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迦仁波切拜訪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021-02-13 瑜伽士曲迦

曲迦仁波切拜訪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2017年8月14日-15日,BIA菩薩在行動基金代表團在曲迦仁波切的帶領下來到了寶島臺灣,對臺灣最大的慈善組織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進行了友好訪問,並與基金會的創始人證嚴法師會面交流。51年前在證嚴法師的帶領下,有5位出家師父及30多位家庭主婦,以捐出每天買菜的5毛錢投入竹筒,窮人也能做慈善起步,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從偏遠的花蓮發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七十一個國家和地區。慈濟人所推動的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項,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小區志工、海外賑災,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法印」。

2017年8月15日下午,證嚴法師與仁波切一行進行了一場莊嚴而真誠的會晤,證嚴法師表達了對尼泊爾佛教事業的關切,仁波切也表達了對慈濟基金會的敬意,現場充滿慈悲而仁愛的氣氛。

仁波切簡要介紹了自己從五歲出家,到被認定活佛至今修行二十多年的經歷,並介紹了發起BIA菩薩在行動基金會、成立尼泊爾佛教協會緣起和發心,還特別介紹了重建震後倒塌的108個農村寺廟的計劃。通過仁波切的介紹,證嚴法師了解到,在震後尼泊爾偏遠地區寺院大量倒塌,僧人們流離失所,偏遠地區的人們對佛教的無知等現狀,感到非常痛心,稱讚仁波切的發心。證嚴法師介紹說:尼泊爾是佛陀的故鄉,慈濟基金會在20多年前就援助過洪水後的尼泊爾,在那裡建立了慈濟村,在2015年大地震之後慈濟計劃進入尼泊爾幫助加德滿都復建4所小學,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希望以後能在尼泊爾設立基金會,更好的幫助尼泊爾的災後重建。證嚴法師還叮囑仁波切,當初在創立慈濟基金會時,法師也是和仁波切差不多的年紀,也很年輕,如今51年過去了,慈濟有了今天的規模。仁波切還很年輕,未來要有很多事要做,還特別在如何進行人才的培養方面給了仁波切很好的建議。證嚴法師和仁波切在會面中都表達了兩個基金會在未來合作交流的意願和誠意。

仁波切向證嚴法師贈送了自己演頌的心咒CD,同時送上了由BIA手工學院的殘疾人製作的佛香以及BIA介紹冊。證嚴法師也向仁波切贈送了證嚴法師的書籍、尼泊爾慈善事業狀況的圖冊、和由僧人們親手製作的環保香皂和精油。

在臺灣參訪慈濟功德基金會期間,仁波切一行首先來到了位於臺北的內湖環保教育站,這裡的志工向仁波切介紹了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對環境的破壞,比如大量丟棄的塑膠袋對生態鏈的影響。慈濟環保事業致力於對塑料製品的回收再利用。

這裡有著許多70、80、90歲的老人,每天志願聚集在一起,做做操、檢查下身體,下午喝喝茶,但大多數時間自願做垃圾分類分出pe、pp的塑料,分出白紙和有墨的紙,通過慈濟大愛科技部門回收再造,變成原材料,最後交由工廠又變成了可再利用的救災賑濟的毛毯,功能性的服裝,精美的禮品、箱包等。不僅有巨大的環境價值、經濟價值也有人文意義,許多老人自己獨居、缺乏社群交流,這樣既回歸了社群,找到了每天的價值,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鍛鍊的手眼靈活、性格開朗,保持身心健康。仁波切表達了對老人們的祝福、對環保事業的讚嘆。

仁波切一行第二站到訪了位於臺北新店的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慈濟醫院相當於國內的三甲醫院,與我們理解的醫院有所不同,踏入醫院的大門,感到的不是憂苦的病人、忙碌的醫務人員、刺鼻的消毒氣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幾層樓挑高的大廳,大廳的壁畫《佛陀問病圖》一位病者安寧的躺在佛陀的懷中,使得醫院充滿了寧靜、安全與悲憫,大廳中有音樂家在演奏鋼琴,有患者或家人在靜靜的端聽,沒有人會察覺這是醫院,同時在這裡還配備有超市、有便利店、有美髮館、音像店、小吃店、藥品店、書店,有幾十道不重複的午餐自助素餐,按取量付費;有休息大廳,有鋼琴藝術家的演奏,有空中花園,有大量熱情細心的志願者做引導和陪伴。

