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派從何而來

2021-02-22 天師林

今天由我給大家談一下道教正一派的符籙文化,大家都從影視作品中看到過一些關於道士的形象,尤其是香港著名演員林正英老師,他在影視作品中表演的殭屍道長給我們留下很深刻得印象。這些影視作品與我們經常在廟裡道觀中看到的道士有所不同。像林正英老師表演的這種道士形象是我們道教正一派茅山法的道士。很多年輕人都是看林正英老師表演的這種道士開始喜愛了解道士文化的。


一、正一道的淵源和歷史

在東漢時期漢和帝永元2年(公元90年),江蘇沛縣人張陵,他帶領他的弟子王長遊歷天下名山大川,後入鄱陽湖,溯流而上來到了江西信州的雲錦山,也就是我們現在江西市江西省鷹潭市的龍虎山,他在龍虎山東北7.5公裡的西仙源壁魯洞中得到了上古軒轅黃帝留下的丹書,這個傳說有點像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玄幻小說和影視作品中表演的情節,很有意思。

張道陵祖師,他是江蘇沛縣人,相傳他的母親生他的時候夢見魁星下降,異香滿室。張道陵生下以後就與常人不同,據說他7歲就能夠通曉《道德經》,對於天文地理之書無不通曉,後漢和帝幾次徵他入宮為官,他都拒絕。他認為儒家之書無法解決生死之問題,他於是棄儒開始學習長生之道。他曾任重慶巴縣的縣令,看到人們疾苦,他想拯救黎民百姓,於是他開始帶領弟子尋找長生之術,他認為,歲月輪轉,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父母妻妾,轉而就會消失,所以他要清靜寡慾,無為而治,他開始入山尋道。

二、創二十四治傳道設教

他這一路走過來,從淮河到桐柏山,開始渡江南下,在江西貴溪的雲錦山住了下來。這時這裡的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道家的福地洞天,張道陵祖師就在山上結廬而居,開始煉丹,據說他練成仙丹以後,丹成龍虎而現,又有一說因為這個山形似龍蟠虎踞,故後人把雲錦山改名為龍虎山。是我們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張道陵祖師在龍虎山,棲居30年左右,達到在他90歲高齡的時候,帶領弟子們開始入蜀。在四川重慶一帶設立道壇,設立二十四治,傳道設教。

他在這個年紀,耄耋之年的時候,為什麼要去四川呢?因為當時川蜀一帶少數民族部落比較多,巫蠱之風之比較盛行,很多原始的祭祀方式還在保留著。祖天師看到這個地區的人們比較落後、愚昧,他要興教法之道,他讓人們入道的信徒交五鬥米,這個鬥啊,一鬥相當於現在的二升,啊,所以五鬥米對於當時候當時的人來說是不少,但是他拿這個米呀做什麼用呢?因為東漢末年的時期,戰亂頻繁,人們比較流離失所,祖天師就在山上設立義舍,設的這個像我們現在說的這種快捷酒店一樣,當然是不收費的,他把糧食放在這個義舍之中,讓過路的人們能夠有飯吃,有地方住。救濟這些流離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的災民們。


三、天師從何而來

相傳祖天師在青城山大戰八部鬼帥,他手持太上老君給他的雌雄二劍,然後降服妖魔鬼怪,至今青城山還保留著敕筆石啊降魔石等遺蹟。後人尊他為天師,將張道陵祖師創立的正一盟威之道稱之為天師道。

我們道教中有四大天師,張道陵天師為四大天師之首,相傳他在109歲的時候,感太上老君親降授他《正一盟威經籙》、授他《正一盟威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二劍等法器、法寶,囑咐他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張天師呢他只想長生飛升,他就請問太上老君,說我要飛升,太上老君說由於你殺氣太大,降服這些鬼怪,大戰這些妖魔,你的殺氣太大,所以現在還飛升不了,還要渡化眾生,天師就用二十四品秘籙開始設立二十四治教化當地的百姓,後來追隨他的弟子有上萬人。啊,天師降妖除魔,普渡眾生,讓當地的百姓們非常感動。祖天師終於在永壽元年九月九日的時候,於四川雲臺山帶領他的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後人他的第4世,第4世孫張盛真人,遵從古訓從陝西漢中攜帶天師留下的秘籙,法劍,法印等,回到龍虎山,找到祖天師在龍虎山留下的丹灶遺址,攜領家眷定居於此,開壇傳籙,以「正一經」為主要奉持經典,讓後人學習,至此正一天師道在龍虎山開始年年傳遞,至今已經有1900多年的歷史。


四、何謂正一

我們了解正一派的歷史傳說以後,要知道「正一」這兩個字具有怎樣的意義,在道教經典《雲笈七籤》中,是這樣講的:正一者,真一為宗。也就是真宗正一真宗為本。而真一呢則為道。清代的時候,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真人在《崆峒問答》一書中講到何謂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也就是說,我們要有一顆正心,正念,要有正氣,以正來制邪。正的反面就是邪啊,要用正的東西克服邪的東西,「一」就是「以一統萬」。

