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證嚴法師風採 走入慈濟世界

2021-01-18 鳳凰衛視

 

2010年1月9日,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大愛慈濟》(下),以下為文字實錄:

慈濟全球志業始於那些青澀的竹筒歲月。彼時追隨證嚴上人的30個家庭主婦似乎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手中的那些從五毛錢始的竹筒存錢罐,日後竟積攢下一個龐大的慈濟世界。從草創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時算起,如今已近半個世紀,慈濟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三百多個地區都已灑下了愛的菩提種,而作為這份龐大志業的領導者和守護人,證嚴法師也的確書寫了太多的傳奇、實現了太多的不可能。

這是2005年勞動節剛過,證嚴法師親自為慈濟醫院臺北分院主持的揭幕儀式。如今算來,花蓮慈濟醫院已在臺灣先後設立五家分院,為花蓮東部地區乃至全臺灣民眾提供尖端科技和人文關懷並重的醫療服務。

何先生:我們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有慈善志業,有醫療,有教育,有人文。有八大法印,包括說環保,國際賑災,社區志工,還有骨髓捐贈。你知道骨髓,兩岸「髓」緣,這個很有名,就是臺灣是,慈濟是最早的,最大的華人骨髓庫。

王魯湘:而我們大陸是最大的受益者。

何先生:對,是。我們捐的大部分也是在中國大陸,所以這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呢,那麼分別有單位去推動。比如慈善,有慈善志業發展處,醫療有醫療發展處,有各醫院,所以它是有四個大的志業,這個體系呢,然後八大法印同時推進。

慈濟志業真正的發端始於醫療。這些早年珍貴的影像,紀錄了慈濟功德會早期義診的情景。而這間建於1986年的花蓮慈濟醫院,更是慈濟鋪設醫療網絡,實現更多救濟理想的開始。

王魯湘:走到我們這個醫院一看個壁畫就好象是和這個佛教事業是有關係的。

梁忠詔:對,沒錯。佛陀問病圖嘛。那我們常常看到這個佛陀在膚慰,膚慰我們的病人,上人很強調膚慰,膚慰就是有一點touch(接觸),有一點感動,那有一點跟病人就是很親密的關係,她常常講的一個故事就是說,你看為什麼骨科,她說我們傷口呢,甚至於把它拿上來聞聞看,甚至有沒有感染,一聞就知道。

王魯湘:一聞就知道。過去中醫說望聞問切。

梁忠詔:望聞問切就是這樣,所以當然還是有通的,所以這個我們24年,當然這是比較舊了一點,可是我們的起源就在這裡,那我今天大概會跟大家介紹我們比較有特色的科別。可以給大家指導一下。

今天,圍繞著花蓮慈濟醫院展開的慈濟醫療志業空前龐大,1996年,國際慈濟人醫會成立,全球11個國家,58個據點,超過7000名醫療專業志工,在全球39個國家提供免費的醫療援助。行成了一個有組織,有系統的全球醫療服務網。

王魯湘:這些都是志工。

梁忠詔:對,這是志工,他如果有需要他可以導覽,我們志工有分兩部分,一個就是常駐志工,常駐志工就是他每天早上從精舍過來,有的從創建24年的第一天到現在,風雨無阻,就是這樣。

王魯湘:像你們都在這個大愛醫院已經服務多長時間了。

志工:我20年。

王魯湘:你在這裡有20年了。那這醫院有多少年了?

梁忠詔:24年。

王魯湘:24年。第四年您就到這裡來服務來了?

