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成暢
編輯 | 周到
你能想像自己的液晶儀錶盤,有一天會「變成」一桌火鍋麼?
近日,威馬汽車發布了威秀(WeShow)儀錶盤主題,這是其開創的一個可對車內儀錶盤個性化定製的產品。其實早在2019年12月,威馬便對部分用戶分批開放了內測。其中部分主題限時18.88,其餘標價199元到499元不等,參與內測的用戶81%完成了購買,32%的用戶購買了兩套以上。首席出行官獲悉,目前已有超2000名用戶結合市場行動開始使用儀表主題。
相比燃油車,電動汽車尚處早期,在保值率、續航和能量補給方面不可與其同日而語。雖然特斯拉能夠通過OTA來提升車輛的加速能力還有續航裡程,但類似的「黑科技」需要強大的綜合能力與較長的研發周期,對於用戶而言需要等待太長時間。但在現有技術的條件下,電動汽車能發揮自身在智能化領域的優勢,轉而解決用戶相應癢點需求,提升體驗。
這麼大個顯示屏,能不能給我換點別的?
幾個指針、一堆燈……這往往是人們對汽車儀錶盤的固有印象。在百年汽車歷史中,車的引擎、傳動、輪胎等部件更新換代,但儀錶盤的造型似乎「雷打不動」。
來源 Unsplashed
隨著智能汽車的到來,儀錶盤逐漸由一塊屏幕代替。但只讓這塊液晶顯示屏完成指針的功能,顯然有些大材小用。更不用說,車主天天盯著單一的儀錶盤正感到越發枯燥。
2019年6月,在多次收到類似的反饋後,威馬汽車開啟了威秀(WeShow)項目,旨在為車主打造個性化儀錶盤主題。
調查顯示,威馬車主普遍年齡在25到35歲間,讓儀錶盤主題與年輕人接軌成了威馬的目標,並希望在主題中融入網際網路、二次元等受當代年輕人追捧的元素。為此,該公司首先選擇的是與成熟儀表供應商進行交流。但在與傳統汽車設計團隊交流後,威馬發現這與傳統汽車設計的理念不符。傳統車企希望用戶認可自己的汽車高端大氣上檔次,且儀錶盤外觀一成不變,經典、耐看便成了他們設計汽車儀錶盤的一貫理念。
來源:Unsplashed
也許只有在充滿年輕人的地方,才能捕獲年輕人的眼光。威馬來到了大學校園。相比「傳統汽車人」,高校學生們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長大,「皮膚消費」對他們而言並不陌生。了解了「儀錶盤主題」是什麼之後,學生們表現了濃厚的興趣,並提出了變形金剛、二次元、熱播劇之類的大膽想法。最終,威馬汽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美術學院達成了合作關係,讓年輕人設計屬於自己的主題。
高校學生們正在了解WeShow
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在暢銷書《引爆點》中說到:「世上沒有一種最完美的醬菜,只有許多種完美的醬菜」。簡而言之,能夠討好所有人的產品是不存在的。
在過去,汽車儀錶盤設計將所有用戶定義為一個群體,在這個大基數上尋找最容易被接受且耐看的設計。而液晶儀錶盤自身帶有較大的可變性,不需要再將所有用戶作為一個整體考慮,這意味著廠商可以為不同的群體提供不同的效果,也將獲得更多人的喜愛。
來源:Unsplashed
學生們在設計主題時不再追求流暢的線條、舒適的曲線,而是從生活中尋找靈感。一名上海交通大學的設計師是BiliBili網站的Up主,很喜歡機甲、二次元便提出了相關設計。這樣的社區並不大眾,但裡面的活躍的人都很熱衷於他們的愛好,並願意為之消費。儀錶盤主題設計不再局限於大眾的眼光,可以為各類群體定製主題,收穫更多市場。
另有一名學生愛吃火鍋,調查了身邊的同齡人後發現不少人有相同愛好,於是提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美食主題。
美食主題儀錶盤主題《火鍋我來也》
在主題中插入網絡上流行的吃貨元素,在遊戲和APP中並不少見。但放在汽車儀錶盤中,給大多數人帶來的第一感覺,往往是「突兀」。原因在於,人們對汽車的印象還停留在傳統的典雅設計中。不過隨著「突兀」元素更加頻繁地出現,人們的觀念也許會隨之改變。
一個新的平臺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使得商家與客戶有更加直接的溝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更多地參與到產品研發與迭代中。因此,威馬團隊希望WeShow不光光成為一個產品,而成為一個平臺,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為了降低設計儀錶盤主題的門檻,威馬團隊開發了主題設計工具:kit。