《道德經》中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一切的根本的是「道」,而道開始的就是「一」。所以用「一」來統萬,以道為本,用正驅邪,所謂正一是針對偽邪提出來的,因為當時祖天師在川蜀一帶設立二十四治,降妖除魔的時候,也就是收服六天故氣,這些都是「巫邪之道」橫行當時候的鄉裡,熒惑百姓。尤其很多人呢走入邪道,天師呢看著這些偽邪的東西,啊。妖惑人心,他提出一個正一之宗,讓人們歸奉真道,這就是正一的來歷。

(圖文源自網絡)

中華民族是一個尊天法祖傳承的民族,祀天、祭祖,是中國人最重視典禮。祭祖的意義是緬懷先輩,弘揚祖德,慎終追遠,更表現源遠流長,有望於後裔的繁昌。 

天師林將歷代天師事跡完整詮釋,集中國史於一地,展現出偉大歷史見證,創出心靈生命的仙境。


易學文化中心、勘與文化中心、宗祠文化中心、祭祀文化中心。

本文資料和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轉載的目的在於傳播信息的需要,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敬請讀者自行鑑定。如轉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幾時於本平臺管理員聯繫,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以保障版權方權利。

相關焦點

  • 正一派、全真派:這兩道家派別有何不同?
    張天師畫像張天師,本名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正一派、全真派:有何不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全真派(道)和正一派(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 道教全真派與正一派有哪些區別?各派修煉有何特點?
    知府感嘆道:「修道以後就不能喝酒了,你我兄弟一場,今晚我陪你喝個夠」。知府驚訝:「你……是入了個假的道觀嗎?你要是犯了罪,我第一個拿你!」遊戲通過詼諧幽默的方式,讓玩家了解了道教正一派的一些規矩。可正一派與道教另一大派別——全真派有何區別?
  • 道教的全真派與正一派
    北宋以後,道教的流派發展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等。自明清以來,道教唯存全真、正一兩大派,流傳至今。全真道亦稱「全真教」「全真派」,為道教的主要流派。創始人王嚞,號重陽子,即王重陽。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到山東傳道,以全性返真為宗旨,名其講道處曰「全真庵」,入道者為「全真道士」。
  • 道教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經過多年調查和個人經歷,筆者認為道教法術是存在的,而且道行高深的道人法術還極其靈驗。現在主流的道教分為全真派和正一派。正一派也稱作正一道、正一教,尊張道陵為祖師,主要從事醮儀與符籙。全真派也稱作全真道、全真教,尊王重陽為祖師,主要從事煉養和清修。
  • 正一派道士為什麼容易單身
    相信好多道友也是有同樣的想法?到了適婚的年齡卻並沒有出現對的人!真是可悲,可嘆啊 !       相信許多善信會說:「道士不是出家人嗎?出家人不是應該清心寡欲,忘卻紅塵,六根清淨嗎?」    其實並不是哦!   眾所周知,佛教徒是改姓從佛陀而姓的。
  • 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齊雲山的道教文化歷史悠久,據史載,齊雲山的開山祖為住在青城山的「天穀子道人」,他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他們就是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而開山建道時已至唐朝。據史料記載,唐朝末年,一個叫龔棲霞的道士雲遊至齊雲山,隱居於石門巖,由此開創了齊雲山道教文化一脈。
  • 道教門派系列:玄之又玄的重玄派,與正一道並列的全真教!(下)
    文/曉夢閣主道教門派多達86個,選擇性地給大家介紹了主要的門派,前期說到了正一道、上清派、靈寶派、劍仙門、太一教,這一期來說說道教重要哲學流派的重玄派,和正一道並列的全真教。與正一道南北並列的全真教說起全真教,大家自然再熟悉不過了,全真教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個重要的武林門派,不過作為道教門派,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小說裡的。
  • 道教正一、全真兩派之區別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業、茹葷、飲酒;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降邪驅鬼、超度追薦為主要宗教活動。「正一」寓意「正以治邪,一以統萬」、「真一不二」。接著,正一和全真從皈依以後,區別也就逐漸顯現出來了。我們先說正一。正一在皈依之後,想要更近一步成為道士,就要傳度。祖師設教傳度,必有傳度之秘。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傳度牒文上明確寫道:「凡屬修士,應就祖師名下傳度,用以弘道宣化,濟世利人,皈依行持。」可見傳度之重要。傳度更是自古以來就作為正一派弟子正式入道修行的標誌。傳度之後,方賜三山滴血法名,經文,法器。
