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專攻疑難雜症的中醫「奇人」———記「上虞名中醫」獲得者...

2020-11-20 浙江在線

2020-10-02 20: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樓麗君 實習生 韓瑩

9月22日下午1點半,陳孔飛急匆匆地從人民醫院國醫館趕回自己崧廈的診所,診所內已有不少病人在等著他看病了。「陳醫師,我上次配的藥吃完了,感覺好了許多,想再來你這裡複診一下。」話音剛落,陳孔飛已從厚厚一沓就診登記中找到了這名患者的病案記錄。周二是陳孔飛最忙碌的日子,上午在上虞人民醫院國醫館坐診,下午要趕回自己的診所,中午基本沒有休息時間。

在陳孔飛眼裡,中醫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總會給人帶來驚喜,用中醫藥可以治癒很多疑難雜症。因此,無論再忙再累,他總會耐心細緻地為病人看診,講究望聞問切,認真辯證分析,竭盡全力為病人排憂解難。病人身上的病症仿佛已經成了陳孔飛的心病,為更快更好地取得療效,他總是在休息時間反覆鑽研。他說,每治癒一個疑難病症,都會很有成就感。

研製藥方 對症下藥

陳孔飛出身於中醫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岐黃之術並深受吸引,15歲開始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傷寒金匱內經等中醫經典。20歲起逐漸能獨立出診,不時有疑難雜症治癒,稍有名聲。25歲便成立了個人中醫診所,正式懸壺濟世。

自從接觸中醫以來,陳孔飛始終孜孜不倦地研讀經典,汲取各類知識,夯實理論基礎,築牢專業根基。同時,注重創新變通,不斷拓展醫療領域,融合自己的獨到經驗。他說,中醫看病最重要的是用整體觀加以辯證施治,統籌考慮。為此,他努力讓自己在中醫全科領域齊頭並進,不斷突破。他在臨診方面,內科擅治慢性胃腸病、慢性咽炎、失眠、中風、痛風及頸腰椎病等,外科擅治蕁麻疹、急慢性溼疹、青春痘、蛇串、痔瘡、燙傷等體表疾病,婦科則以治卵巢囊腫、乳腺小葉增生和調經治不孕等見長。

陳孔飛還自擬「活骨湯」用於治療附骨疽,並撰寫了相關論文,成功入選《中國名醫良藥實用辭典》。「在古方『桃花散』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研製具有拔毒去腐的『四神丹』及生肌收口的『四仙散』,用於治療臁瘡褥瘡。」陳孔飛介紹,他還研製了經驗方「補腎強骨湯」治療頸腰椎病,「解毒袪溼膏」治療各種皮膚病。「解毒袪溼膏對什麼皮膚病都有效,我們家裡常年備著嘞。」前來診所配藥膏的劉女士忍不住向記者推介道。

疑難雜症 得心應手

走進陳孔飛中醫診所,映入眼帘的是滿目紅色。在進門後右邊的牆上,掛滿了患者贈送的錦旗。一談到疑難雜症,原本話不多的陳孔飛變得健談起來。

2018年,家住百官的80多歲患者李大媽,因脫疽到陳孔飛中醫診所就診。在這之前,她已經在上海長徵醫院做過兩次支架手術,但每次術後只能維持好轉一兩個月,最終還是被告知需要截肢。

「她來找我的時候兩個腳趾已經開始潰爛,皮色暗紅,疼痛難忍。舌色暗淡,舌苔白,脈搏沉細,是陽虛寒溼瘀阻的表現。」陳孔飛向記者介紹,之後他用陽和湯溫陽散寒化瘀生新,經過半年治療李大媽得以痊癒,當面下跪表示感謝。而患這一病症的人並不多見,但被他收治的基本都能治癒。

「一位有十年習慣性流產史的36歲婦女,我用泰山磐石散加上一味玉米衣泡茶,用兩片玉米衣是取類比象之意,吃中藥調理了一個月就懷上了,然後又幫她保胎到4個月,最終順產生下了一個女兒。」陳孔飛的眼裡閃著光。每年到陳孔飛這裡治療卵巢囊腫、乳腺小葉增生和不孕不育等婦科病患者不下百例。