威馬開發的主題設計工具 kit
設計者可以使用 kit 個性化儀錶盤的多個視覺呈現,包括背景顏色、電池顏色、音樂背景等等。最重要的是,這個 kit 涵蓋了國家對於電動汽車儀錶盤的規範,僅允許設計師在可以改變的視覺模塊自定義,確保設計出的主題是合法的,且不會影響駕駛。
這款軟體可以直接在 Windows 系統上安裝,當前已上市的5款主題均由kit設計。據悉,威馬期望明年將該工具向車主開放,讓用戶自定義心儀的儀錶盤主題。這將為 WeShow 增加一個維度,給予它產生一個生態的可能。
智能網聯汽車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智能網聯概念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將遠遠大於過去任何汽車行業的創新,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是一個極好的參照物。
2007年1月,蘋果發布了第一代IPhone,也從那時起,智慧型手機開始更多地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中。
手機外表在過去給人們的印象是一個冷冰冰的工具,且都少不了按鍵。第一代IPhone將傳統手機的鍵盤拋棄,換上了一塊3.5英寸電容觸控螢幕,由此重新定義了手機。隨後,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採納用大屏替代鍵盤的設計,「輕、薄、大屏幕」 的設計被整個行業接受。如今,市面上幾乎見不到使用多個按鍵的手機,「傳統」 在新趨勢的崛起中被拋棄。
來源:pixabay
在功能上智慧型手機帶來了更大的改革,過去手機功能頂多是打電話、發簡訊、發郵件,如今手機是人與網際網路的移動接口。當人們可以使用手機發朋友圈、看電影、玩王者榮耀時,還有多少人只在手機上玩單機遊戲?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必將帶來人們想像不到的功能,就像十年前的人們無法想像今日手機的功能一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會不會與手機相似?
智慧型手機與網際網路都在彼此的同一階段發展,彼此見證了對方成熟的過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與之不同,當前網際網路行業已經相對成熟,而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這意味著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曲線必將有差別,智能網聯汽車在初期有更大空間用於創新。
更加令人關注的問題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會不會是對車企的一次洗牌?在2020年,手機市場由蘋果、三星、華為等企業佔有,而十多年前之前,手機還是諾基亞、黑莓的天下。傳統的手機商家未能融入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於是為新湧入的企業讓出了市場份額。
當前的車市由大眾、豐田、通用等統治多年,這些車企多數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中期甚至更晚。智能網聯汽車會不會改變這些車企的地位?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說明:很有可能。不過汽車的迭代時間比手機長,畢竟價格擺在那裡,不是說換就換的。新勢力想從傳統車企口中爭得市場份額需要時間,且並不容易。
結語
過去汽車對於用戶體驗做出的優化停留在車內功能呢、座椅舒適度等等方面,但隨著網際網路與汽車的結合,車企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將在更多維度做出優化。
智能網聯汽車功能的研發需要多個不同領域的技術融合,對跨部門溝通合作提出了要求。傳統車企的部門結構繼續調整。為此,一些車企為了提升智能網聯產品的研發效率,正在搭建獨立的智能網聯事業部。
智能網聯汽車的崛起能否引發汽車行業的洗牌還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將為車企盈利和研發模式帶來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