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學將航天科普教育列入校本課程

2020-12-27 人民網

  文昌中學學生在上航天教育課。 (受訪者供圖)

  嫦娥五號(資料圖)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資料圖)

  「『3、2、1,發射!』指揮員話音一落,海天交界處就被染成了紅色——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噴射出巨大的火焰,宛如燦陽般散落光與暖,照亮天際,也沸騰了每一位中國人內心深處的航天深情!」

  這是文昌中學科技社微星部成員韓明君同學寫在日記的一段話。11月24日,文昌中學組織14位來自科技社微星部的成員及其家長,一同前往文昌市龍樓鎮見証具有歷史意義的「嫦娥五號」奔月之行。

  作為「中國第四座航天之城」裡的重點學校,文昌中學也是海南省內唯一一所將航天教育列入校本課程的學校,豐富的航天科普教育滿足了學生對未知以及未來的深層探索興趣,引導學生將視角由地面提升到太空。

  學生名字刻上「少年星一號」

  作為新興航天城,文昌對青少年航天知識和興趣的培養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

  「這是我們的微星測控站,裡面配備了監測大屏、測控平臺、火箭模型和微星展示臺。」12月2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文昌中學的微星測控站,太空圖案的室內裝飾,簡明流線的設計與微藍的燈光將氛圍營造得科技感十足。

  「在測控平臺上實時顯示的是2018年成功發射的『少年星一號』的各項運行數據,也可以看到它的飛行軌跡,實現了『天地互動』。」文昌中學教研室副主任傅啟地向記者介紹,「『少年星一號』衛星上面,刻有文昌中學兩名學生的名字。」

  時間回溯到2016年,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發起了「中國少年微星計劃」,向全國中小學生徵集太空夢想,意在發射首顆由全國中小學生共同創意、設計並動手製作的立方體納衛星。

  在活動的「創星」階段,組委會從全國上千所中小學徵集到超過10萬個創意,文昌中學學子的創意脫穎而出,使該校成為組委會認定的全國首個「輪值主席學校」。

  2018年2月2日,我國首顆教育共享衛星「少年星一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其身上鐫刻了包括文昌中學學子林小涼、尚洋洋在內的參與「少年星」原型星設計和組裝的學生名字。

  「近水樓臺」開設校本課程

  林小涼現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機械專業,回憶起高中時經歷過的航天往事,他說那是一段熱血沸騰的青春歲月。

  「看到火箭從家鄉騰空而起,心中對宇宙太空與科學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採訪中,林小涼表示,他從初中開始就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高中就加入了文昌中學科技社。在文昌中學,像林小涼一樣對航天科技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不在少數。

  「為了讓更多文昌學子得到系統的航天教育,文昌中學於2017年開始籌備航天教育校本課程,現已在全校鋪開。」文昌中學物理教師譚理川介紹,在文昌航天城加速建設的大背景下,文昌中學發展航天特色教育,得到了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投入專項建設和學習經費建設微星測控站、航天創客實驗室、3D列印室等,為文昌中學成為全國航天特色學校打下了堅實基礎。」譚理川說,航天科普教育門檻高、可復制性低,文昌中學開設航天教育校本課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文昌中學現已完成航天教育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譚理川是教材的主要編寫人,他說:「航天事業的發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但要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的航天發展史、未來偉大的航天計劃,而且要不斷激發他們對祖國的自豪感,希望能藉助航天教育,樹立學生們成為航天人的遠大志向。」

  航天教育以興趣為起點

  「一直以來文昌中學把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鼓勵全體師生參與科技教育活動,堅持開展以科技創新為亮點的校園文化活動,在廣大師生的努力下至今已獲得各級各類科技創新獎項800多項。」文昌中學副校長朱曉峰介紹。

  「碩果纍纍,興趣是最強驅動力。」譚理川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實際上,航天科普教育與中學教育是相互促進的。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物理知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結合航天科技,它能讓課程更加生動活潑,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此外,航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除了文昌中學開設航天教育校本課程,我省教育部門也大力發展深空科普教育和研學旅遊——2018年10月,海南省教育廳公布海南省第一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時,文昌市航天科普館就榜上有名。

  目前,該館內展出有東方紅一號衛星、航天飛機、月球車、月球著陸器、宇航員訓練服等實物與模型。孩子們可以在科普館濃厚的航天氛圍內,感受我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以及航天科學家及航天員為實現中國航天夢作出的巨大貢獻。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相關焦點

