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這八種苦難

2021-02-20 祖道影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

歡迎關注祖道影

來源:聖嚴法師著《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人生短暫,快樂有盡而苦難無窮。

在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聖諦中,苦諦是最關鍵的一諦,也是佛教人生觀的理論基礎。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一個人從出生後發出第一聲啼哭,到去世時留下最後一抹微笑,幾十年都無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難。因此,人們寄希望於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脫,而佛教的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

聖嚴法師將解脫分為身體的解脫和心的解脫,也就是肉體的自由與心靈的自在,其中心的解脫比身體的解脫更為重要。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抱怨學業不順利,抱怨生活節奏太快,抱怨工作太累,這些人身在牢籠之外卻將自己的心困在了牢籠之內,這種自由是虛幻的;而還有些人,即使身陷囹圄卻也能夠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心,欣賞明媚春光,聆聽蟲鳴鳥語,享受柔和微風。

道信第一次見到三祖僧璨禪師時,施禮問道:「大師您慈悲,請您指點我解脫的方法。」

僧璨禪師並未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誰把你綁起來了呢?」

道信不明僧璨禪師為何會發此問,於是恭恭敬敬地回答:「沒有誰捆綁弟子。」

僧璨禪師微微一笑,對道信說:「既然沒有人把你綁起來,你又為何要求我幫你解脫呢?不是多此一舉嗎?」

道信頓時開悟,後繼承僧璨禪師的衣缽,成為了禪宗的第四祖。

開悟之前的道信向佛之心也是虔誠的,所以他寄希望於禪法,希望能夠學習僧璨禪師的解脫法門,只是他並未領悟到是自己的心束縛了自己,喪失了自由。心不自在,即使肉體進退自如,也依舊會掙扎於痛苦與困惑之中,「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由此可見,若想求得解脫,必須保持心靈的自由。

但是,即使自由與解脫有很大的相似性,也不能簡單地在這兩者之間畫上等號。佛教追求的是一種「無我」的超脫,一旦心心念念的都是「我要自由,我要解脫」,那麼,他所實現的解脫就是有局限的。聖嚴法師說:「佛教的解脫道,目的是在解脫這一個『我』的觀念,而能得到絕對的自在。」放下「我」的觀念,放下對「我」的執著,甚至放下對「法」的執著,把一切放下,徹底放下,才能承擔起「建設世間和拯救世間」的責任,才可解脫自己、解脫世人。

相傳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曾在佛陀在世時前來求法,他拿著兩個花瓶,準備獻給佛。佛陀並沒有為他開示什麼,而是對著他說:「放下!」

黑指謙卑有禮地彎腰將左手中的花瓶放在了地上,再次向佛陀請教,而佛陀依然不動聲色地對他說:「放下!」

黑指略一沉吟,又把右手拿的花瓶放了下去,未待他開口,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再也沉不住氣了,他不解地問道:「現在,我已經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了,不知道您現在要我放下的是什麼呢?」

佛陀說:「從開始我就沒有要求你放下手裡的花瓶啊,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只有你把這些都放下了,把自己也放下了,才能從人世的種種桎梏中得到解脫。」

佛陀用這種方式為黑指婆羅門指出了從迷惑走到清醒、從執著到實現解脫的道路,聖嚴法師則具體地為眾人闡釋了修行解脫的方法。佛教把實現解脫道的方法稱為「修持」,而「三無漏學」則是眾多修持方法中不可缺少的原則。聖嚴法師開示眾生,從戒、定、慧這三大門徑,就可以進入不受生死束縛的解脫境界。

修持首先要修戒,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當作的不能作,當作的不能不作,自覺嚴守佛家的戒律;嚴守戒律,內心清淨才能進一步學定。修定即修習禪定,不思善不思惡,去除一切虛妄雜念,可由靜坐開始,進而通過禮拜、讀誦、懺悔等法門來提升自己禪定的修為。第三步是修慧,包括聞慧、思慧、修慧、證慧。這三者的修習既有前後順序,又是相輔相成的。聖嚴法師概括說,修持過程通常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慧又轉過頭來,指導持戒、 指導修定,就這樣連環地形成了螺旋狀態而向解脫之道邁進。

修持的程度不同,自在的程度也就不同,因而解脫的程度也會不同,真正的解脫是一種到達極致的自在,從著名的禪門公案「眼橫鼻直」中也可以有所感知。

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道元禪師,他年輕的時候希望能夠求取正法,所以就獨自遠行,歷經艱辛到西方求經。十年後道元禪師回到國內,人們關切地問他在外十年,是否求得了真經?道元禪師開心地說:「我知道了眼睛是橫著長的,鼻子是豎著長的,所以我就空著手回來了。」

