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慈濟】孫家正:花蓮訪證嚴法師

2021-02-15 慈濟北京

【編者按】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先生,二〇一〇年訪問臺灣時,非常想去花蓮拜訪他仰慕已久的 證嚴法師。但因為身份的關係,他不知自己是否適合參訪靜思精舍,於是就請教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先生。陳會長說證嚴法師是非常好的人,去花蓮當然沒有問題。於是,就有了文中所說的這次拜訪,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性情文字。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我去臺北出席海峽兩岸文化方面的一個論壇。有人告訴我,到臺灣一定要去花蓮,花蓮是臺灣最美的地方。我去花蓮,不為觀景,其實,也無關乎宗教,主要是為了拜訪被譽為「東方德蕾莎」的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一九三七年出生在臺中清水鎮,二十五歲剃度出家。她堅持不受供養,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她與幾位出家人,除了自己的衣食等日常花銷,全靠自己做嬰兒鞋和糊紙袋等勞動所得,還從中節餘,濟困救難。一九六六年的一天,她在一所醫院附近看到地上有一攤血,原來是一個流產的山村婦女出血不止,卻因無錢被拒之醫院門外。這件事深深刺痛她原本悲憫的心,於是,她發誓要為窮人建一所醫院,發誓籌錢救助更多的苦難。她身體力行,並倡導動員三十位信佛的家庭主婦,每人每天從菜金中節餘五毛錢,以此為始,創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金」。對於她的宏願,當時多數人視為天方夜譚。可如今,她募集的善款超過百億新臺幣,她創辦了第一所專為窮人看病的「慈濟醫院」,建立了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骨髓移植資料庫……她的慈善事業,涉及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社區服務、國際救援等眾多領域,蒙恩受助的難民、災民、窮人和病人,遍布全球,難以數計。前幾年臺灣同胞捐獻骨髓救助大陸患者之事,感動了海峽兩岸。此事就是證嚴法師領導的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所運作。許多白血病患者因這個基金會和它所屬的這所骨髓庫而獲得重生,僅大陸在十年前已達一百五十六例。

我懷著虔誠敬仰的心情,步入法師的靜思精舍。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平房院落,清靜幽雅,樸實無華。

證嚴法師端坐在那裡,一身已經泛白的青灰布衫,表情如一泓清水,平靜裡露著慈祥,親和中蘊含著莊嚴。她言語平和,不疾不徐,面對她,你的心緒自然而然便會澄靜下來。

法師和她的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自一九九一年華東大水以來,相繼在大陸二十一個省市,以大愛援助大陸人民。特別是她對於四川地震災區的關愛和救助,令人感動。我向她致謝,並告訴她,災區重建正在順利進展。災難在給人們帶來傷心和痛苦的同時,也大大激發了人們的愛心,推動了內地慈善事業的發展。我說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最熱心助人的往往是那些自身貧窮的人們。她平靜地說,這是自然的,貧窮的人更知道生活的艱難;而富人往往是,捐少了不好意思,多了又捨不得。她的慈善事業有一個著名的口號:窮人幫助窮人!

她曾有三願:一願人心純淨,二願社會祥和,三願天下無災。我說,這三願中,人心純淨最要緊,有了這一條,社會便可和諧;有了這一條,天下就是有災,人們也可攜手同心地面對。她頷首答道:「正是。」

證嚴法師說,「世界不圓滿,所以我們要彌補這份欠缺;時間不停留,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分分秒秒」、「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社會進步不是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作為出家人,當然要禮佛布道,而她始終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上。她說,我們敬仰觀世音,自己就要發願成為觀世音。這不僅是應該的,也是可能的。除了自己,若能夠結合五百人,分散各處,眼觀手做,都來救苦救難,幫助他人,這不就成了千眼千手的觀世音了嗎?四十多年來,她身體力行,從自己做起,然後到身邊的比丘尼,再到三十個家庭婦女,繼而感召更多的人,目前,她的志願者遍布全球,已逾千萬人,據說,現在,每天約有一百萬志願者在世界各地行動。

告別時,她堅持送我到院門口。車子開走了很遠,她仍然合掌肅立在那裡,目送著我們。證嚴法師自二十五歲出家,五十年來,本著「為佛教,為眾生」的宏願,身體力行,矢志不渝,如今,這個被稱為臺灣最美麗的女人,已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了。晚風吹拂中,她那瘦削的身影愈益顯得單薄和柔弱。我的眼眶不禁溼潤起來。她那清瘦柔弱的體內,包裹著怎樣一顆深邃博大的慈悲仁愛之心,蘊藏著多麼強大的感召、親和的力量呵!「人的心要練得如水一樣,看起來綿軟柔弱,卻是堅韌的任何東西無法切斷。」這是她教導弟子的話,她真正地做到了。

車子漸行漸遠,她仍然紋絲不動地站在院門口的石階上,目送著我們,宛如一尊清癯飄逸的青銅塑像,默然肅立在晚風之中。

作者孫家正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摘自孫家正:《藝術的真諦》,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1月,第123-126頁。

愛的叮嚀:

☆ 您可以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善的循環從您開始!您可以點擊正文標題下的「慈濟北京」或用手機微信掃頁下二維碼關注。慈濟北京感恩您的關注!

