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裡的大小時代

2021-02-19 猹狸和巧克力工廠


「出家能成高僧,唱戲能成名角",是宮二小姐一生開篇時的另一個註腳。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只想要一個家庭,而你註定是一個傳奇」。

越是香江滬上海上花般浮華誇耀,八卦周刊裡壓榨出皮袍下的小來的瑣碎,越是要傳奇不可阻擋,轟轟烈烈地入畫。不作古反倒入不了畫,氣數已盡才有迴光返照豔麗無匹,不然何以但凡未得到,但凡已失去,總是最登對。

粵語歌如詞,立意格調有高下,有詞曲相得的時代最強音,也有街角巷尾的大路貨。宮二是好題材,薛凱琪有一首歌《宮若梅》,林若寧作詞,「掏光了我運氣,回憶盡處只剩我自己」。可惜譜曲太大路,終於是口水港式情歌。

真真襯得起宮二的,是關淑怡的《三千年前》:」再見 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講再見 因為我真系專情來同你道別咖「。是王菀之/薛家燕的《認命》:」笑飲砒霜,魄散魂離;愛有盡時,恨無絕期... 曾想過不顧一切  另創天地「。有點哀婉,才像名伶。

其實宮二多驕傲,陳情即是訣別,這種少見的不為大義只為小女兒情態也隱藏得深微。而葉問眼中只有二十四手的大義和一脈家國,「葉底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也是愛才。但不是葉問,恐怕也無人愛得起這才,也許王家衛是這意思。「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葉問和宮若梅,互為時代的表裡。

互為時代的表裡是我對粵語歌喜愛的兩面,俗得扶不起,也發人幽微得默然。有時代的表,也有時代的裡。

時代是什麼呢?歷史的車輪,不期的命運,二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旺角的魚丸粗面,油麻地的腸粉,置地廣場的蛋撻?大時代是這樣,小時代又是那樣,像《第一爐香》裡葛薇龍的姨媽,關起門來留住一方小天地,做自己的慈禧太后。


粵語歌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陳奕迅之後再無天王。「友情歲月」也好,《相依為命》也罷,大時代裡只能小小坐;莫文蔚獻聲給周星馳新電影的《世間始終你好》也不過是「情與義,值千金」的再次兌現。

而大時代的意思,就是「天氣不似如期,但要走,總要飛,告別不可再等你,不管有沒有機」。小時代只是挽住一點袖口,在成田機場的陳情和分手,到此為止的淡然,和綿綿無絕期的暗恨。

大時代是情不情,小時代是情情。大時代是風高浪急我輩豈是蓬蒿人,小時代是「忘記他,等於忘掉了歡喜」,是吳哥窟留住的秘密和去樓下買面時一絲不亂的鬢髮,是我曾經為你歡欣雀躍的心。

大時代是哪怕再去抗戰二十年,是海闊天空不改追夢赤子心,是香江浪流滾滾,亞細亞的孤兒;小時代是《每當變幻時》,裡邊陳奕迅呆,楊千嬅美得溫婉又俏皮,抿嘴一笑,失去有恰如其分的得到,只是溫情也不過落實了歲月是神偷,追不回,乾脆乾脆,不去追。像志明和春嬌那樣的賤萌賤萌,才有生命力。


並非是過去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人總是在回頭看的時候往前走,粵語歌也不只是啟後,頗多承前。霑叔和金庸眼看的是三十年代的上海文藝界,經典的曲目也不少是翻唱,或者另有靈感。

小時代的特點是:未必政治正確。——頗有些曲線救國的味道。

《李香蘭》頑固地霸住了我最喜愛的粵語歌前十首,歌詞真真是好,「像花雖未紅,如冰卻不動,卻像有無數說話,可惜我聽不懂。」翻開來看,是一個這樣的故事,兩人聽過李香蘭的歌,卻和李香蘭本人無關。但再翻開來看就尷尬了,李香蘭原來不是李香蘭,是山口淑子。山口淑子和金壁輝曾經交好,是時代的尷尬註定了這種尷尬。講輕了臉譜化,講重了就被折煞。

至於現在,沒有好粵語歌了嗎,並不,人還是那些人,粵語歌依舊傳唱不衰。

有My little Airport這種俏皮,也有張敬軒和他挽住的《春秋》,李克勤翻唱《天梯》,也是近年不可多得的好情歌。謝安琪知性,麥浚龍是痴人。「原來你是一幅畫,狠狠往這舊人心上掛,現實過得不順嗎,定定望向這畫中曇花」。

舊人舊事,就是畫中曇花。大時代是畫框,小時代只是一點塗料。見得多了,了解肌理,也到底不會傷了機體。傷感是小的,時代是大的。只不過,承認有一點溫情,就是我們對往事最後的敬意。激烈擺久了不過是姿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才是常態。