眾人聽了都捧腹大笑,而笑過之後卻陷入了沉思。

眼橫鼻直是一種再平常不過的客觀存在,而未得究竟解脫的人終不能領會其中的妙處,道元禪師心中已然覺悟,所以能夠在歷經萬難之後,兩手空空而透徹真諦。

相關焦點

  • 「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聖嚴法師:悟透這四句話,找到了苦之道
    我揉了揉酸酸的鼻子,搬出聖嚴法師的言論跟他解釋:世間所有的困難均來源於你的內心。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他再問我:「聖嚴法師比佛菩薩還厲害?」顯然這是一位不修佛的朋友,我再次耐心解釋:「聖嚴法師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是著名的佛學大師。每個人都有煩惱和痛苦,你若覺得自己很苦,那就苦不堪言。
  • 聖嚴法師:忙人時間多,勤勞健康好
    :忙人時間多、勤勞健康好(《民生報》詹建富專訪)作者:臺灣法鼓山創始人 聖嚴法師 清晨四點,臺北近郊的農禪寺住持釋聖嚴法師早已起身。 聖嚴指出,十年前,他應邀到新加坡弘法時,由於不適應當地的溼熱氣候,便得了熱症,因此返國後住院一周療養,成為他生平唯一住院的經驗;不過,感冒等小病卻經常纏身。但他表示,自己很少吃藥,一出現感冒症狀,只需禪坐十五分鐘,就會掃除身體不適。而且,他也常把禪坐當成平常睡眠不足的體力加油站。 提到禪坐的功效,聖嚴強調:「這是最佳的運動、健身及治病的養生方法」。
  • 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
    而佛教恰似一股清涼劑、鎮靜劑可以讓人的內心稍稍安定,找準人生的方向。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散落各處未被收入《法鼓全集》的聖嚴法師文章,為我們描述了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的全貌。本文經七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評審,被評選為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美文徵集獲獎作品。現摘錄部分與廣大網友分享。
  •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刊於弘誓雙月刊第81期)陳悅萱 整理【編按】  95年5月30日上午,法鼓山聖嚴長老邀請三十餘位與他老人家法緣深厚的比丘尼法師我們在長老與昭慧法師的對話之中,親眼見證了他老人家「慈悲沒有敵人」的菩薩風範,這讓筆者深深地受到感動!因此回院之後,將現場錄音的資料交給悅萱居士,請她將當日座中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之間的部分對話,整理為文字稿,以饗讀者,並讓讀者由字裡行間,體會得「人菩薩行」的平凡、平實,而又深刻感人!
  • 聖嚴法師: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 聖嚴法師
  • 臺灣法鼓山聖嚴法師對話香港功夫巨星李連杰
    聖嚴法師:李連杰菩薩指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不是為名利而生活的;人的快樂並不是來自名利的大小,而是內心的知足。知足,就是不管個人擁有什麼、擁有多少,都很快樂;但若沒有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品質的提升。學佛的人,不一定排斥名利,但是當沒有佛法時,不管有錢、沒錢都很痛苦。我的人生很快樂。
  • 聖嚴法師:對於生和死的認知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
    有些人因為害怕死亡而惶惶不可終日。而有些人卻覺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會死,有些人的死帶來了極大的價值,有些人卻死得一點意義沒有。生與死,大家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聖嚴法師曾說:生和死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
  • 聖嚴法師:「不存在的!」
    聖嚴法師開示婆媳關係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婆媳之間的問題其實往往會是家庭破碎兩敗俱傷,那麼在這一方面,佛法能夠提供我們什麼樣的智慧呢?聖嚴法師這次開示很接地氣,推薦給大家,視頻8分鐘左右,文字有點多,三師兄純手打的
  • 李連杰與聖嚴法師座談記實《無名問無明》
  • 暗黑破壞神2新手死靈法師、聖騎士、法師應該如何選擇?
