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工作人員稱:有一種遺體不能燒,家屬要求也不行

2020-12-18 溫故淮史

「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每個人都會迎來生老病死,也沒有人能夠逃脫死亡這個最終的結局。因為死亡是生命的最終形態,個體的死亡也是人類社會的自然淘汰。每一個人都需要經歷這樣殯葬的過程,才能夠入土為安。

所以自古以來,很多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殯葬事宜了。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在死亡之後都會被火葬,但是有一種人死後火葬場的員工也不敢火化。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火葬在人類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從遠古時期開始一直到整個封建社會,人們大多數都採用土葬的方式來埋葬死去的人。

不僅如此,有些奴隸主階級還會要求奴隸或者是其他與死者有關聯的人陪葬。生於公元前259薨於公元前210年的秦始皇就是最特殊的例子。他充分的詮釋了向死而生的想法,所以他建造了一個規模相當龐大的地下皇陵。他甚至燒制了極為壯觀的兵馬俑在地下與他作伴。

之所以選擇土葬,無非是因為中國人從骨子裡對土地那份深厚的感情。很多中國人生前都是農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所以他們對於土地及其依賴。哪怕死後,他們也是希望可以「入土為安」的。其次,土葬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死者的遺體,不被野獸侵擾。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封建時期,土葬也是表達對死者敬意的一種方式。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的就發現了土葬的弊端。城市和農村的發展與建設是離不開土地的支撐的,而土葬會佔用大量的土地。所以為了提倡文明殯葬,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通過了殯葬管理一系列的章程。1997年7月21日,國務院令225號正式發布。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家開始慢慢接受火葬的方式。

不過,哪怕火葬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們的認可,有一類人死後還是不能被火化。如果一具屍體被送到火葬場的時候沒有配備相應的死亡證明,火葬場的工作人員就不會替屍體火化。如果是題涉及到了刑事案件,那麼實體本身就可能成為非常關鍵的物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火葬場的工作人員貿然將屍體火化,就很有可能導致案件的線索中斷。

而且死亡證明是權威機構判定一個人已經沒有任何生命體徵的證明,也是最直觀的判斷屍體「死活」的標準。要知道,並不是每一個被送到火葬場的屍體都已經完全死亡了。火葬場就曾經出現過老太太「詐屍」的事件。老太太當時在家中遭遇意外,突然昏厥。

兩個兒子卻以為老太太去世了,便匆匆地為老太太料理後事,將她送到了火葬場。可是沒想到,老太太只是進入了一種類似於假死的狀態,並不是真正的死亡。所以她自己又把包裹身體的白布掀了起來。

