪毐居然偷著用玉璽和太后璽,私自調動軍隊叛亂,這件事徹底惹怒了秦始皇嬴政,本來就對他忍無可忍的秦始皇,見此人如此囂張,平息叛亂,派人查清真相,數罪併罰,直接讓嫪毐家三族人消失了,為了以絕後患,趙太后與嫪毐的兩個兒子被處死,趙姬太后也被秦始皇安排到了雍地居住,也宣稱與母親斷絕關係。
趙姬真的就那般不堪嗎?實際上拋去那些個人問題,趙太后還是在各位大臣心中挺有威望的,畢竟秦異人對於秦始皇嬴政,並沒有盡到多少撫養義務,趙姬則不一樣,在趙國就一直精心培養嬴政,回到秦國以後,趙姬對秦始皇影響也很大,在嬴政13歲,秦異人就離開了,儘管嬴政是秦王,但是趙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身為國母,大臣們在秦始皇宣布斷絕母子關係之後,屢次有人進諫,認為秦始皇不應該這樣做,甚至為了讓太后回來,27位大臣因此喪命,直到第28位大臣茅焦,才順利說服秦始皇,也足以證明,趙姬太后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最終秦始皇還是原諒了母親,讓她安享晚年。
總而言之:
趙姬是秦始皇的生母,為什麼一開始要說他是苦命的女人呢?畢竟都是太后了,有什麼命苦的?其實從這個層面來看,太后也有太后的苦衷,一開始趙姬遇上呂不韋,本以為自己會與他恩愛終生,可沒想到,她還是被送給秦異人,當了工具人。
直到後來回到秦國,秦異人去世,本以為她又可以與呂不韋不顧一切,成就唯美的愛情故事,但是他們此時的身份早已變化,一個是太后,一個是丞相,兒子還是帝王,儘管兩人也有了那麼一段故事,但是呂不韋終究理智選擇退出,為了彌補傷痛,趙姬對呂不韋的感情,瘋狂發洩到了嫪毐身上,但是趙姬到頭來發現,嫪毐貪圖的,也不過是權利與地位。
如果沒有權利糾纏,趙姬是一個簡單純粹的專情女子,但是就因為摻雜了權利,她反而成了水性楊花,風評不好的壞女人,本想找一份真摯的愛情,卻不想被心愛的人作為權利砝碼轉手相送,時過境遷,再次重逢,早已形同陌路,同床異夢,無盡的瘋狂,硬生生毀了自己,如果不是為情所困,趙姬,也會是等同於武則天、呂后一樣的古代女性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