    以法師、聖騎士和死靈法師這三種出場率較高的職業為例,雖然三種職業對於新手來說都可以首發,但如果能合理利用他們各自職業的優勢,則在遊戲中MF或挑戰等更能事半功倍。玩家在通關地獄難度之後很有必要體驗下隱藏關卡超級6BOSS,能掉落暗金護身符「地獄火炬」,主要屬性為+3職業技能(隨機職業)、10到20點屬性和10到20點抗性,雖然每個職業只能帶一個,但它對每個職業的綜合提升還是很大的。註:暗黑達人原創文章,圖片水印與作者不符請舉報。在所有能較為輕鬆地單挑超級6BOSS的玩法中,盾擊聖騎士確實成本最低並且成型最快。
  • 海濤法師「每個人都不要生病,每個人都發財,要這樣去祈求」
    HAITAOFASHI海濤法師慈悲開示:無病發財的雨寶咒海濤法師開示>《雨寶咒》「嗡 瓦素 馱隸 娑婆訶」什麼叫雨寶,就是說你念這個咒,你家的財產就會像下雨一樣地下來,記住:這個錢,不是拿來買車子的,佛教是說如果你真心要幫助可憐的人,你希望有財產,你念這個咒才有用。
  • 生活裡,人一生的苦難有定數嗎?你是怎麼看?
    人的一生受的苦難是有定數的。我是這個觀點。因為人的一生就是與苦難抗爭的過程,從一出生就由苦難開始,到老難,病難,死難的一個經歷苦難的過程經歷。人生必須有苦難陪伴,當然也得到過開心快樂和幸福的感受。所以人一生要樂觀迎接並面對苦難,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人生的苦難舞臺已經搭好,就等你去演藝好每個人苦難的節目,演藝結果如何,都要由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感悟。
  • ​聖嚴法師:自殺者果報慘烈,死時死後,將受無量痛苦!
    聖嚴法師:算。用自己的意志、自已的精神、自己的心力,來殺死自己的身體,就是殺生。當一個人沉溺在自殺的情緒裡,很容易陷在陰影中不可自拔。要想跳脫出來,首先要明白:死亡不能解決問題,死亡是更多問題的開始。 佛法說:人身難得。我們這個身體是用來還報和還願的。
  • 聖嚴法師 南懷瑾 :《金剛經》9大人生真相,大夢初醒!
    這段視頻開示,由聖嚴法師深入淺出地為佛弟子講解了《金剛經》如何使人開悟,怎樣正信地去看「深入經藏使人開悟」這個話題,內容通俗易懂
  • 【品讀慈濟】孫家正:花蓮訪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一九三七年出生在臺中清水鎮,二十五歲剃度出家。她堅持不受供養,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她與幾位出家人,除了自己的衣食等日常花銷,全靠自己做嬰兒鞋和糊紙袋等勞動所得,還從中節餘,濟困救難。一九六六年的一天,她在一所醫院附近看到地上有一攤血,原來是一個流產的山村婦女出血不止,卻因無錢被拒之醫院門外。
  • 《奇蹟男孩》:要善良,因為每個人都在苦難中鬥爭
    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在很多人的眼中,始終是一部極盡書寫愛與善良的啟示錄。確實如此,父母給予的充滿愛的強大後盾,朋友善意的關愛,不論是苦難中的愛,還是選擇後的善良,都是主人公奧吉最好的救贖。但同時,我們也不要小看了一個10歲孩子的信念,心中深層的希冀,也同樣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 般若講堂丨聖嚴法師:如何獲得快樂?答案看這裡!
    然而,很多人把行菩薩道看得非常高深莫測,認為自己的層次很低,根本達不到菩薩的標準。因此,他們遇到我時總是說:「師父,因為您的修行境界已經很高了,所以才能行菩薩道!」其實我也是普通人,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行菩薩道並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而且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在空口說白話或是高談闊論。事實上,每個人只要願意嘗試,也很容易做得到,而且能做到多少,就得到多少快樂。
  • 佛緣深厚林青霞:學禪三天,受用一生
    日前,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響應慈善活動「冰桶挑戰」,頭淋冰水為漸凍人募款,她還點名國際影星林青霞和歌手蔡琴接棒挑戰。林青霞拒絕淋冰水,直接答應捐美金1萬元給臺灣漸凍人協會,作風相當帥氣直接。面對外界紛擾,林青霞一向微笑以對。14年的皈依生活,讓她對世事紛擾更加瞭然於心。
  • 淨空法師是清淨比丘的鐵證!
    引禮師為:宏慈、明性、明真、明三四位法師。淨空法師是1961年臺灣基隆八堵海會寺受戒,與臺灣聖嚴法師、祥雲法師同戒,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師、羯磨慧三老法師、教授兼開堂師白聖老法師、陪堂師就是這次傳授比丘尼戒中也擔任尊證的悟明法師。請問,臺灣佛教界會在這樣一堂極有意義的傳戒法會中,找一位沒剃度、沒受過比丘戒的人擔任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