慈濟醫院以精湛的醫術、大愛的情懷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也收治了大量貧困、被遺棄的人群,使他們回歸社會、回饋社會。誰能想到,在幾十年前,慈濟醫院經歷了籌資、土地、建設、醫資人才等重重危機,經歷了風風雨雨才建立起第一家,如今成立42年過去了,慈濟醫院在全臺已有六家,海外也有一家,正如證嚴法師所說,「因病而貧,因病而苦」,本著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大悲拔苦的精神慈濟醫院為這個社會輸送著它的能量價值。

隨後,仁波切來到了位於臺北的慈濟人文志業,這裡擁有5個頻道包括一路高清頻道,六機並播,數百工作人員和義工的慈濟大愛電視臺,這裡也負責著書籍、宣傳品等資料的工作。這個電視臺有趣的地方在於,進了大樓的門要脫鞋,穿著襪子在整個樓裡走,他們說這是要製造一種回家時的感覺。大愛電視臺對仁波切進行了採訪,仁波切表示了對證嚴法師的敬意和對慈濟事業的讚嘆,並表示作為一個佛教徒,為慈濟的事業感到驕傲。

仁波切一行還參觀了位於花蓮市的慈濟志願者培訓中心基地-靜思精舍,這片壯觀的建築群包括著第一所慈濟醫院、急診大樓、慈濟大學等組成,用心精妙,陳列室處處展示出了他們跨越51年、70多個國家的慈善項目,那種無國別、無宗派、無種族的大愛,也展示著最初的艱辛與努力。

祝願BIA菩薩在行動未來更美好!祝願慈濟慈善基金會未來更美好!