相關焦點

  • 有人說現在的時代娛樂圈再無粵語歌
    每個人的人生裡,總有幾首開始聽不懂,後來忘不掉的粵語歌。如今它們成為一段回憶,一個故事。以及一些從未和別人訴說過的情緒。本以為兩位港圈姐姐,能在臺上多唱幾首粵語歌。結果陳松伶早早被淘汰,鄭希怡跟著眾人唱跳起女團神曲。時代真的變了。「港樂」追隨「港片」、「港女」這些詞,一起化為過去的眼淚,再無人熱捧。
  • 粵語歌裡唱盡了多少黃金歲月
    這時候,粵語歌的成熟帶來了狂歡式的繁榮,選材從傳統的情愛、俠義轉移到更為廣闊的空間;開始記錄時代,為社會發聲。周禮茂寫於1900年的作品《神愛西人》,寫出主權移交前香港的社會現狀。粵語裡「西」和「世」同音,「神愛世人」一語雙關。「為何打工波士全是西人,而上班波士跟我要說英文?人在香港要講英文,去到西方也要講番文,我只有疑困!」於調侃中針砭時弊。
  • 許冠傑|開啟香港粵語歌時代的傳奇
    許家合照粵語歌的春天在許冠傑之前,沒有粵語流行歌曲。許冠傑的少年時代,是貓王和披頭四樂隊的鼎盛時期,在他們的影響下,許冠傑喜歡上了搖滾樂,並於1964年開始玩樂隊。那時的香港,年輕人喜歡聽英文歌,中老年人則喜歡聽帶有上海情調的國語歌,本土粵語歌難登大雅之堂,若想憑粵語歌在歌壇佔據一席之地,簡直是痴人說夢。許冠傑舊照1972年,大哥許冠文到國外旅行,有感華人生存艱難,於是寫下了《鐵塔凌雲》,將其交與弟弟許冠傑譜曲演唱。
  • 《處處吻》是粵語歌的春天?拜託!只是時代噱頭而已
    然而隨著香港樂壇在2005年以後進入低潮期,粵語歌也一度逐漸被遺忘在角落裡。似乎只有每年的4月1日,當我們想起張國榮先生時,才會聽那麼幾天他的經典之作。 別說春天了,粵語歌、包括整個流行音樂的寒冬依然沒有過去。 粵語歌最不紅的時候,即使貴為天王級別的陳奕迅,發行的粵語專輯依然水花不大。《主題曲》《失憶蝴蝶》多首優質作品至今依然聽者寥寥,可以見得那時的粵語歌曲市場就已經很不景氣了,畢竟同期的國語音樂市場還沒有完全淪陷。 然而現在呢?
  • 粵語歌鼻祖—許冠傑
    他一手開創了粵語歌流行的時代,也是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歌手。更是成就了以後的香港樂壇,成就了無數的經典。要說聽國語歌也是聽粵劇粵曲,而粵語歌在大眾心目中是不入流的,粗俗的,上不了臺面。如果想憑粵語歌在歌壇佔據一席之地,簡直就是痴人說夢。1967年,19歲的許冠傑組建了「蓮花樂隊」,後來發行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專輯《Just a little》,從此聲名鵲起。後來便開始個人發展。
  • 娛樂圈再無粵語歌
    本以為兩位港圈姐姐,能在臺上多唱幾首粵語歌。結果陳松伶早早被淘汰,鄭希怡跟著眾人唱跳起女團神曲。時代真的變了。「港樂」追隨「港片」、「港女」這些詞,一起化為過去的眼淚,再無人熱捧。但是今天,我想為自己一直很愛的粵語歌,站出來說些話。
  • 評論:粵語歌情懷,從「克不容緩」說起
    「以下將以幾個章節分述,每個章節都滲透著粵語歌情懷。」這兩年,粵語歌可謂從區域性走向了全球化。《港囧》幾乎就是一部粵語歌回憶錄,很多人不是在徐崢身上尋找笑點而是在配樂歌曲裡被觸到淚點。令沒有經過香港電視劇和粵語歌浸淫的新生代,也突然意識到原來粵語歌曲是那麼的打動人,旋律是如此優美。
  • 港樂黃金時代落幕:你現在還唱粵語歌嗎?
    「學友開口的一瞬,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那麼多通緝犯會落網了!」僅在東南亞市場就能賣出35萬張CD的初代歌神許冠傑,在許冠文的電影《鬼馬雙星》裡獻唱的同名主題曲,還一度紅到了英國,成了BBC電臺播放的第一首中文歌曲,也算是對得起香港流行樂無遠弗屆的美譽。至此,粵語歌從鄙視鏈的最低端躍升逆襲,在國語歌、外語歌才是王道的港島總算有了姓名。
  • 粵語歌,一代人的情懷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0周年網上又掀起了一波粵語歌風潮再次把粵語歌拉回了大眾視線
  • 它開啟了粵語歌的黃金時代,並將粵語歌帶入幾代人的記憶中
    沒想到,這一設立,竟然開創了香港粵語歌時代。那時候的60年代,香港的粵語歌被視為不高檔的歌曲,當時聽音樂,多是聽歐美英文歌居多。雖然當時有陳寶珠,蕭芳芳這類,但當時比粵語歌更高檔一點的本地音樂,其實是粵曲,大戲。在當時,粵語歌的影響真是好小。畢竟,那時候的香港,受到西式社會文化影響太大。寶麗金在70年代,就是這麼進入香港社會的。