只要一說病症,陳孔飛立馬就能回想起患者姓名、籍貫等。「慢性胃炎是常見內科病,但遇病機複雜的,亦是遷延難愈。」曾有一位上海高校教授,食後胃痛如胃漏10餘年,遍請無數名醫治療未果,轉輾至陳孔飛診所,半個月就被治癒。「到我這裡來就診的大多是疑難雜症,其實關鍵就是要對症下藥,找對了方向,自然就能藥到病除。」陳孔飛說道。

醫德仁心 打出名堂

陳孔飛憑藉精湛的醫術,顯著的療效,贏得了眾多患者的信任與肯定。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打響了陳孔飛中醫診所的名號。

陳孔飛有個絕活,一般病人看病前都不用先說自己有什麼症狀,等他把脈後,他說出來症狀都能說到八九不離十。採訪過程中,記者見識了陳孔飛為一位病人的看病全過程。該病人一句話不說只先讓陳孔飛把脈,待他把完脈後告訴患者一連串的病症。病人連說:「是是是,太神奇了!你比B超和X光還準啊!」

陳孔飛認為,中醫看病講究一個「信」字。「歷來有不信者不治之說,如能解決『信』的問題,醫患關係和治療效率都會明顯改善。」多年的臨床經驗煉就了陳孔飛深厚的脈學功力,做到精準診斷,對症下藥。作為個體中醫,他事必躬親,精選地道藥材,為確保安全和藥效,常常先自己熬藥嘗試確認。遇到家境貧困的患者,他不但減除診費藥費,還經常主動上門隨訪,送藥到家。在陳孔飛看來,將心比心,多替患者著想,是醫者本份。

自2017年以來,陳孔飛每周二上午都會在上虞區人民醫院國醫館坐診,半日門診人次平均在30人左右,有時還會拖班加號。兩頭兼顧的他,在這期間還積極參加區衛健局「重溫中醫經典班」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中醫修養。他還加入上虞人民醫院中醫進病房隊伍,駐點神經內科,用經典化痰通絡中醫思路處理中風偏癱,成效明顯。

為進一步方便患者就醫,陳孔飛利用空閒時間開啟線上診治,通過微信等平臺與患者進行網絡看診。臨安有一環衛工人患了嚴重的蕁麻疹,通過線上問診,情況逐漸好轉。如今,北京、上海甚至海外人士都會不時地通過線上方式向陳孔飛尋診,有時因為時差,他經常半夜為對方看診。「大家看病也都不容易,我如果能在線上幫忙解決就盡己所能,這樣就省得他們跑來跑去了。」陳孔飛笑著說。

