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今年年初以來,在我市各大企業生產車間,都有科技工作人員熟悉的身影,他們主動服務企業,全力助力項目建設。
在高新開發區、阜新氟產業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和企業,科技人員深入百餘戶企業了解科技需求69項,在現場幫助企業解決研發平臺申報、科研項目爭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具體困難問題,支持和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科研成果轉化。
全市科技部門當「幹將」不當「論將」,以作風建設促進創新創業服務優化,機關幹部少坐辦公室,多到企業去,做到業務熟、底數清、情況明。圍繞推進產業產能升級、結構升級、品牌升級目標,市科技局出實招、用實勁、求實效,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中共阜新市委阜新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市的實施意見》《阜新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實施意見》《阜新市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2020—2022)》等一系列文件相繼出臺,使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加速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活動周」「智慧財產權日」等活動,讓科技創新走進廠礦車間,田間地頭,使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預計達到1.5%。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遼寧排山樓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阜新德爾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阜新萬達鑄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年度研發支出突破2000萬元。
「近期有人冒用科技人員名義以調查項目為由,以手機通話形式索取財物……」「 收到,謝謝提醒……」未到上班時間,市科技局「阜新科技政策服務群」開始熱鬧起來。這個微信群是我市科技工作的「新陣地」。為進一步拓寬服務渠道,拉近與基層、企業間的距離,更好地為社會各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市科技局開通了「阜新科技政策服務群」。在項目信息發布、申報及重點項目督查等各項重點工作中,利用微信群隨時發布工作通知、領導要求和工作開展情況等,有力推進科技服務工作的開展,真正做到科技服務零距離、零時差,有效提升了科技服務水平。
「陽光服務」「透明服務」是市科技局打出的服務品牌,科技政策(電子)明白卡,一句話解讀科技政策,為企業提供精準化服務。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多次赴省科技廳進行項目匯報對接,及時獲取信息,幫助企業挖掘科技項目創新點,組織企業精準申報科技項目76項。
堅持精準服務,靶向服務,讓各項措施在一線落實。疫情防控期間,市科技局重點解決了高企認定等工作,開展網上受理高企認定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材料審查,提供網上諮詢答疑、政策解讀、培訓輔導等服務,針對高企認定具體指標,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對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給予不同扶持,幫助企業發展壯大。
強化企業技術需求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精準對接,加強沈阜科技項目合作,密切聯繫中科院瀋陽分院,提出7項具體需求;邀請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與中儲鈦業對接;積極推動遼寧工大與「力勁」「東升精機」等企業合作;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建設專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應用。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作用舉足輕重。全市科技部門主動出擊,幫助企業解決項目融資難等問題,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與阜新銀行科技支行對接合作,探索建立與金融機構共同支持重大科技項目的合作機制,工作人員先後到36戶企業走訪洽談,近期將為5戶科技型企業提供項目貸款3600萬元。同時,組織兩家企業申請在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科技創新專板掛牌,兩家企業成功申請為期1 年的免費出口信用保險。
同時,市科技局主動謀劃,充分發揮工作主動性,主要負責同志帶隊,多次跑省進廳進行項目匯報對接,與省科技廳有關處室溝通對接,及時獲取項目申報信息,提前組織策劃。特別邀請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同志到我市部分企業實地考察,對重點科技項目進行指導,成效明顯。幫助遼寧金美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阜新德美客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爭取到國家、省科技資金支持1800萬元,並第一時間發放到位。全年預計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資金3165萬元,是去年的3.6倍。省科技重大專項「遼西北生態系統恢復治理技術集成及生態產業發展示範」項目已在彰武啟動,獲省財政資金1000萬元,項目成果將為農牧交錯帶生態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典型技術支撐和示範樣板。
目前,市科技局向科技部、省科技廳組織推薦申報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自然基金等各類項目18項。徵集項目48項,並組織企業填報重大科技項目需求。
來源:阜新新聞網(記者 宋立君)
原標題:《市科技局主動送服務當好「店小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