  • 粵語歌友情推薦,聆聽粵語歌的魅力,看看你聽過多少勵志粵語歌
    而且很多歌曲尤其是「粵語歌」不但好聽,而且有很多是比較「勵志的」。下面列舉幾個歌手唱的粵語歌,看看你聽過多少勵志粵語歌。說到「粵語歌」,很多人會想起「beyond樂隊和黃家駒」的歌。他們自己創作和演唱的「粵語歌」,不但聽起來讓人充滿激情,而且大多數歌曲都很「勵志」,如《不再猶豫》、《海闊天空》、《光輝歲月》等。而且黃家駒自己很有「才華」,其中很多歌曲是「黃家駒」創作的。
  • 酷我音樂《每天一首經典粵語歌》爆好聽的經典粵語歌都在這裡
    也許你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但是播放列表裡永遠留有那麼幾首粵語歌,也許是許冠傑的《滄海一聲笑》、也許是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或是李克勤的《紅日》、還是beyond的《海闊天空》、陳奕迅的《浮誇》……總有那麼一首粵語歌讓你百聽不厭,念念難忘。
  • 已經落寞的粵語歌,還有的救嗎?
    ,粵語歌也僅靠李克勤、陳奕迅等人撐起,輝煌不再。在收錄《斷點》的那張專輯中,是一半粵語歌和一半國語歌。2008年,在收錄《吻得太逼真》的那張專輯中,只有另外的一首歌是擁有國粵兩個版本,其他的全是粵語歌。也正是這一首,讓張敬軒在內地的網絡歌曲時代,佔據聽眾的各大播放器列表。
  •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不會說粵語,卻愛聽粵語歌?
    文 | 黃贇涵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風窗」(ID:SouthReviews),原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9日,標題為《粵語歌裡唱盡了多少黃金歲月》,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振翅高飛,無需在夢中」的歌聲裡,一批又一批的音樂人來到獅子山下,創造出粵語歌的光輝歲月。
  • 影向標 一人一首粵語歌(播放)
    U兔《電影行話手冊》、《生活本身》、《西德尼·呂美特的電影課》等書譯者以前特不喜歡粵語歌,聽不懂是一方面,旋律土氣是主要問題,後來看上了粵語電影,自然也聽起了粵語歌。就像小時候喜歡石斑魚聲音的周星馳,成人後卻覺得原聲更自然一樣,港片配港樂也讓現在的我覺得更舒服,所謂的土氣成了一種地道的港味。比如許冠傑的粵語歌,即便直接看歌詞也不明就裡,完全是用當地土話寫就的,夠味夠港接地氣。
  • 粵語歌是如何崛起和流行的?
    被稱為歌神的張學友曾說過,許冠傑才是永遠的歌神,周華健,王傑等都直言許冠傑是自己的偶像,梅豔芳更尊稱他為香港樂壇的大哥,是粵語歌的開創功臣,香港填詞人盧國沾說,如果將來有人要為粵語流行曲寫歷史,請記得把許冠傑寫在英雄榜首,許冠傑為何能享有種種美譽呢?
  • 點解粵語歌咁好聽?
    本文受權轉載自」環球情報員「(ID:huanqiuqby)作者:Cimen幾乎每人心中都有一首難忘的粵語歌。無論是哥哥張國榮,亦或Beyond黃家駒,還是Eason陳奕迅。他們的歌或深吟或淺唱,或引亢高歌,或靡靡之音,總是能夠觸碰內心深處那根弦。
  • 阿細:用粵語歌傳承廣州文化
    阿細:用粵語歌傳承廣州文化金羊網  作者:胡廣欣  2020-05-04 「我從小在廣州長大,我選擇用音樂傳承這座城市的文化。」
  • 每一個泡泡裡都有一首粵語歌
    但我聽不懂那個聽歌的少年了他停留在時間裡,像一條魚停留在海洋的某處他曾喜悅於日落的輝煌像一條沙丁魚透過海水看見藍鯨的威嚴他如果能看見我,一定會奇怪這個中年人和他聽一樣的歌,甚至有著一樣的名字甚至有著叫同樣名字的朋友站在人生的峭壁上看著他——一隻小小的沙丁魚正無憂無慮地在課間打鬧奔跑許許多多和他一樣的魚類都在吐著泡泡每一個泡泡裡都有一首粵語歌。
  • 90後的你,還喜歡聽粵語歌嗎?它在你心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90後的你,還喜歡聽粵語歌嗎?喜歡粵語歌的90後多不多?這個要分地域來看。我相信廣東地區,特別是接近香港地區的人喜歡粵語歌會多一些,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說粵語的,而粵語歌則可以說是粵語的流傳文化了,所以他們仍然會喜歡粵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