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手」證嚴法師的大智慧

2021-02-14 南方周末

在接觸慈濟前,我對證嚴法師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義忠至臺中分享拍攝「希望工程」的心路歷程。演講結束已是傍晚,兩位慈濟師兄、姊開車送我們去火車站,談到法師,其中兩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一位喜歡行善的婦人來到法師座下,泣不成聲。原來,她想布施一筆錢,卻在捐出去之前異想天開,先放利息,結果有去無回,全打了水漂。法師讓她別激動:「你的意思是,本來要給我一筆善款,可是現在錢統統沒了?」婦人連連點頭,哭得更慘,法師卻笑了:「那該哭的是我啊,你哭什麼?」

另外一位婦人愁眉不展地來訴苦,說女兒屬羊,卻非要嫁給屬虎的男朋友,讓她寢食難安:「這不就是羊入虎口嗎?請法師開示,我該怎麼辦!」

法師看看她:「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你女兒到底是嫁人,還是嫁動物?」

證嚴法師想度化阮義忠,請他為資深慈濟委員作傳,他便帶上我一起工作。2002年3月的某一天,我們跟撰寫對象到花蓮靜思精舍見法師,聊天時,一位弟子捧著小盆景來給大家欣賞。養在淺碟裡的酪梨種子已長出嫩嫩的枝葉,真是人見人愛;法師卻淡淡地說:「這粒種子長錯地方了。」

沒人敢接話;法師瞅我一眼:「若是把它拿到外面、種在土裡,它就能接受陽光、雨水,長成一棵大樹。」

我全身起雞皮疙瘩,猛然想到,自己不就跟這盆景一模一樣!十七歲談戀愛、二十四歲結婚,大半輩子受先生保護,一陣微風吹來,還頗為自得地輕輕搖曳,從沒想過自己可以成為大樹。換句話說,就是能庇蔭、能變成各種實用的器具,等化成灰了,還能滋養大地。

就在那一天,我發現我可以做自己,雖然當時已四十八歲,但證嚴法師說過:「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

我以前總認為佛法非常深奧,必須有不得了的慧根才能領會,但證嚴法師說,法無深淺,只要和自己相契,能用的就是妙法。他的每句話都令人歡喜,《靜思語》尤其精闢,句句取自生活,親切得就連幼兒園小朋友也能朗朗上口、字字入心。以下都是民眾耳熟能詳的: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小人氣大。」

「說好話如口吐蓮花,說壞話如口吐毒蛇。」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一兩滴。」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至。」

「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一是行善。」

曾有記者當面表示,證嚴法師說的法太簡單;法師微笑:「的確,但能做到嗎?」

因緣不可思議,我和阮義忠成為隨師團員,每當證嚴法師出門行腳便隨行記錄,一個用相機,一個用文字,從2003年起在《慈濟月刊》合作《隨師行腳,攝影筆記》專欄。原以為是在幫法師做事,後來才明白,是他老人家給了我們聞法、修行的位置,讓我們飽覽人間風光、體悟世事無常。

一位風度翩翩、正值壯年的企業家鬱結難解,由親戚陪著來找法師,說自己平時好事沒少做,還被朋友倒了兩億。沒想到,法師開口就是:「恭喜啊!」看他一愣,又說:「你非常富有,才經得起被倒這麼多。」

「錢也不是那麼好賺的……」企業家語帶不平。

法師卻依舊恭喜他:「你上輩子欠他的,現在終於還清了。」他不以為然:「我從不欠任何人!」法師微笑:「那就更要恭喜你了,下輩子一睜眼,就有兩億等著你!」

企業家大笑,從此投身慈善,毫無所求地利益社會、人群。五年後,他因年輕時喝酒過度,罹患了肝癌,臨終前表示,這輩子最後五年度過了最有價值的時光。

證嚴法師說,念經萬遍不如行經一遍;拜佛不是求功名利祿,而是提醒自己,要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毅力、勇氣。誰都明白的道理,從他老人家口中說出來,就有醍醐灌頂之效。而同樣的勸慰之語,弟子們一字不漏地照說,對方卻沒那麼感動。這叫做「德行」不夠!

