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完5月23日的小組會議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原董事長董強委員鄭重地將一張照片保存到手機「收藏夾」裡。
照片中,董強委員等10餘位來自中央企業的全國政協委員或坐或立,微笑地交流著。這是工人日報社社長孫德宏委員抓拍的總工會界別小組會議前的一幕。
「委員們的笑容讓人感受到了『中國信心』!」照片在5月24日本報發表後,一位網友如是評價。
「信心」,正是這些天在總工會界別小組會議上、委員會後交流中出現的高頻詞。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這種情況下,來自央企的總工會界別委員們一致發出的「堅定信心,迎接挑戰」的聲音格外引人注目。
「在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基礎上,應該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仍具有6個有利條件。」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執行會長、秘書長,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原董事長何文波委員用詳實的數據說明這6個有利條件:制度有優勢、政策有空間、市場有潛力、產業有基礎、投資有方向、改革有目標。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體現了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大家都覺得,只要在黨的領導下,什麼事都不是難事。」作為總工會界別召集人,中國鐵道建築公司原董事長孟鳳朝委員親眼見證了委員們對今後建設與發展的「信心滿滿」。
委員們一致認為,我國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心和厚實的底氣。
在堅定信心的同時,委員們紛紛表態下一步的目標,並提出了許多含金量十足的建議。
何文波委員建議,繼續加快放開放寬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通信、金融等基礎產業領域的市場準入,在打破行政性壟斷、促進競爭等方面深化改革。「通過一系列體制性機制性改革,激發經濟增長的潛能,為經濟長期增長提供系統性動能,最終目的是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中鋁集團總經理餘德輝委員提出,國企要發揮好頂梁柱作用。要在穩定國內產業鏈、增強產業鏈韌性的同時,增強底線思維意識和防控風險能力。同時,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新興產業,努力推進基礎產業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創造機遇。堅定不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創造更多海外就業機會,實現在更大範圍內安置就業。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我們要抓好生產經營,堅持『目標不改、任務不變,困難面前不低頭』。」中國一重集團董事長劉明忠委員提出,國企要繼續在創新上下功夫,要花大氣力在「卡脖子」技術生產上實現突破。同時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使企業成為市場主體。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委員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裝備製造已經在多個領域打破外國技術壟斷,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一些龍頭企業已經處於全球行業的第一陣營。當前,要進一步居安思危,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用原創性、根本性的基礎研究成果支撐應用技術創新,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疫情儘管給建築企業『走出去』帶來了一定影響,但我們堅信,只要抓住機遇,疫後期的建築市場依然廣闊。」孟鳳朝委員認為,建築企業下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大復工力度,加緊組織力量施工,把損失的時間「搶回來」。
「信心比黃金重要。只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提高經濟社會治理水平,就一定能立於不敗之地。」董強委員的話,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交流順暢、互動熱烈,在不斷交流中,委員們凝聚了共識,集聚了智慧。帶著更堅定的信心,委員們意氣風發、精神昂揚,踏上新徵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