在陳孔飛中醫診所,掛著一幅巨大的匾額,上面寫著「尚德精醫」四個大字,這是陳孔飛始終信奉的準則和他畢生的追求,也是眾多患者對於陳孔飛的一致評價。


1601643303000

相關焦點

  • 老中醫自編口訣出醫書 中藥治病專攻疑難雜症
    楊先生表示,打進熱線推薦張軍軍醫生,不僅僅因為他是一位好醫生,「我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我對張醫生的謝意,因為是他讓我重見光明,擺脫疾病的困擾。」自學中醫治癒自己9年頑疾1975年,周禮伯在重慶師範大學英語專業學習期間得了腸炎,每天早上都要拉肚子,醫生懷疑他是功能性洩瀉,卻一直沒有查出確切病因,在當時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
  • 杭州御和堂中醫口碑如何 百年中醫品牌 杭州患者的福音
    那麼杭州御和堂中醫看病怎麼樣呢?下面一起來了解。  杭州御和堂中醫口碑  杭州御和堂是一家醫保定點機構,堅持以「御疾造萬眾,生術福天下」為使命,注重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運用湯藥、背腧穴艾灸、穴位貼敷等中醫傳統方法,專注各類疑難雜症疾病杭州御和堂是一家醫保定點機構,堅持以「御疾造萬眾,生術福天下」為使命,注重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運用湯藥、背腧穴艾灸、穴位貼敷等中醫傳統方法
  • 老胃病巧用食療 快找民間中醫奇人
    中醫奇人王立財認為:胃病置之不理易出現糜爛、穿孔甚至癌變,患者不妨試試食療偏方。  吉林通化百姓都知道,王立財善用水蛭、土蟲等血肉之品組方入藥,他研發的腰突、頸椎病「睡覺療法」堪稱一絕。近日王大夫採用秘制雞內金,製成老胃病食療方,凡胃病不管輕重,無需住院,只要服用王大夫食療方一包,均會有奇蹟發生。
  • 餘西古鎮的名老中醫 曹姓名中醫 餘西古鎮,龍地生輝,人傑地靈
    餘西古鎮的名老中醫餘西古鎮,龍地生輝,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出過不少歷史名人。但鮮為人知的餘西古鎮的中醫事業曾一度十分興旺,不僅推動了祖國中醫事業的發展,而且為餘西古鎮及周圍十裡八鄉的百姓解決了就醫的困難。同時,也出過不少中醫名人,主要有朱姓和曹姓兩家。
  • 從醫六十載專攻婦科頑疾,易修珍教授坐診聖愛中醫館
    易修珍,國家級名中醫、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聖愛聖醫,主攻婦科疑難雜症,從醫近60載,解救無數女性於病痛絕望之中。如今雖已年過八旬,但仍精神矍鑠地奮鬥在中醫婦科臨床的第一線,贏得廣大患者信賴,其應診者範圍遍及全省,還有不少外省乃至歸國專程來就診者。
  • 西安十大中醫醫院-名中醫賈寧-肺結節怎麼治療好
    西安治療肺結節中醫效果不錯,推薦中醫——賈寧。我國著名中醫抗腫瘤專家、「中國近百年百名著名中醫」榮譽獲得者——賈堃之子,從小隨父研習中醫,盡得其父真傳,熟讀《本草綱目》《千金方》等醫學書籍,練就一身濟世救人的本領。深得中醫理論之精髓,行醫40餘年,中醫「望聞問切」之術和下藥功力日漸高超,根據患者不同病症辯證施治。
  • 醫者仁心 至真至誠—訪首屆西安市名中醫唐遠山
    中醫,中醫傳承,中醫創新與發展,西安市中醫醫院國醫館主任唐遠山告訴記者,中醫藥始終有自身的魅力和發展規律,傳統文化是中醫藥的根與魂,中醫藥工作首先是做好中醫藥的傳承,正確把握守正與創新的關係,傳承精華是更好的繼承中醫藥的學術體系,創新發展是為了提高中醫臨床診療能力與水平,臨床療效才是檢驗中醫傳承發展的試金石,努力做到「師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為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 百名「江蘇省名中醫」新鮮出爐!他們是→
    近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馬小平等100名中醫師「江蘇省名中醫」稱號。江蘇省名中醫是省內中醫界最高榮譽,受表彰人員是行業醫德醫風的楷模、學術醫術的精英,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寶貴財富。
  • 老胃病別硬「扛」中醫食療有妙方
    民間奇人王立財認為:胃病置之不理易惡變,反覆發作者不妨試試民間食療小偏方。  王大夫介紹:「我是王立財祖居吉林通化,專攻胃病,腰突、頸椎病(我另有外敷專利,加強型上市,只需睡覺時外敷12小時)。本人首創『直敷胃壁給藥法』,凡胃病不管輕重無需住院,只要服用食療方一包,均會有奇蹟發生。
  • 「鐵桿中醫」談如何讓中醫經典「活起來」
    這天上午的看診,從上午8時一直持續到下午2時許,送走最後一位患者,馮崇廉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但他依然臉上含笑地說,今天特高興,20多位腫瘤切除術後出現不適的患者,經他調理,都有明顯好轉,沒有出現腫瘤復發。「有好多患者已經十幾年沒有復發,我們基於中醫經典理論的分消走洩法幫他們改善了基礎體質,剷除腫瘤孳生的土壤。」
  • 中醫內科陳昌雨:脈診是中醫不傳之秘,是最真實的「主訴
