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家居出現之前,我們通過「自己動手」來控制家裡的電器設備,不管是電燈風扇,還是檯燈插座,想要控制他們,都需要走過去,按下開關鍵;直到智能家居出現,智能燈和其他智能電器一點點進入家庭,控制方式有了新活力和樂趣。
智能家居的出現,湧現出一大波智能燈與智能家電,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APP控制。通過我們最常用最熟悉的手機,來隨時隨地控制家電設備。不在家時可以遠程查看狀態,家裡忘記關閉的電熱水器或者空調,可通過APP來關閉;回家前遠程打開電熱水器,到家就能立即洗個舒服的熱水澡;頭一天晚上將米和水加入電飯鍋,設置好定時,早上起來就能聞到粥的清香……
類似於上文中描述的這些美好的生活場景,確實是已經可以實現,但實際上目前絕大多數智能家居產品都面臨一個囧境:在客廳看電影,電燈開關就在門邊,我要麼花四五秒鐘起身走到門口去關掉,要麼掏出手機進入APP來關掉;睡覺的時候感覺熱了,要麼下床去開一下電風扇,要麼掏出手機進入APP來打開……
以上這些場景,其實並沒有做到「享受」智能家居。在家裡,我們都希望整個人是放鬆的,儘可能擺脫工作和其他外界的幹擾,自然的舒服的享受家庭生活,所以手機就不再是一個離不得手的寶貝。如何擺脫手機?做到信手拈來就能控制家用電器?無線開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放在自己休息的區域,想要控制時,只需伸手就可辦到。
但隨著智能設備越來越多,不同的控制組合需要多個開關才能實現,單純增加無線開關的數量來滿足,無疑會增加我們對不同開關對應功能的記憶負擔,有沒有一個能夠集多種控制方式於一身的「無線開關」?於是,「小米魔方」誕生了。
硬體
把控制器做成立體的!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想法。控制器多了一個維度,就多了好多控制方式。順著這個思路,我們想到了魔方。
我們將魔方的控制方式定義為:搖晃、旋轉、翻轉、敲擊等等動作,一來它們的區別度比較高,同時動作難度又比較低,容易上手。加上加速度傳感器(G-Sensor),通過動作,感應加速度,計算運動頻率和距離,再配上陀螺儀對運動的姿態和角度算法。魔方的雛形慢慢形成,我們最終選擇了來自國際知名廠商博世(Bosch)提供的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和三軸陀螺儀複合運動傳感器作為基本方案。加上已經很成熟的ZigBee研發能力,魔方的方案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評。
軟體
有了硬體方案,擺在眼前的難題是軟體:算法的實現和優化。
自魔方立項起,綠米算法團隊全部精力都鋪在動作靈敏度識別和功耗上,超過400天的全力投入,經歷了十幾次的算法迭代,將動作識別率從最初的80%提升到了96%以上,部分動作識別率更是達到了99%,電池續航時間從最初的半年提升到了兩年。
外觀結構上,我們選擇了比較傳統的單面開蓋方式,使用朝內的暗扣來緊固,結構強度非常高,能夠承受1.5米的跌落衝擊力,有效降低了使用中意外跌落造成的損壞。啞光的面和高光的稜邊相結合,光線在面和稜邊的反射及漫反射互相交映,讓魔方顯得更美觀並且有層次感。
400天的歷練和堅持,小米魔方控制器終於面世。配合小米多功能網關和其他小米智能家庭產品一起使用,能夠實現多種不同的聯動控制。比如:搖一搖開關燈、輕推一下打開風扇、翻轉90°開關電視機、翻轉180°開關警戒模式、平面旋轉控制FM音量……
動作詳解
搖一搖、推一下、翻轉90°、翻轉180°、平面旋轉、拿起敲兩下,這六個動作,都是我們幾乎不需要學習成本就能掌握的動作,六個動作對應六種不同的控制模式。只需要事先在智能家庭APP中創建對應的聯動場景,之後就能擺脫APP的束縛,真正讓控制觸手可及。
方便又神奇的盲操作
魔方的另一亮點在「盲操作設計」。傳統的控制器在控制設備時,需要找到相對應的實體按鍵進行操控,這在夜晚或者快入睡時體驗非常差。而小米魔方,可以以任意面為起點,無需考慮正反面的問題,拿起後直接開始動作,即可執行你自定義設置好的場景。自然簡單無需學習,方便又神奇。
通過動作來控制智能家居,是一個非常新奇酷炫的方式,既與人親和,又能保持新鮮感。在操作者面前,魔方是一個萬能的控制器,能將整個家掌控的手中;在朋友面前,它是一個神秘的黑科技產品,給人驚豔的感覺;而在小孩面前,它又是一個神奇的玩具,保持著十足的吸引力……
售價僅69元的小米魔方控制器,正在mi.com熱賣中,有了它,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魔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