☆ 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慈濟,請進入「慈濟北京」訂閱號,直接回復任何字符,可從目錄中閱讀慈濟、上人、四大八法等簡介。

慈濟北京聯絡方式

東花市聯絡處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大街118號

花市棗苑甲3-7號 靜思書軒二樓

電話:010- 51162598

馬駒橋聯絡處

地址:北京通州區馬駒橋鎮合生高爾夫球場二樓

電話:010-57843220

慈濟北京期待您的加入,感恩您!

相關焦點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臺灣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 現在的國際社會,只要一提到臺灣的證嚴法師和她成立的慈濟基金會,可說是無人不知。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於淑敏 | 傾聽講述:在臺灣花蓮感受慈濟:左手是佛,右手是愛
    前年到臺灣花蓮,遺憾沒有過訪「慈濟精舍」,但沒想到兩年後卻在北京遇見慈濟靜思出版的《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項目由我來負責。這部書生動記載了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近到遠的五十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許多「信而有徵」的彩色圖片,見證了慈濟半個世紀的輝煌,更是證嚴法師愛與善的徽章。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能體現佛法的力量。
  • 領略證嚴法師風採 走入慈濟世界
    2010年1月9日,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大愛慈濟》(下),以下為文字實錄:慈濟全球志業始於那些青澀的竹筒歲月
  • 臺灣慈濟功德會的管理模式,值得學習!
    而在慈濟的每一個中心,無論大學、醫院、電視臺,都設有「靜思書軒」,售賣各類通俗佛教讀本,並銷售各種慈濟產品,包括證嚴法師以及弟子們耕種收穫的農產品和香燭等佛教產品。與眾多高僧不同的是,證嚴法師信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據說至今法師在靜思精舍仍然會和弟子們一起動手勞作,早年,做嬰兒鞋、撿野菜、自製鹹豆腐,晚年則會做一些修補的針線活。40年來,更是堅持每天只用一桶水。
  • 慈濟舉辦音樂會:為花蓮震區祈福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8年2月11日下午,慈濟為花蓮鄉親舉辦「祝福花蓮─祈禱音樂會」,除了有金曲歌后萬芳、金馬獎影后楊貴媚,以及知名歌手舞思愛、旅外藝人高原、湯姆與哈克樂團等人
  • 臺灣慈濟的志工模式
    的確,正如馬英九所評價的:「過去這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如果世界沒有慈濟會怎麼樣?慈濟讓世界看到臺灣,讓臺灣走入世界」。因此,慈濟成為臺灣的一張名片,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慈善組織。而證嚴法師組建並不斷發展壯大的志願者(他們稱志工)隊伍是其最重要的力量來源。
  • 慈濟歌曲 | 讀靜思語
    感恩的人勇於付出知足的心就是幸福窗前有一本書指引一段旅途天黑時為我點燈迷霧中為我帶路書裡每一句話開出一朵蓮花困惑時替我解答執著時教我領悟靜靜想一想好好讀一讀《靜思語》輯錄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 是證嚴法師對會眾、弟子的對話節語錄,法師講到、做到、身體力行的話語。《靜思語》文字淺短,可以隨機翻閱、隨緣受教,並且用字平實不重華詞,卻蘊含人生哲理與真義。
  • 【舊法新知】我和我的慈濟夢
    感恩新店電子書讀書會菩薩家人們,大家一路笑語連連,相攜相伴!聽她談起創院理想,眼見師父紅著眼眶,哽咽地訴說她的困難,我等內心慈悲心隱然浮現。心裡想一個孱弱的出家人,尚且如此為了花蓮人貧病而擔心,我等年輕有為胸懷大志,難道就不能拔刀相助共同創造奇蹟?結伴東行 為理想打拼在花蓮看診的期間,經過師父多次親自訪視,逐漸動心,但仍然無法下決定踏入慈濟。
  • 臺灣慈濟——人間的慈善奇蹟
    「以病人為中心」的慈濟醫院克服了醫護人才聘請不易、法師的理想難以落實推動、民眾的認知有落差等困難,逐漸地獲得年輕優秀醫生的認同,龐大義工隊伍也加入了。不久之後,又相繼成立了慈濟紀念堂、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
  • 【回眸來時路】慈濟世界