相關焦點

  •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向珙縣捐贈3500萬元
    11月7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同珙縣人民政府正式籤定災後援建教育事業協議書。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端正,市委臺辦專職副主任唐傑,縣委書記葉盛出席籤約儀式。王端正和徐創軍分別代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和珙縣人民政府籤訂協議。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慈濟的志業,由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從偏遠的花蓮開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七十一個國家地區,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無所求,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國務院批准通過於大陸成立基金會,成為大陸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境外非營利組織所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並於2010年8月20日於蘇州靜思書院舉行掛牌典禮。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展寒冬送暖物活動
    為了幫助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幸福過年,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承德縣三家鎮開展「寒冬送暖」物資捐贈發放活動。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志工和市愛國擁軍聯合會志願者們到北孤山村和前營子村走訪探望30餘戶困難家庭和群眾,送上棉被、棉服、米、面、食用油等愛心物資,了解他們身體和生活狀況,並致以節日的問候。
  • 臺灣慈濟慈善種子在福鼎開花結果
    中新社寧德6月13日電 題:臺灣慈濟慈善種子在福鼎開花結果  作者 呂巧琴 葉茂  「叔叔、阿姨們每天都來看我,還送衣服給我,我長大後,也要和他們一樣關心、幫助周邊人,學會感恩。」因雙腿骨折、正在福建福鼎市醫院接受治療的13歲羅康,和中新社記者談起臺灣慈濟志工時,讚不絕口。
  • 如何評價臺灣慈濟功德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再說另個事,多年來,臺灣有人反對慈濟功德會,說是「把錢拿了,去救外國,不救自己同胞」。其實,這種批評也很無稽。在佛徒眼中,眾生平等,且不說「本島、外國」之分,就是「差別心」。更實在的一點是,十元臺幣,在臺灣,只能買一包泡麵。但在非洲國家,卻能供養一個孩子,至少吃上一天。把錢,送到更需要的地方,是慈濟功德會堅持的善行原則之一。
  • 扶貧戰疫,愛心護航——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向新疆喀什捐贈防疫口罩
    經發動社會力量,4月24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向市捐助中心捐贈其募集的一批醫用口罩15000個(含5000個兒童口罩),定向援助新疆喀什、塔縣兩地困境兒童和困難群眾的個人防護,為其復工、復產、復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 慈濟是慈善組織,但未必是大陸需要的慈善組織
    之後臺灣社會風向逐漸有利於慈濟。蔣經國一些開明政策讓本省籍政客成為地方選舉明星,向慈濟靠攏有助加分;國民黨當局也希望能藉此調整政策的失衡,緩和與民間團體的對立。此時,王永慶等企業家只將臺東看做工廠擴展的新地盤,資本支持的公益事業還未走出臺北,在這些落後地區,政府、企業在社會慈善上的缺位,讓宗教慈善顯得尤為重要。慈濟的成功還有兩個背景:一.
  • 臺灣慈濟——人間的慈善奇蹟
    「以病人為中心」的慈濟醫院克服了醫護人才聘請不易、法師的理想難以落實推動、民眾的認知有落差等困難,逐漸地獲得年輕優秀醫生的認同,龐大義工隊伍也加入了。不久之後,又相繼成立了慈濟紀念堂、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
  • 洪水無情 善舉暖心慈濟慈善基金會捐贈百萬救災資金
    {"title":"洪水無情 善舉暖心慈濟慈善基金會捐贈百萬救災資金",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qijiangqu/qijiangquxinwen/2020-07-09/2658416.html", "image":"",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 臺灣大愛電視臺採訪文峰寺慈善基金會
    當看到殿堂一旁擺放整齊的愛心福罐時,大家也紛紛駐足拍照,連臺灣大愛電視臺也對文峰慈善基金會產生了興趣。基金會肖秘書長接受了臺灣記者的採訪,介紹了基金會的緣起和發展。 (圖片來源:文峰寺) 基金會的成長與發展的背後是義工們無私的付出,講到這裡,肖秘書長回憶起在臺灣慈濟參訪時,曾深深地被一位小義工的盡心服務所感動。
  • [中國網絡電視臺]臺灣慈濟援建 名山縣前進慈濟小學新校舍落成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孫冰巖 四川雅安報導):5月11日,雅安市名山縣前進慈濟小學的師生們搬進了新教學樓,前進慈濟小學是由臺灣佛教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據悉,臺灣慈濟在四川災區援建的15所學校將於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工。
  • 臺灣慈濟的志工模式
    2016年4月30日下午,在臺灣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五十年慶祝活動儀式上,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致辭中表示:「五十年來慈濟帶領著臺灣史上最有創意、最有遠見
  • 大慈無悔-慈濟慈善志業
    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在最進步富裕的社會,也有暗角苦難的眾生,在匱乏年代裡的臺灣有偏僻貧窮的「後山」──花蓮。1966年,時值二十九歲的證嚴上人,秉承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於臺灣花蓮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上人一生奉行「自力更生、不受供養」,初期與五位弟子,以縫製嬰兒鞋、從事農作等開展慈善工作,並啟發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從買菜錢裡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作為幫助孤老貧病者的救助金。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開啟了救貧、救苦、救急、救難的慈善工作。
  • 【品讀慈濟】孫家正:花蓮訪證嚴法師
    ,非常想去花蓮拜訪他仰慕已久的 證嚴法師。於是,就有了文中所說的這次拜訪,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性情文字。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我去臺北出席海峽兩岸文化方面的一個論壇。有人告訴我,到臺灣一定要去花蓮,花蓮是臺灣最美的地方。我去花蓮,不為觀景,其實,也無關乎宗教,主要是為了拜訪被譽為「東方德蕾莎」的證嚴法師。證嚴法師一九三七年出生在臺中清水鎮,二十五歲剃度出家。
  • 臺灣慈濟功德會的管理模式,值得學習!
    慈濟模式,成為全臺灣最成功的「佛教在人間」的實踐模式;慈濟國際功德會也成為全臺灣最成功的NGO非營利機構。在臺灣,80%的個人捐助是 捐給慈濟功德會,年復一年,數以百萬計的臺灣男女老少自費加入慈濟會做志工、義工, 每年基金會的受捐款項高達50億新臺幣。
  • 曲迦仁波切-金剛手菩薩心咒
    曲迦仁波切:2018年1月27日在青島的心咒發布會上,發布了《菩薩心咒》專輯的第六張,其中包括文殊菩薩心咒,白度姆心咒和金剛手菩薩心咒
  • 慈濟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赴四川金堂縣視察慈濟援建小學
    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0年5月19日,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帶領慈濟榮譽董事黃華德、魏應允、洪敏昌等一行,到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投資洽談並回訪了慈濟捐建的韓灘小學、楊柳小學。王端正一行在韓灘小學、楊柳小學建設工地參觀考察後,金堂縣委副書記陳文建,縣委常委、副縣長賀正餘分別向其介紹了金堂縣概況及全縣工業發展情況。
  • 臺灣慈濟基金會在蘆山地震災區開展愛心捐贈活動
    臺灣慈濟基金會在蘆山地震災區開展愛心捐贈活動
  • 臺灣慈善為什麼那樣紅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曲迦仁波切
    曲迦仁波切:今天是2020年1月21日,我決定在網絡上正式發布前幾日因為一段視頻而備受關注的