法師觀機逗教,明白每個人的心性,有時風趣有時嚴厲,有時溫言軟語有時當下棒喝;只要看你一眼,就能讓你知道做對了或是做錯了。

有位先生煙抽得很兇,明知對健康有害,卻辯解香菸如同多年老友,怎能說離就離。法師只說了一句:「七尺大漢,敵不過三寸香菸。」後來他的太太說,打從那一天,他就沒碰過香菸。

年輕人自詡開車技術好,到那裡只要多少時間;法師慢條斯理地點評:「開快車啊,拼得過,只是比平常提早五分鐘到家;拼不過,可能要晚七天回家,等到頭七。」

關於「前世、今生、來世」或是「因緣果報」,證嚴法師解釋,前世、今生、來世,其實可以看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你給誰顏色看,今天他見到你必然不滿,明天你就會嘗到被整的滋味;反之亦然。

法師說,因是種子,緣是陽光、空氣、水,果報就是人的感受。凡夫生生世世帶著業種而來,意識田裡有很多善種子,也有很多惡種子。善種結善緣即得善果,惡種結惡緣自然生惡果。在善的環境裡,善種會被誘發,好事一件件發生;反之亦然。

那為什麼有人幸逢好環境,有人卻遭壞環境?法師說,每個人的劇本都是自己「昨天」寫的。有道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吾等凡夫俗子,其實用不著去花錢算命。

對於「死亡」這件事,我是又怕又想知道更多。佛教稱死亡為往生,因為打出生的那天開始,人們就一步步向死亡靠近。但生命並不曾中斷,只是一期又一期的生死交替;一生就是一期。

證嚴法師的依止師、享壽101歲的印順導師,有「商人做生意」的比喻,特別能讓我釋懷。他說,生死就是一年結束,一年又開始:「好比做生意的人,年初開始營業,年終計算盈虧;欠人、人欠,都要還清楚。到了明年又是一樣,年年如此,並不是一算帳就完結。」

印順導師對死亡的看法是:身體是非常虛弱的,一點小小的因緣,也會讓人死過去。若是於法、於人沒什麼用處,生存也未必是件樂事:「死亡就如同一位不太熟識的朋友;他來了,當然不會歡迎,但也用不著討厭。」死沒什麼可怕的:「例如,平常生意做得好,年關又調度得宜,新年到來一定有好日子過。」