    無獨有偶,在廣播人林義傑的護持下,同年民本電臺也推出「慈濟世界」廣播節目,為證嚴上人宣揚志業。但不論是電視或廣播,即便是一集幾萬元的製作費,都是一筆蓋慈濟醫院需要的經費,製作團隊與委員們會如何取捨呢?(以下為節目內容逐字稿) (主持人賴睿伶)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在花蓮慈濟醫院啟業之前,有一群年輕的企業精英,他們策畫兩次的大型義賣會,成功地將慈濟醫院建院的消息,傳播了出去,為了使慈濟工作做得更長遠,在證嚴上人的號召下,這群年輕人,組成了,推動慈濟工作策畫小組。
  • 不可思議的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人間竟然還有這樣的組織!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臺北分院慈濟的志工繞道香港及時為西安陸軍醫院送來了救命的配型骨髓。作為亞洲目前最大的骨髓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臺灣花蓮市佛教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捐贈骨髓已超過八百五十例,其中向大陸捐贈三百一十八例為最多。
  • 曲迦仁波切拜訪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017年8月14日-15日,BIA菩薩在行動基金代表團在曲迦仁波切的帶領下來到了寶島臺灣,對臺灣最大的慈善組織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進行了友好訪問,並與基金會的創始人證嚴法師會面交流。51年前在證嚴法師的帶領下,有5位出家師父及30多位家庭主婦,以捐出每天買菜的5毛錢投入竹筒,窮人也能做慈善起步,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從偏遠的花蓮發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七十一個國家和地區。
  • 不可思議的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人間竟然還有這樣的組織!47張圖帶你領略慈濟的偉大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新店分院證嚴法師與佛教慈濟基金會部分志工歡聚一堂。佛教慈濟基金會創始人證嚴法師親臨畢業典禮現場證嚴法師為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慈濟學子們開示證嚴法師為畢業的學生們一個個授證戴帽在佛教慈濟醫院,比丘、比丘尼、幼童和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看病治療都是免費的,無論得了怎樣的病,無論將要花費多大的代價。
  • 【行願半世紀】​從花蓮康樂村到莫三比克
    林素蓮幼時老家與靜思精舍為鄰,父親因病過世後,全家陷入困境,因慈濟的濟助,一家大小得以溫飽。當時林素蓮小小的心靈就已感受到證嚴法師的慈悲,她許下心願,有朝一日也要回饋社會。長大後嫁至桃園,她便時常劃撥善款回精舍,實現幫助他人的願望。後來更成為慈濟志工,廣邀親戚朋友加入大愛的行列。
  • 臺灣有位僧人叫證嚴,有個組織叫慈濟功德會
    印順長老開示、期許證嚴時時要「為佛教,為眾生」。這六個字,讀起來只要一秒鐘,做起來卻要一輩子。證嚴法師心中絞痛不已:貧由病起, 病因貧生。同月,三位天主教修女來訪,面對證嚴法師的侃侃論道,修女質疑:佛教既然這麼好,為什麼沒有落實到社會人群呢?而是靠西方來這裡蓋醫院,建學校,辦養老院、孤兒院?這話宛若當頭棒喝,將證嚴法師猛然喚醒,她的內心受到極大衝擊。
  • 【慈濟歌曲】竹筒歲月
    1966年創立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誕生在困頓的年代,在「人克難、事克難、錢克難」的情況下,毅然展開濟貧工作。最初成員的三十位家庭主婦,在證嚴上人的帶動下,每天出門買菜前,投下五毛錢到竹筒裡,儲蓄救濟金。積小錢,可行善的「竹筒精神」,就從菜市場倡導開來。
  • 慈濟緬甸「米撲滿」活動 讓善的效應持續發酵!
    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侵襲南亞,尤其亞洲穀倉緬甸受災慘重,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踏上這塊受傷的土地,展開賑災工作。緬甸許多貧農因稻田被淹沒,畢生積蓄付諸流水,又因原稻種已是借貸購買,已無能力再次購買稻種,眼看著生活就要陷入絕境。慈濟志工得知後,就在當地發放臺灣優良稻種,當地人稱為「福種」。
  • 【慈善訪視】缺了角的家 志工善巧補位
  • 「段子手」證嚴法師的大智慧
    請法師開示,我該怎麼辦!」法師看看她:「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你女兒到底是嫁人,還是嫁動物?」證嚴法師想度化阮義忠,請他為資深慈濟委員作傳,他便帶上我一起工作。2002年3月的某一天,我們跟撰寫對象到花蓮靜思精舍見法師,聊天時,一位弟子捧著小盆景來給大家欣賞。養在淺碟裡的酪梨種子已長出嫩嫩的枝葉,真是人見人愛;法師卻淡淡地說:「這粒種子長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