  • 成都三十七中獲成都市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特色課程集評選一等獎
    為貫徹落實心理健康、生涯規劃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後疫情時期學校對中小學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生涯教育的迫切需要,成都市教科院組織開展了「成都市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特色課程集評選活動」。經區級推薦、市級專家組終評,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學校(以下簡稱:成都三十七中)校本特色課程《心理健康與生涯發展(初中)》榮獲「一等獎」。
  • 航天遊帶熱文昌旅遊
    每年4月,「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文昌航天科普中心還會參與舉辦航天主題系列活動,傳承航天精神,讓更多青少年體驗科技魅力。  今年7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文昌市政府在此期間聯合主辦「火星之旅嘉年華」活動,「太空創想」系列產品在主辦方打造的「未來空間站」亮相,引起航天愛好者的關注。
  • 上海市復旦中學舉行校本培訓「育德素養」課程第1講
    日前,上海市復旦中學在淞虹路校區報告廳舉行校本培訓「育德素養」課程第1講。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教師、德育特級、正高級教師付麗旻老師作了《溝通的智慧》的主題報告。講座由王長芬副校長主持,全體教師參加。讓我們在育人工作中不斷前行,做一個具有教育情懷的追夢人。本次學習培訓拉開了學校新一輪教師校本研訓的序幕。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結合學校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復旦中學聚焦教師核心素養,創新培訓理念,變革培訓方式,以「模塊課程」和「案例培訓」的方式,構建新時代教師研訓體系,以教師的生長與發展推動學校育人方式的轉型,營造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
  • 圓夢航天的方式不止一種,康師傅攜手「快對」探索航天科普新方式
    12月22日,「一箭五星」的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也為繁忙又輝煌的「航天大年」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頻頻「觸網」,只為更多航天夢 事實上,康師傅此次「破圈」跨界網際網路教育平臺,並非第一次「觸網」。僅在最近半年,康師傅就曾通過數位化技術多次將航天科普搬到線上,讓更多地區、尤其是科普基礎薄弱地區的青少年能夠圓夢航天。
  • 「航天科學教育的實踐與未來」線上微論壇回顧
    來自航天科學教育官方機構、國內首個青少年科普衛星活動開展學校(八一學校)、航天科普新媒體、以及3家航天科學教育企業的6位嘉賓與近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航天人、教育工作者、航天愛好者,以及青少年朋友,從航天科學教育的內涵——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談起,逐步輻射到航天科學教育在我國中小學校開展的情況、航天科學教育的課程涵蓋與開發、將國內航天科學教育成果與國際接軌的賽事組織
  • 三位初中生開課當老師,松湖實中校本課程超燃
    在東莞,很多學校都開設了特色的校本課程。而松山湖實驗中學有這麼一門課,由學生當老師,太燃了! 日前,三位小老師——來自初三的劉昊霖、初二的肖彥澤和成胤哲同學合作開設的校本課程《時·光——日晷研究性課程》在該校的未來教室首次開課。
  • ...課程脈搏——江蘇省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色剪影
    經過集體討論,沙國禪將學校班子思想統一到他潛心研究多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三是完善學校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為主題的法治教育中心項目建設。學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化落實的實踐中,突出了「法治」這個核心價值,申請了項目,完成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法治教育中心的初步建設。四是改擴建活動成果展覽廳。為彰顯學校課程成果,學校初步建設了學校課程成果展覽廳,將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評獎和展示,起到了很好的積澱和促進作用。
  • 聯動線上線下,康師傅破圈跨界只為做好航天科普
    12月22日,「一箭五星」的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也為繁忙又輝煌的「航天大年」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2020年以來,我國航天事業捷報頻傳,屢次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航天,這當中也包括許多心懷航天夢的孩子們。最近,就有這樣一群「小航天迷」們通過一次特殊的「雲端科普」活動重新認識了中國航天。
  • 冷水江:鄉鎮農場「蝶變」 成航天科普研學打卡聖地
    (湖南響蓮航天文化科普教育主題園成青少年研學打卡網紅地) ,連日來的「學習航天文化·播種航天夢想」航天科普系列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市各地1000餘名師生參加。
