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天行道之師正一真人中國道教的創始人之一,張家延續至今

2021-01-18 歷史家家士

《三國志·張魯傳》記載:「張魯字公祺,張魯字公祺,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張魯是張道陵的孫子,張道陵祖孫三代經營五鬥米道,在四川蜀地成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後來張魯歸順曹操,張道陵創立的正一道得以保留,並延續千年至今。這是歷史上記載中的張道陵。張道陵天行道之師正一真人中國道教的創始人之一,張家延續至今。

張道陵作為中國道教的創始人之一,在民間很有影響。很多道家典籍中都將其視為神仙。葛洪《神仙傳》中詳細記載了張道陵的身世。張道陵修習道法,築壇煉丹,經過三年而九天神丹煉成;丹成之後有龍虎出現。所以,此山後來就被稱為龍虎山。其時張道陵已有六十多歲,服下神丹之後,身體健壯如青年,後又得秘書以及驅鬼之術。為了傳播道法,他離開龍虎山,又到了蜀郡的鶴鳴山修行,著作道書,並且以符水為民治病,信者甚眾。張道陵在蜀中成立了正一盟威道。很多人追隨他學道,以五鬥米為資,後來也稱其成立的教派為五鬥米道。

張道陵創立的教派是以老子的經典學說為宗旨的,因為老子一直說的就是道,東漢時期在蜀山中修煉的張道陵,自稱太上老君傳授他道法,要讓他推行正一道,張道陵就決定立教為正一盟威道,他對外說太上老君封他為正一真人,有了太上老君的封號,張道陵在進行學術傳播的時候更為便利。他的道徒都尊稱他為天行道之師,後人慢慢也開始接受這個稱呼,都叫他張天師了。

張道陵把老子的《道德經》作為教會學習的標準,張道陵親自寫了《老子想爾注》推廣自己推行的教義,此外張道陵還寫了二十四篇道書,作為教徒的行動準則,張道陵將教徒分成二十四治,讓他們分別管理,每個只都有一個統領的宗教首領,而且他還必須擔任主持祭祀的法師他要具備和鬼怪戰鬥的道行。五鬥米教的活動日上,張道陵設立靜室,讓教徒們在這裡反省思過,禱告跪拜,道徒生病了,讓他寫上自己的名字,說明已經懺悔認罪過了,張道陵122歲的時候,宣布天師的位置由自己的兒子張衡繼承,而且規定道教的傳承只能有張氏來擔當。

天師道在東晉和隋唐時期開始流行起來,就連當時的唐玄宗都是親自追封張道陵為太師,而在元朝以後,又被當時的皇帝追封為了「天師」的稱號並流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而天師一脈的傳承從古至今都是自己家解決的,由於都是自傳,不受朝廷的詔書等約束,從而歷史很難考證,這也導致了到現在自第63代天師張恩溥之後,在第64代天師傳承的時候出了點問題,這些爭執是指作為第63代天師張恩溥的侄子張源說自己是第64代天師,可是,在2008年的時候,張美良說自己才是第64代天師,而在2009年的時候,臺灣方面又說張道禎才是第64代天師,但是由於大家都沒有信物從而到現在都在糾纏不清。