  • 道教全真教與正一教的區別
    道教主要有兩派:北派全真道和南派正一道全真道創始人王嚞,號重陽子,即王重陽。張陵第三十八代後裔張與材為「正一教主」,總領三山(龍虎山、閤皂山、茅山)符籙。此後凡是道教的符籙各派統稱正一道,正一道特點:1、奉持《正一經》,崇拜鬼神、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等。
  • 一萬字詳解:正一道士授籙那些事兒
    太上童子一將軍籙-它是張天師正一派入道最初必受的籙文太上正一仙官七十五將軍籙-為陽籙授予男子太上正一靈官七十五將軍籙-為陰籙授予女子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 統帥陰陽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籙故無戒,不以成真,唯遵戒行,洗心革面,懺悔前過,後不再行,依法奉持,如此何罪不除,何福不臻?
  • 愛人利物,和合包容——浙江省第三屆正一派傳度法會暨玄門講經活動...
    12月21日—24日,省道教協會第六屆玄門講經暨第三屆正一派傳度法會在溫州市龍灣區白鶴觀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省道協主辦,溫州市道協協辦,龍灣區道協承辦。這次玄門講經以「愛人利物,和合包容」為主題,對於展示道教界良好的道風道貌和文化修養,提升正己化人的學風道風,弘揚道教傳統優秀文化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 龍虎山天師府正一派早晚課(2017年新版高清)
    這是道教祖庭龍虎山天師府最新版的早晚課視頻,比早先那個視頻清楚也正規多了,可以讓在家修行的正一派道士,更好的跟著視頻上早晚課。
  • 《崆峒問答》,天師親自撰寫,正一入門必讀!
    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所撰《崆峒問答》,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用非常直白、淺顯地語句,解答了道友在初入道門時,碰到的諸多問題,是正一道基礎入門必讀經典。各位讀者,全文有兩萬多字,沒有幾人能一口氣讀完,可以收藏起來,有空就讀幾段,常讀必有真收穫。
  • 一人之下509:無根生師傅是正一派馮道長,神明靈源自天師府?
    一人之下509:無根生師傅是正一派馮道長,神明靈源自天師府?說起來道長這個稱謂可不是能隨便亂叫,也不是能夠自封的,我們都知道道教分支繁雜,但往大了說無論是天師府,上清派,還是茅山派等等,都是「正一教」的分支。而無根生的師傅馮道長,顯然也是道教的一員,至於他到底是哪一個分支雖然暫且沒說,但是從張懷義的所作所為可以猜測,應該是出自天師府!為何這樣說呢?
  • 道家弟子入門常識之正一派和全真派
    但是按照道歷來算,距今是已經4717年了,為什麼呢?因為在《崆峒問答》中清晰記載了,黃帝為始祖,留侯文成爵祖,老天師為教祖,後衍為太上為道祖。所以,道教真的算得上是咱們中國最古老的門派了。
  • 正月十五日,恭祝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六合無窮高明大帝降魔護道天尊聖誕!
    >
  • 正一雷霆清修懺悔文,持念此文可消災赦罪!
    志心朝禮正一聖父桐柏真人,正一聖母懿德元君,正一泰玄上相老祖天師,正一嗣師系師真君,太清昭化廣德真君,正一左右王趙真人,正一衝化玄靖天師,正一虛靜弘悟天師,通玄化應妙觀天師,正一清微啟教天師,正一靈寶演教天師,正一混元啟教天師,正一傳籙歷代天師,正一傳經歷代天師,正一示籙度人天師,正一傳法濟人天師,正一演教濟世天師,太素凝神廣道天師,輔化體仁應道天師,明化廣玄體道天師,明誠玄文廣教天師
  • 正一派授籙道士心印秘密大公開(全)
    《正一派授籙心印的千古之秘(下):煉將》昨天沒有發出去,可見傳法機緣未至,而元辰心印在《天壇玉格》上有載,這些心印符篆已然不算是秘密。然而貧道見當今不少道門中人,未知其心印源流,傳授弟子時解釋不太全面,故而在此正本清源一下,說明一些關竅之處,若是有助後學,亦不枉此番心思。
  • 正一文創循古出新,走近鈞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近日,正一國際文化考察團一行抵達中國陶瓷文化之鄉—禹州,專程拜訪了我國鈞瓷界四位國大師——楊志、任星航、孔相卿、苗長強,並就正一文創的產業布局與品牌價值打造向大師們交流學習,互相賦能,致敬傳承。並就正一文創在「器道」板塊的布局,雙方展開了深入探討,交談中,任老對正一國際文化的戰略規劃和執行表示充分的鼓勵和肯定,並表示願意積極配合、全力支持中華傳統文化事業的創新、發揚。
  • 「二百五」這個俗語從何而來?
    它究竟是從何而來?又於何時流行? 銀子五百兩一封,「二百五」諧音「半瘋」 古代也玩諧音梗? 在微博平臺該話題中,就「二百五」這個詞彙的來歷,網友討論得相當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