  •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多角度航拍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微博熱搜 ●多角度航拍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長五」和「嫦五」,已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就位,嫦娥五號任務已進入發射倒計時。這段視頻從航拍的角度帶你看看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啥樣。 網友:中國航天事業蒸蒸日上,上九天攬月不再是夢了。加油,中國航天!
  • 2020年校園雲開放周|科雅五中,多彩課程
    廣州市第五中學「科雅育人」課程體系學校堅守「科雅育人」的教育哲學,將學科基礎課程、生長課程和學校本課程相融合,開發了基於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的系列校本特色課程,著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用多種學習方式,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領域,促進每一位學生充分而自由的發展。
  • 藉助升學e網通「網際網路+教育」,助力合肥市高中學校新課程新教材改革
    此次會議由合肥市教育局主辦,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杭州銘師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合肥市第一中學協辦。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勇,合肥市教科院院長葉傳平,副院長陳明傑,銘師堂教育華東大區總監姜華,安徽省區經理李龍,浙江省教研室原主任繆水娟,銘師堂教育教研主任張樂程,山東省高新實驗中學校長高一鳴等領導專家蒞臨現場。
  • 英才教育名校行 ‖ 江蘇天一中學:為資優少兒架構豐富課程體系​
    江蘇省天一中學是江蘇省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認定學校、全國超常教育實踐基地,學校的超常教育研究成果屢獲國家、省科研成果獎勵,被譽為「少年大學生的搖籃」「優秀人才成批湧現的高原」……作為江蘇省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基地,天一中學資優教育中心如何堅持「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創造真正適合「資優生」的教育,使其潛能得到充分高水平的發展?
  • 《中國教育報》聚焦惠州市惠港中學辦學特色
    現將原文轉載如下:引領少年郎 揚帆築夢想——記廣東省惠州市惠港中學特色辦學實踐「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河南美育|鄭州市第四屆中小學美術學科校本課程研究成果展示觀摩...
    河南省學校藝術教育協會會長石品開幕儀式上,河南省學校藝術教育協會會長石品向在本次活動中脫穎而出的55所學校表示祝賀和感謝,充分肯定了鄭州市各區美術教研團隊所取得的豐碩的成果。石會長提到2022年全國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將在鄭州舉辦,而本次展示活動是為全國展做鋪墊,他殷切的期望全體美術教育人不忘初心的同時能夠攜手向前,讓鄭州的校本特色教育攀登上新的臺階。
  • 92歲高齡「人民教育家」於漪為何親臨市北中學?只為了……
    92歲高齡「人民教育家」於漪為何親臨市北中學?在10月10日下午舉行的「為多元世界培育中國英才·市北中學105周年校慶主題活動——陳軍語文校本課程設計與教學研討會」上,92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於漪、靜安區副區長龍婉麗與滬上部分中學語文教育界人士一起進行了探討。
  • 安師大附外教育集團開展校本培訓集中學習
    2020年12月18日下午,安師大附外教育集團在兩校區同時開展校本培訓集中學習,培訓由安師大附外教育集團理事長、附外黨委書記、校長奚家鑫主講。此次培訓以獅子山校區為主會場,城東校區為分會場,是附外教育集團首次通過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來安排校本培訓活動。隔屏交流成為本次校本培訓的一大亮點。
  • 中國航天基金會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暨公益一聯合黨委甘南活動基地...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 薛小樂】2020年12月5日至8日,中共北京市公益領域社會服務機構第一聯合委員會(以下稱公益一聯合黨委)會同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航天基金會空天探索專項基金赴甘南藏族自治州驗收「中國航天基金會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暨公益一聯合黨委甘南活動基地項目」。
  • 航空航天教育在寧波多所學校破土生根 - 現代金報-數字報刊平臺
    這不僅是中國航天人的高光時刻,也是對中國「科技力」的一次詮釋。    而在寧波的課堂上,關於嫦娥奔月取土的新聞,已經被不同的方式講解了一遍又一遍。看到如此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寧波二中航空航天科技班的同學發出了由衷的感嘆:「我們今天的所學真的很有意義。」效實中學天文社的指導老師毛錦旗已經向國家相關院所申請了一批資料,後續將結合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推出一系列天文科普和教學活動。
  • 「嫦娥五號」飛天座駕,已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
    從昨天開始,南方大部地區降雨有所減弱,但西南、江漢以及華南沿海地區的陰雨模式還將持續至假期結束。未來幾天,冷空氣將給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製造降溫,局地氣溫降幅可達8~10℃,氣溫將大面積創新低。溫馨提示:假期還沒結束,冷空氣就開始加班加點地幹活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快穿秋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