相關焦點

  • 尊老子為祖師,奉道德經為經典,但創立道教的是這位張道陵張天師
    入蜀之初,當地讖緯之學(具體意思可以去網上查一查)和神仙方術已經十分流行,張道陵直接承襲了讖緯神學的有關內容,使之成為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同時,當地已有的民間鬼道巫術,也為道教在這個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張道陵兼收並蓄,博採眾長,著作道書二十四篇(這部書是否真的存在目前不能確認),用簡單明了的的語言,闡述「天道」的微言奧義。
  • 正月十五日,恭祝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六合無窮高明大帝降魔護道天尊聖誕!
  • 道教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師」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祖天師張道陵
    從此妖魔降服,人民安樂,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師與眾鬼帥戰鬥的誓鬼臺、鬼界碑等古蹟。天師降妖伏魔,救護眾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動,都願意聽受天師教化。於是天師設立二十四治,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冊,敕封天師為正一真人,天師世壽一百二十三歲,與蒼溪雲臺山白日飛升。
  • 道教的全真派與正一派
    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傳統宗教,形成於東漢,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學說、鬼神祭祀以及佔卜、符籙、禁咒等巫術綜合起來的產物,所謂「道家之術,雜而多端。」道教組織形式最初為民間教團,包括五鬥米道、太平道等。北宋以後,道教的流派發展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等。自明清以來,道教唯存全真、正一兩大派,流傳至今。全真道亦稱「全真教」「全真派」,為道教的主要流派。創始人王嚞,號重陽子,即王重陽。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到山東傳道,以全性返真為宗旨,名其講道處曰「全真庵」,入道者為「全真道士」。
  • 中國唯一能和孔家叫板的世襲家族,延續了2000餘年,名字聽著耳熟
    這個家族之所以至今興盛,還在於張良的八世孫張道陵創辦了道教。相傳張道陵得到了太上老君的指點,不僅被授予「天師」之位和《太平經》,還學會了長生術、鼎丹法等神術。學成之後,張道陵便開始了自己的降妖除魔之路。之後又開創了影響至今的中國道教。不過教派自成立之後,一直奉行「非我宗親不能傳」的宗旨。也就是說,教派中最為深奧和精華的地方,只有張氏血脈才可學習。
  • 道教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正一派也稱作正一道、正一教,尊張道陵為祖師,主要從事醮儀與符籙。全真派也稱作全真道、全真教,尊王重陽為祖師,主要從事煉養和清修。道教正一,尊天敬祖,濟世度人正一道道士按傳統都是不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宮觀裡活動,也有一部分沒有宮觀。沒有宮觀的正一道士,也稱火居道士,一般情況是平時穿俗裝,住在家中,從事各種非宗教職業,遇有喜慶節日或喪葬時,應喜主或喪主之請,穿上道裝去作法事。當然,也有少數正一道士自願不結婚、不食葷,過出家生活的。近現代,一些正一派女道士也模仿全真派女道士,平時也穿道裝,束髮。
  • 正一道派從何而來
    這時這裡的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道家的福地洞天,張道陵祖師就在山上結廬而居,開始煉丹,據說他練成仙丹以後,丹成龍虎而現,又有一說因為這個山形似龍蟠虎踞,故後人把雲錦山改名為龍虎山。是我們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張道陵祖師在龍虎山,棲居30年左右,達到在他90歲高齡的時候,帶領弟子們開始入蜀。在四川重慶一帶設立道壇,設立二十四治,傳道設教。他在這個年紀,耄耋之年的時候,為什麼要去四川呢?
  • 淺談道教神仙體系——四大天師
    簡介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年),字輔漢,道教稱為祖天師。他是漢代張魯的爺爺,是道教的創始人。 出生他於東漢末年創立道教,正一真人據說是太上老君授與他的封號。《清微仙譜》、《歷代神仙通鑑》和《列仙傳》傳其為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沛國(今江蘇豐縣)人。其父張翳,字太順,曾客居於天目山。其母一夜夢見北鬥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後,於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正月十五日)生陵。生時黃雲籠室,紫氣盈庭,空中光如旦。
  • 正一派、全真派:這兩道家派別有何不同?
    《龍虎山張天師》海報近期比較火的電影《龍虎山張天師》講述了當時在巴蜀一帶,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在巴蜀鬥巫蠱的故事;為什麼要提龍虎山張天師了張天師畫像張天師,本名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
  • 道教全真教與正一教的區別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風水、周易佔卜、八字分析、放生行善等,使人們須臾離不開。
  • 道教正一、全真兩派之區別
