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香為劉備殉情?這個情節只存在於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之中,正史上對於孫夫人在記載,在他回到東吳之後便消失了——對於古代的史官而言,女性永遠不可能是歷史的參與者,除非在他們與某位「帝王將相」相關之時。在《三國志》中,劉備和孫尚香(在正史中大概叫作孫仁)的結合,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他們之間可沒有什麼郎情妾意,甚至連相敬如賓都算不上。
孫夫人到了荊州之後,非常跋扈,經常縱容自己手下的東吳家臣橫行霸道,甚至劉備都非常懼怕孫夫人,《三國志》中如是描述:
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
劉備不得已,居然派自己帳下的猛將趙雲來主掌內事,來壓制孫夫人。可見,孫夫人在正史上真不是什麼善茬兒。她敢於在劉備的地盤上公開撒野,可見她對於自己的定位便是:東吳安插在劉備集團的一根釘子。後來法正也指出了孫夫人乃是劉備的心頭大患: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如此明顯的利益結合,且兩人相差三十多歲,註定在他們之間不可能產生合乎眾口的感人愛情故事。據此推斷,孫夫人在劉備去世後,沒有殉情的可能性。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增加小說的可讀性,羅貫中將劉備與孫夫人塑造成了一對情深意篤的神仙眷侶,雖然二人年齡相差巨大,但劉備乃是當世豪傑,英氣勃發;而孫夫人亦是巾幗英雄,二人意氣相投,在情感上沒有溝通障礙。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來說,孫夫人返回東吳乃是孫權的計謀,孫權詐稱吳國太病篤讓孫夫人會吳,並帶著阿鬥一起回去,最終被趙雲和張飛聯手攔下。
以演義而言,孫夫人應該是比較願意和劉備相守的,至少她本人沒有脫離劉備的主觀意圖,尤其是在東吳之時兩人每天膩在一起,可以說感情很深。因此,她回到東吳之後發現中計,未必不想返回。但孫夫人是個巾幗英雄,不是拘束於兒女情長的小女人。在面對自己哥哥(代表自己的家族的基業)和丈夫的利益衝突之中,權衡利弊,她一定會站在孫權這一邊。在劉備戰敗,被傳身亡之後,孫夫人投江殉情,對於她這樣一位局限於時代的巾幗英雄而言,應該是最為完美的結局。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