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參考》
紹興市網上文化家園示範項目
文/管見 主播/張彬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
他,是大清的進士,並且是當屆前十強。
他,是辛亥的義士,並且是合肥革命軍總司令。
他,是工會的領袖,並且是斧頭幫的幫主。
他,是令魔鬼都聞風喪膽的暗殺大王,但最終卻被結拜兄弟暗殺。(軍統少將特務沈醉說過,所有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亞樵)
他,就是王亞樵。
王亞樵,1889年2月14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磨店鄉,家境貧寒。
1911年,他22歲,辛亥革命爆發。
年紀輕輕的他成立「合肥革命軍」,宣布安徽獨立,那時他已經是清朝的進士,現在22歲的年輕人正好大學畢業。
可是,孫中山先生並沒有認可王亞樵,而是派了一個叫孫品驂的來合肥接管軍政府。
兩個人立即鬧起了矛盾:王亞樵主張打土豪分田地,開倉濟民,但孫品驂不允許動地主階級的利益。
雙方爭執不下,就動了刀槍。結果,王亞樵身邊的骨幹被槍殺,他本人倖免於難。
辛亥革命對王亞樵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他開始有了他自己的政治主張,同時也迎來了第一次逃亡。
1921年,也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那一年,王亞樵回到上海(因為得罪了人被追殺),並接管了「安徽旅滬同鄉會」。
有一次,一名安徽籍工人被資本家拖欠工資,不僅索要不成,反而被資本家毒打。
王亞樵知道這件事後,當即派人打造了100把斧頭,率領100名大漢手提利斧,直衝資本家的門口,那個欠錢的資本家忙賠禮道歉,立馬付清了拖欠的工資。
從此,王亞樵在上海聲名大振,他的幫會,人稱為「斧頭幫」,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幫主(看過周星馳電影《功夫》的人,都大致能明白斧頭幫是怎麼回事兒)。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期間,王亞樵和一個名叫戴笠的人,在浙江湖州義結金蘭,成為了拜把子兄弟(劃重點,敲黑板)。
正是這個長著一張馬臉的金蘭兄弟,日後成了軍統的頭子,並且暗殺了王亞樵。
王亞樵當時在上海風光一時,不要說上海灘三個流氓大亨(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就連當時的「少帥」張學良,王亞樵也沒有放在眼裡。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到了上海。
當時張學良「不抵抗將軍」的壞名聲已經遠揚,有不少人恨之入骨。
到了上海後,為了以防萬一,杜月笙直接把張學良接到家裡居住。
但就算有杜月笙罩著,還是沒有用,因為王亞樵看不慣張學良。
不久,杜府門口就被放了一顆拆去引信的炸彈。
很快,杜月笙就接到了王亞樵的一封信,要他務必轉給張學良,信中提了三個條件,其實是給出了三個選項,讓少帥自己選擇:
1.要麼立刻回到東北去,重整兵馬,和日本人決一死戰。
2.如果不肯戰,也請回到東北,自殺以謝天下。
3.如果不肯戰也不想死,就把財產全部捐出來,購買軍火,支持關外的抗日義勇軍。
王亞樵要求,三個選擇題張學良至少要選一個,不然杜月笙家門口的第二顆炸彈就會炸響。
堂堂少帥,國民革命軍的副總司令,30萬東北軍領袖,在接到這封信後,百般考量,最後在杜月笙的規勸下,出國考察去了。
王亞樵搞的最有名的一次暗殺,是在1932年。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在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奮起反抗。
王亞樵以一個幫會老大的身份,召集了3000名幫眾,協助正規軍作戰。
淞滬抗戰最終日軍獲勝,4月,日本外相重光葵到上海,決定於日本天皇生日那天在虹口公園舉行「中日淞滬戰爭勝利慶祝大會」,而且規定,只允許日本人和朝鮮人參加。
這個決定對中國人是奇恥大辱。
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兼京滬衛戍總司令陳銘樞找人商量對策,準備破壞這次「慶祝大會」。
他們找到了王亞樵,王亞樵很快聯繫到了流亡在上海的朝鮮革命黨人安昌浩,安昌浩找到了24歲的朝鮮青年尹奉吉。
能說一口流利日語的尹奉吉,在4月29日帶著裝有定時炸彈的熱水瓶和裝有手榴彈的飯盒,順利混入了虹口公園會場。
定時炸彈按時爆炸,尹奉吉同時扔出了一顆手榴彈。淞滬會戰的日軍總指揮、陸軍大將白川義則傷重身亡,外相重光葵則永遠失去了一條腿。
這場暗殺,舉世震驚,讓很多人對王亞樵刮目相看,這其中就包括蔣介石。
其實,蔣介石早就注意到了王亞樵。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蔣介石建立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原來內定王亞樵是津浦鐵路護路總司令。
結果,代表工人利益的王亞樵,公開反對蔣介石,要求大家勿忘中山先生遺願,團結一切力量,將北伐進行到底。
最後,他帶領眾人高呼口號:「打倒軍閥!停止屠殺!」
蔣介石又氣又怒,密令南京警察廳廳長溫劍剛逮捕王亞樵。
可是,前去抓捕的偵緝隊被早有準備的王亞樵全部繳械。
就從那時起,王亞樵開始一方面抗日,一方面積極反蔣。
1931年,他經過周密策劃,派人在廬山刺殺蔣介石,但殺手沒有擊中(史稱「廬山刺蔣」)。
