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山西1516名白衣勇士逆行出徵,用「生命守護生命」的責任和擔當,在湖北戰場書寫了「甘於奉獻救死扶傷」的醫者精神。在他們當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在廣大醫生、護士拼盡全力為感染者救治,減少確診病例的同時,他們卻和當地同行一起走進疫情集中區域、重點場所,對每一個確診病例追蹤溯源,然後分析、研究、模擬、預測,為當地研判疫情防控形勢、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技術依據。他們就是由9名「疾控人」組成的疫情防控組,在前後44天的支援中,他們為阻斷疫情擴散、控制病例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這支隊伍的組長,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控科科長帖萍在回顧那一個個日日夜夜時,依然情緒激動。5月8日,在帖萍的辦公室裡,她幾度哽咽,為山西晚報記者深情講述了她和隊員們在支援期間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帶隊去仙桃市開展流調工作
雖然已經過去快3個月了,可帖萍清晰地記得:「2月16日的晚上10點多,手機鈴聲急促地響起,是辦公室主任打來的。」帖萍的第一反應是「要上戰場了」,因為在一個小時前,她剛在單位的微信群裡報名請戰,單位決定讓她帶隊去湖北仙桃市對口開展流調工作。這是國家衛健委要求我省疾控系統派出的首批支援湖北的隊伍。除帖萍之外,還有4人,全部是醫師。從掛掉電話的那一刻起,帖萍就緊張起來,幾乎一整個晚上都沒睡著。
「以生命守護生命,以行動落實兩個維護,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奉獻疾控力量、山西力量!」2月17日下午,在即將出發時,帖萍帶隊宣誓。那一剎那,她深刻感受到「以生命守護生命」的責任和分量,眼淚不自覺地就衝出眼眶。她也清楚地意識到,這不是在演練,是真的要奔赴戰場了。
從飛機降落到武漢天河機場,然後乘著汽車經過武漢、連夜奔赴仙桃,明顯感覺到了空氣的凝重。星星點點的燈光下,完全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和熱鬧,街上跑的車除了救護車就是警車,還有少量的公益車;看到的人除了交警就是社區的防疫人員,還有環衛工人……
在「最危險的地方」來回奔波
抵達湖北仙桃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儘快熟悉當地的疫情現狀,找出病毒傳染源和密切接觸者,從根本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帖萍和隊友首先從確診病例著手,理清每一例的感染來源,重點破解來源不明病例個案。大家克服人生地不熟、交通封鎖等難題,通過電話反覆了解病例基本信息的同時,多次奔赴現場進行查看,工作場所、居委會、超市、衛生院、隔離點,每一例病例的活動場所全覆蓋,找患者、知情人反覆詢問、核對,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查清傳染來源和密切接觸者,順藤摸瓜,將一個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散發病例構建成條條緊密的傳染鏈條。然後運用XMIND軟體,製作了包括感染來源、接觸人員、聚集關係、聚集程度、感染方式、續發發病、時序特徵等完整傳播鏈。一周時間內,就將575例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全部清零,傳播鏈全部還原,密接者全部隔離。
在流調還原575例確診病例傳播鏈的過程中,他們也進一步掌握了疫情特徵、傳播鏈、潛在傳播風險等要素。緊接著,他們又以仙桃市20例死亡病例關鍵信息為節點,對接整合所有與之相關信息,形成完整資料庫,並製作擬合篩查、監測、檢測、治療等人群預測模型。通過預測模型對仙桃市疫情發展進行短期預測,據此形成專題報告,為抗擊疫情指揮部進一步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勢、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依據。
那些日子裡,帖萍和隊友基本就在「最危險的地方」來回奔波。最開始,因為防護物資比較緊缺,為了節約,帖萍就用酒精消毒口罩,然後再重複使用,結果就被酒精灼傷了呼吸道。有一天晚上,突然開始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帖萍一下子就緊張起來,腦子裡開始不停地回憶白天經歷過的那一個個場景,擔心自己在和密接人群接觸時,出現了紕漏,然後每隔半小時就測一次體溫。還好,只是虛驚一場。第二天,帖萍就和仙桃疾控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反饋,並在第一時間做了相關檢查,一切無恙。
山西醫療隊在支援湖北期間,隊員們在武漢、仙桃、潛江、天門四市的醫院裡,引進了很多「山西經驗」,而疾控工作也同樣出色。巡查工作中,帖萍和隊友將2月初我省在全國率先發布的5項新冠疫情防控地方標準推薦給仙桃市疾控中心,指導規範當地消殺工作。並結合仙挑市實際指導幫助編寫了《醫院終末消毒流程》,協助仙桃市疾控細化了汙染場所和汙染物品的消毒方法,完善了消毒方案,培訓當地7家單位、50餘人正確開展消殺工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巡查及事件應急處理過程中,他們的工作受到了當地的充分肯定,對仙桃市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充分展現了山西疾控人的「硬核」擔當。