    皈依道教一般指皈依全真派或正一派,皈依後稱道教居士、信士,可住觀也可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業、茹葷、飲酒。想當道士,無論全真和正一,皈依是第一步。皈依以後是道教的居士,也就是信徒,但不是道士!有很多人問皈依啥意思,看下面一段話你就知道了:皈依就是皈從、依靠。第一皈身,皈依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
  • 《教宗天師》張道陵(灝濟草堂監製)
    ,留候張良第八世孫,正一盟威道創始人.後世尊稱「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著有《老子想爾注》弟子3000多人,設立24治,開創天師道。與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道教四大天師。相傳張祖生於豐縣阿房村,出生前其母夢見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出生時滿室異香,整月不散,黃雲罩頂,紫炁彌院。齠齔之年即能通《道德經》及河洛圖諱之書,皆極其奧。後進洛陽太學為太學書生,性好學,博「儒家」《五經》,邃於黃老之道,常為博學之士。太學畢業後,效法其師,授徒講經,一舉成名。先後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觀和西北的通仙觀,設立講堂,教授五經。
  • 十二金仙中,他的名氣最低,實力最弱,封神大戰後,卻成道教祖師
    有人因此嘲笑黃龍真人是「三無金仙」——無智商、無戰功、無門徒。但在我看來,黃龍真人並不值得嘲笑。黃龍真人之所以「三無」,歸根結底是因為修仙天賦不高,如果他天賦過人,練就強大的法術,又怎會無戰功、無門徒?但天賦之事,不是黃龍真人能決定的。然而,儘管老天爺不眷顧,但黃龍真人還是在不斷地努力著、奮鬥著,並因此打出了知名度,難道不值得敬佩嗎?
  • 道教全真派與正一派有哪些區別?各派修煉有何特點?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起源於上古時期華夏先民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崇拜。此外,方士藉助民間神話傳說與方術、春秋至兩漢時期的道家思想,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道教神學體系。東漢末年,張道陵在西南蜀地益州(在今成都)稱得太上老君(老子)「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從而創立了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在中原,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組織民眾起事反抗東漢王朝(史稱黃巾之亂或黃巾起義)。五鬥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現,標誌著道教開始成為有嚴密思想體系和組織制度的教團。
  • 道教門派系列:玄之又玄的重玄派,與正一道並列的全真教!(下)
    文/曉夢閣主道教門派多達86個,選擇性地給大家介紹了主要的門派,前期說到了正一道、上清派、靈寶派、劍仙門、太一教,這一期來說說道教重要哲學流派的重玄派,和正一道並列的全真教。之後又吸收了佛教的「雙遣法」,融入莊子的「忘心」,將道教哲學深化為一種「重玄」哲學,即為既遣有、無,又遣非有非無;有無雙遣,本跡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放入重玄之境。這個門派最大的特點就是採取了佛教的天台宗的思想來闡述老子的玄理,發展了道教的教理,變得更具思辨性。
  • 道教文化與重陽節
  • 道教四大天師都是道士升格成仙,西遊記的說法卻和民間大不相同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年),字輔漢,道教稱為祖天師,是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的孫子張魯割據漢中,投降曹操後受朝廷欽封,後世子孫執掌正一道,在江西龍虎山修行,歷代承襲天師封號,持續兩千年。
  • 道教各派的最高神是誰,你都知道嗎?
    ,有著悠久的歷史,與中華的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比如民間的中元節(鬼節)就是來自道教……  道教自東漢張陵(張道陵)開教以來,已經傳承了將近兩千年。  張陵為天師道的祖天師,也是中國宗教團體性質道教的創始人,但是道教的門派可不止天師道,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道教的門派和各派的最高神。
  • 揭密道教中神秘驅邪解厄的法術「步鬥,雷法和抉乩」
    在眾多道門高真的倡導下,雷法盛行天下,曾經一度雄踞萬法之首,成為道教法術的最高代表,引起世人廣泛關注,影響非常之大,甚至一直延續到現在。對道教雷法的形成及發展貢獻最大的.當首推神霄派。其創始者為王文卿、林靈素等。雷法的核心,就是要在凝神入靜的狀態中,去深刻真切地感受天氣變化對身體內部的影響。王文卿說:當於功夫靜定之時,以驗證天氣的變化。
  • 道教四大天師之葛玄葛天師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上)》《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下)》的講解,大家對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祖師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知道張道陵、葛玄、許旌陽、薩守堅是道教的四大天師,是玉皇大帝通明宮的四位尊神。既然道教創始人張天師已經介紹完畢,今天給大家介紹四大天師之一的葛玄葛天師。葛玄出生在三國時期丹陽句容,也就是現如今的江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