志工:沒有,第二年我就來了。我1988年來的。

相關焦點

  • 【品讀慈濟】孫家正:花蓮訪證嚴法師
    【編者按】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先生,二〇一〇年訪問臺灣時,非常想去花蓮拜訪他仰慕已久的 證嚴法師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臺灣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 現在的國際社會,只要一提到臺灣的證嚴法師和她成立的慈濟基金會,可說是無人不知。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回眸來時路】慈濟世界
    無獨有偶,在廣播人林義傑的護持下,同年民本電臺也推出「慈濟世界」廣播節目,為證嚴上人宣揚志業。但不論是電視或廣播,即便是一集幾萬元的製作費,都是一筆蓋慈濟醫院需要的經費,製作團隊與委員們會如何取捨呢?(旁白)1985年製作的慈濟世界,在華視共播出了13集,內容真實記錄了,委員們的慈善訪視,濟貧救苦,並傳達證嚴上人建院理念,同時也廣泛介紹,國內慈善機構的善行與願景,第一集更特別恭請聖嚴法師,開示生命意義。(慈濟世界節目,聖嚴法師開示歷史畫面)都好像真實的,因為我們所接觸到的。
  • 於淑敏 | 傾聽講述:在臺灣花蓮感受慈濟:左手是佛,右手是愛
    前年到臺灣花蓮,遺憾沒有過訪「慈濟精舍」,但沒想到兩年後卻在北京遇見慈濟靜思出版的《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中文簡體字版項目由我來負責。這部書生動記載了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近到遠的五十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許多「信而有徵」的彩色圖片,見證了慈濟半個世紀的輝煌,更是證嚴法師愛與善的徽章。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能體現佛法的力量。
  • 臺灣慈濟的志工模式
    的確,正如馬英九所評價的:「過去這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如果世界沒有慈濟會怎麼樣?慈濟讓世界看到臺灣,讓臺灣走入世界」。因此,慈濟成為臺灣的一張名片,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慈善組織。而證嚴法師組建並不斷發展壯大的志願者(他們稱志工)隊伍是其最重要的力量來源。
  • 臺灣慈濟功德會的管理模式,值得學習!
    隨即成百上千個慈善組織前往救助,但只有三個團體能夠進入封鎖線進行救災,一個是紅十字會,一個是基督教的救世軍,還有一個就是慈濟。後來慈濟發放了200萬美元救助金,幫助了3327戶家庭。證嚴一手創辦的慈濟功德會1966年成立,2006年時剛好是它成立40周年。當時,世界各地都舉行了大型展覽活動紀念慈濟一路走來的歲月和故事。
  • 臺灣慈濟——人間的慈善奇蹟
    對人生充滿了困惑的她,終於在1961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在與幾位出家人一起割稻子的時候,放下鐮刀就此出家。印順長老應允收其為徒,取法號證嚴。1966年,一位信徒因胃出血住院,法師徒步遠行去探望。從醫院出來時,看到門前地上有一大攤血,而往來的人卻對此漠不關心。
  •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刊於弘誓雙月刊第81期)陳悅萱 整理【編按】  95年5月30日上午,法鼓山聖嚴長老邀請三十餘位與他老人家法緣深厚的比丘尼法師我們在長老與昭慧法師的對話之中,親眼見證了他老人家「慈悲沒有敵人」的菩薩風範,這讓筆者深深地受到感動!因此回院之後,將現場錄音的資料交給悅萱居士,請她將當日座中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之間的部分對話,整理為文字稿,以饗讀者,並讓讀者由字裡行間,體會得「人菩薩行」的平凡、平實,而又深刻感人!
  • 臺灣有位僧人叫證嚴,有個組織叫慈濟功德會
    聽聞那是一名難產婦人走了8個小時的山路,卻因付不起8000塊錢的保證金,留下一灘血之後又被抬回家,失去救治機會。臺灣當時的醫療繳費制度是必須先付保證金,才能入住醫院。證嚴法師心中絞痛不已:貧由病起, 病因貧生。
  • 曲迦仁波切拜訪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017年8月14日-15日,BIA菩薩在行動基金代表團在曲迦仁波切的帶領下來到了寶島臺灣,對臺灣最大的慈善組織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進行了友好訪問,並與基金會的創始人證嚴法師會面交流。51年前在證嚴法師的帶領下,有5位出家師父及30多位家庭主婦,以捐出每天買菜的5毛錢投入竹筒,窮人也能做慈善起步,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從偏遠的花蓮發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七十一個國家和地區。
  • 不可思議的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人間竟然還有這樣的組織!47張圖帶你領略慈濟的偉大
    證嚴法師與佛教慈濟基金會部分志工歡聚一堂。佛教慈濟基金會創始人證嚴法師親臨畢業典禮現場證嚴法師為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慈濟學子們開示證嚴法師為畢業的學生們一個個授證戴帽在佛教慈濟醫院,比丘、比丘尼、幼童和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看病治療都是免費的,無論得了怎樣的病,無論將要花費多大的代價。
  • 不可思議的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人間竟然還有這樣的組織!
    慈濟的志工繞道香港及時為西安陸軍醫院送來了救命的配型骨髓。作為亞洲目前最大的骨髓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臺灣花蓮市佛教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捐贈骨髓已超過八百五十例,其中向大陸捐贈三百一十八例為最多。
  • 聖嚴法師: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段子手」證嚴法師的大智慧
    在接觸慈濟前,我對證嚴法師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義忠至臺中分享拍攝「希望工程」的心路歷程。
  • 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 聖嚴法師
  • "東方德蕾莎"證嚴法師:富可敵國的「苦行僧」
    鳳凰衛視《我的中國心》紀錄片-證嚴法師這個組織早已經在全世界如雷貫耳,令所有政府非政府組織尊重,令所有佛教非佛教團體欽佩,她就是——釋證嚴佛教慈濟功德會,其創始人和領導者是一位女尼,人稱「東方德蕾莎」「人間觀世音菩薩」的證嚴法師
  • 慈濟歌曲 | 讀靜思語
    《靜思語》輯錄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 是證嚴法師對會眾、弟子的對話節語錄,法師講到、做到、身體力行的話語。《靜思語》文字淺短,可以隨機翻閱、隨緣受教,並且用字平實不重華詞,卻蘊含人生哲理與真義。 《靜思語》是證嚴法師融會體現佛法的珠璣,是慈濟人拳拳服膺的根源,是有緣者通往生命美善與希望的門窗。
  • 林曉君:慈濟組織管理特色 同心圓組織架構
    慈濟大學兼任人文處主任、助理教授林曉君(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李保華)編者按:2012年11月3日,第二屆慈濟論壇「佛教與慈善」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在為期兩天的慈濟論壇上,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8位專家學者、慈濟志工分別在四場報告會上作主題發言。
  • 慈濟緬甸「米撲滿」活動 讓善的效應持續發酵!
    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侵襲南亞,尤其亞洲穀倉緬甸受災慘重,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踏上這塊受傷的土地,展開賑災工作。緬甸許多貧農因稻田被淹沒,畢生積蓄付諸流水,又因原稻種已是借貸購買,已無能力再次購買稻種,眼看著生活就要陷入絕境。慈濟志工得知後,就在當地發放臺灣優良稻種,當地人稱為「福種」。
  • 【慈濟歌曲】竹筒歲月
    積沙可成丘小錢行大善 小撲滿呀裝的是慈濟心善人的血汗和辛酸長情大愛艱辛經營 累積成今日的輝煌燦爛莫忘記那當初的小撲滿 區區的一些買菜錢 一點一滴充滿淚水 坎坷的道路呀走成平坦 1966年創立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誕生在困頓的年代,在「人克難、事克難、錢克難」的情況下,毅然展開濟貧工作。最初成員的三十位家庭主婦,在證嚴上人的帶動下,每天出門買菜前,投下五毛錢到竹筒裡,儲蓄救濟金。積小錢,可行善的「竹筒精神」,就從菜市場倡導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