雖然是有驚無險,可是火葬場的工作人員卻都嚇得不輕。不火化沒有死亡證明的試題是火葬場工作人員的基本原則,也體現出了他們對生命負責的態度。

相關焦點

  • 火葬場員工透露,有一種遺體沒人敢燒,即便家屬要求也不行
    中國的喪葬文化十分豐富,有一套既定的流程,古代的王侯將相、皇親貴胄的葬禮儀式、規格、流程和陪葬品,都是記錄在冊的,要根據身份地位進行匹配不能逾矩。古代的窮人,沒有錢將親人下葬,只能找來一張草蓆將人身裹住,然後挖一個深坑就這樣草草掩埋。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無人敢燒,就算家屬要求也不行
    因此,喪葬文化和習俗都各具特色,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依舊對喪葬有嚴格的要求,雖然現在的科技發達,在喪葬制度上和古代差距較大,但是在喪葬制度上有很嚴格的要求。火葬場的員工也曾介紹,有一種人在去世後,即使家屬同意也無法將其火化,這又是為何?火葬制度的發展在古代,人們很早就認為人去世後就是身體和靈魂分開,並不是真正的死去。
  • 火葬場老員工表示:有一類遺體沒人能燒,哪怕家屬要求也不行
    不過,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規矩。比如火葬場老員工就有個嚴格的規定,有一種屍體是絕對不能燒的,就算家屬要求也不允許。 02 畢竟,火葬場也不是只要送來死者就能火化,必須要按照流程辦事才行。即送來的死者必須要有專業的醫生開出死亡證明才行,如果沒有死亡證明,哪怕是家屬親自要求的也會被拒之門外。那麼,火葬場這個規矩是從何而來的呢?
  • 火葬場有一種遺體沒人敢燒,內部員工:即使家屬要求也行不通
    火葬場有一種遺體沒人敢燒,內部員工:即使家屬要求也行不通:這就是沒有死亡證明的遺骸,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有一個固定的程序。出生人口需要醫院出具出生證明,然後才能辦理入戶。死因鑑定不僅是有關部門的重要依據,也是醫院向死者家屬交代的重要依據。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醫院對每個死者也負有責任。在沒有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的情況下,火葬場的工作人員無法確認死者的相關信息,又怎麼能確定死者是真的死亡呢?如果一個人不是死於醫療事故,而由於其他原因被直接送到火葬場,那麼這種行為實際上就相當於謀殺,即使是死難者的家人也有可能參與這起殘酷的謀殺。
  • 火葬場員工直言:有一種屍體不能燒,就算家屬要求也不行,這是為何?
    所以也就誕生了火葬場這一機構。然而在火葬場內部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即便是家屬專門要求火葬場的工作人員將其火化,可能都得不到應允。
  • 火葬場員工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哪怕家屬要求也不允許
    而現代流行的是火葬,但火葬場有一種屍體,即使家屬要求焚燒,他們也不會執行,就是怎麼回事呢?火葬場也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據火葬場裡員工透露,火葬場並不是所有屍體都能燒,有一種屍體即使家屬要求焚燒,他們也不會執行,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樣的屍體不能焚燒呢?這就是未曾開出死亡證明的屍體,是火葬場的工作人員拒絕焚燒的屍體。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內幕,稱有一種屍體無人敢燒,家屬要求也不行
    火葬需要花費很多資金,這對於很多農村家庭來說是很難承受的,但是在關鍵不斷變化的今天,很多人開始接受火葬,並且現代土地資源昂貴,火葬更是優點眾多,但是殯儀館有一種屍體,即使家屬同意火葬,不會獲得同意,那麼究竟是為什麼呢?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即使家人要求,也沒人敢燒
    中國人對很多事情都有很強的儀式感,這些儀式最終成為一種制度和文化,比如葬禮。在《周禮》:「死必歸土」中提到,因為根據古人的說法,埋葬可以給死者的靈魂安息。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環境和土地資源的限制,埋葬逐漸被火葬所取代。
  • 火葬場員工表示:有一種屍體沒人敢燒,即便家屬要求也不允許
    火葬中殯儀館地位非常重要,也就是火葬場,裡面的員工曾表示,有一種屍體沒人敢燒,即便給再多的錢或者家屬要求也是不被允許的,這是為何呢?殯葬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看重入土為安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時期。封建時期,人們相信入土能夠安置靈魂,為使靈魂不滅,自然要重視喪葬,以此期望在另一個世界得以更好的生活,靈魂也能永遠存續。
  • 火葬場火化工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家屬給再多錢也不行
