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迦仁波切拜訪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017年8月14日-15日,BIA菩薩在行動基金代表團在曲迦仁波切的帶領下來到了寶島臺灣,對臺灣最大的慈善組織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進行了友好訪問,並與基金會的創始人證嚴法師會面交流。51年前在證嚴法師的帶領下,有5位出家師父及30多位家庭主婦,以捐出每天買菜的5毛錢投入竹筒,窮人也能做慈善起步,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從偏遠的花蓮發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七十一個國家和地區。慈濟人所推動的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項,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小區志工、海外賑災,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法印」。
2017年8月15日下午,證嚴法師與仁波切一行進行了一場莊嚴而真誠的會晤,證嚴法師表達了對尼泊爾佛教事業的關切,仁波切也表達了對慈濟基金會的敬意,現場充滿慈悲而仁愛的氣氛。
仁波切簡要介紹了自己從五歲出家,到被認定活佛至今修行二十多年的經歷,並介紹了發起BIA菩薩在行動基金會、成立尼泊爾佛教協會緣起和發心,還特別介紹了重建震後倒塌的108個農村寺廟的計劃。通過仁波切的介紹,證嚴法師了解到,在震後尼泊爾偏遠地區寺院大量倒塌,僧人們流離失所,偏遠地區的人們對佛教的無知等現狀,感到非常痛心,稱讚仁波切的發心。證嚴法師介紹說:尼泊爾是佛陀的故鄉,慈濟基金會在20多年前就援助過洪水後的尼泊爾,在那裡建立了慈濟村,在2015年大地震之後慈濟計劃進入尼泊爾幫助加德滿都復建4所小學,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希望以後能在尼泊爾設立基金會,更好的幫助尼泊爾的災後重建。證嚴法師還叮囑仁波切,當初在創立慈濟基金會時,法師也是和仁波切差不多的年紀,也很年輕,如今51年過去了,慈濟有了今天的規模。仁波切還很年輕,未來要有很多事要做,還特別在如何進行人才的培養方面給了仁波切很好的建議。證嚴法師和仁波切在會面中都表達了兩個基金會在未來合作交流的意願和誠意。
仁波切向證嚴法師贈送了自己演頌的心咒CD,同時送上了由BIA手工學院的殘疾人製作的佛香以及BIA介紹冊。證嚴法師也向仁波切贈送了證嚴法師的書籍、尼泊爾慈善事業狀況的圖冊、和由僧人們親手製作的環保香皂和精油。
在臺灣參訪慈濟功德基金會期間,仁波切一行首先來到了位於臺北的內湖環保教育站,這裡的志工向仁波切介紹了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對環境的破壞,比如大量丟棄的塑膠袋對生態鏈的影響。慈濟環保事業致力於對塑料製品的回收再利用。
這裡有著許多70、80、90歲的老人,每天志願聚集在一起,做做操、檢查下身體,下午喝喝茶,但大多數時間自願做垃圾分類分出pe、pp的塑料,分出白紙和有墨的紙,通過慈濟大愛科技部門回收再造,變成原材料,最後交由工廠又變成了可再利用的救災賑濟的毛毯,功能性的服裝,精美的禮品、箱包等。不僅有巨大的環境價值、經濟價值也有人文意義,許多老人自己獨居、缺乏社群交流,這樣既回歸了社群,找到了每天的價值,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鍛鍊的手眼靈活、性格開朗,保持身心健康。仁波切表達了對老人們的祝福、對環保事業的讚嘆。
仁波切一行第二站到訪了位於臺北新店的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慈濟醫院相當於國內的三甲醫院,與我們理解的醫院有所不同,踏入醫院的大門,感到的不是憂苦的病人、忙碌的醫務人員、刺鼻的消毒氣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幾層樓挑高的大廳,大廳的壁畫《佛陀問病圖》一位病者安寧的躺在佛陀的懷中,使得醫院充滿了寧靜、安全與悲憫,大廳中有音樂家在演奏鋼琴,有患者或家人在靜靜的端聽,沒有人會察覺這是醫院,同時在這裡還配備有超市、有便利店、有美髮館、音像店、小吃店、藥品店、書店,有幾十道不重複的午餐自助素餐,按取量付費;有休息大廳,有鋼琴藝術家的演奏,有空中花園,有大量熱情細心的志願者做引導和陪伴。
慈濟醫院以精湛的醫術、大愛的情懷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也收治了大量貧困、被遺棄的人群,使他們回歸社會、回饋社會。誰能想到,在幾十年前,慈濟醫院經歷了籌資、土地、建設、醫資人才等重重危機,經歷了風風雨雨才建立起第一家,如今成立42年過去了,慈濟醫院在全臺已有六家,海外也有一家,正如證嚴法師所說,「因病而貧,因病而苦」,本著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大悲拔苦的精神慈濟醫院為這個社會輸送著它的能量價值。
隨後,仁波切來到了位於臺北的慈濟人文志業,這裡擁有5個頻道包括一路高清頻道,六機並播,數百工作人員和義工的慈濟大愛電視臺,這裡也負責著書籍、宣傳品等資料的工作。這個電視臺有趣的地方在於,進了大樓的門要脫鞋,穿著襪子在整個樓裡走,他們說這是要製造一種回家時的感覺。大愛電視臺對仁波切進行了採訪,仁波切表示了對證嚴法師的敬意和對慈濟事業的讚嘆,並表示作為一個佛教徒,為慈濟的事業感到驕傲。
仁波切一行還參觀了位於花蓮市的慈濟志願者培訓中心基地-靜思精舍,這片壯觀的建築群包括著第一所慈濟醫院、急診大樓、慈濟大學等組成,用心精妙,陳列室處處展示出了他們跨越51年、70多個國家的慈善項目,那種無國別、無宗派、無種族的大愛,也展示著最初的艱辛與努力。
祝願BIA菩薩在行動未來更美好!祝願慈濟慈善基金會未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