零確診就是大家回家的希望
「在仙桃的時候,你要問大家今天幾號了,周幾?幾乎沒有人能在第一時間準確回答。但你要問今天有多少病例和有多少出院的患者,大家會對答如流,因為這和疫情的消滅息息相關。」帖萍說,印象特別深的是,2月25日那天,仙桃確診病例首次出現了零報告,她和隊友抑制不住地興奮,大家歡呼雀躍,感覺勝利在望。
1天、2天、7天、14天……零報告一直在持續著,隊員們緊繃的神經也開始慢慢放鬆。大家這才注意到,每日往返賓館的小路上,風景是那麼漂亮,桃花和玉蘭花都已經綻放了。「桃花開了,咱回家的日子是不是就近了?」面對隊員的提問,帖萍說:「等櫻花開了咱就回家。」沒想到,大家異口同聲地又問:「櫻花樹長啥樣啊?」
那些日子裡,看著路邊的各種花,從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到爭相怒放,再到凋零、飄落,在隊員們眼裡,這似乎就是回家的希望。工作之餘,帖萍問大家,回家後最想幹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有人說要美美地整一碗臊子麵,有人說要好好地抱抱孩子,還有人說要痛痛快快地睡一次懶覺。帖萍說,她想的是,如果能徹底摘了口罩,一定要好好呼吸一口家鄉的空氣。
特殊的經歷感受到了太多的感動
能夠作為全省醫療隊的一員,參與到支援湖北的「抗疫戰鬥」中,帖萍說:「我覺得自己特別榮幸。這次特殊的經歷也讓我感受到了太多的溫情和感動。」
「2月17日出發時,我們搭乘的航班上,空姐給我們每人一個她們親手摺疊的千紙鶴和一封感謝信,每人一面國旗,帶領大家高唱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激勵著我們的鬥志,也讓我無比自豪。
抵達仙桃後,經常有當地老百姓趴在窗戶上向我們招手,問我們是不是山西醫療隊?然後大聲說『謝謝!』包括年齡特別小的孩子,也會給我們比心、點讚、豎大拇指。特別是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當地老百姓自發走上街頭,為我們送行。其中,有拉條幅的、有送禮物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大家用自己最真切的方式表達著對我們的感謝,還有很多人在人群中哭著大喊:『謝謝你們!歡迎回來!』那一刻,隔著車窗的我們幾乎全部都是淚如雨下。這40多天裡,曾經有過的壓抑、勞累、挫敗、無助……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在那一刻得到了釋懷。
還有我的那些戰友們,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也一次次感染著我。韓婷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她從來沒有在大家面前吐露過自己對孩子的思念;每次有外出任務,那個總是衝在最前面的高豔雲,幾乎每天都無怨無悔地加班到深夜;90後姑娘王曉曉,總是用自己的豁達、樂觀給大家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穆生財的老父親在他援助期間病逝,但他隻字未提……
就連一向不善言辭的老公,也在三八婦女節時,給我發來了微信,說我在他心目中就是個英雄。
感恩這些遇見,感恩這些美好,感恩這些經歷!」帖萍動情地對記者說。
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記者手記
採訪帖萍並不容易,因為她真的很忙。作為疾控專家,2003年,她就曾參與過非典,還因此而榮立二等功;今年疫情暴發,大年初二,她就被派往我省疫情重災區——平遙做流調;緊接著,又帶隊去了仙桃;從湖北回來後,她更是一刻也沒閒著,在公共場所做調研、給復工企業做培訓、為政府決策寫報告、給我省支援非洲醫療隊的隊員們做防護科普講座……
「這兩天我的情緒好不容易才平復了一些,實在不想再回憶。」採訪剛開始,帖萍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要不,我給你一些資料,你隨便寫寫吧。」在我的堅持下,我們一直從上午10時聊到12時30分,帖萍幾度哽咽。給我留下特別深印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說到隊員問她:「我們這算是什麼」時;第二次是隊員在現場調查遭遇百姓的不理解,回來和她哭訴時;第三次是提及穆生財的老父親病逝,卻隻字未提時。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讓帖萍在隊員們面前,總是能量滿滿、以身作則、忘我奉獻。在她眼裡,隊員們的狀態、情緒、安危比她自己要重要得多,而她自己所有的委屈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帖萍坦言,剛到仙桃的一段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負荷讓她覺得壓力特別大,擔心給隊員們工作、心理造成負擔,她經常一個人回到宿舍偷偷抹眼淚,還曾有幾天,不得不依靠安眠藥來幫助睡眠。帖萍告訴我,回到太原,一進賓館的房間,她就歇斯底裡地喊了一聲「我回來了!」然後,趴在床上,放聲痛哭。「那一刻,才覺得自己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終於把每一個隊員都安安全全地帶了回來,肩上的擔子也終於可以放下來了!」帖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