    但是也不是什麼情況都可以進行火葬的,火葬場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根據火葬場的工作人員說明,有一類人,他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為其進行火葬的。那麼,這一類人指的是哪些呢?那就是未曾開出過死亡證明的屍體,這類屍體即便是家屬要求,火葬場的工作人員也不會接受的。
  • 火葬場的員工透露,有一種屍體無人敢燒,即使家屬懇求也不可以
    義莊到火葬場,從土葬到火化,但是有一點卻改變了。古代義莊是來者不拒,任何人都可以停留屍體,而火葬場則不一樣,它並非所有人的屍體都可以火化,即便是家屬求情也不可以。 那麼,是什麼樣的屍體被擋在火葬場之外呢?為什麼不能火化這類屍體呢?
  • 火葬場員工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就算是家屬要求同樣不允許!
    為了配合火葬制度的風靡,每個地市也都有固定的火葬場,專業的工作人員把屍體放進特殊的焚屍爐裡,這樣的話才能確保處理的足夠乾淨衛生,滿足批量化操作。 但是,實際上火葬場的工作人員,在面對一種屍體的時候他們是拒絕操作進行火化的,就算家屬要求也不允許,這又是為什麼呢?
  • 火葬場員工透露: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燒,就算家屬要求也不允許!
    人類的生命都是有時間限制的,生老病死皆是常態,任何人都無可避免。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家園地球才能得以喘息,無奈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總是為了利益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因此世界各個國家更是極力倡導綠色環保理念,近年來出現的「綠色建築」就非常受歡迎。
  • 為什麼火化屍體時,爐內有時會有「哭喊聲」?工作人員說出原因
    但有一種職業,雖然工資很高、福利待遇很好,也沒有很高的門檻,但是膽子小的人可不敢做這個,有些人甚至想都不敢想自己在那種工作環境下的場景。究竟是什麼樣的職業,讓人如此聞風喪膽?那就是作為火葬場的員工,這份工作著實需要勇氣,因為他不僅每天都要接觸許多具屍體,而且火葬場的員工還得輪流守夜。
  • 去火葬場也有規矩,個別地方下午不開爐,有些禁忌不信也得遵守
    關於火葬場,很多人可能並不是很了解,因為大家內心都比較牴觸這裡,在很多人看來這裡比較神秘,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火葬場也有自己的一套規矩。  關於火葬場有很多的故事,也有許多的傳言,流傳最廣的大概就是火葬場下午開爐,不火化屍體,有人說這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那麼這個傳言是真是假呢?
  • 義大利火葬場焚燒師:「遺體多,連軸轉」,為何死亡集聚最觸目?
    據媒體報導,近日,在義大利北部城市貝加莫,軍隊正忙於用軍車運送死者遺體到其它城市進行火化處理。因為,當地喪葬業已經無法應對「聚集性死亡」帶來的超負荷工作量。甚至,就算火葬場焚燒師「連軸轉」,也是無法接受如此多的遺體處理工作。不得不說,這令人感到觸目驚心。
  • 在火葬場被火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首先如果裝了心臟起搏器是肯定要取出來的,因為電池在高溫環境下會爆炸,雖然家屬一般會在表格上標註是否安裝了起搏器,但為了穩妥,工作人員還是會親手檢查的,因為曾經發生過家屬誤填表格導致起搏器誤炸焚屍爐的烏龍,一旦發現起搏器,就會用手術刀將其取出。而鋼釘、人造股骨頭之類的植入物則可在焚化之後分揀出來。理論上來說家屬可以申請要回這些物件,但火葬場實際上幾乎沒有收到過這樣的請求。
  • 火葬場人員表示:有一種屍體誰都不敢碰,哪怕家屬乞求也不能燒
    "人日食米一升,歲衣縑一匹,嫁娶喪葬,皆有贍給。"——北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 在我國古代,喪事乃是人這一生頭等大事之一,王公貴族的葬禮全都有相應的規格,什麼停靈七七四十九天,得要親眷不停跪拜哭泣,往來弔唁者絡繹不絕,同時法事不能停,瓜果香薰更是不能斷。
  • #慎入# 和臺灣火葬場的火化員聊幾句
    Q:怎麼有勇氣到火葬場工作?A:為什麼不敢來?死人最不可怕,雖然不會跟你說謝謝,他們乖乖聽話,不會亂跑,不像活人不知何時會陷害你。我們殯儀館的冰櫃只要5成滿,就有300個靈魂,你想那種場面多大?Q: 工作了這麼久,有看到過天國的朋友嗎?
  • 遺體火化後為何裝不滿骨灰盒?火葬員工揭露火化過程,告訴你真相
    不過對於在火葬場上班的人而言,這也不過是日常的工作罷了。甚至有些老手赤手抓骨灰也沒什麼。雖然把完整的身體推進火爐,看似有些驚悚。不過對於火葬場的員工來說,這些都是見怪不怪了的常態了。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遊客在遊樂場玩鬼屋時,經常會被嚇得驚叫連連。卻從來沒聽說過工作人員會被嚇到哭。就是因為這些對它們而言,已經是一種常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