相關焦點

  • 證嚴法師:修行路上要具備兩種忍!
    釋證嚴,法名「證嚴」,字「慧璋」,臺灣臺中縣清水鎮人。被稱為臺灣的「德雷莎修女」。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即慈濟基金會之前身。編輯|開開推薦人|何小麗審稿| 寬彧 桂桂 建君 夢露 文章內容節選自證嚴法師《心靈十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 "東方德蕾莎"證嚴法師:富可敵國的「苦行僧」
    這個組織早已經在全世界如雷貫耳,令所有政府非政府組織尊重,令所有佛教非佛教團體欽佩,她就是——釋證嚴佛教慈濟功德會,其創始人和領導者是一位女尼,人稱「東方德蕾莎」「人間觀世音菩薩」的證嚴法師三十多年來,她一共籌集了上百億臺幣的善款(全部親身實施救助而不假手任何政府或組織),而臺灣幾乎五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說有四百多萬人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她的慈善活動。慈濟功德會是臺灣乃至亞洲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它在世界五大洲都設有分會和聯絡處。至2003年12月底為止,慈濟已有委員16000多人,慈誠隊員6000多人,正式會員80萬人。
  • 臺灣有位僧人叫證嚴,有個組織叫慈濟功德會
    印順大師的人格薰陶,讓證嚴法師走上「不為己謀,為天下計劃」的慈濟道路。· 2 ·證嚴法師心中絞痛不已:貧由病起, 病因貧生。同月,三位天主教修女來訪,面對證嚴法師的侃侃論道,修女質疑:佛教既然這麼好,為什麼沒有落實到社會人群呢?而是靠西方來這裡蓋醫院,建學校,辦養老院、孤兒院?這話宛若當頭棒喝,將證嚴法師猛然喚醒,她的內心受到極大衝擊。
  • 【品讀慈濟】孫家正:花蓮訪證嚴法師
    陳會長說證嚴法師是非常好的人,去花蓮當然沒有問題。於是,就有了文中所說的這次拜訪,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性情文字。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我去臺北出席海峽兩岸文化方面的一個論壇。有人告訴我,到臺灣一定要去花蓮,花蓮是臺灣最美的地方。我去花蓮,不為觀景,其實,也無關乎宗教,主要是為了拜訪被譽為「東方德蕾莎」的證嚴法師。
  • 【證嚴上人說故事】尋找芥菜子的吉利舍
    】初生小嬰聞法解經的故事【證嚴上人說故事】犧牲兩眼救人命的舍利弗【證嚴上人說故事】欠缺歡喜緣的老婢女【證嚴上人說故事】出門不忘祖母最愛的鷺鷥糖【證嚴上人說故事】忍辱畫家【證嚴上人說故事】修道人與水鬼【證嚴上人說故事】波斯匿王的修行之道【證嚴上人說故事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臺灣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 現在的國際社會,只要一提到臺灣的證嚴法師和她成立的慈濟基金會,可說是無人不知。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首屆比丘尼傑出獎——證嚴法師
    首屆「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等51位法師獲獎。
  • 【證嚴上人記事年表】
    1962年 隨因緣再度來到花蓮,自行落髮,私淑許聰敏老居士為師,法名「修參」,並在秀林鄉普明寺後方五十公尺處建一小木屋棲身,閉門潛修法華經,因沒錢買花果供佛,故每月抄好一部《法華經》就燃臂供佛,回向眾生,日子大約都在農曆24日。1963年 2月赴臺北求受三壇大戒,因緣皈依印順導師慈座,獲賜法名「證嚴」,字「慧璋」,承師訓:「為佛教,為眾生」。
  • 領略證嚴法師風採 走入慈濟世界
    彼時追隨證嚴上人的30個家庭主婦似乎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手中的那些從五毛錢始的竹筒存錢罐,日後竟積攢下一個龐大的慈濟世界。從草創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時算起,如今已近半個世紀,慈濟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三百多個地區都已灑下了愛的菩提種,而作為這份龐大志業的領導者和守護人,證嚴法師也的確書寫了太多的傳奇、實現了太多的不可能。
  • 【慈濟新聞】陳德銘晤證嚴法師 贊慈濟大陸救災血濃於水
    (照片: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提供)中評社 臺南12月14日電(記者 趙家麟)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14日至慈濟臺南靜思堂拜會長年在兩岸投入慈善事業的證嚴法師,針對志工服務請益,對於慈濟在大陸援助災難、深度關懷苦難人民、推動骨髓捐贈,體現兩岸血濃於水的一家親情誼,深表讚嘆。證嚴法師回應,慈濟志工人人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以達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 三位被唱歌耽誤的段子手,南薛北張外,這位因王者榮耀成段子手?
    說起被唱歌事業耽誤的段子手,絕大多數網友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素有」南薛北張」之稱的薛之謙和大張偉吧。身為創作型音樂人,這倆人的才華算是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都各自有著不少的代表作。不僅如此,作為音樂界的段子手,兩人的音樂風格也不盡相同。薛當初憑藉《認真的雪》給大眾一種深情憂鬱的感覺,後期從微博發段子一步步走上各大綜藝的舞臺,成為前兩年內炙手可熱的綜藝大咖。他的幽默點往往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構思,可以這麼說本身並不算個幽默的人。而大張偉則不同,從一開始就給人一種青春叛逆開朗活潑的形象,縱使後來經歷一系列不順更是被傳換過憂鬱症。
  • 證嚴上人的慈濟世界
    楊曉東的故事:證嚴上人看望曉東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1966年證嚴上人於臺灣花蓮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上人一生奉行「自力更生、不受供養」,初期與五位弟子,以縫製嬰兒鞋、從事農作等開展慈善工作,並啟發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從買菜錢裡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
  • 他,鋼琴界的段子手!
  • 古代段子手大師的幸福生活
    別看不起段子手。●●●幽默並不單是段子,但是一些段子的確挺幽默。「幽默」一詞最早是在屈原的《九章•懷沙》中出現:「煦兮杳杳,孔靜幽默。」這裡的幽默是指寂靜無聲,深幽僻靜。楚國這個另類,在漫長的時間裡產生了各種黑歷史,於是也就淪為中原段子手們的笑柄。諸子幾乎是輪番上陣黑楚國,各種段子層出不窮。(我跟你有什麼怨!)
  • 「段子手」王爾德語錄
  • 段子手又來「亂搞」詩詞了~
    其實除了才子佳人吟詩作對之外,詩句改編也是極其火爆,歷來都是段子手的必爭之地。今天大業智控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微博紅人們是怎麼玩轉詩詞的。  著名段子手小野妹子學吐槽,除了日常搬運推特熱門段子以外,本身的文採也是不錯。針對貓奴,小野妹子學吐槽將漢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換了幾個字,變成了喵星人版。
  • 【哆啦B夢的段子罐頭】段子手養成計劃
    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天地間一本絕世超級無敵厲害的秘籍——《段子手修煉手冊》——橫空出世!它被包括七殺魔界、六界長留等千萬高手爭奪。那場面可是血肉模糊,酣暢淋漓,刀光劍影…….如今,它重現江湖——▼最近幾天廣州很熱,宿舍的空調又嚴重老化,於是我們集體向教練抱怨:「能換新的嗎?我們熱得快炸了!」教練點了點頭,第二天就安排人去超市給我們買了一批新的熱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