    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中醫內科... 摘要:   現代醫學診病輔助檢查和確診的方法越來越多,而傳統中醫一般只用「望、聞、問、切」四診法相合便可知病之所在。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中醫內科陳昌雨主任出生醫學世家,以脈診斷病而聞名「京城名醫堂」,他把脈既畢,方藥已出,屢獲驚嘆!
  • 一位西醫轉學中醫後的感悟:中醫不是我的初戀,卻是一輩子的愛人
    我學過三個專業:西醫、文學、中醫。  西醫是家裡選的,幹了十幾年不好不壞;文學是幼承家學,怡情怡心;而中醫卻是我主動追求的,魂牽夢縈。    16歲時偶然的機緣被一名針灸老師相中召徒,可我一點也不喜歡中醫,但老師卻很固執。她抓住我嚴重暈車的「弱點」,說若跟她學就包治暈車。
  • 等我凱旋 為我驕傲——紹興市上虞中醫醫院 8名白衣戰士在武漢紀事
    今天,是上虞第二批12位醫護人員作為浙江省第四批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出徵武漢的第24天。其中,紹興市上虞中醫醫院(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此次有8名隊員逆行武漢,他們被編入邵逸夫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協和腫瘤醫院(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8樓病房工作。
  • 中醫奇人張廣生,一生著作多部,救死扶傷無數,堪稱一代神醫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中醫也是我們歷史寶庫中一個重要部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中醫奇人張廣生,一生著作多部,救死扶傷無數,堪稱一代神醫。張廣生(1889年-1982年),原名張萬成,外人送號老廣子,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張莊村人,自幼讀書,1912年語肥鄉縣簡易師範畢業後任小學教員十幾年,任教中,隨其父學習中醫,1929年起,先後在肥鄉縣吉善區公所醫療室和本村行醫,治療了多種疑難疾病,聞名方圓幾十裡。1934年,鄰縣幾十個村群眾共送「德追歧軒」匾於門前,並送兩臺戲慶賀,一時轟動鄉裡。
  • 徐州這些醫生被授予「江蘇省名中醫」!
    徐州這些醫生被授予「江蘇省名中醫」!》,授予馬小平等100名同志江蘇省名中醫稱號,享受市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這次省名中醫是時隔18年後再次評選。此前,我省分別於1979、1994、1995和2002年先後開展了4批省名中醫評選,共評出省名中醫(含名中西醫結合專家)434名。這些名醫名家身體力行,堅守臨床、著書立說、獎掖後學,對凝聚行業力量、樹立行業形象、引領行業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離開病患,中醫就丟了根
    幼時播種「懸壺濟世」夢我並非出生於中醫世家,但自幼與中醫結緣。1937年出生的我,少時居住在廣州最為著名的中醫街——荔灣區龍津路,這裡名醫薈萃。當年的醫館都是樓下看病,樓上住人,我要去同學家玩,必定要經過診室,一次次的耳濡目染,我知道了「望、聞、問、切」,見到了百子櫃,聽聞了各式各樣的草藥名。
  • 從治自己的病,到成為中醫名醫(圖)
    自學中醫治己病走上專攻難症路  1975年,周禮伯考上重慶師範大學,專業是英語。大學期間,他患上了慢性腸炎,而後變成每天早上醒來即洩,嚴重時,一起床就連跑二十多趟廁所。當時,1.60米身高的他只有90斤重。  大學畢業後,周禮伯當上了英語老師,頑疾仍每日相隨。1984年,他開始自己鑽研中西醫起源,自學幾個月後,背下了200多首方劑。
  • 福州御和堂中醫口碑如何?辯證施治 古方傳承!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中醫治病、養生保健越來越被人所重視。中醫五千年歷史,有其獨特之處,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中醫往往是很有效,這也是中醫的奧秘之處。中醫並不是按穴位,吃點中藥這麼簡單。
  • ...薪火相傳——記全國名中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張靜生
    妙手仁心 讓中醫藥事業薪火相傳——記全國名中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張靜生 作者:王敏娜 2019-07-10 02:31  來源:遼寧日報
  • 寧波公布73位名中醫藥師名單趕緊收藏 以後掛中醫號時看看
    中醫號脈 記者 張培堅 攝  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醫藥,培育造就一批醫德高尚、理論深厚、技術精湛、群眾公認、貢獻突出的名中醫藥師,日前,寧波市衛生計生委、寧波市人力社保局評定並公布了第三批寧波市名中醫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