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童話》。
一部乍看像是宮崎駿風格的電影,這部1971上映由高畑勳執導的日本動畫電影,豆瓣8.6分,榮獲15屆日本學院話題獎。
說起高畑勳,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他的代表作《螢火蟲之墓》、《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等,這部《歲月的童話》知名度相對較低,如果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中去,一般人是看不下去的。
整部影片敘事方式過於鬆散且平淡,是以主人公小學五年級的回憶與鄉間的生活互相交錯為主。除了畫風比較細膩,更多的觀眾是忍受不了這樣平淡的劇情的,與高畑勳其他的電影略有不同,這部影片沒有催人淚下的情節,沒有輝煌宏麗的篇章,更多的像是平靜湖中丟了一顆石子,讓沉寂的情感起了一點漣漪
01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童年
「晴天和陰天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個?」「陰天」「我也是耶」
面對喜歡的女生妙子,廣田支支吾吾地想了半天,最後只想出來這麼個問題,對話顯得格外簡單,簡單到讓人忍俊不禁。如果說這是愛情,那對於兩個孩子來說顯得過於沉重,好似成年人的話題,但友誼又顯得不夠準確,這種感情就好像初升時的太陽,剛萌發的綠芽,懵懵懂懂,看似弱小,卻又充滿力量。
「這是我好不容易求爸爸買的」
妙子央求爸爸買了一個鳳梨,由於當時的社會條件,熱帶水果很少見,並且也很貴,一家人圍在一起研究怎麼吃,等最後吃完,發現不如香蕉好吃,自己求爸爸買的鳳梨,最後發現不好吃,不僅浪費了錢,也沒能讓家人開心,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妙子明明覺得不好吃,卻又嘴硬非要說好吃的原因。
「2/3個蘋果,怎麼用1/4來分呢?」
在與敏雄的聊天中,妙子講述了自己學分數除法的經歷。感嘆到能把分數除法順利掌握的人,在未來的路也是一帆風順,直到現在成年後她妙子依然疑惑--2/3個蘋果,怎麼用1/4來分呢?相信每個人都遇到過,當你深究一個問題時,一定有人告訴你,你不要問為什麼,只要按照這個規律做就行,這是經過無數人驗證的規律,可也許他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還有妙子泡澡昏倒、和爸爸買包包等等一系列的回憶,構成了影片大半的篇幅,這些回憶是妙子的回憶,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回憶,無數的回憶中,總有一個讓你忍不住偷笑,哪怕只是一句你喜歡陰天還是晴天。
02勇敢迎接每一個明天
「烏鴉先生,請走好……」
在學校排練話劇,妙子覺得自己的臺詞少,便自作主張加了一句臺詞,可這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反而被隱隱的批評了一下,可妙子沒有氣餒,把臺詞換成了表情以及動作,最後獲得了觀眾們以及劇社的認可,邀請妙子去參演成年人的話劇,這讓妙子很是興奮,
可最後因為爸爸的一句「我們家的孩子不做戲子」童年小小的幻想便被無情地粉碎了。
媽媽告訴:「小孩子作文成績好有什麼用的,大人喜歡的是不挑食的好孩子。 」正因作文受到老師表揚而高興不已得像只漏了氣的皮球,一下子癟了。
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有著類似的遺憾。妙子說起當時錯過了的話劇團的角色,語氣中滿是留戀與遺憾,也許妙子遺憾的不是童年的明星,而是沒有能去參加那場演出。最後敏雄在安慰妙子時說道:「但我們不沮喪,因為我不喜歡悲傷,我喜歡歡笑。」也許遺憾無法彌補,但不能因此沮喪。
03每個人都是一部「歲月的童話」
影片末尾,十天的度假生活,兩人互生好感。可當敏雄的家人提出要妙子留下給敏雄當媳婦兒時,妙子才意識到自己雖然嘴上一直說喜歡鄉下,但心理上並沒有做好準備,便匆匆地跑開了。
在鄉間的路上,跑出來的妙子碰到了正要回來的敏雄,妙子便緩緩的向敏雄說了一個自己五年級的故事。妙子有過一個邋裡邋遢的同桌叫阿部,家裡很窮,每天穿得邋裡邋遢,還經常做出一些惹人嫌的動作。妙子雖然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對他做出厭惡的姿態。但是,在心裡,妙子其實是嫌棄他的,只是覺得直接表現出來太傷人了,總盼望著暑假來臨,好快些換桌,可暑假還沒來臨,阿部就要轉學了。
阿部離開的那天,老師要求他跟全班同學握手告別,他看起來似乎很緊張,但是,他還是和每個人都握手了,除了妙子。他對妙子說:「我才不要跟你握手呢」妙子想,阿部一定是因為看穿自己對他的嫌棄,才不和自己握手的。對阿部,她一直心懷愧疚。也讓妙子認為自己是一個虛偽的人。
就好像敏雄家人問自己是否願意留下來時,明明自己一直說的喜歡鄉下,卻連留下來的心理準備都沒有,就如同五年級時候的自己一樣虛偽。可最後敏雄告訴她,阿部是因為喜歡妙子,才故意裝作討厭她的樣子。
塵封多年的心結,如同天上的烏雲一般散開了。
最後電影結尾用了象徵性的表現手法——飛進火車車廂的蝴蝶,記憶中的同班同學突然成群地出現在車廂裡,妙子被自己小學時的同窗們拉扯著,轉身乘上了回鄉下的火車,義無反顧地投入鄉村的懷抱,仿佛掙脫了27歲的自己。
每個人的童年不管有著如何的經歷,總有那麼一段時間的回憶是美好的,哪怕只有一刻鐘,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部歲月的童話,只不過妙子的童話搬上了熒幕,而我們的則在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