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等於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關於生命的真諦,文學家和哲學家們給出了他們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被人們所爭相傳頌。比如盧梭就認為生命並不是活著,而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在科學家們的眼中,生命卻又變成了另外一番樣子。在哺乳動物繁衍生命的過程當中,雌性會佔據著主動權,自信,擁有,選擇雄性的權利,而雄性只有在自己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強大與健康,這才能夠獲得將自己基因延續下去的機會。
雌性對雄性的選擇不僅體現在宏觀方面,現在的專家們卻也發現了一些新的現象。通過研究,專家們發現,在微觀層面,也就是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方面,其實卵子同樣不是完全處於被動狀態的。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之所以說並不是完全處於被動狀態,這是由於卵子其實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選擇,它對於雄性的精子可以進行誘導,類似於「開後門」,卵子可以讓精子更快的找到自己。
一、關於卵子主動選擇的研究
這一項研究是在今年6月份發表在著名的期刊《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上,標題叫做《卵子的化學信號促進了人類神秘的雌性選擇》,標題讀起來還是有一些拗口,如果不是這一方面的研究者的話,可能對裡面所包含的科學名詞有一些不解。不過通過閱讀文章,我們還是可以非常清晰的了解,這樣一個卵子選擇過程以及文章要表達的主要含義。
這篇研究一個非常有興趣的點就在於,從宏觀層面上雌性喜歡的雄性,並不一定是微觀層面上卵子最喜歡的伴侶。也就是說雌性喜歡的雄性,它的精子並不一定就能被雌性的卵子所接納。
而雌性的卵子會選擇接納哪些精子,其實是一種隨機的現象,並不受到人為的控制。
大家可以這樣來理解,相當於如果雄性要想繁衍後代的話,需要通過兩道大門。首先便就是雌性的這一道大門。要取得雌性的歡心和信任,這樣雄性的精子才有機會與雌性的卵子相結合。
而當雄性的精子進入到雌性體內之後,雌性的卵子便把守著第二道大門,雄性的精子能不能受到雌性卵子的歡迎還得另說。
在這一方面,專家們又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主要是想要探討卵子究竟是怎樣來選擇精子的。
首先便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賽跑過程了,男性會釋放出大量的精子,相當於是群體作戰,然後這些精子便會自己去尋找卵子結合。
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活力不足,不夠健康的精子會被逐漸篩選掉,最終能夠到達卵子身邊的精子屈指可數。這些精子面臨的最後一道門檻,就是來自於卵子的選擇。專家們主要研究的也就是這一部分。
卵子是怎樣在最後一個階段來選擇精子的呢?當有精子接近卵子的時候,就會引起卵子的反應,卵子會釋放出卵泡液,這種卵泡液是精子要想到達卵子所必須通過的最後一道門檻。
在這一道門檻當中,基因相容程度非常高的精子就會被束縛在卵泡液當中艱難前行。這樣一來,卵子對精子的篩選也就算完成了。如果這樣一道門檻,那些不適合的精子就會被卵子篩選出去,最終剩下的精子便可以成功的與卵子結合,從而誕生新的生命。
那麼,為什麼在經過層層把關和篩選之後,卵子還要在最後再對精子作出選擇呢?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基因更好的傳承。在自然界當中,只有更加健康更加優秀的夥伴,才能夠存活下去。
二、卵子最後選擇的原因
人類文明誕生到現在才不過幾百萬年,可是大自然的演化卻已經經歷過上億年的時間。逐漸淨化過程當中,生物便形成了優生的一種潛在意識。
如果大家稍微思考一下,便能理解這其中的奧妙,其實,我們現在所看見的每一種生物,每一株植物都是優生之後的結果,他們的基因都非常的優良。
在現在看起來可能病殃殃的植物或者動物,其實他們已經是篩選過後的存在。那些不適宜生存的動物,植物早就已經在演化當中被拋棄了。
就連人類都沒有辦法,僅憑肉眼來分辨結合者的好與壞,更別說那些動物了。沒有語言的它們只能通過一些最為基本的本能來選擇自己的配偶,這個時候宏觀方面的力量只能起到一種輔助作用,而由卵子自己來進行最後一道篩選可以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科研人員進行這樣一項研究,也是非常細緻和耐心的,他們從16對接受生育治療的夫妻當中,採集了相關的卵泡液和精子的樣本。然後再將這些卵泡液和精子兩兩組合進行配對,最後觀察精子在卵泡液當中的表現。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研究下來,專家們發現不同女性的卵泡液在吸引男性精子方面是不同的,
某些男性的精子在同一類卵泡液當中更多的被吸引,而有一些則幾乎很難通過。這樣一種現象,專家們倒也沒有發現什麼特定的模式。
不過專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卵泡液是否能對精子產生有利影響,其實跟這個精子是否來自於母體所承諾的伴侶毫不相關。
換句話來說,就算是一個陌生人的精子,卵泡液同樣有可能對其表現出歡迎,而即便是伴侶的精子,卵泡液也有可能表現出一種抗拒。
卵泡液的歡迎與抗拒之間,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卵泡液吸引與排斥精子之間的平均差異可以達到18%。
在自然界當中,任何一個微小的比例都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而18%就是非常大的一個數字了。考慮到人類一次分泌出幾億顆精子,18%就是上千萬的數量。這樣一個龐大的數量,只要多試幾次,完全可以讓精子與卵子結合,從而孕育出新的生命。
當然也有人會提出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將最終選擇稱之為是卵子對精子的選擇,而不是精子對卵子的選擇?
這很簡單,因為相對於幾億顆精子的數量而言,卵子的數量其實只有一個。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精子選擇的分,它要是不與卵子結合,它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它不與卵子結合,它也根本就找不到替代品。
這就是為何專家們認為這是一種卵子對精子選擇的原因。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大自然非常的神奇,原來大家從心理層面上接受的範圍,其實並不一定就是自己身體所接受的伴侶。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方面,你還有很多沒有了解到的地方。人類科學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只不過現在似乎遇到了一些瓶頸。
小結
雄性不要以為只要獲得了雌性的青睞,就一定可以將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通過這樣一項研究,我們不難看出,即便是雌性已經接受了雄性,可是只要雌性的身體不答應雄性也是無可奈何的。
不過雄性卻有著數量方面的優勢,一次不行多試幾次,只要保持著對雌性的完全佔有,即便是卵子再不歡迎,在面對龐大的數量面前,卵子也絲毫都沒有招架之力。所以雄性不要灰心,一定要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能試幾次便多試幾次。卵子可以選擇精子,但當面對龐大的精子集團時,卵子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