之後,他又安排人在火車站暗殺財政部長宋子文(蔣介石的大舅子),但由於殺手認錯了人,錯殺了宋子文的秘書唐腴臚(史稱「北站刺宋」)。
但這兩件事兒,蔣介石當時並不知道是王亞樵幹的。
所以在王亞樵策劃了虹口公園爆炸案,炸死了日軍高官後,蔣介石還是想和王亞樵合作。
蔣介石派人給王亞樵送去了4萬大洋,並許以陸軍中將軍銜。
但王亞樵拒絕了,很不屑的回了一句話:「蔣光頭擁兵百萬都不抗日,我們老百姓抗日,無須答謝。」
1932年,英國人李頓率國際調查團調查日本入侵東北一事,由於調查結果明顯偏袒日本,引發王亞樵大怒,派人暗殺李頓。
但派去暗殺的人被抓捕了,而且供出了當初刺殺蔣介石和宋子文的幕後主使,都是王亞樵。
不過蔣介石還是決定給王亞樵最後一次機會。
1933年,戴笠、胡宗南和胡抱一在蔣介石的指令下,聯繫上了王亞樵——這三個人,都是王亞樵在湖州時的拜把子兄弟。
王亞樵給出了與蔣介石合作的條件:
一、對在南京、蘇州、上海等地,凡因王亞樵被逮捕的人,一律釋放。
二、跟王亞樵吃飯的人多,要解散他們,至少要100萬元。
蔣介石同意了,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要王亞樵納上一個「投名狀」:
針對當時的「反蔣派」,無論是胡漢民、李濟深、陳銘樞、李宗仁還是陳濟棠,王亞樵只要對其中任何一人開一槍,表示下誠意,蔣介石就同意和解合作。
王亞樵大怒,認為這是蔣介石乘機要挾,是陷他於不義。
兩個人的和解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1933年,蔣介石懸賞捉拿王亞樵的賞金,已經到了100萬元。而兩年後,蔣介石為中共領導開出的懸賞價格是:毛澤東、朱德和徐向前,各10萬元。
但是,賞金代表不了安全。
1933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按期舉行,會後,代表委員們合影留念。
獲得採訪資格的「晨光社」記者孫鳳鳴,取出藏在照相機內的手槍,對著前排的汪精衛連開三槍,其中有一顆子彈擊中汪精衛脊椎骨,一直無法取出,最終成了9年後汪精衛的死因之一。
策劃這起暗殺事件的,正是王亞樵。
而汪精衛其實只是王亞樵要殺的「二號對象」,「一號對象」,恰恰是先前正好離席的蔣介石,躲過了這一劫。
蔣介石徹底被激怒了,他找來了軍統頭子戴笠,對他說:
不惜一切代價抓到王亞樵,不然就自己割下自己的腦袋來見蔣介石!
但是戴笠始終沒有機會,直到1936年,山窮水盡的戴笠,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
當時在香港的王亞樵,已經沒有容身之地,去了廣西梧州。
戴笠派人從香港把王亞樵的下屬餘立奎綁到了南京,但餘立奎堅決不肯吐露王亞樵的下落。
但戴笠找到了另一個突破口:餘立奎的妻子餘婉君。
在戴笠給了10萬元和許諾抓到王亞樵就放出餘立奎之後,餘婉君供出了王亞樵的去向。
餘婉君隨後來到了廣西梧州,想方設法找到了王亞樵。
她對王亞樵說:餘立奎被抓起來了,她們母子在香港無處安身,只能拜託王亞樵在梧州給她找個住處。
一向對部屬特別關心的王亞樵,當即信以為真,讓人安排餘婉君的住處。
1936年10月20日晚上,王亞樵獨自來到餘婉君的家。
剛進門,早就躲在門後的特務就往王亞樵臉上撒了一把石灰,然後十幾個特務一擁而上,準備活捉王亞樵。
王亞樵不是等閒之輩,掙脫眾人後,掏出了手槍。
特務們見狀紛紛開槍動刀,王亞樵最後身中五槍,被刺三刀,當場身亡。
為了滅口,特務隨後又擊斃了餘婉君。
一代「暗殺大王」,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最終死於「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兄弟戴笠手上。
兩個月後的12月12日,那個當初被王亞樵嚇得逃離上海、遠赴歐洲,隨後又來到西北剿共的少帥張學良,在西安綁架了蔣介石,發動了影響深遠的「西安事變」。
王亞樵生前一直盼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他死後不久,終於形成。
有史料證明,就在被刺殺之前,王亞樵和延安方面取得了聯繫,準備投奔共產黨。
周恩來後來曾說:「要是我們早點把王亞樵先生接來延安,該能為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事業做出多麼大的貢獻啊!」
面對民族大義,面對政見之爭,面對部屬之情,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就是王亞樵。
80年過去了,在現在90、00後的年輕人中,有一個詞特別流行,那就是「獨行俠」,每當我聽到這個詞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掠過一串名字,他們包括--
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呂四娘,虯髯客,紅拂女……
最後定格在一個名字上---
王亞樵!
主播:
張彬,主任播音員
浙江省電視十佳主持人
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
深秋
深秋猶如愛情
你知道它一定會來
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
它來的時候你剛剛醒
既突然
又深刻
不要向最親的人發火
開學了,拼爹拼娘開始了!
十八歲前,沒啥比這更重要!
奧數奧數!清華教授解不出!!
這樣的紅牌太少了!
救救家長!!!
暑假,大批老師辭職……
與熊孩子鬥,其樂無窮~~
玩它,等於吸毒.
新高考下的焦慮,怎麼破?
【浙江卷】「滿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